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西佗陷阱防范策略研究

    郭纪垣 房旭

    摘要:本文就塔西佗陷阱的起源、哲学含义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提出了防范塔西佗陷阱的科学策略,为政府公权力的正确实施提供了思路借鉴。

    关键词:塔西佗陷阱;政府公权力;策略;实施

    中图分类号:D669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3-2177(2020)22-0119-02

    古罗马史学家普布里乌斯·克奈里乌斯·塔西佗就国家治理中的公信危机现象谈到“当政府在人民当中因失去公信力而不受欢迎的时候,无论其出台政策的出发点是善意还是恶意,发布的信息是真话还是假话,行政行为是合法还是非法,都会为百姓所抵制和不信任,认为是欺世祸民的坏事”。这一论断自公元1世纪在其著作《塔西佗历史》中提出之后,一直成为西方国家统治者力图戒免的政治陷阱,警示着当权者“只有政出公心,合乎民意,才能确保政府公信力的持续高涨和可靠增长”,否则就会陷入“失信于民,举步维艰,进退两难”的危机困境。时至今日,这一真知论断仍影响着不同社会形态下的执政者树信于民,执政为公,成为政府部门依法执政、秉公行事的金科玉律[1]。

    1塔西佗陷阱产生机理分析

    任何一种政治现象的出现都不是平白无故、自然发展而产生出来的,都有其催生机理发生着作用。“塔西佗陷阱”的提出正是找出了这一现象背后的本质特性,进而分析出其形成机理缘由。塔西佗陷阱的产生机理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1)公信教育缺失,公务能力缺乏。公信力主要指政府公共行为获得社会公众信任和认同的能力和水平,它是政府获取支持率和执行力的重要考核衡量指标,更是政府履行公共管理职责成效的重要影响因素。政府公信力教育缺失,公务人员维护公信力意识不强,必然会导致政府公信力的降低而使其步入“塔西佗陷阱”。因而政府在履行政务管理职责活动中,必须加强政府公信力提升技术教育,使政府公信意识增强,进一步提升各项公务行为的规范性、正确性和科学性,捍卫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的正面形象和政治地位。

    (2)信息传播不对称,及时性、准确性不足。政府公务信息内容、传递渠道与人民获得的信息内容、接收渠道不对称是产生“塔西佗陷阱”的重要原因。这种不对称信息产生的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政府刻意对真实信息的遮掩搪塞、文过饰非的行为与公众认知判断、理性分析、获知真相信息不一致产生的不对称,从而增加对政府公务行为的疑慮、猜忌和担忧,使人民对政府行为失去信任;二是对国际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和敌对势力的蓄意攻击能力认识不足,未能给公众及时准确的舆论报道、信息引导和客观科学解读,给国际敌对势力以反政府倾向的文化意识侵蚀机会,捏造、虚构众多污蔑政府行为的谣言蛊惑民众,而政府正面信息公布不及时,传播渠道滞后使人民认知的首因效应误导对政府行为的评价和认识,从而导致对政府行为的不信任,对政策的不支持不理解;三是政府对公务信息公示及发布渠道不畅,对政府公共支出的预算编制、工程可行性依据论证,增加群众的猜测心理及疑虑情结,从而形成民意积虑,降低对政府公务行为的信任度。一旦为政治权欲膨胀分子所利用并在诱因事件线索的引爆下极易产生不可控的群体性事件,严重降低公众信任度[2]。

    (3)政府行为失范,破坏政务形象。政府行为必须由政府公务人员去执行和完成,因而政府形象的高低与公务人员行政行为的规范化程度和科学化水平高低有着直接的关系。政府作为公众利益的代表不允许掺杂任何政治集团的私利或政务人员的私利在内,一旦有政治集团的利益博弈在内左右政府决策,就会使政府决策失去公正性,向政治集团倾斜而损害社会公众的利益,从而对公共政府的政策行为产生不满和不信任,致使公信力降低;掺杂私利的政务人员往往会在公务行动中利用政策漏洞歪曲政策初衷,达到其谋取个人私利而损害公众利益的利己主义目标,从而引发公众对政策的误解和不满,使政策公信水平进一步降低,引发信任危机,破坏政府服务为民的正面形象。

    (4)政府职责不清,履职尽责不力。政府公共服务的各项政策要通过公共职权的平台予以正确实施开来,才会收到民生受益的政策效果。但职责划分不清的政府往往会出现政策执行的缺位、越位、错位现象,互相推诿扯皮、争权夺势争斗等乱象丛生,使该管的事失之于宽而未管好,不该管的事越庖代俎而统包统揽,使政策包袱越背越重,执行效率越来越低,造成公共纳税人的负担越来越重,苦不堪言,公民创造活力被禁锢卡死等负面后果,从而使人民对政府公务行为乱象产生强烈不满,对公务执行能力产生极大不信任,致使公务效力降低,政府因不能有效满足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而受到群众对政府执行力的质疑和不信任。

    2“塔西佗陷阱”防范策略

    政府要打造亲民作为的良好形象,发挥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作用,就必须远离“塔西佗陷阱”,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口碑和崇高的威信,形成极高的公信力。这样才能得到人民最大程度支持和信任,才能保证政令畅通、令出即行,使政策号令发挥出应有的调控和引导作用。政府要远离“塔西佗陷阱”,必须采取以下几点策略[3]:

    (1)强化廉洁公仆思想教育,提高行政为民效率。思想是行动的指针,只有不断加强“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事为民所做”的公仆意识教育,才会使公务人员履行公仆职责,提高为民服务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通过深入开展“民不畏我严而惧我廉”等廉政教育活动,使公务人员秉记“不取民之一膏一粟,不饮民之一瓢一觚”的行为恪言,自觉主动地做好百姓关切的民生事项,进而使行政为民的公务效率显著提升。只有牢固树立廉政为民公仆思想,才会戒除贪婪、自利的丑陋行径,才会以“人民利益第一”的思想去指导自己的实践工作,做好人民的各项事业,使人民在社会发展建设中充分享受公共服务成果,使政府在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中远离“塔西佗陷阱”。

    (2)建立公务行为督查机制,提高政府公共效能。遵规守纪的公务行为,是赢得人民支持和信任的前提要因,更是提升政府服务效能的根本保障。通过对政府公务行为建立行之有效的监察机制,可以使每一项政府公务行政行为的动机、成效、进展都处于人民的监督之下;通过不断加大反腐倡廉建设力度,确保各项行为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制度政策的要求去做而不走偏,确保政策效力的正常发挥。

    (3)畅通公共支出公开及听证渠道,提升民众知情权及议事表决权。政务公开是获得民众支持和理解的重要途径,政务公开的科学性、真实合理性直接影响着民众的信任度和支持度的高低。对政府公共支出事项通过建立公开公示渠道,从而增加群众的知情权和关切度,使百姓对公共支出的用途及资金去向清楚了解,提高对公共支出的认同度及政府行为的信任度和支持度。通过实施“一事一议”“听证议事”等制度,对涉及重大民生事项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使事项的决策过程具有广泛的民意基础,决策方案代表最广大人民心愿和呼声,从而提高政策的支持度和执行力,确保政府行为得到最广大人民的拥护和信任,使“塔西佗陷阱”无从产生。

    (4)科学理顺部门职责,促进履责力度提升。简政放权必须明晰职责,使政府部门清楚哪些公共职权是自己应担当的责任,哪些职责是应该由市场体制去完成和解决的事项,从而使公共职权真正为市场经济改革发挥良好的宏观调控和公共服务作用。通过清晰科学地划分好公共职责范围,使各部門责任分工明确,便于公务人员精准发力,一心一意地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而不会盲目粗放地越庖代俎、统包统揽地承担起许多不属于自身责任的职责内容。通过岗位责任制的明细划分,使公务人员岗位目标清晰明确,而不至于出现推诿扯皮、不担当不作为的懒政怠政现象,达到人尽其职、履职尽责的一流公共服务水平,实现群众满意的公共服务效果。

    3结语

    在当前中华民族齐心合力奔向“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奋斗征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防范“塔西佗陷阱”的危害,进一步表明我们当前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进公共服务职能向服务型、学习型政府转变的重要性和核心作用。只要我们秉持“人民利益第一”的公共服务首要原则,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守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政治本色,脚踏实地地做好人民期盼的民生事业、国家富强的改革事业、和谐稳定的社会事业,我们就一定会得到最广大人民的支持和拥戴,让“塔西佗陷阱”永无萌芽的机会和空间,就一定能够带领全国人民团结奋斗而取得民族伟大复兴的新胜利。

    参考文献

    [1]肖红.政治生态变迁下走出“塔西佗陷阱”的路径选择[J].领导科学,2014(10Z):12-16.

    [2]胡象明,张丽颖.公共信任视角下的塔西佗效应机器后果[J].学术界,2019(12):26-31.

    [3]刘鹏.基层政府行政中“塔西佗陷阱”的生成逻辑及跨越路径[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19(2):31-34.

    (责编:陈静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