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当代意识形态一元主导和多样发展

    屈燕 董一冰

    【摘 要】意识形态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我国意识形态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机遇,存在着许多迫切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我国现阶段马克思主义主导意识形态与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并存的局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从一元与多样的包容、整合和引领关系入手,深入分析了我国当代意识形态一元主导和多样发展的适度性、层次性与整体性策略,在巩固了马克思主义主导意识形态的地位的同时,实现了它与其它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意识形态;一元主导;多样发展

    【中图分类号】D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1-0475(2017)07-0045-02

    一、我国当代意识形态的重要性

    意识形态对于处于这一时期的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和政党维护自身的利益,巩固自身的统治地位具有重要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各种社会思潮涌现出来,冲击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以及反马克思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潮越来越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然而,上层建筑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领域,意识形态抓不好,会影响到经济基础。当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成熟,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有待完善。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决定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如果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则就放弃了政权。所以说当今社会必须坚持主流意识形态。历史的沉痛教训也充分说明了如果动摇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也就动摇了全党全国人民努力奋斗的思想基础。改革开放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的成果正是在于毫不动摇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另外,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要求我国必须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实施和平演变的图谋呈有增无减的趋势[1]。在与资本主义共存的局面下,在硬实力与软实力方面都处于相对劣势。要使社会主义国家不受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蚀。必须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其相对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二、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问题

    经济在发展,文化在更新,网络迅速崛起,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出现了不同的利益格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呈现一元主导与多样发展的局面。这种局面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队段的国情决定的,并且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我国21世纪以来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阳光雨露。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使其领导权、话语权、管理权等权利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力更加突出。然而,当今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无论从国内还是国际方面都存在着许多问题。

    从国内看,一方面,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导意识形态在某个领域某些人身上出现了问题,例如贪污腐败成风、盗窃杀人、行政人员不作为等依然存在,这些都严重地消解着人民群众对意识形态的认同感,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质上是不相容的。另一方面,社会两极分化异常严重,贫富差距加大,利益严重分化,人们的思想变的越来越复杂多样化,人民内部矛盾越来越突出,集中表现为利益之间的矛盾。矛盾的激化与深入又或多或少地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的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党的执政能力和群众基础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如此循环,那些对主导意识形态主导力坚信不够的群体就会更加的怀疑党的领导地位。所以说现阶段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教育工作很有必要[2]。

    从国际上看,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第一发达国家美国为了巩固自己的霸权地位,试图从四面八方挤压中国的生存空间,从意识形态上对中国进行潜移默化的渗透。一些中亚国家,驱动各种基金会以合作交流、资助科学研究为名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在格鲁吉亚、乌克兰、吉尔吉斯斯坦成功地发动了“颜色革命”,建立了亲美政府。以上诸多的问题不仅印证了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确实存在许许多多危及党的执政能力、执政地位以及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问题,同时表明了解决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问题的紧迫性和严重性。

    三、正确处理好一元与多样的关系,引导意识形态良性发展

    我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与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并存的局面已经形成,然而存在的问题及挑战依然危协着党的执政能力,因此要正解处理一元与多样的关系,使意识形态多样并存的局面朝着良性方向发展,使它们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共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一)正确处理一元主导与多样发展的关系

    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要求我国的意识形态一元主导与多样发展并存,即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其他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并存。他们之间的关系就像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之间的关系一样,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相辅相承的。多样化意识形态为主流意识形态注入生机与活力,主流意识形态对多样化意识形态起着主导作用,离开了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多种意识形态就会像一盘散沙一样,走向混乱。要想真正处理好一元主导与多样发展的关系,必须实现“一元”对“多样”的包容、整合和引领[3]。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包容性是指在承认多样化意识形态共存的合理性的前提下,吸收多样化意识形态中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份,努力抛弃那些不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份。即主导意识形态的取其精华的过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整合性指意识形态对其与自身无法融合的意识形态在保留其各自特点的同时进行的重组,使其更加具有协调性、更加趋向于主导意识形态。而引领更加强调主导意识形态的方向作用,是保证其他意识形态不偏离国家和党的宗旨,起着风向标的作用,是其他意识形态的目标和结果。包容、整合和引领三者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包容是整合和引领的前提,整合是包容和引领的方法和途径,是对多样化意识形态的导向和批判相结合的一个动态的过程。而引领是包容与整合的目的和结果。与其他两者相比,整合更注重批判和聚合[4]。只有发挥好主导意识形态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包容、整合与引领功能,协调好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使非主流意识形态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才能使我们更多地看到多种意识形态的优越性。也只有这样,才能使主流意识形态在同化与异化其他意识形态时做出更精准的选择。

    (二)坚持我国当代意识形态一元主导多样发展的策略

    正如恩格斯所说的那样:“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产生了一系列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成为我国当代意识形态一元主导和多样发展的指导思想。这就要求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权不能被我们抛弃,也不能搞马克思主义一元绝对化和极端化,否则就会导致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失去活力,最终走向疆化。掌握正确的策略是我们把多样发展的意识形态更好地体现其生命力与价值的法保。

    1.我们要坚持适度性策略

    意识形态作为上层建筑是服务于经济基础的,即不能夸大它的作用,也不能弱化它的作用。就意识形态本身来说,应该以政治为中心,哲学、道德、宗教、艺术等作为边缘部分,即不能把边缘中心化也不能把中心边缘化[5]。一切反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反对社会主义方向的思想都是中心边缘化的表现。我们要坚持适度原则,正确处理上层建筑的服务功能以及其内部中心与边缘的关系。

    2.坚持意识形态领域层次性策略

    当今社会,用主导意识形态去引领多样化意识形态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因为多样化意识形态鱼龙混杂、参差不齐,其特点、性质、生成规律和传播手段各不相同。我们要分清层次,区别对待。对于那些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对立的意识形态,我们要坚决地制止与批判。尤其是那些上升政治上并危害国家利益的,要坚决打击零容忍[6]。对于那些即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无进步影响也无不良影响的,我们要进行引导,整合,吸取精华、弃其糟泊。对于那些维护马克思主义主导意识形态并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作出贡献的其他意识形态,我们要大力宣传、弘扬。

    3.我们要坚持意识形态的主体性策略

    意识形态的主体性策略即要坚持“以人为本”,意识形态的主体是人,共产主义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处理一元主导与多样发展的关系时要以人为本,任何无条件地牺牲个人利益的观点都违背的人的本性。只有深入到百姓生活中,实实在在地为老百姓服务,才能使老百姓真正认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才能维护其主导地位,也才能更好地使人们所信仰的多种意识形态服务于主导意识形态。总之,掌握正确的策略有助于我们在具体的意识形态工作中少走弯路、事半功倍,有助于我们主导意识形态与多样化意识形态协调统一、高效运行[7]。

    广大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体,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意识形态归根到底是指人民群众的信仰、信念、价值观层面。我们要把一元主导与多样并存作为一种价值观内化为人民的一种社会心理、思维方式与处世态度。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主导的同时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时代在发展,意识形态也要不断与时俱进。对于如何能够使意识形态能够跟上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如何提高一元与多样的良性互动是我们当前意识形态工作领域中的重要任务,有待于我们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张香杰.我国当代意识形态一元主导与多样发展研 究[D].硕士论文 ,2013.

    [2]吴波.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 战略思考[J].党政研究,2015,(6).

    [3]聂立清.论我国当代意识形态一元主导与多样发展 [J].哲学论丛,2015,(3).

    [4]范大明,李善勇.多元与一元:当代社会思潮下的政 治思想灌输[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3,(5).

    [5]张峰.马克思主义引领当代中国多元社会思潮的路 径和机制[J].深圳大学学报, 2010,(5).

    [6]李建华,牛磊.试论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思潮的统 一性與包容性[J].兰州学刊,2010,(2).

    [7]李鸿.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与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 [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1,(3).

    [责任编辑:褚永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