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驱动下的出版业知识服务模式创新微探

    张慧

    【摘? ? 要】近年来,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推进,由此产生的知识服务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知识服务也成为出版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重要突破口,知识付费模式和产品形态大量涌现,但多呈现为知识服务产品形态偏单一、对现有知识内容偏浅层次的资源整合与知识共享、知识付费阶段,而数据赋予了知识服务更多的可能,可以驱动出版业知识服务模式的创新。

    【关键词】数据;知识服务;出版业;模式创新

    如今,随着数字化进程全面加速,数据作为数字经济最核心的资源,其价值与重要地位日益凸显。一方面,数据是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新技术发展应用的基础;另一方面,基于数据的预测与决策,持续给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1]这意味着,以数据为核心的各类新技术加速了传统出版业的改革,也意味着深化出版融合关系到出版业的生死存亡。那么,对于出版业而言,应该如何借力数据资源,创新和发展现有知识服务模式,本文试对此开展探讨。

    一、研究背景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 欧美发达国家就开始重视知识服务产业的发展。1997年美国专业图书馆协会(SLA)就提出了知识服务的概念,相较国外学者以商业思维为主,侧重于知识服务技术、方法、系统、服务质量、知识工作者与客户关心等方面的问题,国内学者则更侧重于从图书情报视角出发,对其特点、模式、发展趋势等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2]

    放眼出版领域,2003年,出版社引入“知识服务”理念,指用知识和信息的解决方案改造出版业,提升出版业的服务功能。[3]而后又有邱晗从技术角度对知识服务进行了分析,认为知识服务是以知识库建设为基础的高级的信息服务模式。[4]姜永常、黎艳等人也从需求与解决方案角度提出,知识服务是向用户提供经过智能化处理的符合用户需求的知识产品,[5]但都没有跳出图书馆情报学领域。2017年后,“知识服务”概念逐步渗透到出版领域,范周[6]、张棣[7]、陈生明[8]等学者从出版视角对知识服务的研究采取更为主动的态势,不少优秀的创新研究和实践成果也相继涌现。当然,对于诸如出版机构应该将内容生产还是将服务作为重心等问题,还未达成一致意见。可见,出版领域对知识服务的研究,其先发性、主动性、创新性都较为滞后。

    二、知识服务发展现状研究

    (一)知识服务模式发展现状

    目前,最为突出的知识服务模式当属知识付费。2016年被称为知识付费元年,得到APP、知乎live、分答等不同模式的知识付费类产品走红,关于知识付费的研究和讨论热度不减。其模式主要是通过对海量信息和资源的筛选和整理,再将有价值的知识内容,售卖给有需求的用户,现就上述三种代表不同模式的知识付费产品进行简要分析。

    首先,得到APP的专栏付费模式,是通過找作者及资源,策划制作出高质量的专栏并售卖,进而实现收入分成。这种模式吸引了各领域大咖的加入,耳熟能详的有罗振宇、李笑来、李翔等人。当然,这一模式现在已为标配,比如同类模式还有喜马拉雅FM。

    其次,知乎live的线上沙龙内容付费模式,由平台上的各行业KOL针对某一话题自主发起。通过设置相关信息,包括Live的简介、内容大纲、开始时间、参与票价设置,让用户自愿支付报名。Live主要以语音直播形式进行,可以实现与用户的实时互动。这一模式既可以有效降低参与门槛和内容生产成本,还能够在互动中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是知识共享型内容长远的发展趋势。

    最后,分答的付费问答模式,与知乎live相似,同样有大咖入驻平台,只不过变成了用户以文字的形式发起提问,付费查看答案,答案是以语音的形式出现。这种模式是在对不同的专业人士进行提问的情况下,每个用户只要付费即可知道问题的答案,更具有公开性。总体而言,目前知识付费市场的几种主要发展模式各有优势,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知识付费渐渐成为一种趋势。

    (二)出版业知识服务模式发展现状

    与互联网公司和新媒体相比,作为知识资源的提供者,出版业开展知识服务拥有先天的优势,可以说是更早的践行知识付费这一知识服务模式的行业,只是身在其中不自知。知识服务作为内容汇聚的助推器,无疑是出版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抓手,出版机构也在积极探索知识服务发展模式的创新之路。

    以张新新[9]根据三种不同的标准所划分的知识服务模式最为有代表性。第一种是以知识服务层次为划分标准, 将出版机构所开展的知识服务分为信息服务、知识产品、知识解决方案三层;第二种是以满足不同的用户需求为划分标准, 分为扩展型知识服务和定制化知识服务;第三种是以动力源泉为划分标准, 分为政策、信息、产品、技术、智慧驱动型五种知识服务模式。

    可以看到,因为知识服务的对象是用户,所以不论是哪种划分标准,知识服务模式都是从信息资源到最终用户的这样一个完整过程,[10]即回归到对用户需求的解决。而为了满足用户个性化、定制化、全方位的需求,则离不开数据的支持和应用。因此,近年来出版业高度重视对数据价值的挖掘,包括自建垂直化、精准化的小数据库产品开发和运营、以知识体系为核心的知识库、大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建设、知识资源的数据化等,这些都是以数据为切入点寻求知识服务发展新思路。

    三、出版业基于数据要素的知识服务模式创新路径

    (一)资源层:数据库的重组与加工

    内容作为出版企业的核心和优势资源,数据库、知识库建设已经成为出版集团和企业利用数据推动知识服务建设的普遍方式。虽然很多产品在数据库基础上已经拓展出很丰富的功能,但用户评价和反馈机制的建设却很薄弱,不能准确把握用户需求,进而导致内容投送效率低。若要跨越现在浅层次的对现有知识内容进行资源整合、知识共享、知识付费阶段,就需要在此基础之上,充分挖掘现有存量资源的价值。尤其是对海量用户数据的整合与分析,以实现优质内容资源的精准投放。

    首先,不仅要对现有资源全面数字化,还要对出版物、数字资源、知识产品和服务全方位的数据化,在整理已有数据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重组;其次,打通业务模式,丰富出版企业获取用户数据的方式,加强用户数据库建设。如中信出版社以纸质书封底的二维码为直接获取用户数据的入口,建立用户数据库;另外,对企业自建的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加工,并收集网络上的各类资源,将外部数据资源与内部数据资源连接,进而将不同形态的知识资源转化为符合用户个性化、定制化、立体化需求的数字化资源;最后,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向相匹配的数据供应商购买数据资源,扩展企业的知识资源积累。

    (二)互动层:消费数据的获取与预判

    知识服务作为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方式,在满足用户基本需求的同时,还需确保用户间、用户与出版机构之间,能够有更加深入与实时的沟通与交流。尤其是通过与用户的互动,掌握用户的信息偏好和消费倾向,掌握用户的消费数据。例如,用户通过电商平台,搜索图书类型、点击浏览图书时长、购买图书平均价格等,这些行为轨迹都可以被追踪和记录下来。出版机构和企业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原始数据,通过进行大数据分析,预判市场走向,创新营销策略,丰富盈利模式,做出较为准确的决策和布局。

    当前,诸多出版企业将用户消费数据挖掘的价值放到战略高度。如中信出版社提出将利用大数据技术,通过打造数字出版和知识服务产品矩阵,为用户提供场景化应用的阅读服务。又如天舟文化,除了继续增加对新产品研发的投入以外,公司还将深化大数据分析技术在游戏产品分析、用户行为分析、投放广告效果分析等方面的应用。可见,行为数据、消费数据对于传统出版业实现融合转型,扭转单一数字化盈利模式局面的价值所在。

    (三)人才层:数据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人才是驱动企业创新、激发企业活力的关键要素,对于出版业而言更是如此,可以说人的创新是发展出版业知识服务模式的根本。但近年来,由于传统出版业转型发展所面临的多重困境,且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不完善,导致了不少优秀人才流失、人才引进持续受阻的局面。尤其是在数据要素愈发体现其价值,驱动出版业转型发展的当下,在抓技术的同时,出版集团和企业对拥有数据意识和具有数据技术技能的人才培养和引进就显得极为重要。

    人才培养方面,出版企业要强化数据意识,打通信息流、人才流、技术流、资本流以进一步激活人才队伍。比如建立人才数据库、健全人才培养激励机制与评价体系、利用大数据评估各岗位的分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为出版业知识服务模式的創新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人才引进方面,当前各行业在与各种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融合的过程中, 产生了大量新型岗位,但岗位的人才供需不匹配,就为出版业以知识服务为契机引入创新人才创造了条件。比如,青岛城市传媒有针对性地引进领军人才、紧缺人才、高层次人才,探索培养选拔、考核评价等方面的新体制、新机制,加速推行项目制、工作室制,造就能够支撑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人才队伍,以实现知识服务与创新人才供应的有效结合。

    结语

    数据技术的愈渐成熟引发了知识服务的变革与发展,也逐渐成为出版业知识服务未来发展的支撑基础,赋予了知识服务创新发展更多的可能。与此同时,也对出版业、出版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如果出版业能借数据资源之力,积极开拓知识服务新模式,解决现存难点和困境,以对现有数据库资源进行优化、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用户消费数据做出决策判断、培养和引进复合型创新人才为抓手,让数据回归对用户的全方位挖掘,让基于知识服务生发的知识传播、文化传承、文化理想、社会担当内化为出版精神,出版业将实现转型升级的目标,为用户提供立体化、多层次、多介质的知识服务。

    注释:

    [1]司晓.数据要素市场呼唤数据治理新规则[J].图书与情报,2020(03):7-8.

    [2]张晓林.走向知识服务:寻找新世纪图书情报工作的生长点[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0(09) .

    [3]邬书林.出版人要关注知识服务新趋势[EB/OL].[2018-01-09].http://www-bookdao-com.vpn1.bigc.edu.cn/article/404842/.

    [4]邱晗.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开展知识服务探析[J].情报探索,2005(03): 95-97.

    [5]黎艳.信息服务向知识服务转变的探析[J].图书情报工作,2003(02):31-34.

    [6]范周,熊海峰.新思维、新战略:出版企业推进知识服务的对策探析[J].出版广角,2017(13):6-9.

    [7]张棣.知识服务变现与创新的实战[J].出版广角,2018(07): 19-21.

    [8]陈生明.知识服务反思出版改革[J].出版广角,2018(07):22-24.

    [9]张新新.知识服务向何处去——新闻出版业五种知识服务模式分析[J].出版与印刷,2019(01):1-5.

    [10]许剑颖.数字出版知识服务的内涵、模式及对策[J].科技与出版,2017(11):107-111.

    (作者:北京印刷学院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