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在社区居家养老志愿服务中的角色分析

    郝立松 刘佳峰 陈萌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不断扩大,大学生志愿者在满足社区养老需求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本文以角色理论为视角,探讨大学生志愿者在社区养老志愿服务中应扮演的角色,指出大学生志愿者角色失调的表现并提出建议,使服务各方形成合理的角色期待,使大学生志愿者克服角色不清,减少角色中断,避免角色失败,充分发挥角色功效。

    一、引言

    目前我国90%的老人选择在家中养老,居家养老仍是我国老年人的首选养老模式。在民政部的倡导下,各地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務,但现有专业社工的数量难以满足庞大的养老需求,居家养老服务面临巨大压力。大学生作为志愿服务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养老志愿服务中扮演重要角色。但目前参与社区养老志愿服务的大学生志愿者队伍水平参差不齐,存在角色认知偏差、志愿者行为失范等诸多问题。笔者在带队参与社区居家养老志愿活动时发现,在活动现场有默默无闻玩手机者,有手足无措帮倒忙者,有敷衍了事搭便车者,存在多种角色失调现象。本文以角色理论为视角,审视大学生在参与养老志愿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大学生志愿者应扮演的角色,并提出相应建议。

    二、大学生志愿者在社区居家养老志愿服务中的角色类型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G.H.米德用角色理论解释和阐述社会关系对人的行为产生的社会影响。“角色”指个人在社会关系体系中的特定社会地位,并具有符合社会期望的一套权利、义务和行为模式。戈夫曼将人们的日常生活与舞台上的演出相联系,把角色作为研究社会行为的一种方法。戈夫曼指出,演员为扮演好某一特定角色,会努力让自我举止符合该角色的要求,从而转化为一种客观的社会行为尺度,这一点可以映射到大学生志愿者参加的社区养老志愿活动中。大学期间存在多种社会实践机会,为大学生提供扮演多种社会角色的舞台。在社区居家养老志愿服务活动中,大学生志愿者以以下四种身份参与到对社区老人的帮扶活动,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生活援助者

    处于居家养老模式下的老年人存在各种日常生活照料需求,尤其是缺少子女的日常陪护或失能半失能老人,其居家养老的日常生活照料缺少有力保障,打扫卫生、购买百货、就诊看病和做饭洗衣等均需老人独立完成。根据一项针对全国城区老人的调查,具有入户养老服务需求的老年人占比达到45.58%。对此大学生志愿者可扮演老年人日常生活援助者的角色,在入户进行志愿活动时,在助餐、助浴、家务、购物、陪同看病等方面,尽己所能满足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需求。

    (二)情感交流者

    步入老年阶段后,老人脱离原有工作岗位,社会接触面变窄,尤其是高龄老人,社交网进一步缩小。尤其是居住在城市社区的老人,亲戚间距离较远,走动不便,血缘、亲缘关系的维系不再紧密,与亲属的交流相对缺乏。加上城市社区不同于农村的熟人社会,邻里间关系较为冷漠,且子女工作忙碌,老人遇到事情时不愿麻烦儿女等主客观原因,使得老年人的沟通对象、情感倾诉的途径更加局限。面对这种情况,大学生志愿者在志愿活动中要积极扮演情感交流者的角色,运用生命回顾理论、社会支持理论等,积极与老人开展情感交流,为老人提供情感慰藉,既是倾听者,又是回应者,对老人的积极心态表达肯定,同时引导老人打开心结,抒发不良情绪,鼓励老人进行积极的自我调适,为其提供精神支持。

    (三)组织策划者

    城市社区不同于农村社区,社区内老人基本无血缘、业缘、亲缘关系,彼此不熟悉,且缺乏有效交流的渠道。利用社会工作中小组工作的方式,带领老人开展多种多样的文娱活动,弥补了一对一入户志愿服务的低效性与封闭性,同时扩宽老人们的社交网络,不失为丰富晚年生活的重要举措。笔者在与老人的交流中发现,大多数老人渴望参与集体活动,但目前集体活动存在流于形式、难以长效的问题,且缺乏长期负责的活动策划与组织者,这便为大学生志愿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掌握相关的小组工作技巧,活动前期做出合理预估,开展符合老年人的心智水平与身体机能的活动,例如组建合唱团、舞蹈团,举办“棋王争霸赛”等活动。

    (四) 社工辅助者

    社工作为专业人员,积极整合社区资源,为老年人提供一个良好的养老环境,在社区老年服务中居于主导地位,大学生志愿者也只有在得到社区管理者的允许后,方能进入社区开展志愿服务。相比于大学生志愿者,社工的角色定位更加丰富,同时也意味着社工的工作量更大。大学生在参与社区养老志愿服务时,必要时应扮演专业工作人员的工作助手,协助其开展入户走访、信息普查、政策宣传等各项工作,分担日常事务,减轻社工压力,为“三社联动”做出贡献。

    三、大学生在养老志愿服务中角色失调的表现

    (一)不符合角色期待

    角色期待指社会或个人对角色扮演者做出符合自身特点行为的期待。服务基地及社会舆论往往对大学生志愿者给予较高的角色期待,希望大学生志愿者能够帮助志愿服务项目顺利开展。然而大学生志愿者受自身局限性影响,难以在服务过程中面面俱到。根据笔者观察,某些大学生志愿者进入社区后,存在“等靠要”心态,等老人主动寻求帮助,过度依赖社工,向社区申领各种资源,甚至只为完成任务而进行志愿活动,使志愿服务流于形式。根据一项针对南京高校大学生参与养老志愿服务的调查显示,56.3%的大学生认为参加的养老志愿活动“形式大于内容”。部分志愿者纪律散漫、积极性低,甚至在志愿服务过程中,与同行志愿者嬉戏打闹,难以达到良好的服务效果,不符合各方对大学生志愿者的角色期待,使得服务基地对大学生参与养老志愿服务的性质和意义产生质疑。

    (二)角色认知不清

    角色不清指角色承担者不清楚这一角色权利、义务、地位及与其适配的行为规范。根据对北京某高校学生的调査结果显示,仅有24.49%的学生表示了解养老志愿服务,且仅有43.33%的志愿者接受过培训。当大学生从校园进入社区,其社会角色也就从学生转变为志愿者。面对这种转变,大学生往往不清楚社区志愿者的角色要求与行为规范。笔者发现,绝大部分志愿者存在“两无三不”的特点,既无前期培训,无实务经验,又不了解老人需求,不清楚志愿者行为规范,不知如何开展为老活动,因此在志愿活动中不能正确估计和判断老年群体的正确需求,盲目开展活动既打扰老人正常生活,又造成社区资源浪费,无法发挥养老服务的真实价值。

    (三) 角色过程中断

    角色中断,指处于某一角色地位上的人,因主客观原因而不能将该角色扮演到底而出现的角色间断的现象。大学生志愿活动具有稳定性低,随意性大、人员不固定的特点。笔者在追随大学生进行志愿活动时发现,志愿者多为大一、大二学生,参与次数达五次以上的“元老”仅领队一人,志愿者多为临时招募的學生干部。部分志愿者动机不纯,有为完成实践作业者,有为争取考评分数者,有为应付学校任务者,使得志愿者在活动中“走马观花”,最终导致志愿活动无疾而终,甚至半途而废。同时学校忽视与社区搭建长期合作机制,也导致大学生志愿者流动性大与志愿服务难以持续。

    (四)角色扮演失败

    角色失败,亦称角色崩溃,指角色承担者没有发挥出该角色应有的作用。例如大学生志愿者在活动中与老人或社区产生冲突而结束志愿活动,或是社区拒绝接受大学生志愿者后续的养老志愿服务请求。不称职、无耐心的大学生志愿者会使老人产生质疑与抵触心理,甚至产生代际冲突,不利于后续活动的展开,甚至导致整个志愿活动失败。大学生志愿者的角色失败不仅给角色扮演者带来沉重打击,更会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降低社会舆论对大学生志愿者的角色期待。但在多方因素的协调下,出现角色失败或崩溃的情况较少。

    四、缓解角色失调的可行性措施

    (一)重视宣传教育,形成良好期待

    高校要与社区联手,做好养老志愿服务宣传工作,使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志愿者形成合理的角色期待,并努力在高校中营造良好的志愿服务氛围。号召更多的人加入志愿服务行列,不断为养老志愿服务输送人才。大学生应积极响应号召,到社区中去,到老人家中去,积极投身到社区居家养老志愿服务活动中,使自身行为符合社会的角色期待,促进社区养老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

    (二)注重专业培训,克服角色不清

    大学生志愿者不仅要秉持参与社区养老志愿活动的积极态度,更应掌握专业的方法技巧,了解为老服务志愿者的行为规范,避免出现角色不清。

    (三) 探索长效机制,减少角色中断

    为避免大学生志愿者在养老志愿活动中的角色中断现象,高校应与社区加强联系,一是加强高校志愿组织建设,形成高校特有的志愿服务文化,建立志愿服务传承机制,助力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延续和发展。二是合理安排志愿服务时间,避免出现节假日扎堆现象。三是开辟养老服务新路径,如开展“老人提供住宿+大学生长期寄宿”模式,志愿者扮演生活援助者与情感交流者的角色,既满足老人精神慰藉需要,也可满足大学生对安静的学习与住宿环境的要求。这种长期稳定的帮扶模式,是对大学生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一种探索与创新。

    (四)做好需求调研,避免角色失败

    服务和需求相匹配是实现服务效益最大化的前提。大学生志愿者应坚持以老人为本,开展多种方式的调研活动以了解老人的多样需求与期望的服务内容,提供有针对、差异化的服务,使服务活动尽可能满足老人的真实需求。例如针对渴望参与社会交往的老人,利用小组工作的技巧开展形式多样的小组活动,发掘及扩大老年同辈群体的支持网络,帮助老年人在生活上互帮互助与情感上相互支持,降低老年人的孤独感。

    五、结语

    大学生具有个人素质好,专业水平高,行动能力强的特点,大学生参与社区居家养老志愿服务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老人的养老需求,也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参与服务社会的意识,提高角色适应能力,为步入社会打下良好基础。与此同时,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发展前景广阔,高校志愿服务的介入为探索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注入活力、开拓方向。大学生志愿者的角色失调不是一方之过,唯有志愿者、高校、社区三方协力,积极探索发展新路径,方能推进养老志愿服务事业的长足发展。

    (作者单位:吉林农业大学)

    基金:省级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长效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