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导入例谈

    陈曦

    摘要:课堂导入是一节课的开端。初中生好奇心强,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很浓厚,并具有较强的思辨能力。文章联系初中生物教学,结合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通过创设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导入形式,为学生营造富有情趣的探究学习情景,深入参与生物科学探究活动,实现有效观察和学习,进而提高生物学习素能。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课堂导入?导入方法

    优化设计课堂教学导入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第一步。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选择不同的导入方法前,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初中生的认知和个性发展特点。为了达到理想的导入效果,在教学中采用多样性的导入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一、优化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导入的重要意义

    课堂的开篇是导入,导入是否有效极大影响着一节课的成功。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紧密结合学生的特点,灵活利用社会热点、新闻事件、诗词歌曲、多媒体资源、游戏活动、实验活动等资源要素,创设教学导入形式,有助于为学生创建学习平台,很好地激起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促使主动融入课堂,参与构建生物知识,达成有效学习。

    二、优化初中生物课堂导入教学的有效方法

    (一)利用媒体导入,激发生物学趣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有时由于课堂条件和资源的限制,有一些课无法让学生身临其境,教师则可以借助一些便捷的多媒体资源,如挂图、模型、动植物标本、视频影音文件等媒体,为学生创造教学条件,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八年级上册《保护生物多样性》教学中,教师利用影视《可可西里》中杀害藏羚羊的片段场景来导入新课。学生观看完视频后,纷纷表现出愤恨情绪。教师引导出猎杀的背后是人类欲望使然,人类对珍稀的藏羚羊皮毛的需求,让不法分子铤而走险,顺势引出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接着,结合图例和视频,从藏羚羊的处境普及到生物圈中数以万计的已经灭绝和正在灭绝的野生动植物。这样,借助丰富的媒体导入,借助藏羚羊为课堂教学的主线开展教学活动,从而促使学生产生了积极保护珍惜动物的良好愿望,意识到自己应当肩负保卫人与动物共同的家园的责任。

    (二)利用诗歌导入,启发生物思维

    诗词和歌曲中往往蕴含许多有趣的生物学现象,将这些素材引入到生物课堂的开篇,既激起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又启迪他们激起探索生物的欲望。

    例如,在进入《生物的应激性》一课中,及时利用古诗词“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进入课堂,促使学生感受到喜鹊在面对月光的刺激而选择飞离枝头,有效了解了应激性是生物应对外界刺激时的一种趋利避害的自然反应。又如,在《开花和结果》教学开始时,教师可以引入黛玉葬花的经典片段作为开篇,请一位学生代表在轻柔的配乐中吟诵葬花词;还可以用诗歌比赛的“飞花令”作为开篇,每一组派一位代表上台,背诵藏有“花”的诗句。在学生们举行“飞花令”活动时,竞赛氛围都十分热烈;遇到一些耳熟能详的诗句时,全班都整齐洪亮地接完后面的诗句。在几分钟的诗朗诵后,自然地进入“开花结果”内容的学习。

    (三)利用活动导入,增强学习体验

    巧妙运用游戏活动来引入教学,能有力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使他们在愉悦的活动氛围中激起强烈的探知欲望,增强生物学习体验。

    例如,开展《人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一节课教学时,教师首先鼓励几个学生上来,蒙上眼睛,去摸透明箱子里的物品。台下的学生观众都能看到箱子所放的物品,“观众们”故意虚张声势,惹得台上参加活动的学生害怕。台上学生通过摸一摸、听一听、嗅一嗅,获得丰富的感觉,成功判断了盒子里的物品。通过这个小游戏,促使学生在猜物的过程中认识到身体的五种感官。

    (四)利用实验导入,指引实验探究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开展实验活动,能有效激起学生探索生物现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分析实验现象,讨论分析、质疑验证实验结果,增添生物实验探究效果。

    例如,在《环节动物》一课前,让学生在课前收集一兩只蚯蚓,教师准备好解剖盘、培养皿、玻璃板、纸板、湿布、棉签等。在导入时,每组两人进行观察蚯蚓的外形。学生通过观察、触摸,得出蚯蚓的身体特征。教师接着引导学生,选择身体强壮的蚯蚓放在玻璃板和纸板上,观察它在不同环境下的运动。通过动手实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深化记忆了所学知识。又如,在《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教学开始,教师选择了桂花叶、青菜、花生、蚕豆等试验材料;接着又将干燥的实验材料放入试管里,用酒精灯烘烤,实验结果都得到了水。于是,顺势提问学生:“绿色植物中这些水都是从何处来的呢?”这样,将学生的思维吸引到本课的核心问题,自然地进行新课的学习。

    (五)利用热点导入,树立生命观念

    初中生对现时代的生命科学、人与自然问题、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等社会热点非常关注。生物科学就是与当前社会的许多热点问题紧密相关。因此,在课堂导入时,教师积极引入社会热点问题,能指引学生积极开展探讨、分析活动,领会生命观念。

    例如,开展《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时,教师可借助近期宜宾发生的地震,让学生明确地震之后党和政府为什么要向宜宾调拨大量救灾物资,并提问学生:(1)参与救援的武警战士和防疫人员必须要注射破伤风的疫苗,这是为什么呢?(2)地震后,灾区紧缺饮用水,水污染最多的是由于大批死亡牲畜会滋生大量病原体,为传染病的传播创造条件,疫情产生如何切断传播途径?(3)防疫人员给灾民注射疫苗,这些属于预防传染病的哪方面?(4)如果你作为心理辅导专家,你应该怎样帮助那些灾民呢?所以,学生通过热点事件,探讨了国家地震后采取的应急措施,认识到学习生物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六)利用新闻导入,培养社会责任

    生物学科的社会责任是关爱生命,尊重生命,宣传科学,辨别伪科学,鼓励学生利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社会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并激励学生树立应有的社会责任感。

    例如,在讲授《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时,教师先引入、讲述“中国四大迷案”之首的白银连环杀人案的新闻。白银连环杀人案手段极其残忍,极具隐蔽性,案情复杂,造成社会巨大恐慌,二十多年都无法破案,人民惴惴不安,活在恐惧中。直至2016年8月,利用新一代DNA测序技术——Y-DNA遗传标记,才最终破案。利用这一新闻事件,学生增长了生物见识,进一步掌握了遗传信息库等丰富的知识,并意识到随着生物科技的发展,不仅能够大大提高侦查取证的能力,还能够更好地保障社会治安和公共安全。

    三、结语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必须结合生物课教学要求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等,科学选择恰当的课堂导入方法,通过生动丰富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应用多彩的教学资源,来更好地激发学生们的生物学趣,让他们逐步培养起良好的生物学习能力和素质。

    参考文献:

    [1]贾鹏.浅谈初中生物教师如何提高导入教学的效率[J].华夏教师,2016.02(02):60.

    [2]何春灵.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导入浅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05(21):146.

    [3]洪弘.初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8.04(0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