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产业项目建设的发展思路

    孙宇

    【摘 要】“十三五”是黑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和产业升级的攻坚时期。本文通过分析,认为黑龙江省工业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加快产业项目建设的决策是正确的,并从理论上论证了其必要性,阐述了应把握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坚持统筹兼顾的基本方法等原则,最后提出了在制定产业政策中,应该关注的项目谋划生成、政府资金使用效率、产业布局合理化、政府配套服务等问题。

    【关键词】产业项目;经济增长;结构调整

    【中图分类号】D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7)05-0081-02

    “十三五”是我省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和产业升级的攻坚时期。无论从在GDP中的占比,还是看对GDP增长的贡献率,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仍占主体,第三产业稳步上升且有小幅波动,工业生产要素仍以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的投入为主,技术进步和现代企业管理等要素作用不大。2016全省地区生产总值为15 386.1亿元,增速为6.1%,其中第一产业产值为2 670.5亿元,增速为5.3%;第二产业产值为4 441.4亿元,增速为2.5%;第三产业产值为8 274.2亿元,增速为8.6%;规上工业增加值为2 994.2亿元,增速为2%。我省工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都不高,利润空间收窄。笼统地判断,我省处于工业化发展的中期前半段水平,而工业化步伐直接影响我省经济发展,未来一个时期经济增长的动力就在于结构调整特别是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的最有力抓手就在产业项目建设。

    现代经济增长是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核心的增长,产业结构的高变换率可以导致经济总量的高增长率,但土地、劳动、资本简单量的投入不会必然导致或加快经济增长,一方面,因为影响产业结构变动的因素很多,包括供给、需求、国际贸易、外来投资、产业政策等,主要有资源禀赋、人口、技术、资金、消费需求、投资需求进出口等方面;另一方面,产业结构变换并非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还涉及生产结构与需求结构的适应、要素向高生产效率产业部门流动等条件。而且,受产业发展阶段和区域间竞争及区域内发展的不平衡性的约束,在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同时,促进产业结构变动和资源再分配,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必不可少,相对越不发达区域政策的作用越突出,即通过采取科学有效的产业政策,积极作用于产业结构影响因素,缩短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过程,加速主导产业转换,以达到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理论层面,在全省开展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正是出于这样目的,以产业项目的大建设推动产业的大集聚大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进一步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形成产业发展新格局,为我省产业项目建设提供强大动力和持久支撑。

    在推进产业项目建设过程中,应该科学把握原则。一是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产业项目区别于民生项目和基础设施等事业类投资的最主要方面,就在于它的目标是直接促进经济增长,项目达产后要有市场、有效益,正向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格局。在政策支持和引导资金投向上,要瞄准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重点扶植市场前景好、创新能力强、相对处于产业链高端的企业。发挥黑龙江省工业体系比较完备的优势,努力做优中间需求市场,不断扩大最终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市场份额。要增加要素投入,更要提高要素使用效率,支持要素配给的市场化运作。二是坚持突出企业主体地位。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就在企业,企业的质量决定产业的质量。与政府相比,企业对市场、资源约束、价格、需求变化的反应更为敏锐,在商品交换环节面临的风险更大、约束更多,使企业灵活性和市场适应能力更强。同时,政府引导投资占比较低,后续产生的引致投资主要由企业完成,投资效益的最大化发挥主要也依靠企业自身。在产品研发、市场开拓、管理水平提升等诸多方面,企业的自主地位更加凸显。三是坚持统筹兼顾的基本方法。产业项目建设波及效应明显、外部性较强,会对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形成较深的路径依赖,所以产业项目建设着力在项目,但着眼在产业,必须兼顾各个方面。统筹推进产业项目建设与城市化建设,以产业项目集聚促进产业要素的集聚,带动口和生产要素向城镇集聚,让工业化和城市化双轮驱动经济增长。以工业项目建设为重点,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加快传统优势产业升级步伐。以项目落地促就业,提高居民收入,提振内部需求,特别要优化生产和消费结构,要把产业项目建设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分工統筹推进。产业项目建设不仅关乎当前,更关乎长远,不能只盯住项目而不顾产业、只盯住经济效益而不顾社会效益、只盯住短期目标而不顾长远战略,要兼顾各方面,使产业项目建设的最终价值体现在物质财富的最大化和人的福利最大化,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决策理念。产业结构调整的目的无非是优化升级,就是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向资本、技术、管理上转移,要兼顾产能规模扩张和技术创新与管理提升。

    围绕推进产业项目建设,政府必然要制定相应产业政策,以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度化,加速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但是,要高度关注产业政策的风险、出台时机及实施成本等,还应关注政策目标选择或称产业选择问题,产业政策的制定应细化到产业本身,因为产业发展有其自身特点,加之一个区域各产业发展的阶段也不尽相同,实施同样的政策则效果必然有异,所以要增强政策供给的指向性。应从以下几方面着力:

    一是项目谋划生成问题。项目谋划的本质就在超前性,否则就是项目服务管理的范畴。政府与企业之间要有平台实现无障碍沟通,企业与企业之间要有平台实现有序良性竞争。谋划项目要在发挥比较优势、承接产业转移、积极招商引资、培育新兴产业、转化科技成果、扩大沿边开放、深化央企合作等多方面做足文章,特别是利用资源优势和引导央企深度参与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大有文章可作。创新项目对上争取的思路,保持对国家产业政策的高度敏锐性,坚持紧盯国家产业政策取向与提升项目包装水平相结合,突出项目包装的作用,争取国家在我省布局更多的重大项目。突出产业链延伸,积极构建完整产业链条,占据产业链关键增值环节,提高项目谋划的站位。

    二是政府资金使用效率问题。推进产业项目建设,政府资金投入是关键环节,也是企业关注重点。对企业来讲,资金的稀缺性是永恒的,加之企业争取政府资金成本较低,也就带来了资金使用效率的问题。应建立政府投资后评价机制,建立政府资金投向名录,减少企业争取资金的盲目性。创新产业项目建设融资渠道,通过股份制改造、兼并重组、筹建基金等多种形式筹资。稳妥探索以市场换技术、资源换产业、资源换市场、区位换产业、资源换技术、存量换增量等多种模式,实现优势的优化组合,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三是产业布局合理化问题。可以说,确定产业布局就是科学制定产业发展的非均衡性问题。要审慎对待产业项目的空间摆放问题,充分考虑区位、物流、市场空间等因素,又要兼顾各地科技、人才、自然资源等优势,做到既避免地区间的产业趋同,又能激励地区间的相互竞争,保证产业项目建设的政府推动热情。应结合主体功能区划分构建科学合理产业布局,突出区块间的互动和协调,使各地产业定位更加清晰,以项目合理摆放促进生产力空间布局的合理化。围绕石化、煤化、食品等优势产业,以技术进步为突破口,以产业链延伸为主攻方向,以产业园区建设为载体,打造特色产业密集带。

    四是政府配套服务问题。综合运用规划、经济、行政、法规等手段,为产业发展搭建平台,加强科技研发及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努力搭建投融资平台、资源共享平台、政策服务平台、人才与企业对接平台、央企与地方合作平台等,促进产业集聚发展、融合发展。高素质公务员队伍是政策实施效果的重要保证,应注重培训和监督检查。营造宽松良好的发展氛围势在必行,要更加重视利用网络等现代化办公模式,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信度。

    [责任编辑:褚永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