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治理创新的有效路径

    于威清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20)07-156-02

    摘 要 社会工作拥有完善的工作定义,其是一项帮助人、解决社会问题的工作。本文从社会工作在社会治理之中的功能和现状展开分析,着重探讨了创新社会工作与治理的有效路径。以期能够在将来的社会工作改革创新之中能够承担起更多社会智力的责任。

    关键词 社会工作 社会治理 创新路径

    社会工作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当前形势下,无论是在发达地区和发展中地区,社会工作都尚不成熟,与推动社会治理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新后疫情时代,社会治理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推动社会工作创新介入社会治理,成为了全社会都关注的议题。

    一、社会工作在社会治理之中的功能

    (一)社会工作推动社会治理

    社会工作本质上是一项社会服务,也是一项福利保障,更是一种社会改造工程,这种庞大的社会工程,与社会治理有着极为强烈的同调关系。新中国在漫长的发展改革时期以来,面对极度复杂的社会问题,通过社会管理理念不断地完善社会改革。但是社会管理理念在改革开放之后,面对更为多元化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明显力不从心。而社会治理是由社会管理理念进化而来,从新角度和新方式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从社会工作的基本属性来看,社会工作是社会治理理念的一种具体实践,更是社会改革的重要推手。社会工作本质上整合社会各方的资源,贯穿协调于社会治理之中,从而推动社会治理出现大幅度的创新改革[1]。

    (二)社会工作协同社会治理

    社会工作实质上是一种再分配的过程,用以体现其保障属性。更加通过社会工作的协同治理的作用,成为一种提升人民幸福、提升最低生活保障的建设性工作,并且成为了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如果从维持社会稳定,构建社会和谐的角度出发,社会工作将不仅仅包含有专业性的社会工作,还包含行政性、建设性的工作范畴。在产业多元化改革和国际经济内卷的大局势下,协同治理已然不再是一个科学概念,而是社会活动之中的合作现象。根据恩格斯理论,当社会从多元化系统发展出协同整体,通过有机整合才能够展现出社会的集体工作效能。协同治理明显有利于不同层次、阶级、性质、收入群体提供平等的协商合作的机会。协同与合作是实现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纽带。

    二、社会工作在社会治理之中的实践困境

    (一)专业化特质缺乏

    首先来说社会工作之中最早的组织工作方法为个案和小组工作,理论上是最为能够体现社会工作的专业化特质。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当前的个案小组工作已经细分成多种的工作模式,例如危机介入、社会心理、酒精行为成瘾治疗、叙事互助会等多种个案工作模式,以及互动模式、治疗模式等多种小组社会工作模式。但是许多的社会工作还是停留在纸面上和形式上,当前的社会工作服务之中,许多工作没有能够展开。例如最为标志性的酒精成瘾治疗会,当前许多的大城市之中都没有切实开展,即使开展了,也缺乏许多国家哪种铺天盖地的宣传方式,达到的效果有限。当前的社会工作往往与社区慰问、社区文化、志愿者活动没有区分,做得也是义工和志愿者的工作。其原因在于三点:首先是社会工作者缺乏专业技能培训;其次为社会工作与社区工作难以区分,片面的追求场面和影像,缺少服务精神和解决问题的决心;最后为当前购买社工服务主要以岗位与项目两种服务模式,但是岗位制容易让社工服务成为行政服务的一种,项目制则服务周期过短。服务模式不被大众认可,大众也很难信任社会工作[2]。

    (二)工作定位不清

    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是一种舶来品,其长期以来都缺乏与现有的社会服务机制结合的热情和进程,在工作定位上呈现出明显的边缘化和模糊化。特别是在社区基层,社会工作服务本质上应当与行政机构有所切割,是一个独立的服务体系,但是却又对行政管理有所依赖。让社会服务又要协助行政,又要专业服务,最终两头落空。一方面社会工作者无法拒绝街道等行政任务,在实际上成为行政组织的一部分,但是另一方面专业社会服务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但是这些资源在实际中极为有限。分析原因,基层行政机构如街道和居委会等在基层治理之中过于强势,在实质上影响了社会机构的运作和发展,对所有非行政性的社会机构都有所掣肘。尤其是如社会工作本身的能力不足,定位不清,对街道社区有着经济需求,所以无法掌握自身的话语权,对于街道和社区的行政任务没有拒绝的余地。但是另一方面现在的社会服务难以提供独一性的社会服务,缺乏唯一性的价值让其难以获得基层行政的认可[3]。

    (三)政策执行力不强

    从发展实际来看,当前的社会工作注重于个体治疗和社区任务,在社会制度和政策施行上处于被动接收的态势。从总体上来看,社会工作缺乏对政策的倡导能力和执行能力,难以影响社会政策。首先,社会工作的发展时间过短,作为舶来品没有群众基础,影响力不足。其次,社会工作缺乏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结构断层。最后,一线社会工作者缺少政策理论的研究和服务能力,政策执行力长期缺乏。

    三、社会工作在社会治理之中的创新路径

    (一)明确自身定位

    社会工作必须明确自身的定位,这是一切创新改革的基础,也是开展有现实意义社会工作的重点。我国社会工作的角色定位的难点在于基层社会服务机构太多,太过于复杂,导致在服务市场的激烈竞争之中很少有社会工作机构的容身之地。例如同样的一个匿名戒酒会,街道可以举办,社区可以举办,基层政府办公室可以举办,街道党建工作也能够举办,还有各种私人组织、公益团体都能够开展举办,对于这些已经扎根在人民群众生活之中的基层服务来说,社工机构没有群众基础,没有自身特点。即使是在国外社工机构占据统治地位的领养儿童、宠物的资格认证,都早早的被街道和社区抢占完毕,并且运行非常良好,同时还不收费。所以社工机构明确自身定位的要点就在于寻找到自身独一无二的服务内容,在新的服务市场之中搶占先机。但是寻找新市场的困难性极大,因为在街道社区等行政机构也在不断的寻求变革和创新,并且因为有行政压力,其创新速度远非社工机构能比。所以社工应当更多的扮演社区治理的参与者和促进者的角色,要尽全力去做一个基层服务的整合者,将繁杂的基层服务体系尽力整合在一起。同时要从行政附庸的地位尽量的解脱出来,要成为独立的服务机构,用承接服务的方式将社区等行政机构的社会服务承接下来,解放基层治理的压力,维护自身的独立性和自主性[4]。

    (二)强化专业技能

    强化专业技能不能单纯的严苛行业准入门槛,而是要将人员整体细分,用相对合理的方式调配人力资源,从而能够提供更为精准的社会服务。这方面既要借鉴先进经验,又要配合中国国情。根据国外先进的社工机构经验,本科学历是从事社会工作的最低要求,硕士学历才能够成为服务的主力人群,但是这与中国国情有明显的违背[5]。因为中国的基层服务首先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并且在处理一些家庭问题和社区问题时,处理方式自有一套理论,与学校教授有不少的违背之处,是一种经验化的问题处理方式。同时由于提供薪资福利无法与盈利机构相提并论,导致人才流失非常严重,此时如果盲目的提高准入门槛,将会导致服务机能彻底瘫痪。所以要进行人才细分,将有经验的社工放到更为依靠经验的服务平台,用经验解决许多现实性社区性的问题。同时将拥有丰厚理论知识的人才放到方向性的服务平台,用理论知识结合实践经验,来优化社工整体的服务水平,提升服务能力。而后需要在各个高校之中建立对社工教育的专业评估组织,对高校社工专业毕业生进行质量评估,同时建立社工培养体系,让社工在工作之余能够接受规范化的技能和理论培训。其它诸如社工执照制度、职业资格制度等等方式都能够提高一线社工的服务能力,从而让社工能够更好的发挥专业优势[6]。

    (三)提升政策引导

    对于政策的引导和执行,需要社工机构建立一批有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为发布的政策理论和执行方法进行研究和肠道,同时提供相应的人才和职能储备。为了提升政策引导执行的能力,首先是要继续完善社会工作的教育体系,在现有的本科和硕士教育基础上,要增设博士学位的培养,特别是要进一步促进博士学位点和博士后流动站的设立[7]。其次要加强社会工作者们在一线服务之中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能力,要培养出用理论规范实际,在实际中提炼理论的能力,要能够将一线服务之中的遇到的问题总结出经验,从经验中归纳出一般规律,从而完善出一套本土化的操作流程以及政策建议。最后是要继续创新联动本土化的社会组织和服务职能,加深其为社会治理创新的各种服务模式。

    四、结语

    社会工作在中国历经了较长时间的发展,但是在社会治理的促进方面仍然需要創新方式方法。社会工作本质上拥有参与社会治理的职能,但是仍然要在专业化特质、自身服务定位和加强政策引导等方面力行创新改革,从而达成促进社会治理的美好愿景[8]。

    参考文献:

    [1]李春根,罗家为.从总体性支配到社会化整合:新中国70年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演进逻辑——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分析视角[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59(3):40-51.

    [2]姚韦伟.进一步发挥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优势促进基层社会治理——湖北省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力量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启示[J].中国社会工作,2020(12):8-9.

    [3]周晓.基层社会治理中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问题研究——以吉林省“三社联动”实践为例[J].中国人事科学,2020(3):66-72.

    [4]王淑娟.创新推动社会治理 专业守护幸福民生——社会工作在深圳先行示范区的应为与可为[J].中国社会工作,2020(6):38-39.

    [5]桑果果.新时代专业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内在逻辑、理论支撑和路径选择[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20(1):86-92.

    [6]谢景慧.西部欠发达地区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治理的路径分析[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5(1):87-90.

    [7]韩江风.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的路径及优化策略[J].中国国情国力,2020(2):19-22.

    [8]石楠楠.社会工作+“五共”工作法介入民族地区产业扶贫路径——以贵州省P村为例[J].区域治理,2020(1):16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