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调查与研究

    绝大部分研究(research)的核心目的是促进人的认识的发展。虽然研究的结果或成果通常都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研究的应用价值并非研究最根本的目的。因此,我们完全没有理由批评不能直接带来应用价值的研究,更不能说那样的研究没有意义——这只会让我们自己看上去非常急功近利,且思维比较浅表,尤其是若干年后当后人评价我们的时候。

    人的认识若想发展,既需要知识基础,也需要实践经验。因为认识所指向的对象主要是现象和本质。对现象进行认识,就必须要在实践中对它们进行感知和体验,光靠想象是不行的。一线教师几乎每天都在实践中感知、体验着各种教与学的现象,这是促进个人认识发展的极大便利。与此同时,每一个教师都会对每天感知、体验到的各种现象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其中相当一部分内容反映了个体对现象背后本质的认识。当这种对本质的认识能够以概念的形式被表达和分享时,知识便产生了。但并非所有在个体头脑中产生的知识对整个人类来说都是新知识——只有那些前人没有表达、分享过的知识,才是新知识,才是知识贡献。所以,一个个体的认识若想发展,需要有实践,需要有思考;但一个群体的认识若想发展,则需要个体首先习得、掌握前人已有的知识,这就是认识的知识基础。

    长期以来,我们总是毫无根据地一概而论,认为一线教师只有实践经验,而相对缺乏理论素养。我们甚至会说,创造知识是高校研究人员的工作,而一线教师只需要解决实践问题。难道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解决问题的实践,来认识、揭示事物的新本质不是知识创造吗?反倒是没有实践积累,甚至严重脱离实践,单纯依靠对已有知识本身的各种组装和拼接,无疑無法推动认识的发展。没有实践,就丧失了认识现象的现实基础,而没有知识,就缺少了知识创造的巨人肩膀——知识基础与实践经验都是必不可少的。

    从上一期开始,我们设立了“调查与研究”新栏目,将视稿源情况不定期推出,希望借此来更好地分享一线教师和研究人员基于已有认识和鲜活实践的新认识。我们对任何研究方法都一视同仁,不对条条框框的东西过于挑剔,我们只期待能更好地促进我们共有认识的不断增加和广泛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