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口企业反倾销应诉能力会计测度研究

    李小华

    

    

    

    【摘 要】 因反倾销应诉会计能力低下,中国企业在遭受反倾销调查后屡被实施反倾销制裁措施。文章运用多层次模糊评价法,构建了反倾销应诉能力会计测度模型,通过问卷调查对中国出口企业反倾销调查的系列会计指标进行了验证与修订,构建了出口产品定价模型、企业反倾销应诉决策模型等,并提出我国提升反倾销应诉能力的途径:(1)企业应积极进行反倾销应诉能力会计自测,建立预警机制;(2)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遵守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提高出口产品定价的科学性;(3)运用企业领导层反倾销应诉决策模型,提高管理层的应诉决策能力。

    【关键词】 中国出口企业; 反倾销应诉; 会计系统; 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 F27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20)11-0103-07

    一、引言

    2017年下半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WTO数据显示,1995—2017年24年间,中国出口企业遭遇反倾销诉讼调查达1 288起,已经连续20多年成为世界上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中国遭受反倾销调查呈现以下特点:(1)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和国际贸易地位的提高,世界各国对中国出口贸易投入了更多关注,中国出口企业遭遇反倾销调查居世界首位。WTO数据显示,1995年以来中国出口企业累计遭遇的反倾销调查年均54起,2001年以来每年被调查均超过50起,2016年更高达91起,中国出口企业遭遇反倾销调查案件与世界发起反倾销调查案件的频数呈同步快速增长趋势。(2)中国出口企业一旦遭遇国外的反倾销调查,大多数企业最后都被裁定实施反倾销措施。据WTO统计,1995—2010年间中国出口企业最终被裁定实施反倾销措施占被实施反倾销调查案件总数的74%,共计592件,且2011年以来,我国出口企业被裁定实施反倾销措施的案件呈现逐年增长趋势。

    中国应对反倾销的不利局面是由多方原因造成的,其核心障碍就是中国被欧美一些国家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而中国企业的反倾销应诉主要围绕提交相关资料证明中国是一个市场经济国家、企业的行为是市场经济行为,但中国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国际化问题又常常成为欧盟、美国等驳回进而实施反倾销制裁的借口。许多研究文献认为反倾销应诉不仅仅是一个法律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在法律框架下的会计专业纷争问题,中国出口企业之所以频繁遭遇反倾销制裁,与其反倾销应诉的会计能力低下密切相关。从国家层面上讲,致力于修订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逐步实现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从企业层面上讲,构建反倾销会计信息系统,规范会计控制,可以提高中国出口企业反倾销应诉的会计能力。本文拟通过对比美国、欧洲的反倾销调查问卷,选取会计指标,运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中国出口企业反倾销应诉能力会计测度模型,并根据测度结果提出提升中国出口企业反倾销应诉会计举证能力进而提升中国出口企业反倾销应诉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文献综述

    Knetter和Prusa[ 1 ]考察了欧美反倾销申诉与宏观经济因素之间的关系,发现汇率和国内实際GDP增长等对反倾销申诉具有显著影响。Taylor[ 2 ]认为被反倾销的企业在遭遇贸易调查后,并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会采取一些措施应对,比如企业合谋现象。事实上,目前理论界对反倾销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经济、贸易、法律等领域[ 3-4 ]。

    李磊等[ 5 ]利用1995—2000年的数据,运用Logit方法对反倾销申诉和措施中的政治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政治经济因素在反倾销申诉和执行反倾销措施中起关键性作用;谢建国和周婷[ 6 ]研究认为中国报复性反倾销对美国就华反倾销裁决具有很大影响,即国家策略性行为会影响反倾销调查,这与许多国外的文献研究结论一致。有文献研究表明,反倾销调查会对出口国或出口国所涉企业产生一系列后果。李婉丽和鄢姿俏[ 7 ]研究认为反倾销调查公告将对被调查国的涉案企业市场价值产生负面影响;孙顶强和郑颂承[ 8 ]利用2002—2009年相关数据就国外对华征收反倾销税后5年的贸易限制效应和贸易偏转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反倾销措施会导致贸易限制效应和贸易偏转效应;孙志贤等[ 9 ]以印度对华企业采取的反倾销调查为研究对象,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衡量大规模反倾销的贸易抑制效应,发现反倾销存在贸易抑制效应,且贸易抑制效应呈现企业差异化和时间效应的特点。也有文献指出反倾销可能促使直接投资或技术创新等连锁反应。

    从实践来看,反倾销一旦发生,从填写反倾销调查问卷、反倾销应诉、会计举证到会计抗辩,每个环节都离不开会计的支撑。孙凤英于2002年提出建立反倾销会计和反倾销应诉会计两个概念,自此,相关文献对反倾销会计和反倾销应诉会计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研究。一是反倾销会计系统与反倾销应诉会计系统的基础理论研究。孙凤英[ 10 ]提出了反倾销会计的概念,并将反倾销会计应诉系统分为会计预警系统、会计举证系统和会计协调系统。张其秀[ 11 ]从会计准则的国际认同、反倾销会计保护等角度提出了构建反倾销会计机制的设想。刘爱东和赵金玲[ 12 ]综合运用会计等基本理论与方法,从企业战略层面及制度协调角度,揭示了反倾销会计的本质属性。二是反倾销会计准则的建立与完善。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存在差异,这也是许多欧美国家对中国企业提出倾销的依据和中国反倾销应诉不利的原因。基于此,孙芳城等[ 13 ]、许丹等(2012)提出通过建设国际趋同的会计准则与制度、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严格执行会计准则等措施应对反倾销诉讼的不利局面。三是反倾销应诉会计的应对策略问题探讨,如成本核算、产品价格核算等。万寿义和崔建华[ 14 ]倡导出口企业使用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来核算成本和出口产品成本,满足反倾销应诉需要。万寿义和迟铮[ 15 ]探讨了出口产品结构价格核算问题。赵雪梅和慕宇[ 16 ]提出在会计准则和制度框架内,建立反倾销导向的会计核算基础工作,以应对反倾销诉讼。刘爱东等[ 17-18 ]提出应构建反倾销应诉会计跟踪机制及其效率实现的会计战略支持体系、运行保障机制等。

    以上文献从不同角度对反倾销及反倾销应诉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但没有注意到在实务中,当面对国外的反倾销诉讼时,许多企业就自身应对反倾销能力水平没有清晰的认识,在反倾销应诉时表现为信心不足或能力低。因此,应构建中国出口企业反倾销应诉能力会计测度指标体系,为测度本企业反倾销应诉会计能力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工具、方法,使企业面对反倾销诉讼时能认识到自身拥有的优势和不足,提高中国企业的反倾销应诉能力。

    三、中国出口企业反倾销应诉能力会计测度模型构建

    (一)多层次模糊评价法构建中国出口企业反倾销应诉能力会计测度的适应性分析

    反倾销应诉涉及的诸多问题用会计语言进行解读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多数中国企业所涉反倾销诉讼由美国和欧盟发起,因此通过比较美国、欧盟关于反倾销认定所涉及会计标准的异同,从中找到共性,并结合中国出口企业遭受反倾销调查的经验,可为拟建立的反倾销应诉能力会计测度模型确定主要会计指标。这些比较包括倾销判定模型比较,价格调整内容、方法及倾销幅度比较,“市场经济地位”认定标准比较,反倾销应诉会计举证比较等。受篇幅所限,本文仅就反倾销应诉会计举证进行比较。

    反倾销调查问卷作为反倾销调查发起国了解涉案国的主要手段,承载了企业进行反倾销应诉的主要会计举证,涉及的会计资料包括财务报告、企业会计政策和成本计算方法等。

    1.美国反倾销调查问卷会计因素分析

    美国商务部的反倾销调查问卷一般包括五个部分,涉及被调查企业及涉案产品各方面,基本框架如表1所示。

    从表1可看出,会计工作辐射到问卷各部分。在填写问卷时,通常需要准备会计报表、产品在生产国市场和在第三国市场销售的详细会计资料、销售的会计资料及产品在出口企业中生产成本的构成等会计内容。

    2.欧盟反倾销调查问卷会计要素分析

    欧盟反倾销调查问卷具体内容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欧盟反倾销调查问卷八个部分中的C—G五个部分与会计联系最为密切,分别从会计制度、方法、产品成本、产品销售、产品出口价格及财务报表角度对企业的会计信息进行全面了解。

    3.对构建中国出口企业反倾销应诉能力会计评价模型的启示

    美国与欧盟的反倾销调查问卷尽管在问卷的设计、格式、角度方面不同,但在内容上有极大的相似性,为我国出口企业应对各国的反倾销调查提供了极大的技术指导。基于此,考虑中国出口企业的反倾销应诉能力会计测度指标时既涉及定性指标又涉及定量指标,对指标集进行标准比较后得出极强、极弱、强等结论,最后得出一个综合评价结论,因此宜采用多层次模糊评价法思想来构建中国出口企业反倾销应诉能力的会计评价模型。

    多层次模糊评价法是结合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法的一种决策分析方法。层次分析法是由运筹学家萨蒂提出的一种决策分析方法,该方法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其基本原理为决策者根据问题性质和达成目标将问题进行细化和分层,形成待解决问题的多层次分析结构模型,然后确定决策方案相对于标准目标的权重,利用权重求出各具体决策方案的优劣并进行判断。模糊评价法是运用模糊数学原理进行决策的一种方法,基本原理为:首先确定被评价对象的因素(指标)集合评价(等级)集;其次确定各因素的权重及他们的隶属度矢量,获取模糊评判矩阵;最后把模糊评判矩阵与因素的权矢量进行模糊运算并归一化,得到模糊综合评价结果。

    基于研究目的,结合多层次模糊评价法的基本原理,本文运用多层次模糊评价法构建中国出口企业反倾销应诉能力会计测度模型的步骤为:(1)设计评价指标即建立因素集;(2)对评价结果进行描述,确定评价集;(3)确定评价参数权重;(4)进行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并对结果进行处理。

    (二)基于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中国反倾销应诉能力会计测度模型构建

    1.因素集的建立

    建立因素集的过程即评价指标的设计过程,评价指标选取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评价结果的科学性。本文综合了美国、欧盟反倾销调查问卷所涉及会计标准,根据导向性、科学性、系统性、可行性原則,为拟建立的反倾销应诉能力会计测度模型确定出主要会计指标。构建的会计测度模型既能从战略视角确定反倾销应诉能力各子系统及其相互之间关系,又能多侧面、多角度提供反倾销应诉会计信息,使系统内部结构合理。基于上述原则,本文建立了如图1所示的会计评价因素层次结构模型,将出口企业反倾销会计应诉能力评价因素分为宏观会计环境、会计举证能力、反倾销预警能力和反倾销应诉决策能力四方面。这样,可将因素集描述为:F={F1,F2,F3,F4}。

    (3)评价结果的综合处理

    为了使反倾销应诉能力测度更加科学合理,通常需要邀请相关专家、企业管理层等不同领域专业人员,在每类人员进行上述评价之后确定权值A,再进行综合评价,以得到最终的评价结果F,F=A·Z'=(T1,T2,T3,T4,T5)。进一步根据最大隶属原则,确定出口企业反倾销应诉能力的级别。

    (三)中国出口企业反倾销应诉能力会计测度模型指标的适应性调查

    为了使模型所涉指标更为科学、合理,提高模型的适应性,分析指标的重要程度,为企业提升反倾销应诉能力提供依据,本文针对出口企业反倾销应诉能力的会计测度指标进行了问卷调查,受访群体主要是高校中从事会计学研究的老师、在外贸企业实习过的在校研究生及部分实务工作者。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0份,问卷从会计学角度共设定了17个衡量指标,采用李克特(Likert)五点尺度法对各指标的得分进行统计,结果如表4所示。

    表4表明“我国(出口国)与进口国的反倾销法律环境”和“企业核心决策层的反倾销应诉决策能力”得分最高。从指标内部来看,“事前预警能力”“企业核心决策层反倾销应诉决策能力”及“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的完整性与合法性”等指标备受关注。由此可以看出,建立反倾销事前预防机制(特别是产品定价)、提高管理层的应诉决策能力、完善企业会计制度是提升中国出口企业反倾销应诉能力的重要途径。

    四、引入“出口产品定价”模型,对出口产品进行科学定价,提升中国出口企业反倾销诉讼事前预防能力

    出口企业有效规避反倾销调查应以预防为主,可通过引入实施“出口产品定价”模型,对出口产品合理定价,为反倾销调查提供证据。在模型中,假定需求、市场状况和产业政策为常量,同时假定生产所需原材料在国内购买,下面就模型中的产品成本、税收、价格进行分析。在反倾销应诉中,要考虑出口价格与内销价格的联系,基于应对进口国反倾销考虑,出口产品定价应满足下列条件:

    五、构建企业领导层反倾销应诉决策模型,提升企业反倾销应诉决策能力

    是否积极进行反倾销应诉是被诉企业面临的两难选择。通常情况下,应诉成本过高是被诉企业放弃应诉的重要原因,而不应诉则意味着反倾销指控的成立、涉案产品退出该国市场及进一步遭到反倾销指控的可能。因此,涉案企业的管理层需要在综合权衡基础上做出应诉与否的最终决策。刘爱东等[ 10 ]根据“成本—收益”原则建立了反倾销决策模型,可作为企业管理层应诉决策参考,本文基于此思想构建企业管理层反倾销应诉决策模型来帮助中国出口企业的领导层进行决策。

    (一)企业领导层反倾销应诉决策模型构建

    模型假设:第一,持续出口,即出口企业不受反倾销调查和反倾销裁定结果的影响,持续对出口国出口产品;第二,反倾销应诉将产生成本,包括律师费、联合应诉组织成本和信息成本等;第三,反倾销应诉成功将获得潜在效益,主要包括解除胜诉企业进军国际市场的后顾之忧、提升国际形象及影响力、获得广告效应及规范自身财务制度等。

    (二)企业领导层反倾销应诉决策模型

    从涉诉出口企业角度出发,若反倾销应诉成本大于收益,则企业应诉是无效益的;若反倾销应诉成本小于利润,企业应诉是有效益的。因此,按照“成本—收益”原则,反倾销应诉决策模型建立如下,相关符号定义如表6所示。

    六、结论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在国际贸易中中国企业遭受越来越多的反倾销调查,由于实务经验和理论支撑的缺乏,当遭遇国外的反倾销调查时,许多企业往往措手不及,反倾销应诉信心不足或应诉能力低,深层次原因在于许多出口企业对自身应对反倾销能力水平缺乏认识,更缺乏根據不足补齐短板的能力。本文对欧美国家的反倾销调查问卷进行梳理,选取了适合描述中国出口企业反倾销调查的系列会计指标,运用多层次模糊评价法,构建了反倾销应诉能力会计测度模型,通过对模型中选取的系列会计指标进行问卷调查,总结出提升中国出口企业反倾销应诉能力的主要措施。(1)被涉及的出口企业作为反倾销应诉主体,必须知彼知己,在熟悉进口国反倾销程序、会计核算惯例及反倾销立法背景基础上,积极进行反倾销应诉能力会计自测,即企业在考虑成本的前提下定期组织相关专家、企业管理层及相关领域工作人员,运用“反倾销应诉能力会计测度模型”对某企业的反倾销应诉能力进行专业鉴定,做到“心中有数”。(2)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遵守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建立预防为主的反倾销调查事前预防机制,特别是注意出口产品的定价问题,通过引入“出口产品定价”模型,提高出口产品定价的科学性,这样即使遭遇突发性反倾销调查,也可以为反倾销应诉提供决策参考,避免不必要的损失。(3)领导层反倾销应诉决策不足也是导致中国出口企业反倾销应诉能力低下的原因,通过借鉴刘爱东等[ 18 ]反倾销应诉决策模型的思想,构建了企业领导层反倾销应诉决策模型,有助于提高领导层的应诉决策能力。

    【参考文献】

    [1] MICHAFL P LEIDY. Macroeconomic conditions and pressures for protection under antidumping and countervailing duty laws:empirical evidence from the US[J].MF Staff Paper,1997,44(1):132-144.

    [2] TAYLOR C T. The economic effects of withdrawn antidumping investigations:is there evidence of collusive settlement[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2004,62(2):295-312.

    [3] NELSON D.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antidumping:a survey[J]. European ? Journal ? of ? Political ?Economy,2006,22(3):554-590.

    [4] BOWN C P, CROWIEY M A. Trade deflection and trade depression[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7,72(1):176-201.

    [5] 李磊,漆鑫,朱玉.反倾销申诉和措施中的政治经济因素实证分析[J].经济评论,2011(2):75-84.

    [6] 谢建国,周婷婷.报复性反倾销与美国对华倾销裁定[J].世界经济研究,2011(11):46-52.

    [7] 李婉丽,鄢姿俏.反倾销调查和反补贴调查应对措施的有效性研究[J].会计研究,2014(4):42-48.

    [8] 孙顶强,郑颂承.反倾销政策的贸易偏转效应[J].价格月刊,2017(6):37-43.

    [9] 孙志贤,林发勤,李冰杰.反倾销的贸易抑制效应[J].宏观经济研究,2017(8):182-191.

    [10] 孙凤英.反倾销应诉中的会计问题研究[J].会计研究,2008(11):42-47.

    [11] 张其秀,程婧.基于反倾销的会计机制构想[J].同济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2):120-124.

    [12] 刘爱东,赵金玲.我国企业应对反倾销的会计联动机制研究:理论框架与研究构想[J].会计研究,2010(12):24-28.

    [13] 孙芳城,梅波,杨兴龙.内部控制、会计信息质量与反倾销应对[J].会计研究,2011(9):47-54.

    [14] 万寿义,崔建华.企业成本核算计量系统与应诉反倾销研究:以上海宝山钢铁公司为例[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1(9):77-78.

    [15] 万寿义,迟铮.出口产品结构价格核算方法优化研究:兼论我国出口企业应对反倾销价格策略[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3(8):62-63.

    [16] 赵雪梅,慕宇.应对反倾销的会计核算基础工作思考[J].对外经贸实务,2013(1):80-82.

    [17] 刘爱东,张金鸣.中国“打包”起诉美国反倾销措施案的会计思考[J].会计之友,2014(32):35-41.

    [18] 刘爱东,曾辉祥.基于动态博弈分析的企业反倾销应诉“成本—收益”决策模型研究[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