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乡村学校音乐教学现状的思考

    邹怡玲

    摘要:笔者参加区域教育共建,赴枞阳县偏远农村学校走教和送教,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感受到农村孩子缺乏音乐素质教育,面对学生对音乐的渴望,面对城乡音乐教育不均衡,并根据偏远农村实际,分析造成教育不均衡的原因,思考解决素质教育突出问题的策略。呼吁全社会更多地关心乡村素质教育,逐步改变现状,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关键词:乡村学校?音乐教学?思考

    为认真落实《铜官区城乡结对定点帮扶枞阳县工作方案》,铜陵市爱国小学与枞阳县雨坛中心学校开展为期三年的结对共建工作。经组织安排,带着学校领导的殷殷嘱托,始终牢记共建使命,我满怀激动的心情奔赴雨坛中心学校,开始共建之旅。

    共建第一阶段工作是去雨坛中心学校“走教”,即爱国小学分批安排教师去共建学校常驻一段时间,进行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帮助解决共建学校专业教师紧缺这一实际难题,不是走过场,而是深入一线,扎实工作。

    2016年下半年,我作为首批共建支教老师,记得出发那天,下起了蒙蒙细雨,沿途经过乡村更是清冷。车程两个多小时,下雨的路面比较湿滑,车子缓慢前行,瞥一眼窗外,路边还有因湿滑而侧翻的车辆,顿时心生紧张。山路崎岖,坐在车里的我们感觉都要被甩出去了,好不容易到达了雨坛中心学校,一颗忐忑的心总算是落了地!得知学校领导早已在校等候,并细致地安排着我们的生活起居,心中如春风拂过一般,温暖而感动。经过短暂的休整之后,我们就赶往授课的合响小学(雨坛中心学校下属六所村办小学之一)。

    合响小学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班级人数有的不到20人,最多也不超过40人。我急切地向校领导了解了学校学生情况,得知合响小学的孩子们从入学起便没有上过一节专业的音乐课,学校不是没有专业教师,而是语文、数学学科更缺老师,专职教师不得已改教其他学科。我不免担心:接下来的音乐课该如何上?我的教学任务能否完成?

    我怀揣困惑走进课堂,孩子们一个个欣喜的眼神,让我改变了既定的教学计划,从唱音阶开始,让他们有音程感知,慢慢进入歌曲聆听及歌曲带唱部分。回归到最传统的音乐教学状态,一两节课后他们便能够慢慢跟上我的教学节奏,懂得按照我的手势探寻音的高度,并且能够在聆听音乐中细细体会音乐带来的美好。日子一天天过去,音乐课一节一节地进行,每节课我都用耐心和信心与孩子们分享音乐课的快乐,让他们知道一些音乐知识,学会简单演唱,懂得音乐独特的美。教学中因材施教,诲人不倦,努力让每一节课带给孩子们最多的快乐作为我设定的音乐课堂目标。

    不知不觉中,我们迎来了走教的最后一天,那天下午我把我校的古诗吟唱歌曲《江南》教给孩子,当我发现孩子们在聆听几遍后已经能够跟着音乐哼唱时,很意外也很惊喜。只有一周时间,虽不能保证他们的音乐素养有多少提高,但我却深刻地感受到了孩子们对音乐课的向往。

    2018年起,爱国小学和雨坛中心学校进行送教活动(送教即两校组织教师开展教学教研互动)。时隔两年,我再去合响小学,见到了那群可爱的孩子,当初的“小不点”长高了,但他们对音乐课的渴望没有改变。两年来他们上过几节音乐课?当时教的那点音乐知识和演唱方法还记得多少?新的疑问油然而生。有了上次授课经验,我明白了教学内容要照顾到学生的学情。因为有了准备,所以整节课进行得颇为顺利,原来的顾虑也消散了,一节课在愉快的氛围中落下帷幕。

    课后我反复思考,时隔两年,孩子们平时没有受多少音樂熏陶,课上仍能够和我一起完成学习任务,主要原因或许是他们对音乐课的喜爱。如果合响小学开设常态音乐课,那一定深受学生喜爱,他们的童年会留下难以忘记的音乐色彩。素质教育呼唤了很多年,可由于地区差异,乡村音乐教育现状与现代音乐教育要求在思想上存在很大的碰撞,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两点。

    1.“传统”思想根深蒂固

    相当多的乡村学校至今仍以抓升学率为基准,而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他们固有的传统理念中文化课是他们不可或缺的“精神食量”,而音乐课则是人们在“解决温饱问题”后所谈论的“小资”罢了。然而家长和学校也不明白“没有美育的教育是有缺憾的教育”,音乐教育的作用在于不仅可以陶冶情操、丰富生活,更是渗透在生活的各个角落,潜移默化中可以感染和激发孩子的学习潜能。由此一来,孩子的“死读书”便是家长们的唯一“救命稻草”,学校也是把文化课成绩作为衡量学生一切的标准,音乐课自然成为可有可无的“附属品”。乡村小学又大都实行一名教师包班制,一位非专职教师承担班级所有学科,因此孩子们整日只能沉浸在文化课的学习中,可谓在整个小学阶段几乎与音乐课“擦肩而过”。这对日常喜爱音乐的儿童来说,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2.师资素质参差不齐

    教师队伍建设为教育根本。乡村学校不仅音乐教育资源严重缺乏,而是整个师资队伍的严重匮乏,使得一名教师兼任本班所有学科,于是音乐课便会被“挪作他用”,或者老师为调节学生情绪在音乐课上一味地让学生听着录音机跟唱,并没有教会他们演唱的方法和技巧。在我们结对共建的雨坛中心学校下属六所小学,就没有一名专业音乐教师,何来音乐课或音乐素养的养成之说。即使一些乡村学校,有刚分配来的具备专业素质的音乐教师,因教学需要或没有很强的使命感,渐渐地有近半教师改教了语文、数学等学科。

    针对偏远乡村学校音乐教育突出的问题,需要采取以下相应对策。

    1.提高对音乐教育的认识

    要想改变当前乡村基础教育音乐教育现状,首先应提高对音乐教育的认识。教育主管理部门要转变观念,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实施音乐教育,发挥音乐教育独特功能,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感及审美趣味,让优秀的音乐作品在教师的讲解中被学生所逐步理解,从而陶冶他们的情操,使学生的综合素质逐渐有所发展。发挥教育主管部门的行政职能,恰当处理好“精神食粮”与“小资情调”的关系,让乡村学校“真正”推行素质教育。

    2.加强教育资源建设

    为改变农村音乐教育师资不足的现状,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安排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利用继续教育平台或定期送教下乡活动,为乡村教师开设短训班,也可让乡村音乐教师参加县区观摩课,课后撰写教学感受。开展校与校之间的教师师徒结对活动,线上互听互评,以提高音乐教师的素养,让音乐在校园里回响,滋润教育心田。

    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第一条目标就是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乡村“跛腿式”教育已无法与现代教育教学工作相映衬,21世纪的乡村教育教学也要与时俱进,用新眼光看待新事物,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而乡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则面临着新的困惑和挑战,乡村音乐教育更是任重道远。音乐教育的发展是民族素质全面提高的重要一环,为此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每一位音乐教育工作者都有义务保持清醒的认识及信念,为整个乡村音乐教育的健全献计献策、添砖加瓦。在新的历史时期,全社会更关注教育民生,相对落后的乡村音乐教育更需要关心和支持,让我们携起手来让乡村的孩子们普遍受到良好的音乐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