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促进江苏文化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高明珍 陈娜

    【摘 要】人工智能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对于优化文化生产、激发旅游活力、丰富产业生态极具意义与价值。新形势下,如何运用人工智能促进江苏文化产业从资源密集向资本密集转变,加深产业改革发挥先导优势,成为重要研究课题,论文从研究现状出发,讨论了江苏文化产业运用人工智能转型发展的主要策略。

    【关键词】江苏文化产业;人工智能;发展

    中图分类号:G124文献标志码:A? ? ? ? ? ? ?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36-0218-02

    人工智能作为一种极具革命性的应用技术,与各行业的融合渐成趋势。人工智能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对于优化文化生产、激发创意活力、丰富产业生态极具意义与价值。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了高质量发展阶段,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经济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目前,江苏省走在前端,在诸多领域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建设现代化、国际化都市。如运用人工智能构建智慧城市、智慧旅游,运用人工智能全息投影,打造新型的影视展馆和虚拟博物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灵山风景交互游戏项目、灯光秀、交互演出等等。人工智能运用于文化产业的实践也正日益兴盛,相关研究渐次出现。

    一、江苏文化产业运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相关研究

    (一)文化产品数字化开发研究

    顾婷婷(2018年)、储诗瑶(2015年)、谢海霞(2018年)等的研究中指出了江苏文化产品结构单一、种类不足、层次较低等问题,提出运用新技术创新产品形态;朱锦程(2018年)提出了开发AR、VR、体感、智能机器人、人机交互等高新化项目。总体来看,对开发的具体路径涉及较少。

    (二)高新技术促进产业融合研究

    沈巧巧和罗康明(2017年)提出增强网络服务和电子信息技术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规避江苏虚拟化旅游短板;张亚倩、王新驰和徐磊(2016年)提出了依托高新技术园区促进江苏旅游业与工业融合。该类研究侧重行业间横向融合。

    (三)人工智能构建服务平台研究

    叶南客和李惠芬(2018)提出以互联网和数字化资源为依托,构建“江苏文化云”数字化服务平台,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智能化;薛美钰和许沁乔(2018年)提出完善旅游信息平台,建设优化旅游公共服务,提升区域旅游综合吸引力。研究偏重旅游营销服务,对文化整合平台的研究较少。

    总体来看,人工智能在江苏文化产业中的应用研究近年才逐渐显现,虽涉及多个角度,但研究数量不多,存在薄弱之处。如文化产品的差异化开发路径不够具体、创意文化资源集聚研究不够深入、人工智能促进产业融合研究稀缺等等,一定程度束缚了实践发展。新形势下,应积极运用高新技术、人工智能促进江苏文化产业从发展路径、资源集聚、产业融合、智能发展等等方面进行深入发展,促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产业主导作用。

    二、人工智能促进江苏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策略

    (一)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差异化开发江苏数字文化产品

    江苏文化资源种类丰富,海盐、运河、昆曲、城墙、淹城、灵山等形态各异、各具特色,开发方式应有所区别。针对不同形态、不同区位,运用人工智能差异化开发VR、AR、全息投影、体感交互、球幕电影、3D打印等多元化文化产品,将人工智能各项技术进行恰当嵌入,才能促进有效科技转化,提升技术赋值。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活化历史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化遗产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源头活水,新时期江苏文化产业的发展,应该深入挖掘江苏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如郑和文化、三国文化、西游记文化、云锦、昆曲等等闻名世界的文化资源,运用人工智能先进的全系投影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等再现、活化、转化历史文化,与互联网时代的媒介终端和受众审美进行对接,促进历史文化和非遗文化的现代化转型和传播,为江苏文化产业发展夯实源头基础;另一方面,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沉浸式、交互式、体验式创意产品。互联网媒体的交互性,极大改变了传统传播线性、单向、受众被动的传播模式,交互性、病毒式、受众本位等等成为网络传播的特有属性和基本规律。互联网技术升级时代,文化传播更注重以体验感和互动性吸引受众,弹幕的风行、评论社区的火爆、众筹电影的出现、粉丝经济的壮大等等,都体现了互联网媒介生态下受众的主导性地位,尊重受众、开发交互性、沉浸式创意产品是必然发展趋势。运用人工智能的智能遥感、体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与互联网和物联网进行结合,开发沉浸式、互动式、体验式的文创产品如灯光秀、虚拟博物馆、虚拟演播室、虚拟演唱会、虚拟歌姬等高新创意文化业态和产品形态,满足当前受众的多元化需求,助力江苏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

    (二)依托人工智能技术构建高精尖资源集聚发展模式

    人工智能数据技术结合互联网、物联网打破空间限制、构建信息平台,为创意文化资源集聚提供了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为文化产业注入核心动力。要依托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江苏省高精尖资源的集聚发展。首先,应充分利用人工智能与物联网、互联网技术构建等信息渠道和服务平台,打通空间和地域阻隔,将各種优势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再创造,培育复合型、多元化、立体化的高精尖文化产品和新业态。例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将南京云锦艺术、六合白局、苏州昆曲、“郑和下西洋”等文化资源进行融合包装,开发成数字影视作品,依托江苏卫视的优质平台及其国内外影响力进行立体化营销传播,打造优质IP,以粉丝经济带动市场,进而开发出版物、工艺品、服装、文化用品等等周边产品;利用新媒体传播优势,将特色创意资源植入江苏核心文化产业,如影视行业、旅游业、教育产业、博物馆业,以点带面激活文化产业的核心动力,引发辐射效应。其次,高校科研部门是高精尖创意文化产品的孵化器和开发载体,应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智慧服务平台,促进各大高校、科研机构创意资源的集聚。作为教育大省,江苏拥有多所闻名全国的高校和教育机构,这成为文化产业发展重要的智力支撑。江苏各城市的艺术类高校和学院应通过整合地方特色文化并依托网络进行联动发展,联合开发创意产品,并举办综合性、主题性展赛、展演活动,整体提升江苏文化软实力。

    (三)利用人工智能促进江苏文化产业全产业链发展

    江苏各城市文化项目既存在同质化现象,又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很大原因在于未整体布局、协同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依托4G、5G技术,构建智能信息系统能实现信息流通与共享,促进文化产业开发、营销、管理、服务、消费等各环节的资源整合,促进产业融合与全产业链发展。一方面文化产业通过与博物馆业、影视业、电商业等融合发展,发挥产业先导作用,带动第三产业乃至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文化产业链各要素内部融合,促进了全产业链发展,释放经济辐射效应,应充分运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促进江苏文化产业横向的行业间融合和纵向的产业链融合,有效整合资源实现跨界发展,促进江苏文化产业的全产业链发展。另外,当前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成为文化产业开拓的新方向,应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构建智慧城市和智慧旅游,将文化与旅游、文化与城市进行有机融合渗透,提升文化元素对旅游业的经济赋值,同时利用旅游产业促进文化的传播,提升辐射效应,人工智能在文化资源、旅游资源、区位地域资源的融合方面,不仅能起到技术推动、渠道打通、平台构建、智慧服务等等方面的作用,更能将优势资源进行有机融合,促进文化新业态和新产品的开发与传播。

    参考文献:

    [1]高明珍,谢倩玮.“互联网+”背景下江苏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研究[J].戏剧之家,2018(27):223-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