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公共安全事件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导向策略探讨

    关键词 重大公共安全事件 大学生 思政导向

    基金项目:2015年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重点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重心下移、五个融通”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编号:2015MSZ001)。

    作者简介:韦忠恩,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6.086

    当前,随着社会发展和国家经济水平的提升,社会中发生安全事件的频率越来越高,形式复杂化。诸如食品安全、设备安全、信息安全、人身安全等内容,严重影响着高校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和人身财产安全。特别是今年春新冠肺炎疫情这一重大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中国所有高校全部延迟开学时间,居家进行网课学习。这一方式有效避免了疫情聚集性传染的风险,确保高校以及社会公共安全健康。同时,此次重大疫情的发生,也给高校公共安全教育带来了巨大挑战,需要高校将公共安全教育纳入思政教育内容中,为完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探索更有效的策略。一、重大公共安全事件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导向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提升学生安全意识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事业的不断完善,现阶段我国高校发展较为迅速,大多数校园呈开放状态,校园与社会之间的距离在逐渐缩小,导致高校中一些缺乏社会经验以及生活经验的大学生不得不提前适应社会。而当代大学生正处于社会思想观念不够成熟、不够完善阶段,极易受到社会中一些负面现象以及信息的影响,其中部分不良信息中还含有较多不安全因素,不仅给大学生的人身安全造成了威胁,而且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教育工作的开展。因此,对大学生开展公共安全教育工作能够增强大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通过公共安全思想教育,促使大学生自发学习公共安全相关知识,逐步提升自我健康发展[1]。

    (二)有利于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安全是社会和国家发展的基本诉求,对于高校而言,学生安全是其教育工作开展的前提和基础。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事业的不断完善,高校大学生数量日渐增多,给高校公共安全管理、后勤保障等工作又提出了巨大挑战。高校公共安全管理方式逐渐社会化,大学与社会相互融入的方式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当前,大学教育方式已经拓宽为全日制、网络课课堂、函授等多元化内容,此种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在丰富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管理隐患。因此,需要高校加强公共安全教育工作,完善校园安全建设力度,从根本上保障校园安全[2]。二、重大公共安全事件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导向教育现状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高校教育改革进程的加快,高校教育体系已经基本健全。但是在重大公共安全事件这方面的思想教育工作中逐渐暴露出许多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当前高校公共安全教育力度不足,平时在思政教育内容中缺乏对公共安全教育的重点讲解,导致学生公共安全意识较为薄弱,对于校园以及社会中出现的重大公共安全事件缺少应对意识以及应对能力,因此,需要高校深入分析校园公共安全问题,将学生生命财产问题放在教育工作的突出位置[3]。

    (一)公共安全教育力度不足

    关于重大安全事件教育,我国研究起步较晚,因此,对于高校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问题,相关参考文献较少。据调查,大学生获取安全防范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有电视、网络、媒体、书本,学校教育排在最后,可见高校思政教育中安全教育存在力度不够的问题,还未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其中主要原因是由于高校对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不够重视,平时思政教学工作中仅对教材内容加以讲解,未全面拓宽学生安全防范知识范围。同时,高校安全管理工作中也存在较多问题,各个部门管理人员并未充分发挥其监管作用,对于安全教育意识较为匮乏,导致校园公共安全教育力度不足现象较为明显。

    (二)教育内容较为单一

    安全教育是提升高校大学生安全意识、增强大学生安全防范技能的重要途径。但是当前,部分院校中思政教育中安全教育内容较为单一或囿于传统,由于当前社会形势变化较为迅速,经常会发生社会热点安全事件,但是由于教材时间限制,内容设置具有一定滯后性。因此,在大学生思政课堂中会出现思政案例不够新颖,教育力度不够大的问题。比如针对食品安全事件,许多教材中仍然保留有三鹿奶粉、瘦肉精事件等内容,于教学改革而言,难以满足学生安全学习需求。同时,思政教育课程体系设置不够全面。对于自然灾害、传染病防治、公共卫生事件等内容涉及较少,导致学生面对这些安全事件发生时出现应对能力不足的问题[4]。

    (三)教育形式较为陈旧

    党中央领导人在高校教育工作会议上多次表示,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应当根据当前社会变化和教学改革的具体要求,在高校中开展不同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中重点提到了安全教育。但是部分高校教师仍然存在重理论轻实践教育形式,说教型的教育方式仍然占据部分高校教学主流,因此,使得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教学手段单一现象较为明显,学生只能通过教材内容以及自学了解安全教育防范相关知识,极大限制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应战反应能力的提升。

    (四)安全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度不高

    当前,在高校的安全教育中,往往是“就事论事”,仅注重从技术或意识层面强调安全事故的防范和处置,而缺乏深入的理性思考。其中虽然也不乏思想教育的成分,但往往流于浅表,未能发掘安全制度或规范设置当中所体现的社会性质和包含的社会价值取向。特别是缺乏对国家层面的公共安全事件的防控机制的渗入剖析,未能从中引导学生领悟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和核心价值,学生未能深化认识,达到自觉增强安全防范意识的目的。正因如此,面对日益复杂的实现社会和网络虚拟环境,仍然有众多大学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面对社会中的不良诱惑时,缺乏自制力和辨别能力,最终发生安全问题[5]。三、重大公共安全事件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导向

    高校应当认清社会变化形势,重视公共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确保高校大学生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能够更好地生存。而安全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更加需要结合时代发展状况,制定多元化教学方式,将公共安全防范教育内容渗透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从而不断提升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自保能力,用实际教育工作帮助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一)更新教育理念,增强重视力度

    针对目前高校思政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首先应该从更新自身理念出发,强化思政教育重视理念,提升思政教育重视力度。尤其在教师开展公共安全教育工作中,需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将大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与提升作为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具体可设立主题班会,为学生宣传法制教育知识、食品安全知识、网络信息知识等内容,强化安全教育工作力度。同时,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避免教材内容的泛泛而谈,可通过将校园各类安全教育活动、心理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等内容的有机结合,不断提升大学生安全教育。

    (二)构建多维度思政教育内容

    大学生安全教育作为当下教育工作的实践性内容,其教育形式不能局限于爱国主义、品德树立以及思想养成等内容,要开展符合时代特征的公共安全教育内容,比如人身安全、信息安全、传染性疾病预防安全以及网络安全等安全教育内容。高校可借助互联网等多元化形式有针对性的开展公共安全教育,拓宽学生公共安全防范视野,深化对社会制度性质和社会核心价值的认识。比如针对食品安全教育, 教师可创建微信公众号,定期在公众号中发布关于食品公共卫生相关事件的案例以及短视频,引导学生浏览和学习。此外,还可要求学生课下搜集关于安全教育内容的相关文献资料,课上为学生拓展安全教育知识[6]。

    (三)创新思政安全教育工作

    针对当前部分高校公共安全教育方法较为陈旧的现象,需要高校创新思政教育工作方法。首先,高校教师需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对于公共安全教育而言,需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创新安全教育工作。具体可定期开展安全实践演练活动,比如地震演习、火灾演习等,提升学生自救能力与安全意识。其次,教师可采用案例型教育方法,教师思政教学中,可为学生播放案例型影片、小视频等,比如法制论坛等节目,引起学生对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视。最后,还可设立安全教育专门课程,其与思政课程内容相统一但是更为细致,借助安全教育课堂的优势,创新思政安全教育工作。

    (四)强化学生安全意识

    高校在公共安全教育过程中,需要充分重視学生主体地位,强化学生安全意识。对于高校教师而言,在公共安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给学生传授如何防范安全事件的发生以及遇到公共安全事件该如何应对等具体内容,而且要引导学生认识相关安全防范制度蕴含的社会核心价值取向;要利用互联网在校园论坛、微博以及校园广播站及时发送关于近期公共安全重大事件,引起学生重视,与大学生探讨公共安全问题,形成积极互动,把控舆论导向。同时,大学生平时也需要注重提高现代科学素养,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请教老师或其他专业人员,避免发生安全危险[7]。四、结语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重大公共安全问题在高校校园中时有发生,不仅给高校教育工作的开展造成严重阻碍,同时也给高校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的培养提出挑战。高校作为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确保高校大学生对于长时间的思政教育内容,能够从中领悟当代社会的发展变化以及存在的安全隐患,从而在今后社会建设中能够从容面对安全风险。基于这一目标,需要高校针对思政教育工作,改革其中内容,将公共安全教育内容融入思政教育工作中,提升大学生安全意识与素质,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安全教育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尉尉.以内容为导向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9(4):200-201.

    [2]尹辉.发挥立德树人评估导向,开创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局[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2):281-282.

    [3]刘琦.基于问题导向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索[J].智库时代,2019(13):194- 195.

    [4]查国清,孙铭涛,赵宪铎.基于体验式的“三位一体”高校公共安全教育体系——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18(12):120-122.

    [5]蔡永凤,郑灶文.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的历史变迁及发展趋势[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23):101-103.

    [6]陆锦冲.高校公共安全教育体系构建的问题与对策[J].常州大学学报,2019(5):95-96.

    [7]朱金龙,罗文雯,贾亚彬.破窗效应视角下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初探[J].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8(3):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