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五位一体”现代化建设总布局

    宋翠苹

    [摘要]我党在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当前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总布局发展战略从最初的“两手抓”到“三位一体、“四位一体”,再到现在的“五位一体”格局,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更加系统化、科学化和完善化。本文回顾了我党对总体布局的不断深化的认识历程,对“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内部五个方面进行梳理和分析,明确我国“五位一体”现代化建设总布局对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意义,促进全面建成“五位一体”和谐发展的小康社会。

    [关键词]五位一体;现代化;全面协调

    我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认识和实践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在总结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不断探索的基础上,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明确规划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最终形成,对于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现代化建设总布局整体构思的理论发展

    抗日战争期间,中日的较量使得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强大的工业是战胜日本的重要条件。因此,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对现代化进行初步探索,形成了“四位一体”的现代化思想。其内容包括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文化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等四个方面。

    新中国成立之前,毛泽东同志曾说:“我们不但要建设一个政治上自由和经济上繁荣的中国,而且要建设一个文明先进的中国。”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思想开始萌芽。1964年,周恩来在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宣布“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四个现代化被正式提出。1982年,中共十二大确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的战略方针----“两手抓”,强调在搞经济建设的同时也要注重人民的精神需求。1997年,中共十五大明确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三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三位一体”,此概念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开始朝着系统、全面的方向发展。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各类社会问题也日益尖锐,而这一系列突出社会问题的解决必须依靠大力加强社会建设,因此,在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首次被提出,这次会议的召开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确定了目标和方向,使其内容更加具体化,并将原来的“三位一体”改为了包括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2005年,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首次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的概念,并重新对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做了修正,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的建设事业,标志着“四位一体”总体布局最终形成。

    近年来,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日渐突出,生态环境脆弱等发展难题日渐凸显,为了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在党的十八大上,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首次被提高到了战略高度,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总布局体系。生态文明的提出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理念,为我们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思路、新方法,更加彰显了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突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标志着我党在对社会主义规律的探索过程迈向了一个新的台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总体布局如何落到实处,是一个重大战略问题。“五位一体”总布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对于社会主义的发展意义非凡。我们要坚持五位一体全面发展,积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现代化建设总布局内部关系的协调互动

    我国“五位一体”现代化建设总布局的提出,首次将社会协调发展的各种要素扩展到了五个方面。五位一体总布局是一个有机整体,五大要素相互影响、相互联系,是系统与要素、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其中经济建设是基础,政治建设则为其他要素提供了制度保障,文化建设又将反过来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社会建设则是为其他建设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生态文明建设是则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要调动一切积极力量,充分发挥五大要素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经济建设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我国始终都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道路,经济是衡量一个国家富强与否的首要指标,只有尊重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才能为实现社会稳定奠定坚实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发展进步之快必须归功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道路。同时,经济建设也影响着社会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的教育、科学、文化发展水平等,以经济建设为基础是实现其他各个方面协调发展的基础条件。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在不断加深对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视,作出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决策。因此,要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坚持走四化同步发展道路,努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也是社会主义总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改革开放以来,我党经过长期的探索和总结,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道路。政治不等于民治。政治是指政府恒定,少数人管理多数人的机构。人民选举极少数“做主”的人执掌治权是“代议制”。而民治则是每个公民随身带个投票器,就所有大小问题随时随地进行全民公决,就是“民治”。比如克里米亚公投、瑞士公投,全民公决是否该攻打菲律宾,决策错了全民负责。而全民负责也就等于全民不负责。最大化的民治就是无政府状态。人民的权力不等于人民的福利。现代政府是“责任政府”,决策权被赋予极少数人。泰国、乌克兰、中国台湾的反对派死缠烂打,把民选领导人的治权不放眼里。西式民主之不“普适”(普世)的证据汗牛充栋。因此,纵观古今中外,我们有理由坚持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全面的人民民主制度,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文化建设是协调发展的导向和社会建设的灵魂。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然而当今国内却呈现出一种文化不自信的状态,如大量的品牌名称译成英文,人们对外国的节日的重视程度甚至超过了有些传统节日等等,使得文化建设被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当今,中国已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硬实力显著提高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加强文化建设,提高文化软实力,以更好的促进经济的发展。我们应当立足传统文化,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文化“走出去”战略,增强中华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自古以来就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美好愿望,也是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共产主义社会的最初形态。古今中外的思想家都有过许多关于社会和谐的想法。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们的社会建设却显得相对滞后,公共服务体系的不健全、社会福利制度的不完善、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就业压力日趋严重等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当前面临的社会矛盾要求我们采取必要措施,加强社会建设,而和谐社会则是实现这些目标的最终社会状态。为此,应当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把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作为党和国家制定政策方针的依据,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资源等问题日渐突出,人与自然的关系越来越不平衡,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的长远大计,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生态文明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国已从农业、城市建设以及生态安全三个方面做出了重大战略部署,全方位为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同时,还应当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导社会各界树立正确的经济发展理念和生态价值观,在全社会营造出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健康良性促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全面建成“五位一体”和谐发展的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现代化社会,强调注重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多方面的发展,避免盲目和单一发展。要防止“唯GDP论”和“单打一”的错误倾向,经济发展不能只看经济增长的总量,还要高度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加强对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方面的建设。要全面地把握各个发展要素,掌握其内在联系,实现全面协调发展。

    十八大报告全面指出,我国在新时代要走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事业建设上升到又一个新高度。它要求我们在经济建设方面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在政治建设方面推动人民民主不断扩大,在社会生活方面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在文化建设方面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提高人民素质,在生态环境方面,坚持健康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五位一体总布局体现了我党在社会主义事业的探索中,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入和执政水平的提高,也体现了我党坚持理论创新、追求真理。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将以实践为基础,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用实践来检验“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正确性,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理论和制度上的缺陷,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更大的发展。

    总而言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的发展是一个由浅入深、由初步到完善的动态发展过程,体现了我党实事求是,不断创新的执政思想。牢牢把握五位一体总布局,就一定能推动当代中国全面发展进步,必将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生机勃勃,争取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李志亮.现代化视野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多维审视[M].伦理与文明,2014(7).

    [2]张正威.我国五位一体现代化建设总布局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4.

    [3]夏东民,金朝晖.论“五位一体”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形成[M].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9(4).

    [4]连家树.中国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哲学思考[D].武汉理工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