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及施工技术分析

    高建增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实力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的技术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传统的建筑给排水施工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高层建筑施工项目的需求。给排水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是建筑行业施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施工方法与管理均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要求其具有较高的专业性。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social and economic strength, the technical development speed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s getting faster and faster. Traditional construction methods of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can no longer meet the needs of high-rise building construction projects at present.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ts construction methods and management have certain particularity, this particularity requires it to have a higher professional.

    【关键词】给排水设施;高层建筑;工程设计;施工程序;优化创新

    【Keywords】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facilities; high-rise building; engineering design; construction procedure; optimization and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TU974;TU82?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志码】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编号】1673-1069(2021)04-0182-02

    1 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施工的相关概述

    给排水设施设计与施工:给排水系统属于建筑机电安装的一部分,但与机电安装工程的其他内容有较大的差别,其具有明显的分散性、连通性、通透性、扩展性特征。分散特征,是指在机电安装工程中,给排水设施部分的管网安装,涉及整个用水区域,应用范围较广。因此,给排水管网的建设呈现分散特征。连通特征,指的是机电安装工程中,整体的给水管网虽然分布在建筑的不同位置,但是整体上的水压、水量、水质具有高度的关联性。通透特征性,是指如果给排水设施的管网在某一处出现了细小的问题,建筑物整体的用水量都将受到较为明显的影响。给排水设施之间可以产生相互影响。扩展性特征,指的是在机电安装工程中,给排水管网设施一般呈现由外部向内的施工特点。除了上述特点之外,给排水系统的设计与安装,还具有一定的隐蔽性特征。这是为了保证建筑的美观性,但是这也容易导致给排水系统管网设施的安全隐患增加,提升施工难度。基于此,为做好工程当中的给排水系统建设,必须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这样才能够保证给排水系统中的施工安全以及施工质量。

    2 高层建筑给排水设施的设计

    2.1 给水排水设计

    一般建筑的给水设施设计难度并不高,但是对于高层建筑而言,给水工程的设计难度会有所增高,这是因为高层建筑所需的水泵压力大,设计难度高。要想讓整栋建筑的用水需求得到切实的满足,需要对用水给水方法进行精准的计算,并参照建筑实例设计图,最终确定给水分区。这样提前对给水系统的分区进行合理规划,可以得出管道水流参数,为后续安装过程中管道直径、型号等规格的确定提供数据参考,为给水管道的安装和运营提供了充足的便利条件。设计人员对排水系统的环境、高层建筑的工程要求进行综合考量后,最终设计出给水工程图纸,后续对给水设施施工即可参照图纸进行并对工作进行不断细化。排水管道设施,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确保高层建筑的污水可以顺利排放到指定位置。为提升对水资源的利用率,还可以在排水系统上加装污水可循环系统,对高层建筑排放的污水实现回收再利用。根据不同高层建筑的实际需求,对排水设施的设计进行个性化处理,保证排水系统中的走向、铺装方式、通气部分等设计内容,与建筑物需求、周边环境相适应。

    在给排水设施施工方面,对于建筑给排水设计工作,通常情况下可供选择的水泵给水形式包括气压罐供水、高位水箱供水以及变频泵供水等。气压罐供水的形式,是将气压罐固定在建筑物上,固定位置通常选择在建筑物的中间层、顶层或是地下室。气压罐设备安装的灵活性较强,可以为消防工作提供充足的水源。使用气压罐供水的形式,可以有效提升水泵设备运行的安全和稳定性。气压罐供水形式的缺点,在于其储存水量少、水压不稳定。因此,建筑给排水设计过程中,设计者需要从工程实际预算出发,在合适的条件下选用气压罐供水的形式。在郊区等供水基础设施完善的区域,通常采用的是高位水箱给水方式。高位水箱供水方式,就是通过水泵和水箱的作用来调节和控制水量,从而保证水泵设备在工作过程中水压的稳定。高位水箱给水方式,具体又可以划分为减压水箱供水、减压阀给水和水箱串联给水,三者在给水方式上有所不同,需要建筑给排水设计者根据实际的水泵应用环境,在合理的条件下选用高位水箱给水方式。目前阶段,大多数建筑的给排水系统设计中,选择的是变频泵供水形式。变频泵给水形式可以根据用水的实际情况,对用水水压、水量进行实时的分析,高效率地对水泵的转速进行合理调节,从而保证水泵的工作效率。变频泵供水形式具有污染小、节约土地资源、维护成本低的优势。

    2.2 消防设计

    高层建筑的室内消防也是给排水工程的设计内容。室内消防设计体现在给水增压、自动喷水、消火栓等项目。自动喷水分为闭式、淋雨、水幕三种方式,可根据高层建筑室内消防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科学地落实室内消防。

    3 高层建筑给排水设施的施工

    3.1 施工技术要点

    在排水设施的安装方面,为提升建筑污水回收的效率,通常将排水泵的位置确定在地下室。这样的设计方案可以有效提升排水系统的动力,将生活、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废水,高效排出建筑,集中回收至污水处理设施中进行再处理。对于建筑的给排水系统设计中排水泵的选择,可以选取具有吸附污染物功能以及撕裂物质功能较强的排水泵,提升排水泵排污的效率,有效避免管道堵塞问题的出现,在保障给排水泵正常工作的同时,为建筑物物业公司减少维护费用。

    在消防设施的安装方面,建筑给排水设计者需要根据实际的用水需求,并结合水泵运行的特性曲线合理选用消防泵,保证建筑的消防系统能够安全可靠地运行。消防泵通常被放置于水泵房里,消防泵的电源设备放置在泵房外过道。这样放置消防泵以及相配套的电源设备,可以提升在火災发生时的启泵速度,快速对火势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尽量减少火灾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

    3.2 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方面要加强安装施工的意识建设。在机电工程实际的施工管理中,安全意识尤为关键。在组织施工管理工作时,应明确安全施工的总体目标。建筑单位要对相关管理人员进行施工安全培训,将施工安全知识学习及时向基层员工传达,从而达到安全开展机电项目施工管理的目标。另一方面应重点培养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筑单位应重点关注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针对目前施工人员综合素质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作出积极应对。如果施工人员缺乏基本的素质能力,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很容易不按照规定施工,不注重施工质量控制,容易在施工的最基础部分出现问题。当前阶段,一大部分的给排水设施施工人员,都有了多年的施工经验,在施工技术方面不需要多加培训。但由于这部分施工人员可能在文化水平方面不够高,所以容易在对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方面,以及对关键施工程序的切实应用方面出现问题。加强建筑单位内部管理过程中的教育培训,采取入职培训等多方面的教育培训制度,从施工的基层做起,提升给排水设施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

    最后是要注意施工过程中的节能环保问题,尽量使用变频水调节方式。这样可以为电机的运行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又可以尽可能地降低对电能的无意义损耗,对于节省电机日常工作的费用支出具有积极意义。施工工作与社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科学发展观念相吻合。

    4 结语

    新时期的给排水设施设计与施工工作,都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与变化。建设方应注重对高层建筑给排水设施的设计工作,从给排水设施的不同部分进行针对性的优化。在设施的施工工作上,建设方应不断改进施工技术,并同时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综合素质,注意施工安全问题。重视绿色节能环保施工,为高层建筑给排水设施的整体质量提供保障,提升给排水设施设计施工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赵云山.现阶段建筑给排水设计中常见问题及其相关意见分析[J].写真地理,2021(4):99.

    【2】项链.城市建筑给排水中节能环保理念及设计思路构建[J].城镇建设,2021(1):362.

    【3】陈淑芳.绿色建筑给排水设计的节水策略分析[J].砖瓦世界,2021(2):229.

    【4】蒋姝婷.BIM技术在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J].精品,2021(1):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