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发展理念下如何增强教育的软实力

    胡继承

    【摘 要】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教育在为经济发展、文明进步、科学腾飞培养了大批人才,做出了不可磨灭的智力贡献。但是,教育观念依然不适应学生的个性成长和发展,教学内容依然缺乏吸引人的内在的力量,教育发展还缺乏对教育内在价值的认同,教育的品质并未得到切实改善,教育的软实力并未得到大幅提升。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要求教育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增强中国教育软实力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关键词】五大发展理念;软实力;创新教育;教育时尚;教育开放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7)02-0072-0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到了2010年,经济总量的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教育为经济发展、文明进步、科学腾飞培养了大批人才,做出了不可磨灭的智力贡献。但我们的教育观念依然不适应学生的个性成长和发展,依然缺乏吸引人的内在的力量和对教育内在价值的认同。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增强中国教育软实力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同时也为继续深化教育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

    一、教育发展的缺陷和瓶颈

    (一)教育观念不能适应学生的个性成长和发展

    教育应该尊重学生成长的规律,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目前,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功利思想贯穿于学校教育中,常以成绩优劣来评判学生,认为教育是培养精英,而不是培养合格公民。很多中学设置了重点班、实验班、提高班,利用家长的择校心理以各种噱头吸引学生,甚至通过重点班来挖走其他学校的优秀学生,这种分层教育是欺骗家长、不负责任和扼杀学生个性的表现,会导致学生从心理上越来越不自信,十分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在高考旗帜的指引下,升学率成为衡量各个学校的指标,学生创造性的培养被淹没在题海之中,破坏了人才培养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二)学校教师价值取向沾染功利色彩

    一个好的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其影响作用不只是局限在把握课堂,掌控学生,将课堂内容传述完毕。事实上,师德高尚、学识渊博、有坚定信念的教师,才能真正吸引学生,才能真正驾驭课堂,其人生领引的影响远远超越课堂。教育功利主义追求名利,对学校和教师的功利性评价,导致某些教师在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上出现了问题, 在自身的专业发展、对学生的教育及个人价值主导下的社会价值产生偏差,学术的虚假繁荣和腐败泛滥,湮没了真正的科学精神,进而阻碍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三)教学过程失去了探究批判的思考

    在教育研究中,教师只是“优雅地服从”,成为教育政策、研究理论、教材教参的实施者,属于被动者,致使教学过程失去了探究批判的思考。结果,教师成为很多社会问题的“替罪羊”,社会一生病,教师就服药。当劳动者与知识经济社会中的劳动者素质有较大距离时,教师就被要求要进行“素质教育”;当认识到在竞争中唯有创新才真正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时候,教师们就被要求进行创新教育。加之教师日常生活单调循环往复,又缺乏進行研究的必要知识和内在动力,教师自我的实存被遮蔽、被放逐,逐渐失去了批判和探究的思索。

    (四)教育实践模式层次较低且十分泛滥

    教育理论要根基于教师的日常生活,要基于对理论者所属群体中当下困境的思考。目前,教育实践模式的研究基本上是建立在对政治引领模式的教育实践上的思考,研究的视角狭窄,多数为跟风的研究,且趋同性强,且定性居多,其结论缺乏进一步推广的空间,尚未真正构建出一种适合教育大众化的现实需要基础上的全程化、全员化、社会化而又可以实际操作的教育实践模式。

    学者们创造出了很多的教育实践模式,但都是自圆其说,很少进行比较,扩展的空间十分有限。教育实践模式应以教学为主体,不能停留在对策与原则上,应该鼓励学者以不同的视角进行相关的研究,与其他模式进行对比,才能发现自身模式的不足,从而提高研究的层次性和研究的积极性,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五)缺乏以人为核心的教育发展目标的价值认同

    当今时代我国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要让教育回归育人的本质。由于现实教育推崇以分数所带来的“附加值”,价值体系逐渐形成以个人为中心,忽视了对社会、国家、民族的责任担当,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要求对价值体系认知认同和情感认同的支配和调解下,要积极采取社会实践的有效途径,在实践活动中履行价值体系的规范和要求,以推动科学正确的价值观的构建和发展。目前,教育主体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审视自我对理论的理解、认知和认同,无法自觉将理论认同转化成个体的实践认同,践行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实践中。

    二、五大发展理念下如何增强教育的软实力

    教育价值活动的追求,应以满足人的需要及经济社会的发展。遵循五大发展理念要求,增强教育的软实力。

    (一)追求改革创新,激发教育活力

    教育工作者应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根本,敢于谋变出新,促进创新发展。一是培育高效课堂。切实改变单一灌输式教学模式,课堂全程以学生为本,依学定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自由表达、愉快合作,形成互动的高效课堂。二是抓好特色学校建设。要善于凝练办学思想,要在校训、校风、教风与学风中真实体现,善于寻找支撑学校特色的项目与特色课程,并形成符合学校办学的思路。三是抓好校长队伍建设。要选择有专业水准、管理能力的教育教学专家担任校长,同时要对校长的业绩进行测评。这样才能以制度创新和特色发展建设教育品牌,以便推进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育手段、学校制度的创新。

    (二)坚持和谐发展,优化教育结构

    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就是要注重协调发展。应把加快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构建协调、均衡、持续发展的教育格局,让教育公平惠及城乡学子。要注重学习,转变观念,主动适应新常态;要抓重点,狠刹乱补课、乱发教辅资料、乱收费“三乱”之风;要统筹协调搞好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和爱好。同时还要协调推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共进融合,形成教育发展合力,启动信息化条件下的课改、教研、师训等工作,整合优质资源,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

    (三)实践绿色理念,引领教育时尚

    我们要培养师生的绿色观念,积极实施幸福教育,以尚德、健康、快乐、进步为基本理念,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让教育立足于生命的原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加强生态文明的教育,用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理念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崇尚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反对奢侈浪费,让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绿色化。与此同时,要对教育系统存在的一些不正之风,特别是贪污腐败、弄虚作假等问题要进行斗争,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態,使教育成为守望社会的一方净土。

    (四)推动教育开放,拓展发展资源

    教育开放是指资源、知识、技术、信息、人才、资本等教育要素的自由流动与共享。一方面是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另一方面是对内开放,就是促进教育市场、教育资源和教育治理的开放,面向有意愿举办教育、接受教育、监督教育和献身教育的有志之士开放。

    从教育工作实际看,推动教育开放,意味着对市场开放,让民办教育活起来,让民办教育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同时也要对社会开放,争取社会资金,打造特色学校、特色课程,丰富和拓展教育发展资源。开放发展理念是对中华传统外交观念的拓展和延伸,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现代化教育的基本特征。

    (五)搭建共享平台,促进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其核心是保障公民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公平地享受公共教育资源,在教育过程中被平等对待,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虽然我国教育事业获得了巨大进步,教育公平的整体状况得到很到改善,但由于我国在教育投入、地域贫富差距等方面存在差异,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配置仍然明显差距,异地高考、择校热、留守儿童教育等依然是教育不可忽视的问题。作为实现社会公平的最有效途径的教育公平,必然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和价值取向。

    要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加大农村标准化学校建设力度,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并着力推进特殊教育。发挥好教师发展中心、名师工作室的作用,开办名师讲坛、教师说教,让广大一线教师面对面分享经验,互通有无,共同成长。在现有的学校条件下,我们只有向内挖潜,提高师资水平,顺应时代的发展,遵循教育规律,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才能促进学校教育均衡发展,真正实现教育公平。

    三、结束语

    经过持续努力,我国教育的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入学机会不断增加,硬实力仍将继续增强,但教育的品质并未得到切实改善、教育的软实力并未得到大幅提升。五大发展理念要求教育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教育增强自身的软实力,为社会重建精神价值指明了原则和方向。只要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教育真正成为有品质的教育,成为自由的教育和平等的教育,成为社会文明和道德的灯塔,成为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源泉。

    参考文献:

    [1]刘秀祥.把握教育诸要素建构教育新观念[J].政工导 刊,1998,(12).

    [2]李长吉.教学价值观念透视与反省[J].西北师范大 学,2001.

    [3]袁维新.试论基于建构主义的科学教育理念 [J].教 育理论与实践,2003.

    [4]崔颖.现代教育理念下课程观建构的思考 [J].教育 导刊,2009.

    [5]程恩富.论新常态下的五大发展理念 [J].南京财经 大学学报,2016,(1).

    [6]唐海燕.五大发展理念的传统文化内涵 [N].广西日 报,2016,(10).

    [责任编辑:褚永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