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高年级作文分类指导教学的创新

    谈志霞

    小学高年级学生处于小初过渡的关键阶段,因此在学习作文知识的过程中,除了学习基础理论知识之外,还应该通过对写作技巧的掌握,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情感,锻炼和培养自己的思维方式。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探索分类指导教学,提升高年级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当前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课堂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正是这短短的课堂教学时间影响着学生学习和教育发展的走向。因此要想达到理想的作文教学目标,需要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进行精心地谋划和布局,但是这种谋划并不意味着要排除学生的参与,更不是将作文教学变成模式化的形式。从当前的作文教学实践情况来看,很多教师由于自身综合素质或者教学压力繁重等多方面原因,在进行高年级作文教学规划的时候,通常会照搬现有的教学形式,或者应用前人的教育经验,这可以大大减轻教师的备课负担。在这样的思维模式下,教学就会逐渐陷入一种僵化的模式,学生在作文课堂上只是按照教学步骤逐一配合,从而导致在进行作文创作的时候,失去了学习过程中本来应该具有的思维和灵气。这种教学形式不仅会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教学质量,导致高年级作文教学陷入模式化。

    二、在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中进行分类指导的策略

    (一)立足教育创新,开展分类指导

    在开展高年级作文分类指导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不能固守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要积极创新、敢于创新,充分发挥现代教育的优势,提升学生综合学习效果,适应当前教育发展趋势,提升学生作文素养。在开展小学作文教学创新中,既要体现课堂教学的新颖性,同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切实起到提升分类指导教学效果的作用。所以在分类指导下的作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遵循创新性原则。能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结合小学生的实际学习要求,不断创新和改进教学形式,融入学生感兴趣的东西,让小学作文课堂富于变化,给学生眼前一亮的感觉,这也是培养学生作文素养的基础条件。

    (二)注重以学定教,探索引导教学

    由于作文教育在我国已经有相当长的发展历史,因此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教育模式,在这种教学形式下,教师都是按照教学的规范和要求开展教学活动,每一步教学活动的设计都是围绕着既定的教学目标服务的。虽然这种形式能够较好地实现预期教育目标,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但是从学生的角度来讲,这种教学形式未必是最适合的。因为以往的教育目标是针对大多数学生的情况制定的,具有一定普适性,但是缺乏针对性。这就需要教师在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时候,进行适当的变通和优化。作文分类指导教学的依据应该是学生的具体学习特点和学习情况,而不是既定的教学指标。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作文课堂教学设计的时候,应该将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特点结合起来,重新进行优化和调整,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和发展服务,提高小学作文教学导向性。

    (三)创设教学环境,激发写作动能

    在传统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观念的束缚和影响下,教师在开展小学作文教学活动的时候,对于教学环境的营造往往缺乏足够的重视,单纯的知识理论教育几乎贯串到小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中。而从学生的学习特点来看,要想在课堂中充分吸引注意力,就需要课堂具有一定的精彩程度,需要教师在分类指导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营造教学情境,通过教学形式的创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升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活跃性。同时,在分类指导教学的时候,需要教师转变传统教育理念,营造具有自主性特征的课堂学习环境,将主导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能够自主控制学习节奏。

    综上所述,在开展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注重理念创新,通过创新思维意识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在现代作文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缺乏创新教学的积极性,对于学生的分类指导也不够重视,导致很多教学创新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发挥出指导学生的积极作用。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探索分类指导作文教育模式,提升学生的綜合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