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广安实践

    四川省广安市人民政府课题组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近年来,四川省广安市主动顺应现代农业发展新形势、新要求,以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从生产端、供给侧精准发力,抓好“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重点任务,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推动广安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加速跨越。主攻方向

    ——以培育“广字号”品牌为牵引,不断提升农产品品质。一是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坚持将标准化贯穿农业生产各个方面,加快制定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生产规范和标准体系,建立一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和安全食品生产基地,提升广安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二是深化农产品品牌创建。大力实施品牌创建和提升工程,引导农业经营主体注册商标、认证“三品一标”、创建著名驰名品牌,鼓励和支持业主抓好品牌建设和品牌推广,构建以广安优质农产品“华蓥山”公用品牌为统揽的品牌体系,提升广安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三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监管和监测体系,实施农产品安全风险监控工程,开展农资打假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以拓展农业供给功能为方向,着力延伸农业产业链条。一是大力发展农旅融合产业。深入实施乡村旅游提升行动计划,依托农业产业发展优势区、旅游资源富集区、乡村文化浓郁区,结合广安旅游产业规划和“111”大环线,建设一批休闲农业景区、农业主题公园、休闲农庄,促进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融合发展、提档升级。二是全面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惠民工程,建成一批农产品加工园区,培育引进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大力发展粮油、柑桔、梨子、葡萄、花椒等特色农产品产地商品化处理和精深加工,延伸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提升现代农业综合效益。三是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突出电商扶贫、便民服务、特色产业、休闲旅游、美食住宿等重要功能,支持农产品电商平台和乡村服务站点建设,健全市、县、乡、村四级电子商务营运服务网络,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工流通企业与电商企业对接融合,实现线上线下互动发展。

    ——以夯实生产要素条件为重点,加快补齐农业发展短板。一是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围绕“稳定提高粮食产量和助推农业转型升级”目标任务,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和农村水利工程建设,配套完善產业基地路网、水网、电网等基础设施,提升基地标准化水平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是强化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主动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大趋势,瞄准广安特色主导产业和关键薄弱环节,加强科技原始创新和成果转化,创制一批优质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推动广安农业发展由依靠要素投入向依靠科技驱动转变。三是提升农业信息化服务水平。以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建立广安农业、林业、畜牧业、水产等相统一融合的信息服务平台,将政务微信、手机短信等服务方式与手机、掌上电脑等移动终端结合,推进设施农业、智慧林业、畜禽水产养殖等领域物联网技术应用,打通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

    ——以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为引擎,充分激发农业发展活力。一是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细化落实承包地“三权”分置办法,推广股份合作、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合理引导土地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加快推进农村产权“多权同确”,全面完成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总结推广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经验,引导村集体盘活利用空闲农房及宅基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二是创新财政支农投入机制。建立支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积极争取中央、省上财政资金支持,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实施以奖代补和财政贴息政策,建立担保和风险补偿机制,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推动现代农业加快发展。三是发展壮大农业产联体。围绕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目标要求,鼓励农户建立家庭农场,引导龙头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发展农民合作社,推动形成以利益联结为纽带的农业经营组织联盟,实现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发展。

    ——以绿色生产方式为抓手,切实增强农业持续发展能力。一是优化农业资源利用方式。发展林下养殖、庭院养殖等生态养殖业态,强化废旧地膜、秸秆、畜禽粪便、尾菜等综合利用,推动农业生产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废物处理资源化和无公害化、产业链接循环化,形成多业共生的循环农业生产方式。二是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科学划定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开展大规模绿化广安行动,实施华蓥山区山水田林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推进石漠化和资源枯竭治理,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进一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质量。三是强化农业污染综合治理。开展化肥使用零增长和农药减量控害行动,推广缓释肥料、生物肥料等高效新型肥料,应用秸秆还田、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认真落实“河长制”工作,全域推进“洁净水”行动,加强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提高水环境质量。保障措施

    ——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健全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领导工作机制,完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领导小组及相应工作机构,落实人员和经费,明确工作责任,建立工作推进制度,定期召开工作例会研究重点工作,解决重大问题,作出重要决定,统筹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实施。

    ——健全多元投入机制。建立完善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多元化投入机制,在充分运用财政贴息、投资补助、以奖代补等方式的同时,大力探索市场投融资模式,积极引导各类企业、社会团体、外来资本、金融信贷等参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推动改革的强大合力。

    ——健全政策保障机制。针对当前制约农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农业经营制度、农村金融制度、集体产权制度等重要改革,完善农业投入、农业补贴、产业发展、用地保障、农产品加工贸易、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政策措施,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健全考核问效机制。实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责任制,将改革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地各单位,相关指标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制定相应的量化考评指标和考评办法,开展专项督查,定期通报督查情况,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对工作推进不力、未完成目标任务的严肃追责问责,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课题组组长:徐志文(广安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课题组成员:胡勇、王久龙、张勇、曾旭飞、蒋咏、王益、蒋鹏、杨智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