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说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李超然

    [摘要]蔡元培先生是我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教育家,其所主张的“以美育代宗教”的思想包含的诸多观点可以为今天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和推进、道德危机的消除等问题的解决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美育;宗教;思想政治

    蔡元培堪称为教育界的巨擘,他对于审美教育倾注了大量的心力和心血,其审美教育思想在教育界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二十世纪初的时候,蔡元培提出的审美教育思想,并且密切的关注以及发展审美教育。其口号有着二十世纪独特的历史需要和背景。在当时确实扮演了一个引领教育前进的角色,照亮了当时“教育救国”的道路,奠定了美育在我国教育史中的地位,提高了美育的身份和价值,对思想政治教育事业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说的提出

    (一)社会背景

    蔡元培先生认为实现教育的职能是“从人的细腻的感性情绪着手来改进理性的变化或要实现人的丰富感性的合理化”,其实质就是培养人的“信仰心”。这是以启蒙教育为核心的。从中可以看出,蔡元培的美育问题“以启蒙为根本任务的教育问题”,就是从世俗中超脱出来,不在乎金钱名利,提升到精神性的追求。

    这样可以看出,其理论是有深层次的社会历史背景要求的。

    在当时,大多数人认为重构国民性格,才能解决中国的困境,才会与世界接轨而行。建立宗教,并利用它的传播建立“信仰”,是一种高效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对于“宗教救国”这种论调,蔡元培之所以反对,这是由于他从历史进程中完全掌握宗教的发展过程和兴衰成败。蔡元培以五四运动所提倡的“科学”与“民主”和所持的启蒙主义的态度来反对宗教。宗教宣扬的是封建迷信,和当时社会上洋溢的平等、科学、自由、民主、博爱实在不符。在他的心里,我国社会问题沉疴积弊;当代现实问题的解决急需培养与之相适应、相符合、能够变革的社会人才,而且只有通过科学教育才能使之成为这样的俊杰。通过培养新型人才,中国教育问题以及当代所学要求的变化才得以解决。因此,他置身于审美教育当中,不停的寻求新的道路,施行教育救国。启蒙是审美教育的起跑线和出发点。他认为,教育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健全人格,提倡共和精神,协调发展美育、体育、德育、智育,而这四个方面又同博爱、自由、平等的时代精神相吻合。

    (二)思想背景

    蔡元培先生力主的“以美育代宗教”学说,其主要的思想观念出于两个方面。首先是受我国传统美学文化以及相传甚远的古代教育文化的影响。他的美育观念就是一种对人民大众的精神性的改造,是想通过审美的“超越性”来消除个人各种私心,取代宗教对人民的心理安慰作用,对大众进行精神洗涤,重构人民精神文化。古代与现代的历史演变过程当中,蔡元培审美教育观念始终秉承传统儒家教育理念的延续。其核心思想就是对人的品质的改造。

    蔡元培该理论的另一个思想基础来源于西方近代哲学。其中影响最为广泛深远的是康德的思想。康德曾经把世界分割成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现象界,另一方面是实体。康德认为人仅仅只能了解到事物的表层现象,不可能了解到事物的实体和深层内涵。但是在后来的《判断力批判》里又讨论到美学的目的是在这个无法克服的两个领域里搭一座大桥,这里就包含了美是自然的也是自由的结果就像一张纸一样,一面是现象,一面是物体,一切物质都是真实的。囊括了自然变化和社会里程,这是对政治的服务。美育的实质就是熏陶涵养,熬炼意志,抬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使思想积极健康。因此蔡元培认为教育是现象和实体之间的连接,美育能够补充现象和物质之间的不足,成为现象进入现实的通道。宗教是精神性的,是摆脱现实的,所以不行。美的感觉的普遍性是消除人与人之间的成见与私心。美感的超越性是不用顾及功利,生死之类的。审美教育就是以去除利益为宗旨,它们的最终目的都是要把人的灵魂与精神带到生活当中。蔡元培的美育思想就是从这个理论发展而来的。

    二、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说的概述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生的运动当中,蔡元培先生一直提倡“教育救国”,并开始提出审美教育。他的“教育救国”内容主要是利用科学来帮助我国和审美教育充盈我国文化。美育救国,就是要把美学上教育文化与改革救国方针紧密联合,必须为救国救民斗争的需要服务。蔡元培于1917年在北京神州学会演讲当中第一次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说的口号。一语弹出万般音,“以美育代宗教”说,就像狂风巨浪席卷了当时的文化教育圈,流传甚广。他对此也非常关注,多次进行补缀,修改。

    蔡元培先生的“以美育代宗教”说理论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主要针对当时“尊孔复古”和“宗教救国”两种错误思潮进行批判。

    (一)反对过分迷信传统文化

    文化领域的“尊孔复古”潮流起源于袁世凯窃取大总统之位后,为给自己恢复帝制、倒行逆施提供文化、舆论等方面的支持,满足自己的私欲,遂颁布《整饬伦常令》,企图用道德教说这个看起来堂而皇之的理由来掩盖自己的罪行,摧毁刚刚在人民心中形成的民主思想。这种“尊孔复古”潮流的出现,并不是真正对孔子、对儒家思想进行合理的继承,而是片面地择取儒家著作中宣扬封建主义的内容,有悖于时代精神。

    蔡元培根据这一违背历史潮流的现象,提出了“学校不能拜孔子案”,反对机械、片面地继承儒家文化,反对将“孔教”作为“国教”,严格区分国家、宗教与孔子三者之间的关系,反对过分迷信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中不合理、违背历史潮流的地方,对传统文化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取精华,去糟粕,在选择中继承,在批判中发展。

    (二)舍宗教而倡美育

    蔡元培先生揭露,宗教的性质就是诱骗性,欺骗性的。这就从本质上深深触及宗教的“心脏”部位。其坚不可摧,牢不可破的地位已经开始瓦解。社会在向前迈步,而宗教的本性却没有发生改变,它宣扬的依旧是封建迷信,依然让人们蒙蔽自己的心灵。蔡元培认为,宗教是用过分的、夸张的宣传,以一种诡秘的、怪诞的格式,打算借外力浸染大众的精神和心灵,让人们忘却现实的快乐和幸福,劝导人们忘记痛苦与困惑,这种逃避现实问题是侵害人权的做法。

    蔡元培指出“攀附于宗教的审美教育,常常会受到宗教的负累”。美育、美术和宗教之间的联系,毋庸置疑,是非常紧密的。这些都能从宗教的建筑,教条,装扮物,经文,礼仪交往中显现出来。然而随着社会化进程的发展,宗教与美育的关系是剥离出去还是继续融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新的论题。蔡元培主张美育不但从宗教当中分离出去,而且应该代替宗教发展下去。他认为宗教的功能就是安抚情绪,安慰心灵的,但是发展到一定程度沦为统治者的工具,开始排除异己。而美育因此就会被负累,失去它自己本身的培养美好品质的作用。这样缺失了陶养的用途。与宗教相比较,美育它是自由化的;向前跃进的;其形式也是普及的。宗教与之相对,就是限制的,采取强制的手段,其形式就是保守愚昧的。这样看来,美育从其中剥离出来并且独立发展是水到渠成的。

    三、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说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一)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说对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启示

    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的思想强调了发展美育就要做到冲破传统的堡垒,冲破宗教的束缚,坚持多样教育,实现思想自由,形成健全人格。这对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方面的启示是要坚持先进性与多样性的原则。时代的发展要求我国必须重视教育的作用,社会的进步要求我国必须要重视教育的发展。教育不能一成不变,要走在时代的前端已经成为共识。蔡元培面对“宗教救国”、“尊孔复古”的错误理论提出要以“美育代宗教”的思想,突破了封建的壁垒,丰富了教育的内容与形式。今天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时,不能躺在以往的成绩上睡大觉,要坚持与时俱进,适时适度适量地改进教学内容与方法;要坚持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培养多种兴趣,挖掘人的潜力,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

    (二)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说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启示

    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的思想主张采用多种多样的教育方式,启发学生发现其中的“美德”、“美景”。这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方面的启示是注重美育教育,采取多种途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多样爱好。美育的实施可以通过三个途径来实现,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而今天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也同样应该重视美育的作用,充分合理地运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方面的优势,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有良好的前提条件。

    (三)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说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启示

    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的思想强调了发展美育有利于培养道德认知、促进思想道德建设、形成健全人格。这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面的启示是加强道德教育,塑造健全人格。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的思想具有相当强的净化功能,在现代化社会当中普及审美教育就有很深的现实意义。促进美育教育的发展,力图通过实施全面立体的美育教育来以美促善、以美促德,尽可能的发挥审美教育的作用,关注人们的精神世界,促进道德素养的提升。

    蔡元培先生的“以美育代宗教”说是其教育救国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冲破了愚昧的束缚,站在了时代的前端,高瞻远瞩,一心一意致力于美育的进程,凭一己之力为我国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是我国教育界的瑰宝,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批判的继承发展他的学说,在实践中合理运用。

    [参考文献]

    [1]高平叔.蔡元培美育论集[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

    [2]陶侃.蔡元培哲学思想研究[M].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4.

    [3]梁柱.蔡元培教育思想论析[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赵慧霞.美育与人类心灵家园建构——论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说”的当代意义[J].哲学研究,2002(09).

    [5]潘黎勇.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说”的价值结构分析[J].求是学刊,2010(02).

    [6]张晓林.“美育代宗教”的启蒙意义[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