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家长,承接焦虑

    田华

    〔摘要〕在危机筛查后,学校都会组织重点关注学生的家长会谈工作。在会谈中,心理教师们经常会感受到来自家长的拒绝、推卸责任等。面对这样的情况,为使家校沟通更顺畅有效,提出五种促进家校合作的方法和策略:(1)保持中立,不结盟;(2)共情家长,不指责;(3)承接焦虑,不煽风;(4)引导反思,不说教;(5)复盘思考,促成长。

    〔关键词〕心理教师;家长会谈;危机筛查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06-0021-04

    浙江省从2015年开始就要求在中小学中全面开展心理危机筛查与干预工作,制定相应的危机预防干预方案,定期上报学校高危人群及干预具体措施[1]。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这项工作已经引起所有学校的重视,从小学到大学都在认真地做着此项工作。因为我们知道,心理危机筛查是做好心理危机干预的第一步,是干预方案制定的基础。我们想经过层层筛查,逐一访谈之后,确定重点关注学生,然后及时联络家长,约谈家长,希望和家长形成合力,帮助处在危机当中的孩子,将危机变为转机。

    但是在实际工作当中,我们发现很多时候我们期待的家校合力并没有那么容易达成,有些家长抵触,有些家长拒绝,有些甚至会直接忽视。面对这样的情况,心理教师应该如何做呢?

    一、保持中立,不结盟

    每个“重点关注”的孩子,背后都可能是一个有问题的家庭[2]。相关研究表明:在已知的未成年人自杀事件中,60%是因为心理问题,52.9%是因为家庭原因。亲子关系差是导致自杀的首要原因。心理教师们发现,在学生(重点关注的孩子)访谈中,经常听到如下表达:“爸爸妈妈从来没有夸奖过我,他们总是批评我,在我成绩取得进步时,他们也是简单一句‘继续努力就过去了。”“他们从来都不听我想说什么,我在家里很压抑,我不想回家。”“我睡眠不好,已经好久了,我和爸妈说,他们根本就没法理解,就说我瞎玩不睡觉。”“我一直肠胃有问题,爸妈也带我去医院看过了,医生说没事,我妈就觉得我没事找事,装病。”

    从这些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到:部分父母教育方式简单粗暴,不重视子女的心理健康,只关注成绩,忽略孩子的情感需求,以上这些特点,是“学校重点关注学生”的普遍家庭背景。听到“重点关注”学生的表达,我们作为心理教师,都会共情他们、理解他们,非常想给他们的父母上一堂心理健康科普课,好好替他们说说心里话。但在这样的情况下,当我们和学生家长会谈时,就非常容易站在学生的角度,成为学生的传话筒,把学生的话传递给父母。

    在实际工作中,我发现,每次和家长约谈时,只要我站在学生的角度,先讲学生的表达时,家长们马上会进入应激状态,急于解释、诉苦或者抱怨其他家庭成员,约谈效果非常糟糕。

    心理教师、家长和学生形成了一个三角关系。有三角關系,就非常容易有结盟。如果心理教师让家长感受到了这种结盟,则非常不利于家校形成合力,因为家长不想看到孩子和心理教师或者班主任结成同盟来排斥自己。这样的方式会让家长感到被评判,不利于家长反思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失误。当然心理教师更不能让学生觉得老师和父母是一伙的。不论和谁结盟,都有可能伤害到另一方,所以心理教师不能偏向任何一方,要时刻保持中立。

    教师如何做到中立呢?

    第一,在家长来之前,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如果我是今天要被老师约谈的家长,我希望老师如何与我沟通,尝试站在家长的角度来思考。

    第二,在家长来之前,列好和家长沟通的目的清单。比如:(1)让家长了解孩子的现状,引起家长的重视。(2)学生、家长和学校三方一起面对的问题,一起想办法解决的问题。(3)我们可以提供的资源和信息。(4)家长、学校和心理辅导中心可以做些什么。

    第三,在家长来的时候,先和家长说明这次会谈的意义和目的。

    第四,在和家长聊孩子的现状时,只描述客观事实,不掺杂主观情感。

    第五,当学生和家长都在会谈现场时,用积极心理学视角来和双方沟通,多用引导式提问的方法,例如使用奇迹问句,让家长更了解孩子的需求是什么。例句:“今晚睡了一觉,你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魔力事件,你的爸妈突然变成了你想要的样子,那时候的他们是什么样子呢?”

    二、共情家长,不指责

    当被老师直接告知“你的孩子有问题”,甚至有自伤自杀的行为和意念时,每个家长都不可能淡定,有的家长会当着老师的面流眼泪,有的会马上否认,说“我的孩子肯定没有问题”,有的甚至会拒绝来学校沟通。所以在和家长沟通前,要做好铺垫和准备,共情而不是指责家长。共情就是要理解家长的难处和不容易。共情是为了更好地与家长建立工作联盟,一起助力孩子成长。

    要想做到共情家长、不指责,最重要的是沟通之前先进行情感联结。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一定要打破家长挨批的感觉。要告诉家长邀约家长来,就是希望帮助孩子更健康地成长,为了孩子发展得更好,才请他抽时间来学校会谈。

    第二,给出几个时间段,让家长选择。会谈的时间既要满足心理教师的时间要求,也要考虑到家长的时间要求;考虑到家长的工作性质,什么时间来学校更方便。如果能邀约到班主任和年级主任参加会谈则更好一些。

    第三,在家长会谈前准备好相关资料,比如学生的心理测验结果及附有简单说明的纸质文件,学生在班级里的表现和学业发展变化等资料,尤其是要提前列出学生的优势。

    在会谈开始时,先谈学生的优势和学生的努力,再谈学生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及原因,最后一定要告诉家长,孩子的问题都是发展性的,我们一起帮孩子解决目前遇到的问题,陪孩子一起度过这段特殊时光。

    当我们共情家长时,家长会感受到温暖,同时这也是一个示范引领的过程。因为很多家长在之前的教养方式中没有做到“纠正孩子的错误之前,先进行情感联结”。心理教师在共情家长时也是在做示范和榜样。

    小希(化名)的家长就是被约谈家长中的一位,小希的母亲得知女儿有重度抑郁时,第一反应就是:“老师,她就是有几次回家晚了,撞见不好的东西了,我带她去收过吓了,你可能会说这是迷信。但是我是相信的,小希没事的。”此时,心理教师不能急于否定家长的想法和做法,而要共情、理解家长。在这次约谈中,教师看到了家长的付出,于是对她说:“得知小希的情况,您很着急,帮孩子找原因,也在用自己熟悉的方法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我们学校也希望帮助孩子解决问题,也在一起想办法,您介不介意再多几种方法来帮孩子呢?”当我们能做到共情、理解并尊重家长时,就会发现家长和学校的配合比以前顺畅多了。后来小希的家长也确实更重视孩子的问题,带孩子去了专业诊疗中心,并尝试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沟通方式,小希现在也顺利地升入了高三,成功地融入了班集体中。

    三、承接焦虑,不煽风

    所有的父母都是有焦虑的,特别是被邀约来学校谈话的家长更是充满了焦虑。作为学校心理教师,我们要理解、承接,甚至尝试缓解他们的焦虑。如果在会谈时,教师把学生出现问题的责任都归结于家长,那么就会加剧家长的焦虑,这样不利于帮孩子营造美好和谐的家庭环境,也不利于帮助孩子走出困境。所以心理教师也有必要协助家长处理他们的焦虑情绪,而不是把学校或者老师的焦虑转嫁给家长。

    做“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的工作时,心理教师也会有焦虑,甚至会有一些害怕,因为面对的毕竟是高危人群,有些学生甚至已经有了自杀计划,我们会很担心学生的情况,但是如果我们带着这些焦虑和恐惧开展三方会谈,非常容易把这些情绪传递给家长。那么心理教师如何安抚好自己的情绪呢?

    第一,相信学生会感受到自己的这份关爱。

    第二,别想着别人会怎么看自己的工作,而是想着如何对学生更好。

    第三,学生有了自杀意念,很多时候是他们在表达痛苦。

    第四,学生的问题很多是成长性的,我们首先要“看到”他(学生),这是疗愈的开始。“看到”应从倾听开始,学生愿意来到辅导室和我们交流,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第五,我们不是一个人在工作,背后还有很多支持的力量。遇到困难,有督导在,我们可以转身求助,还可以和同行分享交流,学校的危机干预小组也是我们的资源。

    第六,面对自己的情绪,每天坚持正念练习也是非常好用的办法。正念练习分成正式的和非正式的练习[3]。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选择相应的练习方式,坚持下来,定会从中受益。

    四、引导反思,不说教

    每个家长都是成年人,都有自己处理问题的习惯和方法,如果心理教师在会谈中扮演专家角色去说教父母,会让父母觉得很没面子,有些父母可能就会说:“你那些方法不适合我们家,你说的那些我早就做过了,但是在我们家不管用。”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要停止说教,变说教为引导家长反思。

    如何做到引导家长反思呢?

    第一,引导式提问。

    例如:“为什么孩子有困难了不愿意和家长沟通,孩子和家长之间好像树立起了一堵无形的墙。这堵墙最早是怎么有的呢?”

    “家长怎么才能拆掉这堵墙,取得孩子的信任,帮助到孩子呢?”

    “您觉得这堵墙都和谁有关系呢?”

    “如果您觉得这堵墙是和学校有关系,那么需要老师帮忙做一些什么?”

    “您会做些什么帮助孩子?”

    “怎樣确保您是把爱的信息传递给孩子了?”

    第二,焦点解决式问句。

    例如:“生活中什么时候你们是有沟通的,孩子会愿意和你说话?”

    “如果十分是满分,您会给您和孩子的亲子关系打几分?”

    “如果让你们的亲子关系增加一分,您觉得您要做些什么?”

    “当您观察到孩子的情绪状态不佳时,您会怎么做?”

    一个好的问题,远比一个答案更能引导大脑思考。家长听到这些问题时就会开始思考,思考的开始,就是家长反思的开始。因此,当我们想要说教时,可以想想用什么问题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

    第三,提醒自己,并不是要教给家长些什么,而是提醒家长重新拾起家长的功能。

    第四,相信家长。父母永远是孩子的重要他人,是离孩子更近的人。父母一定是想要关心孩子的。心理教师虽然不能替代家长,但是可以做他们的协助者,协助他们发挥家长功能。

    第五,提醒自己访谈的目的不是给家长做治疗,只是在帮助家长成长心智。家长的心智成长了,孩子才会成长。

    五、复盘思考,促成长

    平时在和来访者谈话后,我们都会写咨询记录。在进行三方会谈时,我们也应做会议记录,但是这些仅仅是记录,不是复盘。复盘是以目标为导向,对个人或者组织以往的工作进行回顾,发现过往工作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而为未来的工作和计划做好准备。

    复盘可以帮助我们跳出当局者的层面,从另一个高度来审视自己的过往,积极进行自我觉察,有助于达成目标,提炼科学方法。具体步骤:回顾目标—评估结果—分析原因—总结经验—下一步行动。

    我第一次约谈一个“重点关注学生”的家长时,和家长谈了一个下午(三个小时)。复盘中,我看到自己只是觉得要把学生的情况和家长说清楚,引起家长的重视,于是什么都没有准备,就开始了这次会谈,结果家长向我大倒苦水。在约谈家长前准备不充分,目标不清晰,没有时间观念,导致这次会谈效率极低。分析原因之后,我马上确定了下一步的行动计划:提前整理好要和约谈家长分享的内容的提纲;每个家长的会谈时间尽量控制在一个小时以内。就这样,通过每过一个阶段进行一次复盘的方式,我逐渐总结、提炼出与家长会谈的要点。

    同时我也发现,在与家长的沟通中,最重要的就是让家长感受到我们的真诚,感受到学校不是在推卸责任,不是把他的孩子往外推,而是真心地为孩子考虑,希望找到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的办法。不论是建议去看专业的心理医生,还是建议从住校变成走读,都是为孩子的身心健康考虑。当家长感觉到学校的这份用心时,他们必定愿意与学校合作。

    在做“学校重点关注的学生”的工作时,我们也要时刻提醒自己:不着急,慢一点,多一些耐心,多一些陪伴。这是我们希望家长做到的,同时也是每个心理教师要做到的。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们背后有一群人。我们要慢下来,牵着学生的手,试着为他们撑起一片天,一点点融化他们心里的冰,一次次陪他们走过一段路。我一直愿意相信他们,相信这些不一样的学生未来也会绽放属于他们自己的光彩。

    参考文献

    [1]庞红卫.中小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的实践模式[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6(8):9-13.

    [2]包遵锋.基于系统论的家庭心理辅导实践与探索[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3(19):16-18.

    [3]焦元骞. 以正念为基础的课程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D].郑州:郑州大学,2016.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昌化中学,杭州,311321)

    编辑/刘 芳 终校/刘永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