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中国故事:国产电视动画的英雄 叙事研究

    唐忠会

    

    以儿童和少年为受众主体的电视动画,承载着比其他节目类型更多也更重要的社会责任。在电视动画中,英雄形象是重要的人物形象,是有别于真人电视节目的艺术形象。英雄形象塑造的动力机制,是英雄叙事价值发掘和现代性转换的重要考量,有助于电视动画在叙事能力和艺术面貌上向广度和深度的掘进。电视动画中的英雄叙事是电视文化和电视动画本体层面的重要内容,它有助于挖掘电视动画中共通的文化形象、文化观念和文化记忆,也能促进主流电视文化尽可能吸纳、包容电视动画文化达成的价值共识。

    一、英雄叙事与讲好中国故事的互构共变

    人类社会初期的神话中,英雄是族群成员膜拜的对象,英雄主義成为各类艺术创作的永恒母题之一,英雄精神也成为民族和国家前进的推动力。“英雄”是什么?刘劭解释道:“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英雄”的希腊涵义为“统治者”和“主人”,后来指传说人物、自然力量化身、部落名祖、神祇与凡人结合所生的后裔、自由战士和杰出统帅。英雄是每个社会成员都有的共同诉求,后来就成了人类的“英雄崇拜”情结。甚至可以说,聆听一个关于英雄的故事,是民族成员确认自身对于民族共同体的归属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并将民族精神内化为自身生存准则的重要途径。[1]悉尼·胡克认为,英雄可以分为行动上的英雄和思想上的英雄。中国“文革”时期的电影,将英雄分为工人英雄、农民英雄和军人英雄。卡莱尔把英雄比作阳光,他认为英雄可以照亮黑暗的世界,带给我们质朴的真知灼见,如果我们沐浴在英雄光辉中,所有的灵魂都会感到畅快。可见,英雄已根植于人类生活和艺术创作的方方面面,甚至在叙事艺术中,英雄叙事已成重要的叙事范式。

    从神话学视域看,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神话英雄,他们形成了不同的英雄谱系,他们是不同民族的文化遗传基因,并代代相传,凝聚为英雄情结。这种英雄情结的文化渊源和上古神话英雄的行为与力量息息相关。甚至可以说,英雄神话流传已久,为后人树立了内心渴求的英雄原型,已成为文化意象和精神所指,是英雄叙事的基因。

    关于“讲故事”,从国外的理论家来看,以罗伯特·麦基、包道格、天儿慧等为代表的理论家从政治学、民族学和社会学层面对讲故事进行了界定和分析,目前国内政界学界关于讲中国故事的相关研究主要从宏观层面展开,如《习近平讲故事》《中国故事的文化软实力》《讲好中国故事——西方为什么误读中国》《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和《如何讲述新的中国故事》,此类专著对讲好中国故事的意识、认同与建构进行了理论层面的多维思考。以《中国民间故事:讲述、表演与讨论》和《中国故事怎么讲》为代表的为数不多的专著,关注于故事和艺术的主题与艺术对叙事的想象与认同。讲好中国故事的主要任务,是向世人展示中国是什么样的国家。对于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习近平指出,要做到“四个讲清楚”: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2]

    《鼹鼠的故事》让世人了解了瑞典,《卖火柴的小女孩》让世界知道了丹麦,《阿波罗神话》让当下人穿越到古希腊,这不免让国人想到: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可以让世界关注中国?习近平说:“介绍中国,既要介绍特色的中国,也要介绍全面的中国;既要介绍古老的中国,也要介绍当代的中国;既要介绍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也要介绍中国的人和文化。”这里面蕴含着“蹄疾步稳的民族复兴故事、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故事、情意绵长的国际交往故事、方兴未艾的和平发展故事”[3]。

    由上可知,英雄崇拜是民族基因所在,英雄叙事是叙事艺术的重要范式,故事是中国的故事,中国的故事是中国人民的故事。中国人民既是叙事中的“剧中人”,中国人民也是叙事的“剧作者”,中国人民需要英雄,英雄需要中国人民,中国人民是英雄叙事和中国故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

    英雄是具有中国精神的英雄,中国精神是讲好中国故事的灵魂。中国精神当下体现为实现中国梦,其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主题是爱国主义,在爱国主义中,追求真善美是永恒价值。英雄叙事包含着中国梦基因、团结合作、自由、拯救等基本主题叙事,并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抗争、成长、寻找和冒险等叙事模式。英雄叙事与讲好中国故事之间的互构共变性,在以青少年为主要收视群体的电视动画中,体现得集中且有代表性。

    二、国产电视动画的英雄形象打动人

    形象性是叙事类艺术的典型特点,以形象为中心,能形成具有识别性的记忆。英雄形象是维系电视动画蓬勃发展的桥梁与中介,建构以讲好中国故事为前提的当下动画文化体系,是电视动画英雄叙事的重要内容和可持续发展的内推力,建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前提的新型英雄形象,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内容。追溯国产电视动画发展历程,《黑猫警长》(1984年)是值得一提的动画片,该片讲述的是勇敢机智的黑猫警长和他的警探伙伴为保卫森林安全,与恶人斗智斗勇的系列故事。为了把黑猫警长塑造成为高大上的英雄形象,该片的镜头语言主要采用仰视视角,同时在英雄叙事上采用了典型的主旋律影视塑造方式,正面人物高大全,是绝对正义的化身,并总是在关键时刻救助平民百姓于水火之中,同时,将黑猫警长设置为一名警察,是扁平化和完美化的正义形象,这是与当时的政治氛围吻合的,也具有一定的政治高度。

    1986年,奇幻动画片《葫芦兄弟》播出。该片讲述了由葫芦变成的七个法力不同的少年与蛇精和蝎子精斗争解救爷爷的故事。相比《黑猫警长》,《葫芦兄弟》中的英雄人物形象从原来的一个增加为七个,且各不相同,这是进步的表现,同时人物形象不再是完全的扁平化,他们有各自不同的性格。黑格尔在《美学》中宣称:“性格就是理想艺术表现的真正中心。”[4]在此基础上,我国动画中的英雄形象逐渐圆润与丰满,且不再是单一的高大全,开始变得有血有肉,跟现实中的普通人一样会犯错,并知错能改,具有人性味。片中的七个小葫芦娃用各自的法力,合力打败了蛇精与蝎子精,在潜移默化中灌输了英雄气概,并满足了青少年的英雄崇拜心理。同时,也提倡了一种团结与合作的精神。

    到了20世纪90年代,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动画片《西游记》(共52集)播出,主要人物是师徒四人,其中核心英雄人物形象孙悟空,有血有肉,敢爱敢恨,在英雄形象刻画上进一步成熟。外在形象上,黄色鲜艳醒目,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意蕴,黄土地,黄皮肤,都是典型的华人特征;红色代表肝胆相照,代表正义,具有热情与革命精神的特征,这与人物性格相匹配,使孙悟空这一英雄人物形象更加生动,视觉表现与内涵性格更加统一,并能给观众一种权威感。

    新世纪以来,国产电视动画种类更加细分,有奇幻类《猪猪侠》、科普教育类《蓝猫淘气三千问》、英雄神话类《哪吒传奇》等,其中《天眼》很有特色。该片讲述一个来自外星球的男孩,他用超人魔力帮助香凌和同学们实现梦想。片中的男孩来自天眼星球,可以变形成不同的角色,帮助他人完成愿望。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学会善良诚实的处世方式,并在较为温和的方式中宣扬正义、和平与爱。跟以往的电视动画相比,该片在角色形象上突破了生活现实环境的局限,加入了奇幻元素,并与传统的中国神话人物二郎神相结合,二郎神一身银白色的盔甲,还有一双美丽的翅膀,英雄人物形象被赋予全新的视觉效果,符合新世纪青少年观众对英雄形象的审美心理。

    当然,受到国际创作理念的影响,国产电视动画的创作有了明显成人化和儿童化的两极倾向。成人化动画片中,英雄形象更加贴近草根形象,如《秦时明月》中的主人公,具有银魂的外形和一颗勇闯天涯的豪情,但其能力犹如生活中的普通大众,并无过人之处,不过有着一颗冒险的心,在成长道路上不断锻炼自己并最终成了英雄人物,实现了自我价值。儿童倾向的国产电视动画,如《喜羊羊与灰太狼》和《熊出没》,对人性的表达更加完整,善恶两面俱备,逼真地还原现实社会。不难看出,国产电视动画英雄形象的塑造,经历了从高高在上的神话英雄到现实生活中的平民英雄,符合现代社会的主旋律,这些英雄具有普通人的优缺点,是属于中国人民的英雄,这样的英雄叙事是根基于中国土壤的英雄叙事,并讲述着中国的故事。

    三、国产电视动画的英雄情感感染人

    情感是基于对象所产生的一种价值判断,动画艺术以情感人,就能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动画所针对的主要是青少年儿童,这个年龄阶段正是价值观和人格形成的时期,英雄人物形象所放射出来的情感光芒可以帮助青少年塑造具有正面价值的人格。

    国产电视动画以英雄叙事的建构模式,通过电视动画与讲好中国故事的内在共因,把讲好中国故事的英雄叙事作为电视动画发展的愿景。为此,国产动画聚焦引领民族精神的英雄人物,塑造英雄事迹,颂扬英雄情怀,传承英雄精神。其中,“至善”是英雄叙事的原始动力源,英雄叙事在“个体善”与“共同善”上呈现出目标、动机和行为上的区别。英雄叙事的范式具有“移位置换”功能,对促进艺术作品讲好中国故事具有积极的意义,通过英雄情感感染观众。动画的这种英雄情感,依托现实并超越现实,源自生活又复归生活,其最打动人心之处在于深刻的现实主义特征。[5]

    近几年,央视和地方动画相关部门推出了一系列感动人心的电视动画作品。2014年,推出了“爱国动画三部曲”《戚继光》《翻开这一页》英雄冯子材;2015年,推出“抗战动画三部曲”《鸡毛信》《地道战》《渊子崖保卫战》;2016年,推出“纪念建党95周年和长征胜利80周年动画三部曲”《最可爱的人》《犟驴小红军》《翻开这一页(二)》;2017年,推出“迎十九大”动画片《梦娃》《星星梦之梦想篇》《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加油吧!三二班》和《棉花糖和云朵妈妈》等展现美好向往和理想抱负的动画片。其中,《星星梦之梦想篇》讲述了50个要敢于梦想、坚持梦想和为实现梦想不懈努力奋斗的故事。《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讲述了当下少年儿童的欢乐生活和多彩梦想。此外,动画片《梅花三弄》,则以中国水墨画风展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通过传统文化的强大感染力和吸引力,感召青少年增加民族情感。《愚公移山》和《大禹治水》这两部动画片也非常出色,弘扬了中国人民吃苦耐劳、勤勉奉公、勇于斗争、坚韧不拔的精神,这样的精神正是讲好中国故事的精神。

    在电视动画的英雄叙事中,红色题材动画片很具特色。根据小学课文《谁是最可爱的人》改编的动画片《最可爱的人》,是以抗美援朝为叙事题材的动画片。该片用小题材和大历史的视角,展现了残酷战争中普通战士的故事,片中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他们都是英雄。众所周知,在写实风格动画中,人物造型、场景设计、道具安排以及剧情发展都要尊重史实,不能凭空想象,更不可虚化,在此基础上,才可以采用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形式。基于此,《最可爱的人》中的飞机和坦克等是采用三维动画建模的,人物造型是采用二维动画制作的;对坦克和飞机发动时的烟火特效、爆炸火花等,通过粒子特效等技术高度还原了战争波澜壮阔的场景,既降低了血腥场面,又能表现战争的惨烈,并重塑了时代“偶像”,使英雄故事代代相传,弘扬了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增强了爱国主义情怀。

    在动画的情感感染观众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在動画中展示是值得一提的。由广电总局扶持的重点动画项目《梦娃》,在形象创造和艺术表达上达到了近年来动画创作的一个高峰,为观众生动地呈现了“梦娃”陪伴小主人公共同面对生活的一个个小故事,在这些小故事中,让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观众心中生根发芽。以反映爱国主义和敬业奉献的动画片《回家过年》中,爸爸是一位为了保家卫国而不遗余力的海军,哥哥是对科技农业发展进行积极探索的农学家,他们在中国最看重的传统春节回家团聚,品味幸福,感恩自然并传递希望。该片最后,把金种子放入五色土壤里,种子发芽成长与母亲的蜀绣《春回大地图》融合,既体现了“小家”的和谐幸福,也寓意着“大家”的富强繁荣。

    结语

    国产电视动画在英雄形象塑造和英雄情感演绎上在电视动画发展与讲好中国故事建构中的基因上,通过英雄叙事,从观念层面、形象与符码层面、情感与记忆层面把握住了其互变共构性,也是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观念、文化记忆和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提炼。

    参考文献:

    [1]盖琪.中国当代影视艺术对英雄形象的建构及其价值症候[J].文学与文化,2013(01).

    [2]丁晓强.赵静.习近平文化思想探析[J].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201(06).

    [3]黄良奇.习近平“讲好中国故事”思想探析[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8(03).

    [4][德]黑格尔.美学第一卷[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300.

    [5]朱逸伦.论纪录动画及其美学特征[J].当代电视, 2019(0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