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自主讨论的实施探析

    张克鹏

    阅读行为并不局限于个体,与他人分享阅读可以丰富、拓展自己的阅读经历。自主讨论是有意义的阅读分享,对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具有积极的作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不同于学生的课外自主阅读,基于阅读教学的自主讨论需要建立在一定的規则基础上,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完成课堂教学,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自主讨论中,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使自主讨论发挥最大效用,既提高课堂阅读教学质量,又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利用辅助工具进行讨论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可运用的辅助工具一般是指帮助学生捕捉原始体验和感受,并以口头语言或文字的形式将这些感受外化的资料,比如读书笔记、讨论提纲等。

    1.阅读笔记与批注

    教师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批注,阅读结束后做阅读笔记,这样教师可以通过查看学生的阅读笔记了解学生阅读情况,发现学生阅读障碍,进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针对学生存在的阅读障碍进行及时指导。

    比如在一节阅读课堂上,选择了学生已经学过的一篇小小说《桥》(谈歌),让学生开展自主讨论,指导学生做阅读笔记。教师先设计出阅读笔记的格式,包括标题、学生姓名、不同的词句、不理解的地方、喜欢与不喜欢的地方以及提出的问题。从学生的阅读笔记中发现,有的学生读到“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时,他在旁边批注“喊的内容可能是‘洪水来了,快跑。”有的学生在读后提出问题“文章老汉是一个好官吗?是一个好父亲吗?”“通过阅读能想到生活中的哪些事情?”“这篇文章讲述了什么道理?”等。通过对学生阅读笔记与批注的检查,可以发现学生在阅读中获得较多的感悟,而且思维处于发散状态,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创新能力。

    2.自主讨论提纲

    为自主讨论做出铺垫,教师可引导学生编写讨论提纲,包括讨论的标题、参与的小组成员、讨论的主要问题、自己的核心观点等。讨论提纲的编制,为学生实现高水平的理解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此外,教师还应要求学生在讨论中汇总各种观点,以及支持观点的证据,小组成员观点的冲突之处,达成共识的观点等,帮助小组顺利报告讨论结果。

    比如,在阅读杨绛的散文《老王》时,基于自主讨论的目的,在阅读前,教师先让学生尝试提出讨论提纲。有学生先列出了简单的提纲,包括标题、文章体裁、作者背景、我对文章的理解,我总结的观点等。随着阅读的深入,学生又不断发现新问题,然后陆续总结到讨论提纲中。当阅读结束后,一个完整的讨论提纲完成了。在这个提纲中,学生提出了具体的问题和观点,包括“哪些事情可表现出老王金子般的心?”“老王的哪些语言表现出其为人善良?”“幸运的我们该怎样对待善良而不幸的人?”有学生提出观点“杨绛比老王幸运的地方不仅是物质上,她遇到老王这样的善良人才是更幸运的事情”,这位学生不仅提出了这样的观点,而且还在文章中找到了支持其观点的依据,这使得他在自主讨论中发挥出色。

    二、巧用讨论技巧,深化讨论

    1.提问

    自主讨论必须有主题才能展开,需要有切入点,而提问则是引发讨论的“导火索”。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提问并非“无所顾忌”,而应有一定的规则和范围,这需要教师提前做出合理的设计。要根据阅读文本的内容、体裁等信息,以及阅读课堂的目标和学生的学情,合理运用提问方法,引导学生合理选用提问种类。

    比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阅读讨论中,讨论开始时选择开启性问题的提问“作者是以什么样的情感来写这篇文章的?”讨论过程中,选用半开放性问题进行提问,比如“‘先生是一位‘渊博的宿儒,为什么他对‘怪哉这虫是怎么回事却不会答?”讨论中出现争执或讨论陷入僵局时,需选择开放性问题进行提问,比如“‘先生是怎样的人,你怎么评价?”当讨论将近结束,需要总结观点时,可提出核心问题,获取文本的主题和大意,归纳总结学生的观点。

    2.倾听

    当一个小组开展讨论时,如果所有成员都争先恐后的发表观点,而没有人认真倾听,那么讨论则毫无意义。因此教师还需教会学生如何开展自主讨论,在讨论中各成员应注意什么样的规则,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最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教师还应教会学生如何倾听对方的观点,如何在对方表达观点的过程中,捕捉到关键信息,并快速展开思考。在自主条例中,教师应教会学生四点:一是记住说话者表达的具体内容与核心观点,二是关注说话者情绪,三是小心的解释沉默,四是阐明模糊信息,帮助倾听者理解所有听到的信息。

    比如,在《济南的冬天》一文的阅读教学中,其中一个小组针对问题“冬天的济南在作者眼中是个‘理想的境界,他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其中一位同学阐述自己的观点时,数次被组内其他同学打断,导致他无法完整的表达其观点,组内其他同学则只是在发言者断断续续的描述中获取片面的信息,导致讨论的话题偏离,观点也不明确,讨论无法进展下去。这时教师给该小组提供了建议,“当某同学表达观点时,其他同学认真倾听,不要打断发言者的话语和思路,倾听者需要从发言者的语言中提炼出关键词与核心意思,然后在本子上记录下来,并思考他的观点,以及其与自己观点的相通之处或不同之处,然后等发言者表达结束后,你们再按照顺序逐一发言。同学们尝试一下如何倾听才能获取最全面的信息!”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的自主讨论顺利开展下去,而且讨论的效果显著。

    3.回应

    倾听的目的在于回应,“倾听”是信息的输入,而“回应”则是信息输出。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关于“回应”,教师应做到三点:一是保持沉默,等待其他同学的回应;二是结合发言者所阐述的观点,再请一位持相对观点的学生发言,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三是学生表达观点结束后,教师提出一个相关话题或问题,进一步引发学生的讨论,拓展学生讨论的深度与广度。教师在“回应”时,应以鼓励学生为主,对学生的观点给予鼓励,并根据学生观点的内容和质量,给予不同的评价。

    比如,在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片段时,学生开展自主讨论,教师在观察与倾听学生的讨论中,对学生的某些观点进行适当的评价,给予学生及时的鼓励。有学生认为“汤姆刷墙那段很有趣”,有学生认为“小镇迎接孩子那段最能感动我”。随着学生讨论的不断深入,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觉着汤姆是什么样的人?哪些地方给你印象最深?”通过回应总结性问题,将学生的讨论引入一个更广的范围。

    在语文阅读课的自主讨论中,教师应认识到“学生才是讨论的主体”,要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获取知识,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或引导。自主讨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呈现出良好的效果,但实践观察发现,自主讨论并非“随意应用”,而应结合阅读教学实际和学生学情,在课前详细备课,制定完善的教学方案,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教学作用。

    作者单位: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沙井镇中心学校(7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