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数学计算类教学反思和教学指向

    丁亚如

    摘要:小学数学计算类知识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占有较大比例,如何在低段数学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快而准地计算的能力是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将通过分析低段数学计算错误原因并结合原因从教学形式、教学过程和计算习惯的培养方面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關键词:小学低段?计算教学?教学反思?教学指向

    引言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思考与经验教训的总结,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文章认为,计算类教学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而我们要在教学中不断思考可以通过哪些举措来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通过反思找出不足继而将自己对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理解与把握转化为教学指向,根据教学指向设计教学过程,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一、反思计算出错原因

    在小学数学知识体系中,计算类知识往往通过加、减、乘、除的形式进行呈现,如:一共、添加等形式实则为加法含义;剩下、去除、谁比谁多(少)等形式实则为减法含义;若干个同样的数相加、倍数关系等形式实则为乘法含义;平均分、求因数等形式实则为除法含义。由此可见计算类知识所占比重之大,但学生却频频出错。不可否认的是,粗心的确是造成学生在计算类知识中出现错误的一个因素,但归根结底,原因却是多方面的。

    根据学生的反馈,再结合教师的教学经验,我们将(低段)数学计算出错的原因归纳为心理和知识两个层面。

    (一)心理层面

    1.低段学生的短时记忆能力比较弱。例如,在苏教版一年级下学期100以内加法(进位)、减法(退位)——列竖式计算这一模块中,其中对于进位和退位标记学生会出现遗漏,随即在计算十位的时候就会忘记进位应该再加1个十,退位要减去1个十。正因为这种短时记忆薄弱,出现了计算类题型“口不答意”或“手不达意”的现象。

    2.受思维定式的影响。思维定式就是由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依据已有的程序规则和以往的思维活动经验,在反复操作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定性化了的思维方式、路线、流程。这既有应用已经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的优势,但同时也有不能灵活变通的弊端。例如我们熟悉的25×4=100,125×8=1000算式中,学生在面对24×5的时候就会直接写成100的错误答案。

    3.学生心理上的重视程度不高。据统计,大部分学生在看到计算类题目的时候会认为“常规计算题,没有什么难度”,并且在完成后也没有检查的习惯,这表示学生在做计算类题目的时候会存在一种眼高手低的现象。正是在心理上的重视程度不够,才会导致丢分。

    (二)知识层面

    1.掌握算法却不懂算理。例如32-4退位减法中,个位2减4不够减,有学生知道找十位3借,但是不明确是借几个,认为2减4还差2个才够减,会从十位3上借2个,这就是典型的没有理解算理进而导致的计算出错。

    2.口算基本功不熟练。无论是什么样的计算题,都要运用到最基本的20以内的加减法。我们在总结学生出错类型的实例中,发现很大一部分就出现在最基础的加减法口算知识上面。

    二、结合反思确定教学指向

    (一)多种教学方式激起学生计算兴趣

    新课标指出,课程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低段学生的思维水平还处在形象思维阶段,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采用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通过设置一些游戏环节、竞赛环节,将计算练习赋予其中,既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也达到了加强练习的目的。

    (二)有机统一算法多样化和算法优化

    算法多样化不是简单地从一种到多种算法上“量”的变化,而是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特征。例如在教学《十几减9》这一课例时,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破十法、平十法、相加算减法三种基本计算方法;还有部分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十几减9的答案都是十几的个位数加1得到的。在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学生交流不同算法的同时,要引导学生自行感悟哪种算法更适合自己,而不是教师灌输,进而达到算法优化的目的。

    (三)教学过程注重算理的理解

    在计算教学中,算理的理解是学生掌握具体的计算方法,形成计算技能的重要前提。算理的理解为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有力支撑。教师通过教具演示,讲清算理;学生通过学具操作,理解算理。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对算理的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变式辨析,强化算理。例如,在教授100以内加减法(进位加和退位减)时,通过让学生自行操作小棒和计数器,直观感知“满十进一,退一作十”的含义,在实物操作的基础上延伸到数字上面,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算法中包含的算理。

    (四)加强计算训练,提高基础计算能力

    苏教版一年级计算模块中20以内的加减法对于后期熟练计算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对于任何学生(包括学困生)都要确保其能熟练掌握,做到基本的口算结果可以脱口而出。做好日常训练,既要注重笔算,也要兼顾口算,多种方式训练学生的计算技能。我们在关注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点的同时,也要注意其书写用笔力度、姿势等细节方面是否规范。

    (五)指引学生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日常教学中应该将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作为日常教学常抓不放的一点。常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我们应该抱有“放长线,钓大鱼”的思想,不要急于求成,应该循序渐进。我们要适时提醒学生在比较大的计算量下学会打草稿,要消除浮躁、轻视的心态,养成耐心计算的良好习惯。随笔记下关键信息,以防记忆遗忘造成计算失误,同时也要养成检验的良好习惯。

    结语

    计算类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好计算教学的方式方法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从低年级开始,我们就要重视此类知识的教学,在实践中进行检验,在检验中进行总结,最后不断积累经验,为后期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李俊杨,秦华,李少军.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研究与思考[J].数学通报,2011(08).

    [2]张红军.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研究[J].新课程(中),2019(06).

    [3]梁油油.构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