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费出国留学的家庭期待、社会影响与反思

    王效柳+刘悦

    [摘要]中国学生出国留学,1949年之前主要有政府出资和家庭出资2种形式,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初期以政府出资为主,1978—2000年有国家、单位公派和自费留学3种形式,而当前自费留学井喷式增长,无论家庭经济状况如何,都有一种强烈的留学愿望。自费留学者的家庭类型主要有3种:经商家庭、公务员家庭和工薪家庭。父母选择子女出国留学的心理主要有4种类型:一是希望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二是为了子女回国后有更好更多的就业机会;三是盲目从众攀比;四是希望通过出国留学增加在该国就业的机会,进而实现移民的目的。出国留学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促进中国留学事业发展的同时,也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首先,父母应对孩子出国学习的必要性有一个正确的评估,期望值不能与现实脱节;其次,父母在决定送子女出国留学前应充分考虑到家庭经济承受能力;再次,父母应根据孩子所学的专业特点来确定是否有必要出国留学。因此,在对待子女出国留学问题上,父母应秉持理性的态度,选择一种最恰当从而最正确的培养途径。

    [关键词]出国留学;家庭出资;心理期待;低龄化

    [中图分类号]G648.9[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009-3729.2014.03.008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政策上的宽松,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将子女孩子送往国外接受教育。据教育部统计,2013年中国出国留学总人数为41.39万人,比2012年增长了3.58%[1]。为什么会有如此众多的家长选择送自己的子女出国留学?当下中国的教育是否存在一些问题?目前的教育内容是不是已无法满足学生和家长的需求?这些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目前,国内很多学者对留学热这一现象进行过分析与思考,如对中学生、高校毕业生、富二代出国留学的动机进行分析等。这些研究为我们认识和思考我国的留学热现象提供了重要的文献资料,但往往都是立足于出国留学的主体来进行的分析。本文拟在结合历史资料的基础上,面对当前出现的留学热潮,从父母的心理期望方面进行分析,考察不同经济状况的父母对于子女出国留学的态度和支持程度,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留学热背后的社会心理基础,总结留学热带来的积极和消极2个方面的社会影响。

    一、中国学生出国留学的历史与动因

    中国学生出国留学大致经历4个阶段,这些阶段都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或由政府公派,或自费出国。可以说,以前的出国留学大多是量力而行,并没有表现出某种热度,而近些年中国学生出国留学突然急剧升温。

    1.中国学生出国留学的历史

    中国学生出国留学的历史虽不算久远,但从1847年中国第一批学生赴美留学算起,中国学生的出国留学史已逾百年。在过去的16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学生的出国留学主要经历了4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49年之前。容闳、黄宽等人随传教士赴美留学,开启了我国留学教育的先河。从清政府派遣幼童前往美国学习军事技术,到民间个人出资出国留学,如鲁迅、郭沫若、周恩来、邓小平等先后出国留学,出国留学的目的也从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转变为向西方寻求挽救民族危亡的真理。第二阶段为1949—1978年。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促进国家经济的复苏,培养国家需要的人才和学习他国的先进经验,由国家选拔人才公派出国。由于当时中国在冷战中处于社会主义阵营,因此留学的目的地主要是苏联,以学习军事科技为主,也有少数留学生去欧洲国家学习语言。第三阶段是1978—2000年。这段时期留学生人数稳步增长,通过国家公派留学、单位公派留学和自费留学3种渠道前往不同的国家进行学习。2004年底公布的调查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在海外的留学人员遍及世界各地,甚至连梵蒂冈、斐济等小国家都能见到我国留学生的身影,其中自费留学占留学人员总数的80%。[2]第四阶段是2000年以后。进入21世纪后,中国留学生人数急剧上升,呈现井喷式增长态势。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1978—2013年,中国出国留学总人数达到305.86万人,中国成为世界头号留学生输出国。[1]改革开放以来,出国留学状况发生了极大改变,由之前的政治学习目的转为个人深造,出国留学人员不再只是大学生,而是高中生、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都有,出国的目的地也由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转移到西方发达国家。调查显示,中国自费出国留学前往美英澳加4个国家的人数占中国留学生总数的75%以上,其中美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3]出国人员年龄呈现低龄化态势。《2013年中国留学生白皮书》指出,2012年中国国际教育展的调查报告显示,在计划出国留学的学生学历层次方面,本科生占51%,高中生占38%。《2013年出国留学趋势报告》指出,在有留学意向的高中生中,有59%的人表示希望高中毕业就出国,18%的人表示出国读高中;14%的人表示大学毕业后再留学;9%的人表示先考国内大学试试。[4]

    2.近年来中国学生出国留学的动因

    目前,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加速了社会对人才的渴求。在洋务运动时期,中国便派遣了第一批留学生,希望通过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知识来拯救清王朝,“师夷长技以制夷”。而如今,中国政府也希望通过运用发达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来促进国家的强盛,因此,对于留学回国人员日益重视,这也成了父母对子女出国留学热衷的动因。中国父母自古就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父母希望子女的学业水平和未来生活能够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希冀子女通过知识而改变命运,进而光宗耀祖。同时,子女的成就可以成为父母们相互攀比的资本,这种攀比心理虽然是不恰当的,却深深地植根于人的本性中,因此父母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由于社会对”海归“的重视,父母希望通过这一途径使得子女出人头地,实现他们的期望。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中国高等教育的对外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扩大,中外高校之间合作办学越来越多,出现了许多”国内加国外“学习模式的学科专业,这无形中为学生增加了出国学习的机会。同时,许多留学中介机构纷纷建立,出国留学迎来了一个加速发展的时期,逐渐形成了一股留学热潮。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出国留学的费用相对来说降低了,这使得一些普通的家庭也能够担负得起出国的费用。加之政府对出国留学政策的调整,出国门槛有所降低,出国留学已不再遥不可及。目前,“留学已经成为我国学生继升学和就业之后的第三条出路”[5]。

    总之,1949年之前中国学生出国留学主要是政府出资和家庭出资2种形式;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初期以政府出资为主;1978—2000年有国家、单位公派和自费留学3种形式;而当前自费留学井喷式增长,无论家庭经济状况如何,都有一种强烈的留学愿望。

    二、自费留学的家庭类型

    出国留学的费用,不同目的国情况不太一样,但是,大体来看都不是一个小数目。例如,去美国留学,读完4年本科,费用大概需要100万元人民币[6];在英国、德国、法国等国留学,费用各不相等。对于一个中国的普通家庭来说,要担负起孩子出国留学的高昂费用是有一定困难的。目前在中国,父母选择送子女出国留学的家庭类型主要有以下3种。

    1.经商家庭

    胡润联合兴业银行发布的《2012中国高净值人群消费需求白皮书》显示,中国个人资产在600万元以上的高净值者达到270万人,平均年龄为39岁;亿万资产以上的高净值者约6.35万人,平均年龄为41岁。前者有85%的人计划送子女出国留学,后者有90%的人计划送子女出国留学[7]。在这些富户中,大多是经商家庭。由于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中国家长普遍重视子女的学历水平和受教育程度,希望子女在学历上能超越自己,至少也要达到自己的水平,或者将自己未完成的梦想寄希望于下一代完成,因而往往对子女抱有较高的期望。由于这类家庭经济实力雄厚,能为子女提供出国留学所需的高昂费用,故不管是出于继续深造的目的还是仅仅为没有考上大学的子女提供另一种学习的途径,父母都倾向于选择送子女出国留学这一受教育方式。

    2.公务员家庭

    有学者认为,父母的受教育水平与家庭收入和职业地位呈正相关。美国著名社会学家Melvin L.Kohn[8]认为,人们所处的阶级与他们的工作经验,不但影响到个人的人格取向及其价值观,还会把这些工作经验所塑造的人格取向和价值观带进家庭,传递到子女身上,从而影响子女的价值观和行为。作为公务员家庭的父母往往接受过高等教育,有着较高的学历,受到自身职业地位和周围生活环境的影响,他们有能力并且希望送子女出国留学。

    3.工薪家庭

    中国大部分家庭都属于工薪家庭,他们虽有送子女出国留学的意愿却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因此多选择留学费用比较低的国家,如荷兰、乌克兰、新加坡、韩国等,每年只需10万元人民币左右。同时,这些国家的教育质量也比较好,如乌克兰、波兰等国的教育质量均处于欧洲前列,并且也有不少享有盛名的大学。还有一些学生,虽然家庭不具备给其提供出国留学所需的经济条件,但由于其品学兼优,可通过申请奖学金或勤工俭学的方式减轻家里的负担,实现出国留学的梦想。他们若被美国、澳洲等名校录取,如美国纽约州立、加州州立、堪萨斯州立等60所经中国教育部认证的名校,便有机会获得50%~100%的奖学金,最高额度达上万美金。

    三、自费留学的家庭期待

    教育部2009年2月第6次新闻发布会披露,从1978—2008年底,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139.15万人,2008年全年出国留学人数高达17.98万人,其中自费出国留学人数16.16万人,占当年出国留学人员总数的89.9%。1978—2011年底,中国在外留学人员总数已达142万。2011—2013年年均出国留学人数增长超过23%,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留学生生源国。[9]2000—2013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统计具体见表1。

    近年留学热的形成与父母对子女出国留学的心理期望密不可分。父母对子女出国留学的心理,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4种类型。

    第一,希望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随着高考制度的恢复,中国的教育事业日益受到重视,目前的教育质量和水平已有很大提升,但国人普遍认为,国外的教育具有更多的自由性和选择性,知名高校多,可以保证更好的教学质量。在当今世界著名大学前100名排名中,60%为欧美大学,前50名中亚洲仅有11所。[10]据启得教育集团的调查,39%的人选择留学国家的首要因素是教育质量;选择学校考虑最多的是专业排名(占31%)。[11]在中国,高考是衡量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越来越多高考失利的学生选择出国留学,而父母也更愿意倾尽全力送子女出国接受国外的教育,以便让子女继续接受教育,同时又能提高外语口语水平。

    第二,为了子女回国后有更好更多的就业机会。从知名高校毕业是毕业生拥有较好职业和工作机会的重要砝码。现如今,随着国内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多,就业压力也不断增大,工作难、就业难问题成为困扰父母和子女的现实问题。近年来,国家在对留学回国人员采取一系列特殊的优惠和鼓励政策的同时,不断开放留学市场,出台各类优惠政策,这使得家长鼓动子女出国留学和青年人自身渴望出国留学的热情越来越高,人们逐渐形成这样一种认识:国外的学位含金量高;要想立业,先要留学。因此,有更多的父母会选择送子女出国深造,希望通过留学“镀金”,使子女回国后在就业方面更具有竞争力,为子女未来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增加筹码。

    第三,盲目从众攀比。有些父母对于出国留学本身并不是很了解,仅仅是因为看到这股“出国热”,而盲目认为出国留学对子女一定是最好的。这类父母既不知道子女是否适合出国留学,也不了解出国留学的利弊,在送子女出国留学前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糊里糊涂地就为子女选择了这么一条出路。

    第四,希望通过出国留学增加在留学国就业的机会,进而达到移民的目的。这类父母比较向往西方的生活方式,将出国作为达成最终移民目的的一个跳板。他们在为孩子选择出国留学时有着比较理性的态度,将子女的学业水平与未来的发展和职业规划联系在了一起。

    四、自费留学的社会影响

    出国留学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必然会对社会、家庭和子女产生一定的影响。出国留学与任何事物一样,具有两面性,其社会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1.积极影响

    从社会层面看,在信息化和全球化加速发展的今天,出国留学对于中国了解与认识世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加之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带来的消极影响,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了解世界的重要性。改革开放与留学事业的发展,以及大批留学生的回国,为中国社会带来了世界各国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另外,留学生还成为传播文化和沟通友谊的桥梁,他们不仅学习到了外国优秀的文化,提高了外语水平,同时也促进了中华文化在国外的传播。

    从个体层面看,出国留学大大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根据“皮格马利翁效应”,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它暗示人们会不自觉地受到他人期望的影响。赞美、信任和期待能给人提供能量,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12]送子女出国留学这一行为本身就暗含着父母对子女的美好期望,不管父母出于何种心理,一切为了孩子都是这一行为的最终目的。因此,父母对子女未来学业或生活上的期望,会成为子女不断进取的动力,这使得出国留学不仅能够获得一张很好的学历文凭,也锻炼了留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

    2.消极影响

    出国留学的热潮对国内的大学会形成一定的压力,特别是出国留学逐渐出现低龄化趋势,对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会造成一定的冲击。一些留学生毕业后选择留在国外并取得他国国籍,对中国社会来说,属于严重的人才流失。

    父母的期望同时也造成了一些留学怪现象。比如,一些孩子,由于父母提供着足够的经济支持,在国外吃喝玩乐、不思进取,个别的在出国后,发现原来国外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于是便偷偷地潜回国内大肆挥霍;还有一些留学生学业成绩不尽如人意,又不敢告诉父母,便选择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所说的“克莱登大学”,最终只拿到一张国内外都不承认的文凭。

    此外,留学回国的学生大多有一种“蝙蝠心态”,他们认为自己接受过国外的文化和教育,理应享受更好的待遇。同时,随着留学人数的日益增多,留学生身价的不断贬值,人们对这些留学生也有着一种心理落差,认为其并没有达到留学生应当有的素质。所以许多留学生回国后的工作生活并不十分理想。

    五、对自费留学的反思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出国留学也是如此。父母对于子女的出国留学问题要有准确的判断,要在听取多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对其利弊得失做充分的评估,不要跟风和盲从。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很好地利用留学机会拓展自己的视野,学到有用的知识。

    首先,作为父母,对孩子出国学习的必要性要有一个正确的评估,期望值不能与现实脱节。也就是说,不应对子女有着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否则不仅自身会有心理落差,也会给子女造成一定程度的心理压力。

    其次,父母在决定送子女出国留学前应充分考虑家庭经济承受能力。如果家庭经济条件确实宽裕,足以支付子女的留学费用,那么,为了拓宽孩子的眼界,可以考虑让子女出国留学。

    再次,父母应根据子女所学的专业特点来确定是否有必要出国留学。某些专业国外的研究确实领先于国内,若子女选择学习这样的专业,在其他条件成熟的情况下,父母可以考虑送子女出国留学做专门研究。若子女所学的学科专业国内已发展得较为成熟,其研究水平已位于世界领先之列,或一些学科本身就根植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则没有出国留学的必要。

    总之,父母期望子女成才的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们应看到,一方面,成才的途径有很多,只要能够满足社会的多元化需求,都能够实现孩子的自身价值,也都会给家庭带来荣耀;另一方面,家长应该认识到,由于出国留学人数的不断增多,留学去向国家的大中小学校良莠不齐,出国留学生并不一定都能够受到很好的教育,甚至有的反而可能荒废了学业,现在越来越多的“海龟”变为“海带”的现象便是证明。另外,也应该认识到,很多“土生土长”的学生在国内也能够抓住机会获得较好发展,更能够游刃有余地适应中国社会的变化。因此,在对待子女出国留学问题上,父母应持更加理性的态度,把对孩子的期望与孩子自身的条件做充分的评估,从而选择一种最恰当从而最正确的培养途径。

    [参考文献]

    [1]

    中国教育在线.2014年出国留学趋势报告[EB/OL].(2014-01-30)[2014-02-08].http://www.eol.cn/html/lx/2014baogao/content.html.

    [2]候健美.九成留学生愿回国效力[N].北京日报,2004-12-17(9).

    [3]中国教育在线.2012年出国留学趋势报告[EB/OL].(2012-01-01)[2014-02-08].http://www.eol.cn/html/lx/report2012/roport1total.shtml.

    [4]中国教育在线.2013年出国留学趋势报告[EB/OL].(2013-03-10)[2014-02-08].http://www.eol.cn/html/lx/baogao2013/page1.shtml.

    [5]苗丹.大学生出国留学市场简析[J].科技信息,2011(4):78.

    [6]托普仕留学.美国留学本科的费用多少钱[EB/OL].(2013-08-27)[2014-02-08].http://www.topsedu.com/cost/201308/27/522.html.

    [7]兴业银行,胡润研究院.2012中国高净值人群消费需求白皮书[R].上海,2012.

    [8]Kohn Melvin L,Carmi Schooler.Class,occupation and orientation[J].American Sociological,1968(34):659.

    [9]谭斯瑞.当前我国中学生出国留学热的思考[J].中国外资,2013(14):286.

    [10]中国教育在线.世界著名大学前100名排行榜[EB/OL].(2004-09-02)[2014-02-08].http://www.edu.cn/20040902/3114605.shtml.

    [11]启德教育集团国际教育研究院.2010年中国学生留学意向调查报告[R].北京,2010.

    [12]陈敏.皮革马利翁效应[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7.

    从社会层面看,在信息化和全球化加速发展的今天,出国留学对于中国了解与认识世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加之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带来的消极影响,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了解世界的重要性。改革开放与留学事业的发展,以及大批留学生的回国,为中国社会带来了世界各国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另外,留学生还成为传播文化和沟通友谊的桥梁,他们不仅学习到了外国优秀的文化,提高了外语水平,同时也促进了中华文化在国外的传播。

    从个体层面看,出国留学大大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根据“皮格马利翁效应”,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它暗示人们会不自觉地受到他人期望的影响。赞美、信任和期待能给人提供能量,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12]送子女出国留学这一行为本身就暗含着父母对子女的美好期望,不管父母出于何种心理,一切为了孩子都是这一行为的最终目的。因此,父母对子女未来学业或生活上的期望,会成为子女不断进取的动力,这使得出国留学不仅能够获得一张很好的学历文凭,也锻炼了留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

    2.消极影响

    出国留学的热潮对国内的大学会形成一定的压力,特别是出国留学逐渐出现低龄化趋势,对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会造成一定的冲击。一些留学生毕业后选择留在国外并取得他国国籍,对中国社会来说,属于严重的人才流失。

    父母的期望同时也造成了一些留学怪现象。比如,一些孩子,由于父母提供着足够的经济支持,在国外吃喝玩乐、不思进取,个别的在出国后,发现原来国外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于是便偷偷地潜回国内大肆挥霍;还有一些留学生学业成绩不尽如人意,又不敢告诉父母,便选择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所说的“克莱登大学”,最终只拿到一张国内外都不承认的文凭。

    此外,留学回国的学生大多有一种“蝙蝠心态”,他们认为自己接受过国外的文化和教育,理应享受更好的待遇。同时,随着留学人数的日益增多,留学生身价的不断贬值,人们对这些留学生也有着一种心理落差,认为其并没有达到留学生应当有的素质。所以许多留学生回国后的工作生活并不十分理想。

    五、对自费留学的反思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出国留学也是如此。父母对于子女的出国留学问题要有准确的判断,要在听取多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对其利弊得失做充分的评估,不要跟风和盲从。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很好地利用留学机会拓展自己的视野,学到有用的知识。

    首先,作为父母,对孩子出国学习的必要性要有一个正确的评估,期望值不能与现实脱节。也就是说,不应对子女有着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否则不仅自身会有心理落差,也会给子女造成一定程度的心理压力。

    其次,父母在决定送子女出国留学前应充分考虑家庭经济承受能力。如果家庭经济条件确实宽裕,足以支付子女的留学费用,那么,为了拓宽孩子的眼界,可以考虑让子女出国留学。

    再次,父母应根据子女所学的专业特点来确定是否有必要出国留学。某些专业国外的研究确实领先于国内,若子女选择学习这样的专业,在其他条件成熟的情况下,父母可以考虑送子女出国留学做专门研究。若子女所学的学科专业国内已发展得较为成熟,其研究水平已位于世界领先之列,或一些学科本身就根植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则没有出国留学的必要。

    总之,父母期望子女成才的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们应看到,一方面,成才的途径有很多,只要能够满足社会的多元化需求,都能够实现孩子的自身价值,也都会给家庭带来荣耀;另一方面,家长应该认识到,由于出国留学人数的不断增多,留学去向国家的大中小学校良莠不齐,出国留学生并不一定都能够受到很好的教育,甚至有的反而可能荒废了学业,现在越来越多的“海龟”变为“海带”的现象便是证明。另外,也应该认识到,很多“土生土长”的学生在国内也能够抓住机会获得较好发展,更能够游刃有余地适应中国社会的变化。因此,在对待子女出国留学问题上,父母应持更加理性的态度,把对孩子的期望与孩子自身的条件做充分的评估,从而选择一种最恰当从而最正确的培养途径。

    [参考文献]

    [1]

    中国教育在线.2014年出国留学趋势报告[EB/OL].(2014-01-30)[2014-02-08].http://www.eol.cn/html/lx/2014baogao/content.html.

    [2]候健美.九成留学生愿回国效力[N].北京日报,2004-12-17(9).

    [3]中国教育在线.2012年出国留学趋势报告[EB/OL].(2012-01-01)[2014-02-08].http://www.eol.cn/html/lx/report2012/roport1total.shtml.

    [4]中国教育在线.2013年出国留学趋势报告[EB/OL].(2013-03-10)[2014-02-08].http://www.eol.cn/html/lx/baogao2013/page1.shtml.

    [5]苗丹.大学生出国留学市场简析[J].科技信息,2011(4):78.

    [6]托普仕留学.美国留学本科的费用多少钱[EB/OL].(2013-08-27)[2014-02-08].http://www.topsedu.com/cost/201308/27/522.html.

    [7]兴业银行,胡润研究院.2012中国高净值人群消费需求白皮书[R].上海,2012.

    [8]Kohn Melvin L,Carmi Schooler.Class,occupation and orientation[J].American Sociological,1968(34):659.

    [9]谭斯瑞.当前我国中学生出国留学热的思考[J].中国外资,2013(14):286.

    [10]中国教育在线.世界著名大学前100名排行榜[EB/OL].(2004-09-02)[2014-02-08].http://www.edu.cn/20040902/3114605.shtml.

    [11]启德教育集团国际教育研究院.2010年中国学生留学意向调查报告[R].北京,2010.

    [12]陈敏.皮革马利翁效应[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7.

    从社会层面看,在信息化和全球化加速发展的今天,出国留学对于中国了解与认识世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加之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带来的消极影响,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了解世界的重要性。改革开放与留学事业的发展,以及大批留学生的回国,为中国社会带来了世界各国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另外,留学生还成为传播文化和沟通友谊的桥梁,他们不仅学习到了外国优秀的文化,提高了外语水平,同时也促进了中华文化在国外的传播。

    从个体层面看,出国留学大大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根据“皮格马利翁效应”,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它暗示人们会不自觉地受到他人期望的影响。赞美、信任和期待能给人提供能量,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12]送子女出国留学这一行为本身就暗含着父母对子女的美好期望,不管父母出于何种心理,一切为了孩子都是这一行为的最终目的。因此,父母对子女未来学业或生活上的期望,会成为子女不断进取的动力,这使得出国留学不仅能够获得一张很好的学历文凭,也锻炼了留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

    2.消极影响

    出国留学的热潮对国内的大学会形成一定的压力,特别是出国留学逐渐出现低龄化趋势,对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会造成一定的冲击。一些留学生毕业后选择留在国外并取得他国国籍,对中国社会来说,属于严重的人才流失。

    父母的期望同时也造成了一些留学怪现象。比如,一些孩子,由于父母提供着足够的经济支持,在国外吃喝玩乐、不思进取,个别的在出国后,发现原来国外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于是便偷偷地潜回国内大肆挥霍;还有一些留学生学业成绩不尽如人意,又不敢告诉父母,便选择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所说的“克莱登大学”,最终只拿到一张国内外都不承认的文凭。

    此外,留学回国的学生大多有一种“蝙蝠心态”,他们认为自己接受过国外的文化和教育,理应享受更好的待遇。同时,随着留学人数的日益增多,留学生身价的不断贬值,人们对这些留学生也有着一种心理落差,认为其并没有达到留学生应当有的素质。所以许多留学生回国后的工作生活并不十分理想。

    五、对自费留学的反思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出国留学也是如此。父母对于子女的出国留学问题要有准确的判断,要在听取多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对其利弊得失做充分的评估,不要跟风和盲从。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很好地利用留学机会拓展自己的视野,学到有用的知识。

    首先,作为父母,对孩子出国学习的必要性要有一个正确的评估,期望值不能与现实脱节。也就是说,不应对子女有着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否则不仅自身会有心理落差,也会给子女造成一定程度的心理压力。

    其次,父母在决定送子女出国留学前应充分考虑家庭经济承受能力。如果家庭经济条件确实宽裕,足以支付子女的留学费用,那么,为了拓宽孩子的眼界,可以考虑让子女出国留学。

    再次,父母应根据子女所学的专业特点来确定是否有必要出国留学。某些专业国外的研究确实领先于国内,若子女选择学习这样的专业,在其他条件成熟的情况下,父母可以考虑送子女出国留学做专门研究。若子女所学的学科专业国内已发展得较为成熟,其研究水平已位于世界领先之列,或一些学科本身就根植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则没有出国留学的必要。

    总之,父母期望子女成才的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们应看到,一方面,成才的途径有很多,只要能够满足社会的多元化需求,都能够实现孩子的自身价值,也都会给家庭带来荣耀;另一方面,家长应该认识到,由于出国留学人数的不断增多,留学去向国家的大中小学校良莠不齐,出国留学生并不一定都能够受到很好的教育,甚至有的反而可能荒废了学业,现在越来越多的“海龟”变为“海带”的现象便是证明。另外,也应该认识到,很多“土生土长”的学生在国内也能够抓住机会获得较好发展,更能够游刃有余地适应中国社会的变化。因此,在对待子女出国留学问题上,父母应持更加理性的态度,把对孩子的期望与孩子自身的条件做充分的评估,从而选择一种最恰当从而最正确的培养途径。

    [参考文献]

    [1]

    中国教育在线.2014年出国留学趋势报告[EB/OL].(2014-01-30)[2014-02-08].http://www.eol.cn/html/lx/2014baogao/content.html.

    [2]候健美.九成留学生愿回国效力[N].北京日报,2004-12-17(9).

    [3]中国教育在线.2012年出国留学趋势报告[EB/OL].(2012-01-01)[2014-02-08].http://www.eol.cn/html/lx/report2012/roport1total.shtml.

    [4]中国教育在线.2013年出国留学趋势报告[EB/OL].(2013-03-10)[2014-02-08].http://www.eol.cn/html/lx/baogao2013/page1.shtml.

    [5]苗丹.大学生出国留学市场简析[J].科技信息,2011(4):78.

    [6]托普仕留学.美国留学本科的费用多少钱[EB/OL].(2013-08-27)[2014-02-08].http://www.topsedu.com/cost/201308/27/522.html.

    [7]兴业银行,胡润研究院.2012中国高净值人群消费需求白皮书[R].上海,2012.

    [8]Kohn Melvin L,Carmi Schooler.Class,occupation and orientation[J].American Sociological,1968(34):659.

    [9]谭斯瑞.当前我国中学生出国留学热的思考[J].中国外资,2013(14):286.

    [10]中国教育在线.世界著名大学前100名排行榜[EB/OL].(2004-09-02)[2014-02-08].http://www.edu.cn/20040902/3114605.shtml.

    [11]启德教育集团国际教育研究院.2010年中国学生留学意向调查报告[R].北京,2010.

    [12]陈敏.皮革马利翁效应[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