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期刊编辑的组稿能力培养探究

    彭博

    摘要:学术期刊之所以能够获得长久的发展,这其中是离不开作者、编者以及读者共同努力的。由于编辑在其中具有主导以及枢纽方面的重要作用,因而其所具有的能力,对于学术期刊品牌效应乃至学术影响力等方面皆具有最为直接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对学术期刊编辑所应具有的组稿能力进行剖析,进而探寻相应的能力培养方式,以供各位参考。

    关键词:学术期刊;编辑;组稿能力;培养;探究

    一、对思想意识进行转变

    编辑作为连接作者跟读者之间的纽带跟桥梁,对期刊的学术品质、质量等方面也是具有重要保障意义的。即便在当前的大环境中存有一定的严厉跟挑战,比如岗位未能获得明确的职能划分,或是未能获得应有的重视等。作为从事编辑工作的编辑者本人,首先应当为对自身的思想意识进行正确的转变,对本身所从事的工作给予肯定、认同,更加深入地了解以及充满使命感跟荣誉感。唯有自己本身对工作充满热情,方能够获得更多他人的尊重跟认可。由于编辑工作是一项偏辅助性质的工作,不是那么容易被看到工作成果,因此我们更要注重培育编辑工作者的工匠精神,注重精神方面的激励,从而更好地为学术期刊发展、学术知识传播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增强学科认知

    在具有较强综合性质的学术期刊之中,特别是那些跨自然、社会科学的学术期刊,较为倚重的就是编辑工作者的学科掌握程度。这对于编辑工作者而言是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对此,就要求编辑工作者具备更广的知识面,对期刊所触及的各类学科皆具有一定的认知。这里笔者所讲的“一定认知”并非要求像专业人员了解的那般深入、全面,而是一种大致的、大方向的了解,比如此专业现阶段的研究主题、内容、重点、所存有的不足、问题、专家以及主要的研究机构等具有一定的清晰认知。这有助于对期刊的学术发展方向、约稿方向进行正确的了解、把控。

    那么怎样才能够对上述内容进行充分的把握?对此,编辑工作者可以通过对各个专业的研究综述、各类学术期刊中所刊登的专业文章进行认真、细致的研读,之后再积极参与各种具有专业性质的学术会议,通过跟各个领域专业人士进行沟通交流,进而快速地令自身对众多学术领域拥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跟认知。

    三、加强学术交流

    跟单科性质的学术期刊相对比,具有综合性质的学术期刊及其编辑人员也应该更为注重学术之间的交流。因为综合性质的学术期刊通过各学术之间的交流,可以向更多的专家、专业起到宣传刊物的效用。着想更好地发挥学术交流所具有的效用,还应当充分开展同行业之间的沟通跟交流,这样也有助于期刊之间、编辑之间各自借鉴同行业的办刊、工作经验,在提升自身组稿能力、组稿经验的同时,也有助于推动整个学术期刊行业的良性发展跟良性竞争。

    另外,对于具有综合性质的学术期刊其本身而言,可以充分借助学术交流來实施更具成效的组稿能力培养。比如举办同行业的编辑沙龙、座谈会、定期或不定期地参与各类学术会议,以及企业内部的编辑转型培训、技能大赛等,有助于为学术期刊培育出更多新型的复合型编辑人才。

    四、构建具有稳定性的专家群

    对于学术期刊来讲,若想良好、长远的发展下去,就应当拥有具有稳定性的作者群、读者群以及专家群。这一闭环是期刊得以长期发展的前提跟基础。由于综合学术期刊的综合性会致使其期刊稿件较为分散,极有可能出现一段期间内部分专业稿件激增,部分专业缺乏优质稿件的刊登,因此有必要具备拥有较强稳定性的读者群跟作者群。

    通过前文我们的分析,编辑们是不可能对所有专业以及学术领域拥有完备、充分且深入的掌握,但是综合性质的学术期刊又需要具备宽广的学术面积涉及。对此,就可以构建一个综合各个专业、领域学术专家的专家群,通过编辑跟专家之间的沟通、联系,来为期刊的发展奠定坚实的专业学术基础。比如,当编辑的知识面不足以涉及部分文章时,可以通过跟专家进行沟通,获得专业化的组稿建议,或是令专家们撰写高标准的应急稿件等,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培育编辑组稿能力的一项重要方式。

    五、结语

    综合上述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学术期刊之所以能够长期发展下去,主要是作者、编辑以及读者三方的共同努力。其中编辑的组稿能力更是关乎着期刊的质量跟品质,因此我们应当自思想意识、知识面、交流共享以及创建稳定专家组等方面来培育编辑的组稿能力,以期望能够为广大读者们奉献更加优质的阅读体验。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