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融入高校育人全过程的有效载体和机制研究

    于纯海 石振香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基于中国社会性质、中国基本国情、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发展理论等多种因素的综合考虑基础上形成的价值共识,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普遍适应性。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专业培养、校园文化、社会实践、新媒体宣传等角度,探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育人全过程的有效载体和机制,为努力营造全员育人的浓厚氛围提供参考。

    [关键词]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文化;实践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重要的精神支柱,对国民素质影响深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基于中国社会性质、中国基本国情、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发展理论等多种因素的综合考虑基础上形成的价值共识,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普遍适应性[1][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个人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群体作为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能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是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成败和中华民族兴衰的关键。科学构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课题。

    一、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面,要加强渗透,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正面引导和教育,强化当代大学生的理性内化机制。马克思说:“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3]

    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人文社科教研室作为思政理论课开课单位要按照教育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牢牢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三进”工作,把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为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融入思政理论各门课程标准、考试评价之中。[4]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创新,搭建教学研讨平台,教师之间互相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的好经验好做法,以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在具体操作层面,坚持“总体融入,结合教材,突出重点”的原则,根据每门课程的特点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现有教材的有机融合,实现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的优化组合,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针对性、实效性。总体上,要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和手段,多用生动的形式、感人的事例,深入浅出的讲解,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学生实际、社会实际联系起来,要善于把学生关注的现实问题,热点问题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联系起来,要用大量有说服力的正面材料来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涵,坚持直接和间接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适时开展专题讲座,尽可能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地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

    二、从专业培养角度,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优秀品质和爱岗敬业的工作作风,侧面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存在的核心价值,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能忽视或轻视专业教育对学生成长成才、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等教育育人全过程,就不能割裂德育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整体性。因为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方面。

    在专业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还要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增强学生科学实验、生产实习和技能实训的成效;此外,要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探索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的高尚情怀,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优秀品质和爱岗敬业的工作作风,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

    三、从校园文化角度,依托多种载体大力推进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考风诚信教育,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校园文化对青年学生宣扬个性、彰显自我,对促进青年学生社会意识发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有重要的意义。丰富校园文化形式,加强文化引领,切实提高校园文化建设水平,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应用类型本科高校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根据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应用类型本科高校要整体设计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各方面力量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整体效应,形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力。

    一是以文化讲坛、学术论坛为重要阵地,潜移默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在此方面,可以充分发挥中环大讲堂的作用,邀请相关领域专家举办讲座、论坛和报告会,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内容。

    二是突出榜样引领作用,开展“自强之星”评比、“榜样的力量”先进事迹报告会、各级各类表彰等活动,培养树立一批先进典型,用身边典型激励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三是注重打造主题活动品牌,积极培育高质量的校园文化成果。以学院多年积累的“文明修身月”、“中环大讲堂”、新学期升旗、新生入学安全教育和国防教育为依托,广泛开展正面宣传教育,逐步系统地形成中环学院德育活动系列品牌。

    四是以培育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为核心,大力开展诚信教育,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将学生诚信表现纳入评奖评优考核体系。

    五是深入开展“三爱”(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三节”(节水、节电、节粮)主题教育活动,同时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载体,使学院校园文化活动更上新台阶。[5]

    四、在社会实践方面,挖掘社会实践资源,搭建社会实践平台,发挥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作用。社会实践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的重要载体,也是应用类型本科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舞台。大力推动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公益劳动、科技创新等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升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理解。具体操作上,要深入挖掘校园内和周边社区两方面资源,充分发挥学校和社会氛围两种育人力量,形成共同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严密体系。近些年,学院各系在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逐步形成一系列社会实践品牌活动。如,自动化系图书馆整理书籍活动、重阳节义务清扫敬老院、西青烈士陵园扫雪活动;机械系“立德树人,服务校园”图书馆志愿服务、“奉献中环、服务校园”扫雪活动;电子系教师节志愿服务、“世界水日”节水宣传活动、杨柳青托老所志愿服务、“喜庆十八大,关爱老年人”活动;计算机系“心聚正能量,爱心暖夕阳”敬老院志愿服务和义演、义务扫雪活动;经管系石家大院志愿导游、启智学校和敬老院志愿服务、烈士陵园祭扫等活动。这些活动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此外,近年来学院和天津市各类纪念馆合作建立一批实践基地,推动学校阵地与社会基地、校内课程与校外实践、校内教师与校外社会实践指导教师之间的衔接互动,取得良好效果。

    五、从新媒体角度,微信、微博、贴吧三管齐下,新媒体配合校园网主页,积极发挥舆论引导作用。相较于传统媒介而言,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出现,使得信息的生产、传播、演绎的速度越来越快,传统媒介在引导学生思想、引领社会思潮方面的作用正在逐步向新媒体转移。另一方面,网络技术、手机等高科技工具给校园流行文化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这些工具同样也能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信息传播工具。由于青年学生的思想特点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为了适应现代社会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特点,应用类型本科高校要注意加强校园网络文化载体建设,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

    在教育实践过程中,要积极利用网络传媒力量,运用微信、微博等多种工具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加强网上主题讨论和舆论引导,着重引导百度中环贴吧的舆论倾向,净化网络环境,传播网上好声音,用积极的正能量团结和凝聚广大同学。

    结语

    应用类型本科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思政教学、专业培养、校园文化营造、社会实践开展、新媒体建设与运用等多方面紧密结合,形成有机统一的体系[6]。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本,也是和谐校园建设的精神指南。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努力营造全员育人的浓厚氛围,不辱使命,为建设应用类型本科高校而不懈奋斗!

    [注释]

    [1]王连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溯源——空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及当代面向.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2]胡仲成,朱培培.弘扬大庆精神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学理论,2015.

    [3]徐建立.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批判思想的价值目标[J].前沿,2009.

    [4]冯赵建,王蕊,张雪莹.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下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高校的思考[J].商情,2014.

    [5]袁贵仁.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中国农村教育,2014.

    [6]张道远.扎实推进高职校园文化建设[J].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