关于小学作文分类指导教学的思考

    杜齐玲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越来越重视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把握作文学习的规律,进行分类指导教学,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本文从几个方面探讨小学作文分类指导教学。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死板地传授写作知识,试图通过让学生反复练习写作达到教学目标。然而,其教学方法简单,内容枯燥乏味,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无法灵活运用写作技巧,束缚学生的写作思维,阻碍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所以,教师应该采用分类指导的教学方式,明确每个环节的教学目标,发挥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创造力,打造高效的作文教学课堂。

    一、设计有层次的作文教学方案

    小学生缺少写作经验,教师要以层层递进、分类指导的方式开展作文教学,制定分类指导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形成师生合作、相互配合的教学模式,达到教學目的。

    写作需要组织语言、设计结构、运用写作技巧,开展分类指导教学,要加强这三个写作要素的训练,避免学生拼凑作文。比如,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春天的景色,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挥想象力,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为学生提供自主写作的舞台。然后,教师提问学生“如何将不同事物的描写联系起来”,引导学生理顺逻辑,安排作文结构,让学生写出逻辑严谨、结构巧妙的作文。最后,教师以《春》为范文,教授学生写作方法和技巧的运用,让学生推敲范文的遣词造句,借鉴范文的写作思路,从而对写作产生新的认知,提高学生的文字鉴赏能力。此外,教师开展分类教学,运用分层次指导的方法,还能解决学生写作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二、使作文教学生活化

    写作时,很多学生喜欢仿照范文写作,但仿写的文章大多有其形却无其神。这是因为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和情感作为基础,无法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和个性特点。所以,教师采用分类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将生活体验融入到写作中,写出来的文章定能打动读者。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历展开分类指导,加工素材,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深入挖掘生活,写出有广度、有深度的作文。比如,写作“最难忘的一件事”这个文题,学生很容易想到写生活中发生的事,却因为缺乏素材和真实感受而无法写作。所以,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以引导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回忆,比如,一位学生难忘的一件事是旅游,教师就可以引导其回忆旅游时看到的景象、与父母之间的互动等,拓展学生写作的思维和方向;另一位学生难忘的事情是坐过山车,教师可引导其回忆坐过山车前、中、后的心理变化和感受,如畏惧、兴奋、放飞自我、回味无穷等,分类指导教学,使学生的作文内容充实、富有生活气息。

    三、推动个性化作文教学

    在写作中,由于学生的个性存在差异,会写出不同风格的作文,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而不是打造相似的写作风格,以分类指导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保证作文完整性的条件下,个性化写作。

    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的个性,为分类指导教学打基础。比如,对于沉稳、思维缜密的学生,教师要指导他们重视文章结构的设计,合理使用承上启下、前后呼应等写作技巧,彰显自己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活泼、体验感强的学生,教师要指导其注重剖析作文中人物的心理和情感,让作文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在指导方法方面,教师也要落实分类指导理念,对于外向的学生采用拓展思维的指导方式;对于内向的学生则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帮助其建立写作自信心。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分类指导教学。

    总而言之,在小学作文分类指导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方法和技巧,并灵活地运用到写作中。同时,为了避免学生的作文缺乏情感,教师进行作文教学时要落实分类指导的教学理念,融入生活元素,鼓励学生表达个性,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