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郭路

    摘要:毛主席在《体育之研究》中指出:体也,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这句话强调了身体的重要性,论证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而体育课因其丰富的教学方式和户外运动的特点,更有利于学校德育工作的渗透。

    关键词:学校?体育教学?德育?德育渗透

    德育在“德智体美”四育中居于首要地位。在学校的整个教育体系之中,我们应该把德育渗透贯穿于每个教学环节中。因此,我们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方法,使体育学科的德育魅力体现出来,充分发挥体育学科的德育作用,突出德育在体育组成部分中的重要地位。

    一、德育的内涵

    在校园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德育的主要内容不仅仅包括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教育,还包括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充分发挥体育的力量,培养学生的广泛兴趣、顽强意志,以及陶冶学生关于美的情操,树立起一种终身体育的意识等。如何充分认知德育的内涵、在体育教学中将体育与德育联系起来,是需要体育教师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

    二、德育的作用

    首先,体育学科以体育内容为载体,从育人的高度,科学地教育学生认識、珍惜、尊重和热爱生命的真谛;其次,不仅强化学生们的国家意识感、文化认同感、公民人格性,还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良好人格的全面形成与发展。

    以中国武术为例,武术教学看似是一个简单的教学系统,然而它又是一个复杂的认知系统。在中国武术教学中,除了教师向学生传授武术知识和技能技巧之外,还让学生深刻了解武术这一传统体育的文化,深刻认知武术对世界体育和文化的影响,从而加深学生对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认同;并通过中国武术健身,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武德和礼仪,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理解。

    三、加强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德育的内涵丰富,对体育教学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因此体育教师在日常的备课中,一定要重视德育。教师不仅要在课上言传身教,还要充分利用日常教学和突发状况,在实践中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熏陶与渗透,并结合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从而大大提升学生的体育及德育综合素质。

    (一)体育教师言传身教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良好的形象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位学生。

    作为体育教师,首先自身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专业技能和敬业精神。其次,上课时教师要比学生早到教学场地,严格整理好自己的仪容仪表,给学生一种整齐和整洁的印象;课程中要积极地与学生沟通交流,参与到学生间的活动中去。最后,在夏季和冬季的时候,经常会有学生怕热或怕冷,显露出焦躁不安、畏首畏尾的不愿情绪,这时候就需要教师以身作则地去给学生做示范,充分展现自身的职业道德。教师自身都勇于克服困难,以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去面对全体学生,学生自然会感受到老师给自己带来的榜样作用,从而鼓励自己勇敢地克服困难,消除自身畏难和怕苦的消极情绪,并向老师学习,以激情洋溢的饱满热情投身到体育学习中去。

    教师的言传身教,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无形中也给学生传达了一种认真上好每一节体育课的精神,充分挖掘出学生的求知欲和上进心,无形中形成德育融入体育的教学模式。

    (二)把握课堂德育时机

    德育是讲究契机的。如果比赛还在进行中就教育学生“失败是成功之母”,800m才跑到200m就教育学生坚持才是胜利,那么这些德育都必将收效甚微,因为此时还不是合适的教育契机。反之,当决出胜负、跑完800m全程之后,再去教育孩子“失败是成功之母”“坚持就是胜利”,效果一定倍增,因为学生充分体验了过程。这就是正确的德育时机。

    众所周知,体育是一门以身体锻炼为基础的学科,人们运动后必然会产生一些非常不适的生理反应,例如“极点”反应、肌肉酸胀、呼吸急促,此时教师就可以相机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比如在耐久跑训练中,出现“极点”的生理现象时,学生会呼吸困难、肌肉酸胀无力,容易产生放弃的念头,此时教师应该抓住时机,大声告诉学生:“信自己,不放弃,定胜利。”当学生用自己顽强的意志品质克服“极点”,扛住“极点”的痛苦后,他就会感到轻松,越跑越有劲。这就是教师在精神上激励学生、鼓励学生坚持完成任务的体现。教师在练习结束后,还要让学生自己去总结,引导学生懂得所有的困难都是“纸老虎”,只要有勇于拼搏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一定可以战胜今后人生的各种风浪。学生体验过程、战胜“极点”后会发现,顽强的意志品质给自己带来了不小的收获。这种积极的反馈会在下次教学中遇到困难时再次被激发,从而不断巩固学生的优良意志品质。

    (三)善于利用突发事件

    课堂突发事件能够反映一位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对每一位教师来说都是一个考验。如果能够及时妥善解决,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很好的德育契机。

    例如,如果有学生没有在教师所规定的时间内站好队,教师应该控制情绪,不要训斥个别学生。可以让全班同学共同进行队列队形的练习,之后告诉全班同学让他们都进行队列队形练习的原因,即一个人的失误将会拖累一个集体的表现,使每一位同学都能够认识到顾全整个班级荣誉的重要性。在老师眼里,班级是一个整体,一个人脱离了集体,破坏了整个集体的队形,那么这个集体就没有完成教师规定的任务。一个人的失误也就是一个集体的失误,只有每一位同学都完成好自身任务,整个集体才不会出错。教师将突发状况化解为德育契机,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出突发状况的作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提高学生集体荣誉感的德育目标。

    (四)因材施教,渗透德育

    体育课大多在课外进行,学生的情感、行为、心理等都能够有所体现,所以体育教师可以多创造多种不同的环境,对不同状态下的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例如在课前的游戏环节中可以进行“大丰收”的游戏:将五公斤的水泥装在袋子中,让学生进行接力跑。在游戏结束后可以问问学生们:“累不累啊?”经过几轮接力之后肯定会有学生回答:“累~”此时教师就可以对大声呼喊累的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农民伯伯们在收获的季节也是这样搬运稻子的,他们还要顶着烈日,比我们这次的游戏更加艰苦,我想大家应该认识到我们碗里的米饭是多么珍贵了,所以我希望大家以后节约粮食,开展光盘行动。这样的教育应该比简单的贴海报更有效果。因此,体育教师应该在课堂中多设计含有德育内容同时又有教学内容的活动,针对不同情感、行为、心理等状态下的学生,因材施教,创造不同的运动情境进行德育渗透。如此不仅能够给学生带来健康的身体,而且也能使每个学生都拥有更美的心灵。

    此外,针对体育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如果教师不多加关注和引导,会使该部分学生失去体育学习的动力,对自身能力产生怀疑,不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所以,教师针对该部分学生可以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在分层教学的环境中,抓住后进生的每一点进步进行适当的表扬和激励,让不同能力的学生均能体验到体育学习的乐趣,形成不断付出必有收获的价值观,创造更多的德育机会,从而因材施教,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总而言之,在学校的全面教育中,德育是处于核心地位的因素,它渗透于各科教学中。把德育渗透在体育教学中,是学校体育改革的方向,也是体育观念更新的方向。在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要随机应变,要与体育教学的特点、形式和内容紧密结合,不要只写在教案里而不付诸实践,不要只是空洞地说教而不让学生亲身体会。教师需要把抽象的德育思想具体化,让学生听得到、看得到、感受到、运用到,使体育教学能够在校园道德教育方面发挥出更大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