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程与阅读融合的探究

    卫美林 卫陈蝶

    摘 要:在这个知识与技能呈爆炸性增长的时代,小学科学课程的教育对提升国民素质和能力有着不可或缺的影响。本文首先探究科学课程中引导学生阅读的重要性,分别从科学课程本身和将阅读融入科学教育的作用出发,呼吁学校、教师重视阅读与科学课程相融合。其次,本文简述了当下科学教学中面临的学生阅读问题,结合实际情况,剖析学生、老师、教学的现状并进行问题分析。最后,本文提出了三点解决办法,即课前带着兴趣阅读、课上带着问题阅读、课后带着目的阅读,小学教育阶段是孩子们塑造性最强的时期,培养兴趣,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使他们开阔眼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科学素养。

    关键词:科学课程; 阅读; 科学素养; 融合

    中图分类号:G623.6? ? ? ? ?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11-056-002

    习近平主席曾说:“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正气。”为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国家培育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年轻后备力量,在小学科学教育中把小学科学课程和阅读融合,对培养学生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科学素养至关重要。

    一、科学课程中引导学生阅读的重要性

    二十一世纪是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世纪,在这个知识与技能呈爆炸性增长的时代,小学科学基础课程的教育对提升国民素质有着不可或缺的影响。

    1.科学课程的重要性

    科学课作为小学教育通识课程,不仅承担着普及基本科学常识、为小学生答疑解惑的责任,更是要对他们学习方法和动手实践进行正确的引导,培养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形成正确的科学观世界观。

    科学课程并不是独立的课程,它是灵活变通的,将自然界与社会人文相联系,并且与各类课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语文书本中,科学家坚持不懈的科研态度,告诉学生“水滴石穿”的道理;又如数学课程中,对概率、模型等知识点的简单介绍也是科研的手段和基础;还有劳动技术课中的技术理论和科学指导……

    2.将阅读融入科学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科学这门学科不是简简单单的元素教学或者是认识现象。了解原理,学好科学,需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需要细致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良好阅读习惯的培育与小学科学课程的融合教育将极大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首先通过阅读,学生们能够获得科学知识。在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中,学生或发现、或疑惑、或想象,从天文到地理,从现象到理论,许多事情是他们无法经历或者尝试的,而阅读就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可以看他人做”的机会,给予他们获得知识的可能。而阅读中所获得的点点的知识,即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或者看法。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是他们学好科学的基础,是我们教师教授科学的初衷。

    其次,阅读可以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激发他们的潜能。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会顺着作者的思路一直探索,当作者提出了一些他们不能理解的,或者一知半解的问题时,这群正处于好奇心十足阶段的学生的思想中会形成“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啊?”“这怎么做到的呀?”等问题,然后他们会去询问长辈、请教老师、查阅资料,一个“为什么”接着另一个“为什么”,执着地追求下去。当他人也无法给出他们想要的结果时,他们并不会善罢甘休,会依旧存疑,并且会自己去思考、去尝试。对于他们而言,书本为他们与新世界构建了桥梁。由此,阅读激发的是他们的探索潜能,是遇到问题会思考,会寻求解决办法,这也给予他们未来不断学习的动力。

    通过阅读,学生们除了获得知识,学会了思考,也能收获自信。在教学方面,我们不难发现,大部分学生需要被表扬被认同,科学课堂包容万物的特性,为这些学生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如科学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你知道潜水艇是怎么工作的吗?火山是怎么形成的呢?为什么会打雷下雨等等,这些知识点很难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探究的可能,但正是阅读,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相比于不阅读的学生,那些阅读的学生便有话可说。老师的鼓励,小伙伴们的赞扬会给这些知识丰富的孩子更大的信心去展示自我,而强烈的表现欲,寻求关注度,也会促进这些孩子继续拓宽他们的阅读面,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

    二、科学教学中面临的学生阅读问题

    1.学生对阅读不感兴趣

    贪玩是孩子的天性,并不是每个孩子生下来就喜欢阅读,而孩子的兴趣是需要激发培养的。很多孩子由于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想直接尝试,便更喜欢通过“动”的方式来认识世界。在科學课上,我们发现学生更加喜欢直接做实验,而不能安静的阅读实验的要求、实验的注意点,那如何解决呢?我认为需要“动静结合”。鉴于许多奇妙的实验或者现象我们是无法通过自己做实验得出,那么,阅读的“静”就给予我们“动”的可能,我们需要让学生体会到书本中那些神奇的地方,我们需要给予学生想象的空间,让他们感受到阅读世界的美好,激发他们的探究科学的兴趣。比如,《食物的营养》这一课,七大营养素是什么?存在哪些食物中,所占的百分比是多少?我们怎样搭配食物才合理?我设计了一些魔术解决了其中一两个问题,调动了学生探究的兴趣,但是更多的关于食物营养的知识,需要学生通过阅读去了解,孩子的积极性此刻已被调动了起来。

    2.学生对于阅读中所获得的知识不善于表达出来

    在获得相应的知识时不难发现,还是有许多学生不善表达出自己所获得的知识。一方面可能是学生本身的性格腼腆,教师可以做适当的引导,鼓励这些孩子去表达。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对阅读知识没有完全掌握,导致反应延缓,或者知识片段缺失,我们教师也应该做相应鼓励,并指导他们高效阅读。如果课堂中遇到这样的现象,可以让学生简单的介绍科学家的小故事,介绍简单的实验原理,通过小组合作,把阅读中获得的信息表达出来。

    3.对于学生阅读,老师并未有系统正确的认识和指导

    对于科学课堂的阅读,我国小学科学老师并未给予足够的认识,因此在这方面系统的指导也较为欠缺。例如书本质量参差不齐,而我们应该有推荐地精选科学课程阅读书目,供学生挑选感兴趣的阅读。再例如科学课程设置中,可以增加阅读板块,既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也给予学生展示的平台,六年级科学课中科学探究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少,更多的是科学的现象、理论、常识,教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人生之旅》时,我先让学生阅读了斯芬克斯之谜,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接着学生再通过阅读,了解人生可分为幼年、成年、老年三个阶段,并以小组为单位,用形体语言把三个阶段的人生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培养了尊老爱幼的美德。

    三、引导学生科学阅读“三部曲”

    1.课前带着兴趣阅读

    亚里士多德曾说:“古往今来人们开始探索,都应起源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而我们科学课程的学习,就是对自然万物的探索。因此,我们应当在课前,推荐学生相应的阅读材料,如《海底两万里》《昆虫记》《走进自然》,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在《金属的性质》教学中,关于金属的导电性,我们可以课前布置学生了解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的小故事,以此作为导言,进入课程教学,这样对于课堂教学的效果起了助力作用,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得到进一步增强。

    2.课上带着问题阅读

    课堂的阅读亦十分重要。对于有限的课堂时间,我们不能把大段的文字推荐给孩子们,而是有选择地、适时地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学《纸》一课时,关于纸的种类、纸的特征、纸的用途,哪怕是对纸的改造,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能力,通过实验去了解,对于纸是怎么的来的,现场无法造纸,学生可以带着这样的问题去阅读,了解造纸的过程,造纸的工艺,这样比老师直接讲授更能接受。

    3.课后带着目的阅读

    在不同的学习情境中,元素、关系、结构以及原理和方式都有可能是相通的、相近的,因此,课堂之外的阅读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利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帶着问题、带着任务,在课后继续阅读相关知识的文章,加深印象,巩固知识;也鼓励学生进行拓展性的学习,带着目的去拓宽知识面去探索自己好奇的事件,避免学生们走马观花地阅读,浪费时间。阅读不在多,而在精,通过有目的地阅读,孩子们会集中注意力,做到高效阅读,实现拓展的必要性和价值。

    尽管目前在科学课程阅读方面我们没有健全的体系,但我相信,在习主席的号召下,在新型教育理念的熏陶下,在广大小学科学教师的努力下,小学科学课程的阅读一定会对学生,对社会有积极的巨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