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部门助推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研究与实践

    赵瑜珍

    摘要:本文从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分析入手,提出信息管理部门可以采用调集各方资源、统筹管理硬件、做实校本培训以及依托项目推动等策略来助推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发挥信息管理部门的引领作用和服务功能。

    关键词:职业院校;信息管理部门;教师;信息素养;项目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0)17-0000-04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为新时代的教育指明了方向,在国家层面上将教育信息化、现代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无论政府部门还是学校,都对教育信息化给予高度关注。实践证明,信息化手段的广泛运用,对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国家教育管理和决策水平等,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而信息化作用的充分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者综合信息素养的整体提升,这已成为时代共识和迫切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教师信息素养概念

    教师信息素养是信息素养在教育领域的特殊分支,是指教师为满足自身学习和工作的需要,对各种信息资源的查询、甄别和使用等所需要的综合能力。简单来说,就是如何在漫无边际、浩如烟海的信息大数据库中精准获取所需信息,并进行有效的加工、处理,如何利用现代信息工具进行高效率、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活动。[2]

    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及分析

    在多年从事学校信息化工作的实践中,笔者发现大部分教师能够正确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巨大教学潜力与优势[3],认识到信息技术在信息资源获取和新型教学模式构建中的促进作用,因而能够主动、自觉、与时俱进地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与此同时,在许多教师身上也存在着“不想用、不敢用、不会用”等现象,有待系统分析,因人施策。

    1.不想用

    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设备日新月异,催人奋进,但有部分教师却不去了解,懒得关注,还是一成不变地用多年沿袭的老习惯教学,对新设备的使用兴趣也不大。学校要求教师使用多媒体授课,这些教师虽然也能够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设计,但教学方式还是以传统的“灌输”为主,只不过把黑板变成了投影,用鼠标代替了粉笔,跟不上信息时代的节奏。

    这种现象之所以会比较普遍,其根源在于教师观念转变不及时,是投机、偷懒、怕麻烦心理在作怪,以致教学过程能应付则应付,不想下功夫学习新知识。另外,从客观上讲,这与学校没能给教师创设一个良好的信息化环境也有很大关系,很多学校虽然有先进配套的硬件设备,但软件没有同步跟上,造成教师无从下手、无所适从。也有的学校设备软件配备齐全,但宣传和培训工作没及时到位,教师因不了解新设备功能而不想学不想用。

    2.不敢用

    部分教师想用而不敢用,许多文化课教师、年龄偏的教师,对新技术、新设备存在惧怕心理,认为信息技术高不可攀,对自己没有信心;担心信息化设备太贵重,怕学生使用不当会造成损坏,因而干脆弃而不用;因为没有很好地掌握新设备的使用技能,感觉很深奥,不敢尝试,望而却步。

    这一方面是因为学校没有与时俱进地为教师提供信息化培训,没能让教师适应潮流掌握技术,跟上时代步伐;另一方面是由于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很多学校的信息化设备都没有配备专人管理,而是让其他教辅人员兼带,管理人员职责不明确,技术不到位,时间无保证,无法指导帮助教师使用设备,也没有用心地考虑如何普及设备使用,解决教师对技术的恐惧;更有部分学校领导把教育信息化设备看作贵重仪器,不仅不允许学生动手使用,即使是教师要使用这些设备,也必须办理繁杂的审批手续,致使师生对教育信息化设备产生敬畏情绪而不敢用。

    3.不会用

    大部分教师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但不知道怎么应用,以致在许多教师的课堂上,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资料铺天盖地而来,让人目不暇接,整堂课下来,学生对学科知识知之甚少,脑子里全是各种碎片化的音像资料信息,很难串点成线,串珠成链。对于这些教师来说,信息技术用于教育教学管理和学科教学只是一种生搬硬套,是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成为信息技术使用上的形式主义。

    这是教师缺乏把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深度融合的能力。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模式认识肤浅,没有从课程的需要出发选择合适的技术,并通过教学策略发挥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潜在优势,而是从信息技术本身的特点和优势出发套用信息技术,把使用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活动的装饰和点缀。殊不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必须以课程为主、技术为辅,宜用则用,用得恰到好處,不宜用坚决不用,绝不可画蛇添足。

    信息管理部门助推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策略

    笔者所在的信息技术处,负责学校信息化工作的规划与执行。在以往的工作中,对平台建设、设备添置等硬条件的改善方面往往关注得比较多,做得也比较顺,而对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升常感觉力不从心,无从下手。近三年,在学校总体发展规划的引领下,笔者转移工作重心,聚焦信息科研,在着力提升教师信息素养、促进育人质量提高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调集资源,创设信息氛围

    (1)领导垂范,思想重视,制度到位

    俗话说,精兵需先强将。学校明确要求管理团队和信息管理部门人员要首先提升信息素养。这一是为了给教师们做好表率,二是考虑到只有相关部门负责人的观念与时俱进了,才能对学校信息技术的软硬件规划建设、各类信息化活动的开展做出正确的决策和规划,才能在具体的教学管理和评价中融入信息素养的成分,走在信息化的前列。

    学校领导率先垂范,不仅自己精于研究,而且对全校推广新技术持积极支持的态度,明确鼓励教师钻研新技术应用,对在教学中带头尝试使用信息技术的教师公开予以表彰和奖励,以发挥激励和鞭策作用。

    同时,学校将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纳入教师考评考核中,通过制度“倒逼”教师学以致用。近两年,学校相继制订和完善了一系列文件,引导教师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其中,学校要求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校本资源库建设,科研处负责对教师上传资源的规范性、实用性、时效性进行审核。

    (2)自主研发,契合校情,彰显智慧

    由于企业软件开发与学校实际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市场上购买的软件普遍不太实用,而学校如果定制软件价格又非常昂贵,为解决软件不实用的问题,增强平台使用的便利性,提高处理时效,我们立足本校实际需求,积极组建“校本信息化平台”开发团队,专门研发日常教学和管理中经常用到的“小微软件”,培养教师运用信息化手段处理常规事务的习惯。

    (3)依托平台,创造机会,呈现精彩

    先进的信息技术要想让教师们喜欢用、主动用,必须有好的教学平台做支撑。浙江省打造建设了“之江汇教育广场”,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便捷的教学管理功能。但是,在平台推广初期,很多学校的教师并没有真正了解这个平台,只是抱着应付行政任务攒积分的心态去浅尝辄止。针对这一现象,学校信息管理部门通过学校交流群推送平台功能及使用技巧,让教师了解平台使用;聘请省内专家到校讲座及实操演示,让教师现场体验平台的强大;校内培养优秀教师带头尝试应用,实现以点带面,以“关键少数”带动大众应用,鼓励先期摸索教师展开应用互动课堂教学的公开课并总结推广;各教研组举办智慧教学公开课,聚焦研讨平台在各学科中的实际应用;利用学校的“大会分享”制度,邀请优秀教师在全校会议上分享使用心得等。

    2.统筹规划,分步组织实施

    (1)硬件建设有规划

    信息管理部门是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主体,必须用发展的眼光制订总体规划,而不能被动地按上级文件要求行事,平时不重视自我规划,等到上级主管部门下达教育信息化项目时才一次性地把设备配齐。根据学校实际,如果一次性地大规模投入,在大部分教师还没有心理准备和使用习惯的情况下,势必会造成设备的闲置浪费。而信息化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又很快,过多的设备投入会使一些设备还没来得及使用就过期报废。为此,学校最终决定先期建设一间智慧教室,通过“物以稀为贵”来激发教师们的好奇心,等到使用需求扩大再进行二期建设。

    (2)设备管理有保障

    设备配置完成以后,信息管理部门在设备管理上可采取以下措施:①安排专人管理,在熟练掌握设备使用的基础上,做好首批上课教师的培训工作,管理人员全程陪同帮助教师“磨课”,消除教师对新技术的恐惧感。②制订相关管理制度,规范使用信息化设备,研究提高设备利用率的管理策略和方法。③开展设备使用的普及培训。由设备生产企业指派专业人员到校对教师进行多期培训,教师全员参与,全力扩大设备使用面。④顺应市场需求,及时做好设备的维护和升级,保证教学的需要。

    3.强化培训,赋能素养提升

    (1)立足本校,培训到位

    在积极组织教师外出参加培训的同时,学校开展各类常规信息化培训:对新入职的教师进行企业微信号及钉钉常规OA功能培训;对班主任开展学校企业号管理功能培训;对各处室进行网页后台管理、移动信息机、企业号信息发布培训;对开放教育教师进行“一站式服务平台”的使用培训等。让每一位教师意识到信息化已渗透到学校日常的教学管理之中,必须掌握一定的信息技能,否则就会面临淘汰。

    (2)与时俱进,提升技能

    为解决不敢用的问题,学校有计划地按信息化发展趋势来提前开展新技术培训,如《课程改革系列专题—微课制作》培训、《利用Camtasia Studio制作微课》培训等;基于学校创客中心的建立,开展《王教授带你玩转3D打印》系列讲座;智慧教室建成后,组织全员参与智慧教室使用培训;针对智慧教学手段技术提升,邀请专家开展省“之江汇平台”使用培训,并鼓励本校教师开展互动课堂教学实践系列专题分享。

    (3)线上线下,时时充实

    培训的时间毕竟非常有限,培训内容也不可能满足所有教师的需求。为了能更大程度地提高教师培训学习的效度,学校创新制订并推行教师“大会分享”制度,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学习,并将在教育教学中摸索出“金点子”、新方法,或在阅读学习中获得的人生感悟,制作成课件在全校教师大会上公开分享,这样既锻炼了自己,又让全校教师一起受益。同时,学校还不定时地利用校内微信、钉钉群,展示优质的微课、多媒体课件、实用的教学APP和信息技术教学经验,创设良好的信息技术环境,让教师感受学校信息技术的浓厚氛围,充分理解提高信息素养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并将其转化为教师积极进取的自觉行为,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

    4.项目[4]推动,促进信息融合

    单纯的宣传和培训,很难让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得到快速提高,因而项目化的推动成为行之有效的重要手段。近几年,笔者所在学校在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方面,相继开展创客工作室项目、教师微课制作项目、智慧教室使用推广项目等,案例如下。

    预期目标:教师能很好地借助信息化平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提升自身智慧教学手段,让信息化教学成为一种习惯,变被动应付为主动应用,营造全校对信息技术敢用、爱用、善用、喜用的教学氛围,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学校创造一个充满活力的教学改革环境。

    项目计划:以之江汇平台教师特色教学空间评比为契机,通过外请专家、校内分享、教学研讨等多种方式,发挥“关键少数”教师的榜样作用,旨在引领全员参与。

    项目活动及实施:聚焦平台应用的技术和经验,邀请专家开设《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智慧教学技术》专题讲座和后续的使用指导;建立微信群对参评教师分阶段布置任务并加以落实;推荐參评代表在组内运用之江汇平台的互动课堂上课,并整理总结“互动课堂使用简介”在校内推广;教师代表分阶段在校内大会上分享平台经验和进行功能培训;推荐多位优秀教师到县教育局组织的“之江汇”平台培训会上做讲座;为促进网络平台技术的掌握和实际结合,把全校班级主页全部移到平台上。

    项目成效:参评的5位教师中4位获得省特色空间称号,2个案例获得省级奖项,9位教师的同步课程顺利获批“之江汇”平台上线,校内顺利开展“智慧教室中的新教师亮相课”“学校智慧课堂教学公开周”。

    总结与反思

    教师信息素养提升一直是学校信息化工作的难题。近年来笔者所在学校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努力探索创新举措,对促进教师信息素养提升产生了积极作用。每一位教师都能主动地将信息技术手段运用到处理日常事务和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中呈现出喜欢用、主动用、顺心用的实践氛围。

    高素质的教师团队是高质量教育教学的保障。教师的信息素养将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方法,也会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完善。我校信息管理部门在助推教师信息素养提升方面开展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本文旨在抛砖引玉,期待有更多的学校和同仁能从更多不同的角度来思考这一问题,将学校育人质量的提升与信息化发展有机结合,从而不断推动现代教育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夏应霞.信息化2.0催生教育系统性变革[N].教育导报,2019(155):教师周刊.

    [2]苏豪.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信息素养现状提升策略研究[J].职教研究,2013(02):9-11.

    [3]郭谦益.浅论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J].教师信息素养与专业化发展分析研究,2015(09):45.

    [4]刘勇.运用项目管理,做好学校信息化工作[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08):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