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高校财务治理新动能探析

    戴建青

    【摘 要】 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和数据驱动决策的改变已经成为新时代发展的大趋势,数据对高校治理思维方式、组织决策、技术方法等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也给传统高校财务治理过程和手段带来了新变革。文章以新动能为主题,着重描述大数据时代高校财务治理如何获得新动能,试图研究利用大数据重构内部运转和组织彼此关联形态来推进高校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大数据时代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无疑将有力促进治理智能化、管理精准化和决策科学化,这既是高校财务治理现代化转型的策略选择,更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关键词】 大数据; 高校; 财务治理; 新动能

    【中图分类号】 F234.3;G4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20)11-0116-04

    一、大数据时代财务治理新动能的现代演进

    当今世界经济已进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新发展时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相互融合所带来的发展契机,已成为新一轮信息技术发展的聚焦点和国家治理创新的新动能。进入新世纪后,海量数据引致的“爆发”现象将商业、金融、共享经济等各个领域都推向了前所未有的“大数据”环境。这些无法利用常规软件工具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以及需要更新模式才能处理的海量信息资产,被IBM定义为大数据“5V”特征。2013年舍恩伯格与库克耶《大数据时代》更将这一概念扩展应用到工作、生活和思维方式等众多领域,为大数据推进治理现代化进程奠定了理论基础,这一年也成为大数据时代的开启元年[ 1 ]。

    伴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作为治理现代化的一种技术实现路径,基于语义网Web3.0、物联网、云计算、数据可视化、关联数据等技术的普及与成熟,使得对加速扩张数据的处理能力和范围也不断增强,高校财务从过去的电算化逐步迈向了智能化。在智慧校园建设的现代化进程中,许多高校财务已经逐步实现跨部门、跨层级、跨领域、跨校区线下业务与线上网状数据的无缝衔接;在促进信息流、技术流、业务流以及资金流和人才流的有序流动方面,大数据发挥着平台网络特有的扁平、快捷、高效和互动优势;在去中心化、层次化和边界化的同时,快速实现了不同资源的高效整合和平等对话;在推进组织融合、机制融合、业务融合和数据融合方面,初步实现了财务需求与服务、资金与项目的连接互通。在高校信息流中占据着中心区和制高点的大数据技术在更广阔的领域、更大规模的应用等方面不断改变着粗放型、经验式的传统财务流程。未来高阶演进的高校财务在技术与应用层面将面临“宽带网络高速泛在、智能环境全面感知、业务应用深度融合、海量数据智能分析、智能服务个性便捷”等新特性,预示着信息化进入更高发展阶段后,必然为财务治理以及业务融合创新提供更直接的技术支撑,从而形成推进治理现代化的持续动力。

    二、大数据时代高校财务治理新动能的现实意义

    可以这么理解,大数据机遇所转换的动力,在加快培育出新技术和新方法上就是通过治理新动能的增量来对冲旧动能的减弱;是创生出治理新常态和新模式来改革旧动能,利用治理新动能创造的“战略纵深”为财务转型升级赢得更大空间。大数据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财务模式,它以新手段、低成本拉长了管理链,补强了创新链,延伸了价值链,推动财务治理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为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标准创新、组织方式创新提供了新动能;它以精准预测需求和个性定制取代了传统财务的经验主义,实现了层级的扁平化、业务的多样化、管理的智能化。此外,通过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精准感知、在线处理、智能决策和科学管理,进而实现对高校管理链的改造升级,为治理信息化、智能化提供更加精细和高效的路径与方法。

    一是有利于形成科学决策。传统决策方式主要依靠决策者的主观经验和感受,基于大数据的治理则使得每项决策都有可靠数据支撑[ 2 ],并且获得更多而不仅仅限于财务方面的各类信息和数据。例如高校在评估配置购买一批计算机用于某实验实训项目需求时,可以根据汇聚的项目上机实践实训课程数量(课时数)、项目课程对技术参数的要求和受训人员数量等数据信息得出必要性的判断,利用项目课程效果和受训人员评价反馈等数据信息对项目经费绩效进行准确估算,从而做出科学决策。

    二是有利于提升治理绩效。数据协同基础上的财务治理,可以厘清各部门或项目经费整体情况,进一步优化业务流程,为治理模式创新提供新的工具和手段。随着大数据发展,通过对全流程数据的实时记录反馈,可为财务深度分析、过程回溯追踪、优化决策服务等提供可靠技术手段。比如根据对校园锅炉、空调以及其他大功率电器等数百个甚至更多参数的智能分析与应用,可以在不增加物理设备前提下,利用大数据达到分秒级别的精确控制,最终年均可降低4%~20%损耗,常规节约经费10多万元,而相应节电工程初始投入只需50万元,预计3年即可收回投资,表明相应项目经费投入是恰当且必要的。

    三是有利于实现精准分析。大数据模型来源于海量的数据,数据量的增长意味着蕴含的经验信息會更多,越多信息运用到模型中,则预测就会越加准确。基于大数据,并结合相关绩效分析模型可以实现对具体项目财务的精准分析,提高核算的准确度,提升综合效益。如关联获取财务系统、教务系统以及科研系统等不同类别数据,通过对教师承担项目的有关数据进行多维度、全方位的精准分析,可得出项目经费的全面评价。此外,大数据技术通过分析用户的个人属性数据、网络行为数据、以往服务数据等使得精准化、个性化的财务服务成为可能,进而做到精准服务和个性推送。

    四是有利于增强预测预见。通过对大数据样本的建模评估,会使得预测活动更加精准。数据的延伸性和可扩展性大大提升了工作前瞻性,可以增加财务治理的实际价值,帮助财务部门有效预警预见问题或隐患,进而通过提前介入将风险降到最小、损失减到最低。比如,通过对用户经费报销行为习惯及结果的建模分析,有效预警发现可能的个别异常,从源头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同时,借助大数据对高校运行数据进行挖掘分析,有助于更全面、快捷、直观地反映整体运行情况,使财务治理更有针对性,更富预见性。

    三、大数据时代高校财务治理新动能的影响分析

    大数据时代海量和多样数据的“爆发”,预示着进入了一个数据越来越难以处理的阶段[ 3 ]。在治理思维方式、方法手段和决策行为等方面,大数据也愈来愈深刻影响高校财务治理新动能的形成。

    (一)对大数据时代治理思维方式的影响

    大数据的出现、数据驱动决策的选择使得思维方式发生转变,进而引致方法变革,最终体现为对治理行为的深刻影响。第一,大数据时代,数据已经成为高校治理活动的核心。对行政财务、教育科研等业务领域产生的海量数据,如尽可能多地加以收集、匯聚和分析,无疑会得到更加精确的规律与结果。第二,面对半结构化甚至非结构化数据,无需再按照统一的标准先对数据进行格式化处理,这在提供观察事物更广阔视角的同时,也使得复杂多元的数据不再被排斥。第三,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海量数据间彼此存在的潜在因果关联,更易捕捉到事物之间基本的内在规律。第四,相对于以往数据“管理”在内涵上的单打独斗、居高临下,“治理”更有利于促进全员参与、激发整体活力,更好维护组织或个人利益,进而增强决策的一致性,降低数据风险、保障数据安全,有助于科学思维方式的形成。

    (二)对大数据时代治理方法手段的影响

    围绕用户需求,以数据为中心,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去发现新的知识和信息,体现出与以往截然不同的新特征,这反映了从假说驱动到数据决策的转变,客观上推动了治理方法手段的变革。第一,面向全样数据,提供具体的技术实现途径。在更高带宽、更大临时存储空间和更易操作的计算环境基础之上即使是复杂的对象,也无需做过多的精减即可利用海量数据实现全面、完整的描述,并挖掘出其中的本质与规律。第二,重视整体关系,强调数据彼此的关联性。庞杂而又繁复的数据往往会呈现出非线性关系,只有将所有数据作为一个整体并运用大数据技术宏观把握数据间的关联性,才能解决从因果关系转向对关联性探索的难题。第三,接受多元多样,克服了对数据标准的要求。大数据时代产生的海量数据中,非结构化或半结构化的非标准数据占85%以上。这些一致性和容错性缺失的数据,是传统数据库技术无法同时处理的,需要凭借更快速的算法和更高效的处理软件,才能完成以往无法被关注到的过程细节和新发现分析[ 4 ]。

    (三)对大数据时代治理决策行为的影响

    只有在实践中将大数据规模大、种类多的特征充分运用,才可能提炼出大数据的真正价值。当观察、感知、仿真、计算、模拟等行为越来越普遍,在扩充数据规模和种类的同时,以往很多不被接受的数据也纳入其中。这些新数据为治理活动中的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同时决策所产生的更多数据又为新的发现提供了可能。大数据技术本身就是通过对海量数据中潜在模型及规律的描述来挖掘和归纳出其中有价值的信息。从这个角度看,运用大数据技术使以往无法观测到的现象得以观测,数据之间广泛的关联性也为决策提供了更可靠、可复验的信息。大数据技术提供的新方法在帮助进一步认识复杂的世界之时,也使决策从简单的模型构建逐步迈向了复杂的真实世界,克服以往“一叶遮目”“盲人摸象”的弊端。这种基于大数据衍生的知识有助于正确决策,有利于提高决策行为的科学性,保证治理活动的正确方向。

    四、大数据时代高校财务治理新动能的制约因素

    (一)理念思路束缚

    正如前文所述,大数据对思维方式的影响是普遍、不可回转的。传统的整体、直觉、模糊以及依靠体验和经验驱动的思维方式,与大数据条件下的精确和理性思维存在较大反差。如今大数据思维和大数据观下的审视朝向了更为复杂的多源对象,这要求高校财务部门应用大数据对多源对象进行研判分析,从而建立起符合时代特征的新治理模式。目前高校财务部门乃至整个高校的大数据观还较落后,缺乏治理意识,对利用大数据治理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尤其注重管制思维,限制了大数据的开发、管理进程。

    (二)体制机制约束

    大数据是涉及众多部门、诸多层次的系统工程。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各部门之间尚未完全实现信息的联通和共享,不同层级及部门之间的条块分割形成了体制上的物理分隔。不同高校之间、高校与社会之间缺乏有效的跨校域、跨行政协同治理及信息沟通机制,在财务保障、校园安全、教学保障等领域,校域间的多元共治格局尚未形成;高校内部呈现出治理部门化、碎片化的倾向,片面强调数据安全保密以及数据重整成本,造成事实上的不想、不愿、不敢和不能共享状况,形成人为的“数据孤岛”;已经公开共享的数据也因为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标准数据接口导致共享的责任主体不明、利益界限不清,无法进行关联融合,进而直接影响到财务治理的效果效率。

    (三)人才瓶颈限制

    高校内部涉及决策、规划、组织、协调、建设和监管等繁杂事务的全过程,需要由人借助大数据来解决治理问题。目前体制下,财务部门人员的大数据运用能力普遍不强,缺乏既懂建数据运算模型又懂财务业务的人才,薪酬待遇等方面与IT企业的差距也加剧了吸引优秀复合型人才从事相关工作的难度。人才不足,使得对业务工作和流程熟悉程度远远不够,在财务治理过程中极易产生供需脱节、难以有效供给的问题。很多财务部门尚未认识到对信息化建设应用进行科学评估和持续迭代发展的重要性,缺少项目绩效必要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机制,项目建设往往带有一定的盲目性、随意性和主观性,影响到财务治理效果的发挥。

    (四)业务环境桎梏

    高校财务治理质量取决于基础信息的实时性和完整度,而这都有赖于校园网络环境的顶层规范统一和协同化程度。目前一些高校缺少顶层设计以及对基础数据的统筹规划,诸如财务、教务等基础业务系统存在重复建设情况,不同业务系统在标准和规则上的差异也造成了数据存储上的分散和冗余。大多数高校数据中心虽初步实现了简单的基础数据和部分业务数据的流转、存储和查询功能,但仍然难以满足跨系统、跨部门分析研判的需求。还有相当多业务系统是数字校园建设初期项目,使用5年以上却仍未升级改造,无论是功能还是安全性、稳定性都存在问题,高校财务应用也大多还停留在“大数据”标签化的层面,在共享互联中忽略了师生个体的差异,极其容易形成千人一面的结果。

    (五)安全保护钳制

    大数据犹如一把双刃剑,在带来便利的同时其引发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也日益凸显。高校财务数据所涉及的许多师生个人信息都需要加以安全的保管、保护,但现实中相当多高校对这些信息与其他普通数据一样都集中存储于学校服务器中,缺乏独立的安全保护机制,安全性堪忧。同时,随着信息技术和AI的发展,大数据思维和模式“突变”已在悄然改变每个人的学习生活。当面对一个更加丰富的世界时,在使用过程中,如何严格规制相关数据用于营利主体的行为,防止在透明性、算法公平、AI伦理、监管和社会责任上出现安全失控、法律失准、伦理失常等问题,都倒逼高校乃至社会建立起一套更加包容、更加创新、更加完善的监管制度体系来加强法律、规则和伦理维护,以确保数据安全、可靠和可控。

    五、大数据时代高校财务治理新动能的策略选择

    党的十九大提出“治理智能化”的要求,契合当今信息化发展的实际。具体到高校财务治理领域,依托大数据的智能化是培育发展新动能的必然选择。

    (一)以战略眼光谋全局,培育内生发展力

    大数据时代财务治理着重从战略层面规划,利用大数据的新优势赋能高校财务的新治理。一要目标理念新。要秉承新时代大数据文化精髓,以精细治理、绩效引领为抓手,以开放包容、合作共享理念为目标,建立起“数据导向、数据决策、数据治理、数据服务”的新型高校财务工作机制,实现管理决策从“业务驱动”向“数据预测”转变;树立高校信息化均衡发展理念,全校统一规划、统筹建设、整体推进,做到智能感知、智慧应用、预测预警、精准服务,使服务师生的“数据消费”行为成为拉动治理的主要动能。二要支撑平台新。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以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实现与财务治理机制的有机融合,让移动应用能够实现随时、随地、随身、共享、开放、互动的优势,支撑一线财务人员对数据资源“三随”调用需求,实现财务治理的“在线化”“实时化”。三要发展模式新。要聚全校之力、集全校之智,共商共建,共同参与到财务治理信息化过程中去,真正让“众创、众包、众筹、共享、共治”等新思维在广大师生中生根发芽,推动财务模式向集约化、高效率、共享式转变,为大数据时代财务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二)以系统思维聚合力,追求价值最大化

    治理是高校内部涉及管理、信息化建设等各领域的系统工程。因此,财务部门要顺应现代科技发展趋势,努力促进大数据、移动互联、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与高校发展的深度融合,重塑内部组织和运行的关联形态。同时,对跨部门、跨校区、跨群体的多样需求,加快推进财务智能化建设进程,以系统思维实现高校及部门间数据共享、服务联动、互信互认,一个窗口办结、不见面审批,织全云网、建强云算、探索云智、筑牢云盾,融入智慧校园建设大格局,提供优质数据服务和更多的数据保障。利用学校主数据中心的海量数据开展财务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从中提取出有价值、相关联的“全量数据”,瞄准难点热点、狠抓关键环节,夯实数据赋能基础,优化数据赋能方式,建强数据赋能节点,从更高层次推动财务在高度融合、深度挖掘、广泛应用中实现数据价值最大化,合力提升决策能力和执行效率。

    (三)以科技程序定边界,强化数据安全性

    要从高校层面加强对校园各类数据的顶层规划,建立统一数据标准体系,做到融合共享、公开透明。落实治理权责体系,明确岗位职责:财务部门作为财务治理的牵头部门,主动开放财务数据,建立数据交叉分析模型,开展项目评价;技术部门建立统一数据中心,搭建数据共享平台,完善数据共享机制;项目执行部门或人员,完善经费管理使用,执行数据标准制度。高度重视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基于财务系统所处的主流分布式计算环境,规范数据系统标准、接口,加强数据的安全保护机制设计,通过对必要核心数据、实时数据的加密、脱敏、监控、审计和数据备份、恢复等操作,运用数据底层加密、磁盘加密和驱动级解密技术等方法,从源头上防止数据泄露。探索形成一套规范的建设标准和运行机制,明确部门在数据采集、存储、分类及交换中的责任,把握好开放数据与维护师生隐私权方面的尺度,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

    (四)以开放创新增活力,凸显服务时代性

    高校财务治理的着力点是激发活力,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公开透明的管理体系;落脚点是增进师生福祉,共同参与管理事务,将创新驱动、绩效优先的要求贯穿治理全过程。因此,应强化数据开放理念,建立用“数据决策、数据赋能、数据管理、数据创造”的机制,实现基于数据的决策、执行和反馈。要从多维度和多层次细分师生需求,充分利用大数据的精准、高效、全面关联分析功能为财务服务多样化提供技术支撑;以需求为导向,通过流程再造积极推动高校财务“供给侧改革”,提高经费保障契合度,进而改进服务方式,优化财务资源配置;创新更加高效的数据应用、智慧应用模型,突出财务报销服务、不见面审批等惠及师生的业务功能定制,让师生都能根据需要和规定灵活便捷地获取服务,共享数据红利。通过数据赋能,努力使财务发展体现更为明确的时代特征,具备更高品质的科技内涵。

    (五)以人才保障强根本,促进转型现代化

    大数据时代,高校财务工作的范围不会仅仅局限于传统领域,而是延伸到教学、科研、人力资源等各个方面,与财务工作相关的数据都可能成为财务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未来的财务人员工作范围将不再局限于部门管理,而是立足高校整体为发展提供有效的财务管理,支持高校全方位的持续发展[ 5 ]。因此,要改革现行培养体制,建立新型培养模式,将培养财务人员的大数据思维作为着力点,充分挖掘其大数据分析和应用能力,把财务信息化核心人才建设融入高校人才建设的总体部署之中,要以“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为培养目标,培养一批适应大数据时代的财务专门复合型人才。

    六、结语

    大数据时代由于技术进步所导致的治理思维、方法和行为变革,既有自发的动力,也有来自外界的推力,彼此相互作用,使得传统管理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撑下呈现出新的变化特征,从而推动着高校财务治理的新发展。面向未来,高校财务要充分运用大数据时代新动能所带来的有利条件,在高校内部治理体系现代化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进。

    【主要参考文献】

    [1] 刘维贵.“大数据”研究综述[J].办公自動化,2014(1):27-30.

    [2] 袁明,顾海艳,钱汉伟.大数据背景下公安院校数据治理的挑战及对策[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8(6):118-121.

    [3] 贺威,刘伟榕.大数据时代的科研革新[J].未来与发展,2014(2):2-5.

    [4] 张峰,张迪.论大数据时代科研方法新特征及其影响[J].科学学研究,2016(2):166-170.

    [5] 张友昌,吕亮.高等学校财务治理能力研究[J].经济师,2018(4):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