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的几点做法

    陈刚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多样活动、巧创教学情境、联系生活实际、拓展课内知识,从而渗透品德教育,将品德教育与课堂教学相互融合,有利于改善课堂教学中忽视品德教育的现状,从而引导学生培养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让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品德教育?教学情境?拓展?渗透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教人做人”。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结合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开展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从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相当一部分数学老师过分关注学科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将学生的数学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指标。若改变这种现状,就要在数学课堂中适时地进行品德教育的渗透。现结合教学实际,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开展多样活动,渗透品德教育

    数学教学中突破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引入和开展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在活动中悄然渗透品德教育,这样学生学起来会更轻松,接受起来会更主动,体验起来也会更深刻。

    在教学《一分钟能干什么》内容时,我开展了上台讲一分钟故事、做游戏、体验一分钟跳绳以及观看一分钟《小猪佩奇》精彩动画片等几个活动。这几个活动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而且让学生初步体会到了时间的概念,培养时间观念,体悟“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体会时光的稍纵即逝,从小培养他们珍惜时间、爱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提高办事效率的良好习惯。正如郭沫若所说:“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

    在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一内容时,我开展了“一对一”帮扶、“小手拉小手”活动,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有意识地将反应灵活、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和基础稍弱、学习有些“困难”的学生搭配在一起。在“动手操作对比学习图形”时,我还特意制造了一些障碍、困难,让学生自己合力去解决。在学习新知后解答相关问题时,让基础好的同学帮助基础薄弱的同学想办法解决问题。这不仅让学生体会到“帮助他人,快乐自己”“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还让他们体会到团结合作,共同战胜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困难,培养不怕挫折、迎难而上的精神。

    二、巧创教学情境,渗透品德教育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巧妙地创设一些教学情境,调动学生感官,让抽象的数学理论、原理融入学生可感知、可触摸的真实情境中,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去学习、去体会、去感悟,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渗透品德教育。

    教学《认识人民币》这一内容时,我创设了换钱和买卖物品的情境,让学生动手操作,用自己事先准备好的硬币互换零钱,并进行简单的买卖活动。学生对此兴趣浓厚,不仅加深了数学与生活联系紧密的认识,而且就此引导学生爱护人民币,不随意损坏人民币,不乱涂乱画人民币,要勤俭节约,不乱花钱,努力学习,长大后为国家建设做贡献。在教学《乘除法混合运算》时,我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甲班同学与乙班同学进行拔河比赛,每班14位同学参加,获胜的甲班请乙班同学和两位裁判每人喝一瓶矿泉水,矿泉水每瓶2元钱,请问,获胜班级平均每位同学需要出多少钱?请你列出算式。”学生在审题、列算式后,我又提出问题请学生思考:为什么取得胜利的甲班要请乙班和裁判员喝矿泉水呢?学生个个畅所欲言:“为了表示感谢”“相互尊重”,体现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运动精神,“团结合作”“和谐相处”,等等。也有个别同学说“真不划算”,我正好因势利导,告诉学生:“我们在生活中既要相互竞争,又要友好相处,既要尊重对方,取长补短,又要团结合作,共同进步。”让品德教育“润物细无声”式地贯穿于数学课堂中。

    三、联系生活实际,渗透品德教育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必须是生活,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数学知识来源于社会日常生活,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将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融为一体,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因此,数学老师可以把生活中大量的实例、素材引入课堂教学中来。

    在教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的准备课《数一数》内容时,我先让学生数一数教室内的各种物品,如黑板、五星红旗、电灯、电风扇、课桌椅等。然后我把学生带到户外操场上,让他们观察身边的物品,然后数一数,学生最感兴趣的是数体育设施用品和学校的盆景、花卉、绿色的大树和各种颜色的垃圾桶。当学生如小燕子般叽叽喳喳数数的时候,我就引导他们思考:谁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条件?我们应该怎么做呢?通过观察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在一开始接触数学时,就对其进行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热爱祖国的教育,并且培养他们善于细心观察、用心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在学习“第几”内容时,我请学生说一说:你在生活中经历的有序排队的场景有哪些?学生马上说出如去食堂就餐、去医院看病、和父母去银行取钱、去超市购物、过马路等红绿灯等。在讲解“第几”知识内容的同时,教育学生要遵守社会公共秩序,自觉排队,不插队,做个讲文明、懂礼仪的好学生。“教育全在细节”,在日常点点滴滴的引导中,无声地渗透品德教育。

    四、拓展课内知识,渗透品德教育

    在数学教学中,我以书本的课内基础知识为主,不仅引导学生深入课本、深入教材,掌握课本知识,而且善于与品德教育整合的链接点,拓展课内知识,一方面夯实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进行品德教育。

    例如,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时,我布置了一道题目:一位警察叔叔一天工作8小时,3位警察叔叔一周工作多少小时?学生先读题,列出算式,进行计算。我再借机拓展,向学生提问:你是否了解父母的职业?你知道自己的爸爸妈妈一天的工作时间吗?你可以运用今天所学知识算一算他们一个星期要工作多久,回家与父母沟通交流后,仿照今天所做试题列出文字,并摆出算式进行计算。通过拓展,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父母的辛劳,为家庭的无私付出和奉献。我们作为子女应该尊敬父母、孝敬父母,在生活中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管理好自己的学习生活,不让父母为我们担心,减轻父母的负担。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善良的情感没有在童年形成,那么无论什么时候你也培养不出这种情感来。”在小学阶段就通过学科知识的学习不断培养学生的这种感恩父母、孝敬父母的情感,会使他们受益终身。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要使人成为真正有教养的人,必须具备三个品质:渊博的知识、思维的习惯和高尚的情操。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的培养,更要注重品德的教育,把学生真正培養成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