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当地城市故事成就“中国故事”

    夏晓宁

    【摘要】地方广电媒体具有区域资源独特优势和贴近性、本土性的传播优势,在落实讲好“中国故事”过程中,应以讲好当地城市故事的方式做好所在地传播,凝聚起当地城市的力量,树立文化自信,用各个城市的文化色彩汇聚出“中国故事”文化品牌。

    【关键词】中国故事? 文化自信? 文化资源? 话语主导权

    【中图分类号】G222? ? ? ?【文献标识码】A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牵动了国人乃至海内外不同种族人们的心。在党中央领导下,举国上下一起动员发起的全民抗疫阻击战,体现出中华民族“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价值观和家国情怀,是中国文化的独特力量。

    文化是人类社会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精神活动及其产物。中华文明5000年发展史,传承下来的文化理念已浸润于每个国人心中,成为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构成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认识自己民族的文化传承历史是传播中国文化、树立文化自信的立脚点。“中国故事”是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各个城市、乡村文化故事的总和,讲好各个城市故事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基层方式,是中国文化对内传播行之有效的着力点,也理应成为地方广电媒体文化传播的基本出发点。

    一、讲述“中国故事”,不同媒体应有不同方式

    对于国家级媒体来说,讲好“中国故事”是对外传播并输出中国文化的有效方式。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在广电媒体中,传统文化类节目集群出现并形成影响力。2018年,包括《国家宝藏》《朗读者》《经典咏流传》等在内的电视综艺节目集体亮相法国戛纳电视节,其他包括《舌尖上的中国》《本草中国》《故宫》等电视纪录片也在国外走红。

    而对于地方媒体来说,由于媒体实力有限、传播能力有限,制作《国家宝藏》《经典咏流传》这样精美大部头的电视节目显然不太现实,而通过讲好当地城市故事的方式,以所在地城市为基点,打造当地城市文化品牌,形成特色,则是讲好“中国故事”的最佳方式。19世纪日本地理学家志贺重昂曾在《如何使日本国成为日本国》一文中说,如何巩固日本国家之根本呢?逐步培养日本国民赞扬日本山水风土花鸟之优美的感情,悄然树立一种热爱日本国土的观念。②这个观点具有一定的道理。地方媒体可以通过讲好当地城市故事、展示城市魅力,培养市民赞扬家乡历史、山水、风土、人情之优美的感情,于其中逐渐认识自己的文化基因并树立热爱家乡、热爱本土文化的观念,进而热爱国家和国家文化,爱家、爱城、爱国。

    二、地方广电媒体的文化传播优势

    (一)具有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公信力

    无论社会化媒体多么丰富多彩,主流媒体一直以权威性和公信力在受众中赢得信誉,在传播中国文化时,主流媒体应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自己的文化自信和话语主导权。

    许多地市级广播电视台在这方面都有很多尝试。笔者所在的辽宁省辽阳广播电视台曾在2009年录制播出了一档评书广播剧节目《辽阳故事》,共计256集,讲述记载于史记书海中的辽阳城市历史、流传于街头巷尾的神话传说。“一座辽阳城,半部东北史”,市民听着广播,了解家乡史,轻松有趣,2000多年历史的辽阳城文化积淀在故事中逐渐清晰,节目在社会上反响强烈。

    (二)具有区域独特优势和贴近性、本土性传播优势

    “文化”具体可指群族历史、风土人情、传统习俗、伦理道德、法律制度、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等。地方媒体在基础资源、素材挖掘上拥有绝对优势,在传播上更具贴近性、本土性,容易引起当地受众的高度关注和认可。

    中国地大物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有一方故事。从事区域历史地理与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厦门大学教授鲁西奇在《中国历史发展的五条区域性道路》一文中提出:所谓中国历史应当是指发生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的历史,是千百年来生活于其间的各地区人群为了生存与发展、追求美好生活而不断适应并改造其所处环境,摸索并建立适合自身生存与发展需求的社会组织与制度,创造并不断改进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的历史,而不仅仅是作为一个国家的“中国”的历史。③中国文化亦是如此。在5000年中国文化的观照下,每一个区域、每一种文明方式造就不同的风土人情、不同的文化故事和文化理念,这些汇总成整个中国文化、中国故事。

    各个城市的广电媒体能最直接地感触这些内容,若能利用独有的资源讲好自己的城市故事,就可以成为故事中的一份子而成就丰厚的“中国故事”。例如:沈阳是东北中心城市,沈阳广播电视台特别策划了融媒体产品《这里是沈阳》,讲述沈阳的老建筑、老故事。沈阳广播电视台还制作了系列电视专题节目《舌尖上的沈阳》,探寻和介绍沈阳的特色美食。辽宁省辽阳市是历史文化名城,辽阳广播电视台创作了评書广播剧《辽阳故事》,专注讲述城市历史传说。辽宁省抚顺市是雷锋精神的发祥地,抚顺广播电视台开设了“雷锋频道”,讲述红色故事,弘扬这座城市的雷锋精神。

    (三)凝聚城市精神,提炼传统文化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和文化,有的拥有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的有鲜明独特的红色文化,一些新兴城市在新发展中则有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现在许多城市都在创建自己的文化地标,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苑利认为,文化地标是从历史的沿革中钩沉出来的,这就使得文化地标具有了故事性。在解读地标时有故事才会有讲究,才能体现出地域文化的独特性,才能体现出一城一地的当地精神和它的文化底色。④

    2020年5月,浙江省政府向社会各界公布首批20项“浙江文化印记”,包括河姆渡遗址、良渚古城遗址、杭嘉湖丝绸、青瓷、西施传说、绍兴黄酒、杭州西湖等。浙江各主流媒体通过开设文化印记专题专栏、制作纪录片、出版相关图书等向海内外展示浙江文化形象。⑤地方广电媒体聚焦自己的城市文化地标,并以此为中心进行多角度多方位呈现,这对于凝聚城市精神、提炼传统文化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每个地域标志性文化的表现形式不同,有的以当地音乐为载体,如陕西的城市有陕北说书,河南的城市有河南坠子;有的以当地传统建筑为载体,如北京有天安门、天坛,武汉有黄鹤楼;有的以当地的文物为载体,如武威有东汉铜奔马(当地人称“马踏飞燕”);有的则以当地的传统手工技艺为载体,如无锡有惠山泥人阿福。⑥文化形式不同,其传播的方式和平台就会不同。广播具有即时性、随机性和互动性,更适合以声音为载体的文化形式;电视直观易懂、形象生动,更适合以形象为载体的文化形式;新媒体互动性高、参与性强、传播速度快,并可对广播电视节目推广形成强大助力。三种媒介平台优势互补,对于讲好当地城市故事、传播城市文化可谓是最优组合。

    三、讲述当地城市故事的方式

    (一)讲故事的模式方法

    无论广播还是电视,讲故事的方式无外乎以下几种:专题节目,包括历史文化节目、人物故事节目、特色文化节目、旅游节目等;纪录片,适合讲述人物、特色风光、文化遗产等;邀请学者、名家演绎地方历史故事、传说等的文化讲堂;娱乐或综艺节目,适合表现地方戏曲、地方文艺等,本文重点探讨专题节目和纪录片两种方式。以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制作的广播专题节目《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和原中央电视台创作的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为例,这两个节目都是把文化与人、环境和地域风俗放在一起来体现中国人的文化情怀。

    《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以广播特写的形式记录中国传统文化。第一季聚焦各地方言,播出了《上海的“腔调”》《神谝陕西》《四川“好巴适”》《粤语铿锵》《徽州韵味》等。方言在人类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所承载着的是一个地域最独特的文化基因,是故乡的声音,是乡愁的记忆。《舌尖上的中国》围绕中国人对美食和生活的美好追求,用具体人物故事串联讲述中国各地的美食生态,质感鲜明的生活细节、情感饱满的地域文化在这部纪录片里得到充分展示,这就是中国人的文化特质。

    国家级媒体的优势显而易见,可以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拍摄,内容有深度,易出精品。而对于地方媒体来说,资源就在身边,却往往被忽视。而且,地方媒体往往策划能力不足,资金投入、制作水平没有保证。建议地方广电媒体积极寻找属于自己特色的文化资源,采取广泛合作的方式,打造精品文化节目。如上文所说的“浙江文化印记”,就是地方广电媒体与地方政府合作,对当地文化资源进行文化传播的范例。

    (二)加大融媒体传播力度

    近年来,许多文化纪录片、原创文化综艺节目拥有大量90后甚至95后、00后受众,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主动拥抱传统文化。从《我在故宫修文物》到《奇妙之城》,再到《上新了,故宫》,“Z世代”开始成为传统文化的爱好者,他们使这些媒介文化产品具备了破圈传播能力。所以,城市故事不但要在广播电视中播放,更要在新媒体平台上进行传播互动,使年轻一代成为文化节目的爱好者、创作者、传播者,由此,才能在新的媒介环境中真正发挥地方主流媒体的引领性和影响力。

    四、结语

    一个民族的自信,首先在于文化的自信, 有了文化自信,才能打破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留存在土地上的文化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以创新的形式讲好各自城市故事,传承文化基因,树立文化自信,应成为各个地方广电媒体的时代任务,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主流媒体的责任担当,成为中国文化传播的地方主力军。

    注释

    ①《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3-12/26/c_118723453_3.htm.

    ②〔日〕志贺重昂:《如何使日本国成为日本国》,《国民之友》,1888年第10期。

    ③鲁西奇:《中国历史发展的五条区域性道路》,《学术月刊》,2011年第2期。

    ④⑥谯娇:《苑利:文化地标无需“打造”,但需根植传统》,《文化月刊》,2021年2月号。

    ⑤董碧水:《首批20项“浙江文化印记”公布》,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0年5月14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6671115115068227&wfr=spider&for=pc.

    (作者單位:辽宁省辽阳广播电视台)

    (本文编辑: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