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民族特色工艺发展面临的困境及路径选择

    黄伦丽 莫青桃 陈诺 谭浩 王美琳

    互联网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民族特色工艺发展未跟上时代的步伐,发展所面临的困窘问题成为亟待破解的一大难题。本文主要结合云南楚雄彝族的民族特色工艺——彝绣,分析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发展中所面临的种种困境及其成因,最后分析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以期有效缓解互联网时代民族特色工艺发展的困境。

    民族特色工艺彝绣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积淀下来的瑰宝,其源于日常生活,并充分融入人文情怀、思想民俗文化、艺术生活气息等民族文化特色,凝结形成彝族优秀集体文化和智慧的结晶。云南楚雄彝绣工艺独特、构图精美、色彩艳丽、寓意深刻,具有很强的经济价值、观赏价值、艺术收藏使用价值。在当今互联网时代下,楚雄彝绣这种最具民族特色的工艺受到了很大冲击,面临发展的窘境。在以大数据为基础、以互联网创新生存方式为背景的现代新型环境下,楚雄彝绣可以尝试与互联网结合寻找新的发展途径和新的出路。

    一、“互联网+楚雄彝绣”发展的现状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彝绣产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及彝绣消费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楚雄彝绣开始尝试借助互联网大平台,全面准确展示彝绣系列产品的优质款式、价格,并通过互联网将楚雄彝绣产品远销北京、上海等地,但这种“互联网+彝绣”在市场开发中古老彝绣技艺文化的传承、产业整合经营、规模经济发展、市场运作等方面的竞争弱势日趋明显。楚雄州现有彝绣协会(合作社)57个,彝绣经营户400余户,绣娘7万余人,生产的彝绣各类产品主要是通过彝绣实体店直接销售,销售产品渠道单一,通过互联网平台销售较少。产品缺乏现代美学元素和创意设计相互结合,同时互联网时代现代技术的发展影响传统技艺的传承,绣工、设计需要知识产权的保护。要使彝绣制品成为楚雄新的经济增长点,需要探索出一条“互联网+彝绣”的道路,将彝绣推广。

    二、 互联网时代楚雄彝绣发展面临的困境及成因

    (一)营销困难是目前楚雄彝绣面临的最主要困境

    一方面,楚雄彝绣绣品营销渠道有限。彝绣绣品主要靠实体店销售,通过互联网销售彝绣产品的企业是少数。另一方面,彝繡产品的销售主要靠旅游业来带动。楚雄彝绣产品销售点主要分布在旅游景区,在旅游旺季销售量大,旅游淡季销售量大幅下降。在旅游业发展较好的地区,彝绣产品销量也较大。这些不利因素很大程度上直接制约了楚雄彝绣的推广。在互联网时代,彝绣产品销售靠实体店销售和旅游业的带动已经赶不上互联时代消费结构的巨大变化。如何利用互联网,使其成为民族特色工艺与年轻一代消费者有效沟通与交流的平台,成为摆在民族特色工艺发展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楚雄彝绣缺乏产品的创意设计能力

    彝绣与现代创意设计结合较少,彝绣产品缺乏创意。虽然传统彝绣产品可以有效的维护保存传统的民族文化,但随着顾客整体消费结构的改变,这种粗陋、千篇一律的传统彝绣产品由于缺乏设计创意和民族特色,产品市场空间很难再得到拓展。彝绣的发展传承和彝绣产品的推广也要充分结合市场的需求,转变思想观念,结合市场需求,拓宽市场,创新技术研发高、精、美的彝绣新产品,打造传统、创新、时尚的新时代彝绣,以优质的彝绣新品打开国内及国际市场。

    (三)技艺高超的绣娘匮乏,精湛的彝绣传统绣技逐渐走向失传

    绣娘年龄断层、青黄不接的现象十分严重。“人才瓶颈”是制约彝绣发展的另一大阻碍。互联网时代随着工业、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彝族的年轻女孩渐渐走出村庄去大城市打工挣钱或学习深造,几乎没有人愿意留在家乡专心学习刺绣技艺。目前在楚雄从事“彝绣”生产的大多是中年妇女,难觅年轻女子的踪迹,很多精湛的传统绣技逐渐失传。从事彝绣的人员受教育水平也比低,基本是小学文化水平。这也为“彝绣”民族特色工艺文化的开发与传承带来了困难。互联网时代下,楚雄彝绣发展依靠高素质的彝绣从业人员来推动。互联网时代的彝绣人员要懂得设计理念的创新、现代企业的管理、产品的研发、品牌的推广、市场营销的知识,才能提升彝绣的内在核心竞争力。而目前楚雄彝绣从业人员学历上低、经验不足、能力差异大,这需要把彝绣提高到教育层面,从创意设计、加工生产、市场销售、品牌打造等环节来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充分激发每个员工的潜能,打造适应互联网时代的高质产品和优质服务,为楚雄彝绣注入发展的动力。另外彝绣传承方式较为传统。一直以来,彝绣都沿袭着“亲友相传,师徒相授”的传统方式,而互联网时代现代化的“彝绣”工艺培训学校,网络培训寥寥无几,传统授艺方式的培养周期长,资源利用率低,经济效益差,使得“彝绣”市场化进程难以推进。

    (四)传统彝绣技艺没有知识产权的保护

    互联网时代现代工业的介入,机绣、电商等现代技术的发展进行产业化生产。然而现代技术的发展必然会影响传统的传承,楚雄彝绣目前对于传统的技艺,一些绣工、设计没有知识产权的保护。民族特色工艺的发展应是古朴与精致的碰撞、传统与现代的交融、民族与时尚的牵手,而不是抛弃传统的技艺,全盘创新。若未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进行的创新,无法展示民族特色工艺的魅力之所在。彝绣从业的个人只能做到把传统经典的图样保留下来,没有相关企业打造自己的品牌,通过知识产权的保护来留住这些古老的手工艺文化。

    三、 互联网时代下民族特色工艺发展困境的路径选择

    (一)建立网络营销平台,拓宽市场

    在电子商务盛行的时代,“彝绣”网络销售的平台建立,不仅可以节约市场开发成本,还可以充分利用物流和信息流,让更多人了解并购买“彝绣”民族工艺品。所以,建立完善的网络销售平台,打造“彝绣”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是解决目前“彝绣”产业市场开发短板的主要途径。

    1.构建彝绣电商平台

    飞速发展的大数据时代,让彝绣入驻互联网,寻求自身新发展,借助互联网来打破地域限制,扩大品牌知名度,开辟新的销售渠道和市场,加强分销渠道管控能力,规范订单流程,提升订单处理效率,真正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积极探索“线上+线下”模式,拓宽彝绣销路。依托电子商务平台,全面展示楚雄彝绣产品的款式、价格,并通过电商平台将彝绣产品远销国内国外市场。通过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不断拓宽销售渠道,增加产业效益。同时探索“五位一体”创新发展模式,助推彝绣产业。通过“公司+合作社+协会+示范基地+电子商务”“五位一体”创新发展模式,大力助推彝绣产业,不断将彝绣产业打造成为彝族群众“指尖上”的增收致富路。紧跟互联网发展的趋势,楚雄彝绣要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公司+合作社+绣娘+订单”产业化发展之路,引进龙头企业,推动彝绣产业茁壮成长。

    2.调整宏观指导政策

    积极探索“政府+协会”模式,搭建发展平台。通过定期外出参观考察指导学习、深入调查课题研究、远程技术培训指导学习,结合实际,科学研究制定楚雄彝绣长期发展战略规划,通过采取发放扶持贷款、妇女发展循环基金等方式,扶持成立彝族刺绣协会和彝绣合作社。同时结合当地的民俗文化旅游,制定“互联网+彝绣”的创新发展战略。

    (二)构建“互联网+彝绣”创新发展格局,提高彝绣产品的竞争力

    通过借鉴现代企业的公司化运营模式,以品牌为导向,直营加盟为框架,松散型代理为辅助,“互联网+”为宣传媒介;积极开展彝绣品牌推广,使企业逐步实现由卖“产品”到卖“品牌”的战略转型。借助互联网让楚雄优质民族文化元素和现代市场相融合,注重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彝绣品牌,推动彝绣实现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市场化运作,不断把彝绣产业做大做强。

    1.做好文化品牌宣传

    借助电商平台、微信公众号、快手、抖音来宣传推广彝绣。利用互联网技术积极组织绣女参加各类交易会、展销会、洽谈会,提升彝绣产品知名度。探索“展+演+秀”模式,借助互联网打破空间和时间格局的限制,打造彝绣品牌。定期举办线上线下彝族刺绣大赛、彝族赛装节等活动,让彝绣融入历史、服饰、舞蹈、音乐、民歌等要素,进一步提升楚雄彝绣品牌知名度。

    2.将彝绣与现代流行元素结合

    借助互联网打造传统、创新、时尚相融合的楚雄彝绣。利用互联网技术把彝绣元素更进一步地提炼,更加简洁化、更加现代化,提炼出最有价值的元素,和现代人的审美结合,在色彩配色上更加淡雅,在造型的設计上更加简练和简洁。用时尚的视角和方式将彝绣传统元素与现代流行元素完美结合。

    3.合理设计产品结构、调节生产方式

    通过手工刺绣传承古老的技艺的同时通过现代工业的介入,通过机绣、电商等现代技术的发展进行产业化生产。采取手工和机绣相结合。彝绣主要元素、特定工艺部分可以采取手工刺绣。

    (三)加强培训力度,完善工艺的短板

    “互联网+彝绣”创新发展需懂得彝绣专业技能、产品研发、品牌的推广、市场运营等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1.制定激烈政策

    出台相关激励政策,鼓励高素质的人才回家乡推动彝绣产业的发展,以创业的模式打造楚雄彝绣自己的品牌。

    2.建设人才队伍

    由企业或相关部门组织相关彝绣专家学者和彝绣传承人授课,重点对绣女进行专业技能、设计创新、品牌意识、市场营销等方面知识培训。借助互联网技术,开展彝绣网络培训班,打破时空格局的限制,更好的传承推广彝绣。

    (四)建立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互联网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传统彝绣的传承产生了冲击,彝绣的特定绣工、设计需要建立知识产权的保护。

    四、结语

    互联网时代民族特色工艺面临发展困境的同时也存在着发展的机遇,在民族特色工艺中广泛植入互联网基因,进一步推动‘互联网+彝绣战略的落地,使传统彝绣从传统营销向网络营销转变,从销售商品向输出文化转变。

    (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项目:西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XBMU-BYL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