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形势下中学语文阅读的有效性

    陈名友

    摘要:有效的语文教学,是当前凸显语文学科地位的保证。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已成为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学科。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采取多样化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效率。本文基于相关教学经验,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性提出一些策略。

    关键词:新形势?阅读?有效性?思考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思考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是教学中关键的一步。

    一、初中语文面临新形势

    在安徽省2020年中考总分调整的新环境下,语文地位的上升比较明显。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应意识到机遇与挑战并存。英语总分下降,未来语文总分可能升至一百八十分,学好语文、提高语文成绩任重道远,而有效阅读则是重中之重。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语文,作为语言学科,学不好将严重影响其他学科。而学语文最重要的是培养阅读能力。阅读不好的孩子不仅语文拿不了高分,甚至需要读懂题意的数学等理科科目成绩也会受影响。

    (一) 阅读能力强,学习更轻松

    “得语文者得天下”,对阅读能力强的孩子,只要在关键时候稍加点拨,他就能在学习中突飞猛进,最后考的分数甚至比一直看似勤奋的孩子更高,因为其的学习能力本身已经很强。

    (二)阅读能力强,更容易脱颖而出

    一般而言,喜爱阅读的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更强,内在气质和情商都会更出众。

    三、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现如今,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缺少能动性,满足于现状,陈旧的教学方法代代延续,学生们学得费劲,教师们教得辛苦。

    (一)教师的教学观念没有转变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化,一本教案替代了教师对备课、上课过程中相关问题的思考。面对教师粗糙的课前准备加上一成不变的教学态度,学生的学习收获就可想而知了。

    (二)教师对学生的阅读缺少指导

    学生的阅读仅仅停留在教材,教师对学生阅读的指导仅仅停留在课堂,教师们对学生语文阅读的指点较少。在教授的过程中,教师们只是单纯地将自己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或教案中别人对教材的把握機械地讲解给学生们听。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个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和体现。

    (三)学生缺少主动阅读意识

    语文学习仅仅依靠课堂、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当前,学生和学校关注数学、英语等学科的现象比较普遍,语文生存空间小。加之信息时代电子产品的干扰,大部分学生课外主动阅读时间少。同时,学生们把语文课等同于语文,只满足于课本阅读,对课本之外的知识却一概不知。

    四、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教学措施

    随着学科分值的改革,语文学科重要性有很大提高。新环境下,靠死记硬背学习语文的被动式学习方法显然已经落伍。阅读和写作功底就是语文的功底,有效的阅读不仅能提高阅读水平,还有助于写作水平的提高。

    (一)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传统的语文教学机械地重复教学内容,学生靠死记硬背,被动地接受知识,长此以往,并非有效。兴趣的激发是提高阅读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前提。良好的阅读兴趣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自主阅读,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例如在八年级上册《梦回繁华》一文的教学中,笔者首先让同学们谈谈自己心中的《清明上河图》是什么样子,然后让他们走进课本探寻不一样的《清明上河图》。通过对课本的探究涨了知识,学生们对说明文阅读的兴趣也就提高了。

    (二)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改变教学方式是一个有效的重要途径。以往教师更多的是填鸭式教学,以死板的方式将知识教给学生。因此,我们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

    1.注重课堂语言

    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精炼而充满文学性的课堂言语能给听者美的享受,能燃起学生的听课激情。例如在一次公开课《春》上,授课教师是这样导入的:春,在我们的心灵中是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我们热爱春,那是因为她的美丽;我们赞美春,那是因为她充满着生命的活力。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现代散文《春》。语言优美的导入将学生带入优美的春的世界,效果很好。

    2.重视对文本的预习

    首先,预习可以降低听课的难度。笔者在教学中坚持不预习不上新课、学生没预习好教师反思的原则。预习是对文本内容进行预加工,许多问题其实在这一过程中就已经得到了解决或部分得到了解决。这样,课堂中学生们听课的压力和难度自然减小了许多,也就更容易跟上教师的讲课进度,从容地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编者对话。

    其次,预习可以明确听课的方向。一堂课让学生四十五分钟都保持全神贯注或者处于高强度的思考状态是不现实的。预习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预习过程中学生对于不会的难点心中已有数。

    最后,预习可以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预习是在老师讲课之前对内容进行的学习,属于自学的范畴。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都得到了应用和锻炼,自学的习惯也逐渐养成。长期以往,这种能力和态度就演变为阅读有效性的潜在保证。

    3.转变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师一言堂,固化了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发散思维。语文学科很多答案并非独一无二的,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敢于发表个人见解。我们应努力做到从“教师搭台教师唱”到“教师搭台学生唱”的转变,当然,“学生搭台学生唱”应是我们的更高追求。

    (三)语文老师要练就自身的“内力”

    强调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更要关注教师本身的内力,否则有效也是短效。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学生的阅读态度和能力,与授课教师的直接和间接引导有很大关系。当前语文教学言语呆板、生动形象性不足是众多语文教师存在的问题,归根究底是语文教师自身阅读方面存在不足。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以身作则,用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所获来影响自己的学生,从而提高学生语文阅读的有效性。

    (四)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方法的恰当与否和阅读是否有效有很大关系。正确的阅读方法尤为重要。

    阅读有精读、泛读、默读、诵读等,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阅读内容选择正确的阅读方式有效阅读。每位学生的水平也不一样,有的学生要大声朗读出来才能理解,而有的则需要默读于心,教师对此都要正确引导。

    从应试的角度来看,阅读也是有方法的。通常对于阅读理解题时我们要适当地教给学生方法。如要求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我们可以告诉学生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方面着手;如果要求分析一个句子的表达效果,我们可以告诉学生分别从修辞、描写、关键词的角度入手;如考查修辞手法的作用,比喻、拟人的作用是生动形象等。

    (五)肯定应该多于否定

    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间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理解起来比较容易,有些可能会难以理解,或者理解错误,或者进入思维死胡同。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仔细观察,发现问题的所在,而不是一味地考核学生,应对学生个性化的答案表示肯定。语文学科本身有些答案就不是唯一的,我们教师不能阻遏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只要言之有理,我们就要给予认可和鼓励。

    (六)结合校园及家庭生活进行阅读教学

    现在的学生最大的问题是学习脱离生活,许多很普通的问题对学生来说理解很困难。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与学习的联系,达到最有效的语文学习效果。“生活处处皆语文”,我们的阅读教学不能脱离实际生活。因此,要结合校园及家庭的实际生活体验,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切入点进行学习。如老师在教学《爸爸的花儿落了》的时候,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说出自己和爸爸妈妈之间发生的难忘的故事。将文学作品与本我生活相連,可以更好地让学生融入文本与作者对话,同时也会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变得更加有趣且富有活力。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深知对教育的热爱应践行于实际教学过程,多思考多钻研才是立足之根本。我相信,只要学校和全体语文教师高度重视阅读,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语文阅读的高效之路将越来越宽。

    参考文献:

    [1]黄帅.谈初中语文高效阅读课堂构建策略[J].教育科学,2019(11).

    [2]杨梓.中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索及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