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与现代:少林寺档案资源开发路径探析

    谭必勇 刘芮 杨红瑞

    摘要:本文分析了少林文化发展的困境与机遇,结合少林寺档案资源开发现状,从搭建数据中台、构建生态体系,实现故事驱动、强化技术应用,借助专家创意、依靠群体智慧,推动场域建设、打造集群效应四个方面提出对策。

    关键词:少林文化 少林寺档案馆 档案资源

    少林寺在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以石刻档案、少林功夫、绘画建筑、生活方式等为代表的档案资源。作为少林文化的重要载体,档案资源对少林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意义深远。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是实现传统与现代碰撞出火花的重要途径。本文立足于少林寺档案资源开发现状,分析其薄弱之处并提出建议,以期为“少林文化的现代表达”提供对策。

一、“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少林文化发展的困境与机遇

    少林文化推广和少林寺档案资源的开发面临诸多质疑,“传统与现代的碰撞”的议题贯穿始终。“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佛教文化與现代文明的碰撞。“在发展传承的过程中,佛教形成了主张平等、慈悲的伦理规范,独特的生活方式等。”[1]而现代文明存在着许多不合理因素“致使人类文明在物质与精神、科学与人文、个体与群体的关系上出现明显的倾斜状态。佛教可为矫正这种文明倾斜提供助力”[2]。少林文化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少林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流融合,是根本之道。例如,少林功夫将身体训练与心灵修炼、肢体动作与禅定冥想有机结合。现代化的生产生活方式,使人类的精神压力增大,促使其探索新型的身心关系。少林功夫恰恰在这一方面适应了现代化语境下的人类诉求。[3]

    其次,少林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碰撞。如何有条件地吸收优秀的外来文化为我所用,传播中国声音,是少林寺面临的重要抉择。从历史积淀来看,少林文化具有包容性,是多元文化融合的结果。佛教文化产生自印度,后传入我国。少林寺“革律为禅”,使禅宗思想在少林寺生生不息。少林寺中存有“混元三教九流图赞碑”,碑文主张“三教一体,九流一源,百家一理,万法一门”。儒释道的融合促进了少林文化的繁荣。从发展现状来看,少林文化具有广泛的传播性。在全球设立少林文化中心、举办少林文化节有助于扩大少林文化的影响力。

    再次,佛教思想与商业化开发的碰撞。“《少林寺》放映后,少林寺的文化形象和少林文化形成的认同感已具备在商业上加以使用并提高商品知名度的可能性。”[4]作为一个自带流量的IP,不少人利用少林寺的名号盈利,少林寺被打上过度商业化的标签。为保护知识产权,少林寺成立了河南少林无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少林寺文化传播(登封)和少林欢喜地有限公司。这些举措给少林寺带来不少非议。佛教文化主张乐善好施和非营利性,关于少林寺文化商业化的开发与佛教文化的内涵是“殊途同归”还是“背道而驰”的争论从未停止。

    最后,少林寺真实形象和“刻板印象”的碰撞。公众对于少林寺的刻板印象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公众对于少林寺的印象多来源于《少林寺》等影视作品以及金庸、古龙等笔下的武侠小说。文艺作品使少林寺进入大众视野,也固化其在公众心中的形象。其二,“许多人认为佛教组织应与经济活动绝缘”[5]。但寺院经济一直存在,佛教寺院主要依靠收取地租、香火等方式维持生活。随着社会发展,佛教寺院以旅游、接待和香资收入为主要经济来源。[6]其三,为获得关注度,不少自媒体以少林寺为噱头,污名化少林寺。“少林寺前武僧总教头释永旭涉黑”的新闻大肆传播。即使少林寺声明释永旭已于2003年离开少林寺,且从未设立“武僧总教头”这一职位,[7]但这次事件仍给少林寺形象造成了不良影响。

    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和冲突促进了少林文化的现代表达。在新形势下,少林文化的内容和形态也会发生变化,少林文化与现代社会的隔阂逐步被打破,朝着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方向发展。少林寺可通过融入新理念、新技术开发档案资源,实现少林文化的繁荣发展。

二、“在争议中前行”:少林寺档案资源开发现状

    为了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使少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近年来少林寺建立了档案馆,以档案资源为立足点,以“活态文化”的传承为中心,在争议中不断前行。

    (一)保护档案资源,推动开发利用

    档案资源的保护是开发的前提。少林寺通过整修藏经阁、申请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档案馆等保护档案资源。2001年,少林寺以藏经阁的名义申请成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2006年,少林功夫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8]2010年,少林寺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目前,少林寺正准备申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推动少林寺档案文献有序化保护、科学化管理。少林寺档案馆的建立有助于少林寺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2020年,在少林寺档案馆的支持下,释永信方丈代表少林寺向河南省档案局(馆)捐赠档案。[9]

    (二)立足资源体系,文化传承创新

    宣传和弘扬少林文化,必须依托少林寺档案资源,深入挖掘少林文化的丰富内涵,推动少林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文化建设方面,少林寺创办《禅露》杂志,成立少林寺图书馆,主编《少林功夫》等著作。少林武术和禅宗音乐作为“活态档案”依托于人而存在,通过独特的传播方式(例如人的语言、行为等方式)代代相传,有助于推动“活态文化”的传承。《禅宗少林·音乐大典》通过结合武术和音乐,让更多的人了解少林文化,热爱少林文化。

    (三)紧跟科技发展,推动技术应用

    少林寺档案资源开发要以开放的心态接纳科技发展,强化技术应用,创新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形式,扩大档案资源开发成果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动漫《少林传奇》讲述了少林俗家弟子蓝天惩奸除恶的故事,呈现了少林功夫禅武合一的精神内涵。河南卫视与少林寺联合推出的真人秀《少林英雄》,通过带领10个萌娃完成少林寺封闭式训练营生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少林寺还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建立“十方共建禅宗数据库”,让全球禅宗弟子有所归属和产生荣耀感。[10]

    (四)打造媒体矩阵,形成联动效应

    在释永信方丈的带领下,少林寺逐渐兴旺,与此同时污名化少林寺的报道层出不穷。2015年,一则举报少林寺方丈释永信的帖子在网上流传。虽然调查证明了释永信方丈及少林寺的清白,但其公众形象一落千丈。少林寺意识到打造媒体矩阵,传播少林文化以扩大影响力的重要性。2012年后,少林寺相继建立“少林寺官方网站”微信、“释永信师父”微信、“少林寺官方网站”新浪微博、“释永信师父”新浪微博等账号。疫情期间,少林寺官网介绍少林八段锦帮助公众强身健体,舒缓心情,推文阅读量达到8000余人次。[11]2017年,央视播出《畅游中国》(河南·少林寺篇)介绍十三棍僧救唐王壁画、少林僧人的生活方式等,展现了少林文化的多样性。

三、“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推动少林寺档案资源开发的建议

    少林寺应总结档案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经验,减少档案资源开发“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避免少林文化成为不良媒体的“噱头”。少林寺档案资源的建设与开发亦不可“因噎废食”,需要开拓思路,提升少林文化的影响力。

    (一)搭建数据中台,构建生态体系

    少林寺档案资源主要以实体档案为主,活态档案为辅,实体档案的数字化程度有待提升,活态档案的数字化传播有待拓展。少林寺官网是少林文化传播和档案资源开发的主要阵地。2001年少林寺开通网站,内容以图片和文字为主,形式较为单一,而且网站无法将档案资源转换成数据、无法利用浏览记录形成个性化推送、存在重复建设和无效建设的问题。建设数据中台不失为一个良策。

    数据中台是所有数据智能化、场景归一化、业务模型化的处理工厂,它是业务的抽象与数据的沉淀。[12]数据平台和场景化应用是数据中台业务抽象化的具体表现,是打造影视、动画等档案文创产品的动力,是构建少林文化生态体系的“蓄水池”。首先,档案作为建设数据中台的资源基础,档案数据化必须提上日程。档案数据化不同于档案数字化,其核心要义是将档案资源转变为格式标准,开放共享的数据资源,打通“数据孤岛”,融合形成档案数据资产。[13]以石刻档案为例,传统的档案数字化如拓片扫描,虽展现了石刻档案的原貌,但不方便利用碑文,对石刻档案美学意蕴的把握失了几分味道。利用三维立体技术复原石刻档案,不仅视觉上色彩鲜明,也便于采集碑文信息。数据平台则有助于按照主题提取和整合数据,为文创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二)实现故事驱动,强化技术应用

    少林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流传下来许多讲述佛教文化、蕴含人生哲理的小故事,这些“活态传承”的口述档案史料是少林文化实现“人间佛教”理想最接地气、口口相传的利器。虽然少林寺在微博和微信上开辟了少林故事专栏,但标题缺乏吸引力,故事的讲述较为零散;更谈不上以故事驱动为核心,把少林文化转换成文化产品,以故事改编、故事创作等形式推动少林文化传播。例如,《少林传奇》的讲述方式单一,制作技术也不够精良。同样以少林寺为背景、以少林功夫为核心的《中华小子》融合佛教文化的思想内涵,兼具少林功夫的神韵,加入佛教故事的神话色彩,在观众中反响较好。

    故事是能够帮助人们理解文化意识的重要资源,技术的运用则能够把最想要传播的信息嵌入故事之中,让故事广泛传播开来。要想讲好少林故事,讲透少林文化,传播少林声音,必须转换思维,从线性的文化价值产业链转换成为探索多元价值文化生态的空间,形成以少林文化为核心的IP生态圈,利用新型技术例如二维形象三维化、少林故事卡通化等,借鉴已有的成熟模式形成产业协同和集群效应,打造高质量的IP家族。

    (三)借助专家创意,依靠群体智慧

    相比官方微博而言,“少林寺官方网站”和“释永信师父”微信公众号拥有数量更多、更稳定的用户群体,推文质量也相对较高,但是阅读量在400-800人次,整体阅读基数不高。制作丰富、质量上乘的内容,打造核心用户群是当务之急。

    少林文化是群体智慧的结晶,对于少林文化的开发,要坚持挖掘群体智慧的理念。“专家生产内容+用户生产内容”强强联合的方式,不仅可以缓解少林寺僧才不足的问题,激发群体智慧,而且可以让参与的人有仪式感、有温度,形成双向沟通反馈的良好机制。“专家生产内容”有三种形式:其一,与专业传媒公司合作,完成公众号的转型升级,这种合作方式必须建立推送内容的审核机制。其二,加强与其他文化的交流,借鉴成功经验。其三,培养少林寺僧才,组成少林文化“智囊团”,推动少林档案资源的持久开发,避免烂尾现象。对于“用户生产内容”,除了采用传统的征文形式,还可鼓励用户制作与少林文化相关的视频、动画等,一经采用可以发布在微信、微博上。抖音作为文化传播、用户生产内容的重要阵地,少林寺亦要紧跟潮流,建立官方账号,打击盗版账号。

    (四)推动场域建设,打造集群效应

    少林寺虽然修复了藏經阁,但是藏经阁里面的书籍作为重要的文物只能被束之高阁,不能被广泛传阅。虽然少林寺建立了档案馆,但是档案馆的基础设施和档案管理有待提升。少林寺历史档案资源种类较多,并且由于近年来海内外活动逐渐增多,每年都会产生大批档案,需要合理、合规地保存档案资源。为了少林文化的长远发展和少林档案资源的长久保护,少林寺档案馆的建设也应“晖光日新”。

    推动档案馆和博物馆“两馆合一”(同一选址、同一建筑)的建设,形成档案馆和博物馆共同开发档案资源的局面,有利于打造少林寺档案资源建设和开发利用的生态集群效应,为少林文化IP的形成提供良好的资源基础和生态环境,促进文创产品设计、生产、展示等全链条服务的形成。少林寺在区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具有独特的功能,地方政府应大力支持少林寺的发展,少林寺也要融入区域的发展谋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两馆合一”的建设有助于形成文化生态链,推动区域文化建设的同时,也能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两馆合一”建设的过程中,要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明确权责划分,建立合作关系,实现统筹布局、科学发展,避免重复建设,以最小的资源损耗,获得最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注释及参考文献:

    [1][2]魏承思.佛教与现代文明[J].法音,1990(12):27-31.

    [3]魏德东.珍惜少林寺这一文化品牌[N].中国民族报,2014-04-18(10).

    [4][5]李海霞.商业品牌参照下少林寺文化品牌化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9.

    [6]李海霞.少林寺文化品牌三十年发展历程反思[J].当代经济,2013(22):151-153.

    [7]中国嵩山少林寺.声明[EB/OL].[2020-04-13]. http://www.shaolin.org.cn/templates/SL_new/sl_new. aspx?nodeid=24.

    [8]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少林功夫[EB/OL].[2020-04-13]. http://www. ihchina.cn/project_details/13786/.

    [9]石可欣,陈小平.李智民、李树建、释永信等向省档案馆捐赠档案[EB/OL].[2020-04-13].https://www.henan? daily.cn/content/2020/0111/207210.html.

    [10]释永信.释永信:秉承宗风少林文化海外传播的实践[EB/OL].[2020-04-11]. http://www.xinhuanet.com/ politics/leaders/2019- 05/15/c_1124497022.htm.https:// fo.ifeng.com/a/20161116/44494697_0.shtml.

    [11]少林寺官方網站.养生丨少林八段锦(内附视频)[EB/OL].[ 2020-04-13]. https : //mp.weixin.qq.com/s/ Se-dqjnL0TrLuGsjCZc2hg.

    [12]张建锋.数字政府2.0:数据智能助力治理现代化[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9:93.

    [13]赵彩彩,郝伟斌.如何让数据赋能:“互联网+”背景下智慧档案服务的微观机理与现实路径探析[J].北京档案,2020(6):17-21.

    作者单位:1.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2.中国嵩山少林寺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