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文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

    同伟玲

    作文作为语文学科中占有比分最重的一个教学内容,一直是语文教学中最大的难题。学生们认为没有什么可以写的,教师也觉得说多了好像也没有什么用处。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们需要好好进行反省,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初中生的语文写作水平,教师还是需要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拓展自我想象的空间,使学生可以在写作的过程中充分应用发散性的思维,从而走出作文困境。

    一、模仿入手,掌握发散思维的方法

    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不单单是给学生传授发散思维的方法,还要培养学生具备检索和提取发散思维的能力,借助已知信息进行不同角度的探究、联想,通过分析和比较等方式来转动相应的思维逻辑进行思考,使学生可以在发散思维的过程中产生写作的灵感,使得写作的过程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以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课文内容为例,在学习课文《老王》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章中“老王”的处境和当时的社会环境进行思考,这样学生便可以发现他的处境同当时的社会环境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样便可以逐渐培养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比较事物,进而透彻了解《老王》这篇文章的写作结构,学习和模仿作者发散思维的方式。

    二、分解步骤,加强发散性思维训练

    为了在使用发散性思维的时候方便检索和提取,除了不断积累发散思维的方法之外,还要把每一种思维方法都分成几个步骤进行反复的练习。例如,在学习了《林黛玉进贾府》这一篇课文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的内容去理解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等人的性格特点,之后由他们的性格特点再延伸到对当时社会背景的了解,了解了社会背景和他们的性格特点之后便可以通过课外阅读等形式对他们最终的结局进行探讨。亦或者是学习了《孔乙己》这篇文章之后,教师便要引导学生先对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做一个透彻的赏析,之后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便可以发现孔乙己完全是当时的社会环境所造就的人,之后便可以延伸到当时社会阶层弱肉强食、欺压百姓的恶劣行径,再者便是对孔乙己这个人物的遭遇进行探讨。

    在《热爱生命》这篇课文中,学生们可以通过主人公与寒冷、伤病、饥饿和野兽的抗争中了解到当时的社会背景,通过社会背影了解主人公最终的遭遇,通过学习这篇文章之后学生便会将文中恶劣的生存环境同我们现实生活的环境进行对比,将文章主人公对生命的热爱和现实中人们对生命的态度进行对比,进而分析和比较出生命的可贵,与现实生活中许多不珍惜生命,甚至拿生命来当作儿戏的不良行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更加深刻地了解生命的概念,这便是分解发散性逻辑思维的训练。

    而发散性思维的强弱往往影响着作文是否能够确立新颖的主题且拥有独到的见解,在构思的时候是否可以异想天开,这种发散思维需要有一定的知识与经验作为铺垫。所以,在整个初中阶段教师应该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训练渗透到每个单元中,做到有计划的在单元中实行作文教学。

    三、按单元进行作文教学的具体实施

    在单元作文教学中渗透发散思维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从方法辅导方面下手。包括引导学生阅读和分析课文,以及一些优秀的适合初中階段学生的课外读物,使学生能够真正了解思维发散的方式,并按照这样的思维发散方式进行相应的写作训练。

    2.从巩固文章方面下手。教师要重点讲解单元中所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例如,在学习了《我的老师》这一篇课文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文章中的片段进行重点的理解。如,教师会假装对我们发怒、或是教我们跳舞和观察蜜蜂还有读故事、我们常常会看教师写作、教师也会做一个“和解人”来排除我们之间的小矛盾、我们都喜欢这位老师、所以在教师离开之后我曾在梦中寻找;通过这样清晰明了的知识点便可以使学生了解到作者的发散性思维,进而展开学习和模仿,根据这样的思路去思考,利用自己的发散性思维对这种类型的文章进行实践,最终促进初中生的语文写作水平。

    3.锻炼学生对知识点的迁移能力。说到底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还是要引导学生多读文章、多写作文。教师可以合理利用单元中的作文教学内容给学生布置可以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的作业。例如,单元中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大自然”的文章,但是大自然存在的事物千千万,一篇文章是写不完的,教师便可以借助这一点让学生根据“大自然”中的生物、植物以及动物进行发散性思维的思考,从而写出三篇相关的作文,这样便可以在有限的教学资源内创造出更多的资源内容,从而促进学生进行更多的写作训练,提高初中语文作文的教学效果。

    综合以上的论述,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渗透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多样化的教学训练方式。发散性思维和写作水平的提高是同步发展的,教师必须起到引导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开发自身的发散性思维,以此使得学生可以不断激发自身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写作水平,从而不断强化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作者单位: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六十铺镇马桥中学(23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