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增强高校党员教师党性修养的思考

    袁世婷

    [摘要]高校党员教师扮演着党员和教师双重角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中坚力量。受到社会思潮的冲击,当前高校党员教师中出现了理想信念模糊、宗旨意识淡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不高等问题,需通过完善党员教师再教育机制、建立党员教师考评体系、制定相应激励机制等途径提高党员教师党性修养,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党员;教师;党性;问题;对策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大中小学德育工作状况和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并明确提出:“希望全国广大教师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更新知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成为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教师;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作出贡献。”高校党员教师是党员队伍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群体,是党的教育方针在高校的一线执行者,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中坚力量。据统计,高校党员教师已占到教师总数的一半左右[1]。当前,我国面临新的历史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在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增强高等学校党员教师党性修养,充分发挥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是我国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高校党员教师应当承担的义务

    高校党员教师既是党员,又是教师,扮演着政治角色和职业角色。在政治角色方面,高校党员教师作为党员,应对照党章,履行党员义务,提高党性修养,不断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完善;在职业角色方面,高校党员教师应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在传统意义上,教师通常被定位为传道、授业、解惑,即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这也是高校教师最初和最基本的角色。但随着高等学校职能的扩张,高校教师具有教学、科研和服务的职责,高校教师需通过从事其职业活动,履行其相应的职责,来扮演社会所赋予的角色。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9月9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就提出积极引导广大高校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党和人民满意的好教师,对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作了全面的要求。[2]从字面上看,党性与师德似乎没有什么相关性,前者表达的是党员应该怎么做,后者表达的是教师应该怎么做。其实,从本质上看,不管是党性,还是师德,两者都是强调党员或教师应该具备积极健康、努力向上的意识和行为。[3]

    高校教师党员要扮演好政治角色和职业角色,就应当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努力做到豁达大度、沉着冷静、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为增强团结奠定基础;在工作的整个过程具有合作性,包括与领导的合作,教师之间的合作,师生之间的合作,自觉成为团结进取的典范,主动与合作对象做好沟通,勇于承担工作任务;凝聚和带动同事相互配合,共同做好教学科研和学生的教育,使师生互利共赢;带领教师把自己的爱、知识和心血无私地奉献给党的教育事业,从而形成广泛的群众基础,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4]

    二、高校党员教师党性修养出现的问题

    当前高校青年党员教师队伍中,绝大多数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政策,具有为党的事业奋斗的决心和信心,但是,也有少数人理想信念不太坚定,宗旨意识不强,[5]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想信念模糊

    当前,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部分高校党员教师出现了认识模糊、信念动摇的现象。比如,不能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演进,看到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就认为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看到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及国际共产主义处于低潮,就对共产主义的前途感到悲观和失望;看到正在实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马克思所描述的社会主义不一样,就对共产主义的实现产生怀疑等等。广大党员教师如果不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信仰,在日常教学中仅仅向学生传授教学内容,就难以达到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目的,难以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

    2、宗旨意识淡薄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否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检验党员党性修养的首要标准。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思潮多元化,奉献意识受到拜金主义和现实主义冲击,部分高校党员教师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弱化,甚至用金钱与报酬作为科研、教学、学生指导等工作的唯一度量尺寸,把教师职业简单地看作贩卖知识的行业,不关注课堂纪律和效果,不关心学生思想和生活。

    3、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不高

    目前高校的评价体系存在着“重业务、轻政治”的问题。高校在评价老师时,往往只关注教师的业务水平,尤其是科研能力,而忽略了政治素养。大部分高校教师党员都把时间花在获得高职称、高学历和提髙教学、科研成果上,而没有分配在学习党的知识和提高理论水平上。从而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只停留在一般水平上,没有进行深刻的研究和掌握,因而理论水平低下,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不能用正确的理论指导业务工作,业务素质得不到提高。

    三、党员教师党性修养出现问题的原因剖析

    高校党员教师出现党性修养的问题的原因主要有社会思潮、高校教师评价体系、高校教师党员培养与再教育机制等影响因素。

    1、市场经济的趋利性价值取向使人产生“功利主义”,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渗透到教育领域,致使少数高校党员教师产生多给钱多干活,少给钱少干活,不给钱不干活的信条;由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的道德体系从建设到深入人心还需时日,因而出现社会失序、道德失范等不良社会风气。在社会生活中,弄虚作假、形式主义、贪污腐败、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有愈演愈烈之势,并侵蚀部分高校党员教师。

    2、当今高校内涵发展的过程中,专业建设、学科建设、课程建设、科研成果等才是学校办学水平和对外影响的重要内容;虽然大学要培养名师,但对名师的评价标准更多也是侧重于他的学术和学识,不重视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在这种风气影响下,高校党员教师也逐渐放松了学习和要求,党性修养减弱。

    3、高校基层党组织缺乏对党员教师培养再教育的机制。当前,高校基层党组织专业党务干部缺乏,出于权威性和影响力的考虑,教工党支部书记往往是由在学术、教学等方面具有影响力的优秀专职教师兼任,其本身就承担了大量的科研和教学工作,用于组织建设、教师党员教育、学习和培训的时间、精力非常有限。教工党支部没有或者很少举行组织生活,即使开展了也很难吸引教师党员的兴趣。

    四、增强高校党员教师党性修养对策探析

    1、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2007年,胡锦涛在“6.25”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十八大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广泛开展宣传普及,强化实践推动融入贯穿,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体化、大众化,并通过建立完备的信仰机制、奖惩机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人们的价值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行为自觉。提高整体社会成员道德水平从而提高高校党员教师道德水平。

    2、完善党员教师再教育机制

    增强高校党员教师党性修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对其进行培养和再教育,这需要一个健全的再教育机制,对党员教师教育的内容、形式、质量等方面应有严格的要求。

    在内容上,要对高校党员教师进行党的历史、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当代中国和当代世界的具体情况的教育,让他们对党的历史、对党的纲领和党的奋斗目标、对马克思主义学说有深刻的了解和理性的认知,从理论上弄懂、信服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并自觉研究当代中国与世界面临的实际问题,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勇于为党建言献策,勇于为党分忧解愁。[6]党性教育之难,难在观念上,难在行动上,观念上不重视,走过场,行动上老三套,导致效果不佳。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党员党性教育活动,提高高校中党员群体的党性修养。要实施小型、多样、分散、灵活的开放式党性教育活动,提高党性教育的有效性。[7]在质量上,要通过考勤、建档、通报和述学、考学、评学等措施,为党员教师再教育提供效果保障。

    3、建立党员教师考评体系

    高校党员教师是教师和党员双重身份的结合体,因此,要建立一套考评体系区别于非党员教师。要围绕《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规定的各级党组织的职责任务,结合党员教师承担工作任务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级别党组织中教师党员的考核内容。从政治理论学习、专业业务水平、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为人民服务等方面考评党员教师的先进性和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情况。

    4、制定相应激励政策

    可以将党员党性教育活动和各种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评选“五星级共产党员”、“优秀共产党员标兵”、“优秀党校教师”等,大力宣传典型事迹、典型人物,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例如将党员教师的贡献作为科研、教学、职称评定等方面的考虑因素,使教职工有一个为之奋斗的目标,并由此产生动力,进而期待通过勤奋工作得到认可,为争夺荣誉不懈努力。

    [注释]

    [1]陈健萍.基于党性修养视角促进新升格本科院校党员教师师德建设的路径探讨[J].高等教育,2013(5):84-85.

    [2]刘伟.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路径之我见[J].教育教学论坛,2015(20):281-282.

    [3]李新发.论新时期高校党员教师党性与师德教育[J].井冈山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7):17-20.

    [4]刘翠英,巨世慧.谈高校教师的党性修养[J].价值工程,2011(26):165-166.

    [5]李杰.伦理视阈下高校青年教师党员党性教育创新探讨[J].天中学刊,2014(3):42-46.

    [6]陈利荣,康树元.增强高校教师党员党性意识的思考[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院报,2012(26):55-58.

    [7]瞿宗斌,吴佃华.论新时期高校增强党员党性教育的有效性[J].学术研究,20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