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乡土资源,引活农村语文作文教学之水

    杜俊阳

    在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一直是学生语文学习的薄弱环节,学生总觉得无事可写、无从下笔,交上来的作文为数不少的学生存在照搬照抄的问题。学生对自己熟悉的生活场景、素材熟视无睹,觉得自己的生活没什么可写的,缺乏生活情趣。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淡化作文教学,满足于学生抄背优秀作文的现状。

    一、就地取材,深入挖掘写作源泉

    (一)用美的眼睛发现家乡自然风光的美

    学生常年与田园为伴,眼中少不了瓜果梨桃,只要留心,不难发现多样的自然风光,这为农村学生的作文素材注入源头活水。想要寻找到农村所独有的景色,需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为引导学生取材,我让学生以“家乡的四季”“家乡的小河”“家乡的果园”“打枣”“摘棉花”等为题进行写作。

    (二)感受民风民俗的淳朴,草根文化的积淀

    相对于城镇生活而言,农村生活传统风俗味更浓,我们插花镇是拥有两千年文化的古镇,百姓自发组织舞龙队、秧歌队,逢年过节,喜庆的长龙舞起来,欢快的秧歌扭起来。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因时制宜,结合传统的庙会进行以传统风俗为题材的作文教学,这也不失为写作教学中的一大亮点。这时我往往让学生以“跑秧歌”“过年”“包饺子”“放鞭炮”等为话题进行写作。

    (三)集农村之言

    “前不栽桑(桑树的桑谐音丧),后不栽柳(柳树不结籽,象征无后代)”讲的是农村习俗;“立夏不下,犁耙高挂”讲的是春旱应早做好积水灌田的准备;“条条蛇都咬人,四脚蛇不咬人,毒气却大”是一条极富哲理的俗语……让学生收集并交流这些民间语言,既能提高农事作文的生动性,又能积累素材,让学生从“无话可写”到“遍地取材”,提高了作文的水平。

    二、搭建展示舞台,炫出青春风采

    学生拥有素材后,让学生力求描写具体细致。只有具体鲜明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并能使人读后如临其境,产生共鸣。如果是写天气,冷天不用冷字,热天不用热字。如在描写冷的片段时,有的学生写道:“大雪过后,房檐下挂着一排冰溜儿,行人身穿大棉衣,头戴大皮帽,但还是把脖子往下缩。”这样经常强调,语言精练具体了,作文也就有了感染力。

    学生写完作文后,教师要指导鼓励,为学生搭建习作展示的舞台,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继续写作的兴趣和信心。我在班级内建立了佳作欣賞园地,精心为学生搭建展示习作的舞台,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我们语文组定期开展各种作文竞赛,和平时写作时教师推荐的学生佳作汇编成册,办成了班刊《小草》,向全校师生展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总之,我们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拓宽了学生的作文思路,让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积累素材。激发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引导他们爱上读书,爱上写作。在不断的坚持中,学生的文笔自会生花,学生的作文水平定会大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