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柴达木循环经济与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研究

    张建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颁布了《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制定了一系列促进企业节能、节材、节水和资源综合利用的政策、标准和管理制度。特别是中央提出加快两个根本性转变,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来,我国在推动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推行清洁生产,探索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奠定了基础。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与此同时,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工作中,也存在一些实际困难和障碍。比如,各方面对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尚缺乏足够的认识;国家还没有指导循环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和推进计划,资源利用的指标和核算体系也不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有待完善,特别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方面的法规建设仍是薄弱环节;缺乏有效的激励政策,回收处理体系和合理的费用机制尚未建立;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不够,缺乏符合国情的循环经济技术支撑体系等。这都需要我们抓紧研究政策措施,并认真加以解决。

    一、资源状况和开发利用情况

    (一)资源状况

    柴达木地区地质结构和土壤结构复杂,盐湖资源、油气资源,有色金属资源及其他非金属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已初步探明的50多种,上《青海省矿产储量表》的39种,其中十多种矿产资源储量居全国前十位,钾、钠、镁、锂、总储量居全国第一位。察尔汗盐湖面积为5856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钾镁盐矿床,已探明钾盐总储量为5.4亿吨,镁盐总储量40亿吨,钠盐总储量555亿吨,其潜在价值巨大。

    东台吉乃尔湖、西台吉乃尔湖拥有丰富的盐湖资源,其中钾盐总储量2256万吨,镁盐总储量1.4亿吨,钠盐总储量36.8万吨,锂323万吨。随着盐湖集团、藏格钾肥等企业的迅速发展壮大,有大批尾盐亟待综合利用,每年生产尾盐可达千万吨。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亿多吨,远景储量可达10亿吨,涩北天然气田探明储量3000亿立方米,远景储量可达5000亿立方米,是我国四大天然气田之一。各类资源潜在经济价值15.5万亿元。占全省矿产资源潜在价值的90%以上,并且有矿产资源成矿条件好、类型全、品位、储量大和产业关联度强的特点,非常适合建立循环产业链。与此同时,在周边地区还广泛分布有煤炭,有色金属等资源,资源组合状况之好,在全国独一无二。这为柴达木盆地合理配置各种生产要素,加快发展关联产业,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加速推进产业间的相互融合,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资源保证。

    (二)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

    1. 盐湖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以盐湖资源为主要开发力量的整个盐湖地区,目前钾肥总产量已达350万吨以上,而且已进入到稳定成熟发展阶段,综合利用已全面建设。在“十一五”期间,盐湖集团将投入90多亿,分两期建设85万吨尿素、49万吨合成氨、22万吨PVC、10万吨甲醇、12万吨氢氧化钾等项目。现在正式启动盐湖综合利用三期项目,总投资250多亿,重点建设镁系列产品项目。建成后产值收入将达170亿元、利润60多亿、利税20多亿元。

    2. 石油天然气开发利用情况。目前资源评价石油资源21.5亿吨,天然气资源量2.5亿立方米。1999年油气产量为210万吨,2003年迈上了300万吨台阶,2005年突破了450万吨,2006年油生产量达223万吨,天然气产量25.25 亿立方米,2008年已达到485万吨。同时,油气下游业务的综合开发利用工作也不断延伸,2007年格尔木炼油加工原油100多万吨,生产汽油40多万吨,柴油50多万吨,炼油综合商品率 91%,生产甲醇25万吨,聚乙烯5万吨。

    3. 其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青海的石棉,滑石等建筑材料开发起步较早,近几年不断加强勘探开发力度,产量稳步提升,市场形势较好。

    4. 冶金类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几年来,青海冶金行业依托资源优势,利用先进技术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2007年全省冶金行业的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五分之一。

    二、实施柴达木循环经济与可持续性开发问题条件分析

    (一)有利条件

    1.外部条件

    (1)实线科学发展观为柴达木制定循环经济发展全面推进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目前,柴达木矿产资源开发正处于转型时期,落实省委省政府制定的方针是青海闯出实线科学发展的成功之路,必须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解放思想,推进资源节约型发展。一是通过提高思想认识,提高对柴达木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的认识,推动思想解放。青海省经济发展的根本是什么,进一步发展经济的增长点,在哪些方面,矿产资源开发在青海经济发展中占据着什么地位,这些年来开发水平如何,开发过程存在那些问题,有哪些经验可总结,应该寻找一种什么样的新开发模式等等,这些认识上的问题将直接影响着决策和工作思路。二是通过深入实践,提高解决循环经济中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的效率和效果问题。目前循环经济还只是实施摸索阶段,大企业形成机制还没有确立,政策环境还不成熟,如果这个问题能够得到统筹解决,柴达木矿产资源开发转型将会顺利实现。

    (2)用好科学发展观为柴达木循环经济的发展全面推进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机遇。青海省委、省政府近几年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围绕柴达木资源开发推出了一系列的正确思路。一是提出坚持培育壮大特色工业,在建设新型工业化道路上取得新突破的新思维。立足于能源和矿产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进一步做强电力、石油、天然气、盐湖化工、有色金属等支柱产业。二是提出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加快循环经济工作的开展,加大重点技术瓶颈领域的关键技术的研发,引进和集成力度。形成多产融合,相互促进,共生组合的产业体系,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三是提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坚持可持续性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循环友好型社会的思路,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优化产业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的主攻方向上,以柴达木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为主要载体,大力推进资源的综合开发,有效配置,循环利用,加速延伸产业链。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构建资源精深加工和横向扩展相结合的循环工业体系。以上这些思路符合柴达木矿产资源开发实际,而且必须在科学发展观中得到落实,从而为制定柴达木循环经济,促进矿产资源可持续性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2.内部条件

    (1)提高资源保障程度,加大资源整合力度。近年来,柴达木资源开发在相关部门的不懈努力下,开发秩序逐步得到规范,资源优势逐步向经济优势产业优势转化。但由于历史体制机制等原因在资源开发中掠夺式开采一矿多开,大矿小开,占而不采,无证开采,以采代探,滥挖滥采,采富弃贫等现象,仍不同程度的存在。这已成为制约资源规模开发集中利用做大做强的重要障碍,成为影响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隐患。所以,应进一步提高对资源整合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坚决排除一切主力和干扰,在已有的问题基础上进一步加大资源整合力度,着力优化资源配置工作,努力促进资源向优势企业和骨干企业集中,实现资源规模化、集中化、规范化开发。

    (2)健全保障体系,推进制度改革。把环境保护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按照生态学原理制定和完善工业园区入主项目的环保准入制度、清洁生产制度、废弃物循环利用制度等。对不符合园区产业发展规范的项目要坚决拒之门外,防止园区出现入住企业“大杂烩”的现象。深入推进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建立能够反映资源稀缺市场供求变化的资源价格体系。更多地运用税收价格等经济手段,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形成有利于节能降耗,治污减排的工作机制,对清洁生产技术和循环经济试点企业给予大力支持,坚持鼓励于限制相结合,加强执法监督、强化排污收费、运用经济激励和惩罚等经济杠杆,推动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和发展循环经济。

    (二)制约因素

    1.内部因素

    (1)矿产资源循环利用与可持续开采面临严峻挑战。矿产资源在整个自然资源系统及社会发展中均具有重要作用,决定了其开发和利用过程,必须实现循环利用和可持续性发展。因此矿产资源发展的同时应该做到合理的开发利用,不断提高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及能力。力求形成一个科学的矿产资源的开发体系,通过加强矿区环境保护改善矿产生态环境,来维护矿产资源系统的良性循环,实现矿产资源和矿产经济生态环境的发展,目前柴达木矿产资源开发水平低,能力弱,开发体系尚未形成。矿区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影响,矿产资源与矿产经济生态环境不协调,面临严峻挑战,已成为进一步开发的制约要素。

    (2)矿产企业规模能力水平上的不平衡,对矿产资源开发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当前,柴达木资源开发中,大企业与小企业并存,有能力的与没能力的并存,立足长远开发与短期行为开发的并存,精细加工的与破坏性开采的并存,延长产业链与粗浅单一产品的并存,投入大的与投入少的并存,这些情况既影响了大企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对柴达木矿产资源的科学开发,合理利用,循环开发,永续利用等可持续开发产生了极不利的影响。

    (3)矿产品开采水平低,资源浪费严重及深加工不够。青海的矿山企业的规模多为小型,其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技术工艺落后,设备破旧,矿山“三率”(开采回收率,选矿回收率,采矿贫化率)低下。资源浪费严重,据统计,全省多数已开发的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不足60%,少数矿产甚至低于30%,不少企业在资源开采上采富弃贫,采厚弃薄,多数企业的伴生老化矿实行单一开采,还停留在卖初级原料。一些小型矿山开发者,只重视眼前利益,掠夺式开采,以资源的过渡损耗来换取短期的经济效益,严重影响了循环经济的建立和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除此之外,矿业“三废”排放量大,利用程度低,青海自然生态环境及其脆弱,并且治理难度大。矿区土壤盐化,地下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日益突出,还有小矿山企业的安全设施严重投入不足,导致事故频发。

    2.外部因素

    (1)矿产勘查程度低可采储量所占比例小。柴达木矿产资源自然资源丰富找矿潜力巨大,但地质勘察面积大自然条件恶劣。并且资金长期投入不足,导致基础地质研究落后,资源勘查程度低,矿产可采储量在保有储量中所占的比例小。目前已发现的3900多处矿产地带中,经过深入查明储量的仅占约18.5%,绝大部分仅处于预查和普查阶段,由于矿产勘察程度低,大部分探明储量不能用做矿山开发设计的依据。

    (2)矿产资源无论是勘探还是矿产企业都缺乏较为完善的市场机制和严格管理。矿产企业一旦进入就很难通过市场方式遭到淘汰,矿权垄断,拍卖以及企业间的购并,还缺乏政策性支持.以至于占有了采矿权的不一定有能力开采,而有实力开采的得不到采矿权。另外还缺乏合理的税收管理,出现税收政策的不公平等,一般大企业都是照章纳税,税务部门管的也少,而小矿山企业通过财务调账,政府几乎都收不到税。除此之外,资金投入短缺和人才缺乏已成为制约青海矿产资源开发的两大因素,尤其是柴达木资源开发已进入到了新一轮深度,精细加工阶段,这也是提升青海矿产资源开发水平的标志,除了少数大型企业有资金实力和技术人才充足外,很多中小型企业都严重缺乏,成为矿业企业制约的短板。长此下去不但会影响柴达木循环经济的实施,而且对矿产资源的可持续性开发造成更大的隐患。

    三、培育特色产业构建循环经济与可持续性开发的基本思路

    (一)围绕盐湖资源综合开发构建循环型盐化产业

    一是稳步扩大钾系列产品生产能力。在稳步提高氯化钾、硫酸钾镁肥等钾肥产品产量的同时,积极发展氢氧化钾、碳酸钾、硝酸钾高氧酸钾等钾系列产品生产能力,使柴达木成为中国最大的钾系列产品基地。二是突出抓好盐湖镁资源的综合利用。重点解决盐湖卤水提钾后的镁资源利用问题,以氯化镁,硫酸镁为原料,大力开发镁系列产品,将柴达木打造成为中国最大的镁工业基地。三是加快钠锂资源的综合开发。大力发展具有竞争力的二碱(纯碱,氯碱)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积极拓展锂系列产品开发,在现有碳酸锂产品开发的基础上积极开发铝锂合金、镁锂合金、锂电池等下游产品,建设中国西部锂工业基地。

    (二)围绕石油天然气资源开发,构建循环型石化产业

    稳步扩大石油天然气开采规模,促进就地转化和深度开发,重点生产本区域所需的高品质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开展甲醇、聚乙烯、聚丙烯、三氯乙烯、聚氯乙烯等下游产品,建设中国西部重要的石油天然气化工基地。

    (三)围绕有色金属资源开发,构建循环型冶金产业

    考虑柴达木盆地内以及周边地区的有色金属资源,合理规划布局冶金项目,积极发展铁、铝、锌、铜等冶炼项目和下游产品,建设中国西部新兴冶金工业基地。积极培育以石材加工水泥、聚氯乙烯(PVC)等为主的建材产业链,以矿泉水、农用浸种液、美容液等产品为主的轻产业链,以中藏药、绿色食品、保健品、生物制品相结合的农畜产品开发利用产业链,形成多产融合,相互促进,共生组合的产业体系,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

    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生态、环保、节约是柴达木资源开发与可持续性发展的重大主题

    (一)发展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

    紧紧围绕青海省“十一五”规划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总体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环境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坚持走新型工业的道路,以节约资源综合利用资源为重点,推进资源的综合开发,有效配置循环利用和永续利用。坚持以技术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强化节约资源和保护资源环境意识,完善政策支持努力构建资源循环型经济发展模式。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共参与相结合,形成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在发展机制,招商引资,工程配套,项目建设中努力体现循环经济的要求,提高工业产值绿色化程度,减少消耗和废弃物排放,积极引进建设废弃物资源化再消耗无害化项目,实现变废为宝,从根本上缓解资源约束矛盾,减轻环境压力,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经和必由之路。

    (二)依托柴达木矿产资源优势,制定循环经济发展和可持续性开发战略

    以柴达木现有的石油天然气、盐湖化工、有色金属、煤炭等工业为基础。加快发展焦炭、复合肥、多聚甲醛、PVC、烧碱、钾盐、金属镁精细化工产品等下游产品。延长产品链,努力提高资源的精深加工度和综合利用水平,建立完善的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鼓励和支持技术创新,加强引进开发制约柴达木地区资源综合利用的关键工艺技术。积极推进资源综合开发,到2020年前后,要把柴达木循环境经济作为全国性的实验室,建成我国循环经济示范区,建立较完整的循环经济发展框架,运行体制,政策法规体系和科技支撑体系。建成一批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典型企业和生态工业区,使柴达木地区资源利用率明显提高,单位产值的资源消耗明显降低,废物排放明显减少,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实现工业产值的绿色化,从而真正使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柴达木资源开发中得到实施。

    参考文献:

    [1]冯之浚.中国循环经济高端论坛.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2]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青海矿产资源信息网. 《青海推进矿产开发规模化》.

    [4]青海矿产资源信息网. 《青海省矿产资源规划》.

    [5]青海矿产资源信息网. 《青海省能源矿产介绍》.

    [6]潘文灿.《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勘察与开发》.北京地质出版社,2001.

    [7]盐湖研究院.《对青海盐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思考》,盐湖研究院.

    [8]孟赤兵,苟在坪.循环经济要览.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5.

    [9]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2005年年会论文集.厦门,2005 .

    (作者单位:盐湖钾肥销售公司市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