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两会报道的技术应用创新

    

    【摘要】 两会报道是年度重大主题报道,以融媒体方式报道和传播两会是各大媒体报道的竞争焦点。文章以人民日报新媒体报道及其推出的系列融媒体产品为例,剖析人民日报新媒体2020年两会报道的成功经验,即坚持以创意引领,打造融媒体精品;重视技术应用创新,以新技术推动智能两会报道;强化产品思维,以新思维提高党报传播力。

    【关? 键? 词】人民日报新媒体;创意;融媒体;两会报道

    【作者单位】吴迪,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中图分类号】G23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0.14.022

    一年一度的两会报道是媒体竞争的重要战场,2020的全国两会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如日期推迟、会期压缩、上会记者减少等,而且很多采访无法面对面进行。融媒体环境下,如何深入报道两会,讲好两会故事,传播好两会声音,是对各大媒体的一大挑战。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发挥自身优势,重视融媒体创新,广泛使用新技术新手段,推出了一系列两会报道精品佳作,不仅报道数量不减、质量不降,还保证了融媒体产品推陈出新,使得两会报道精彩不断,备受用户好评。

    一、创意引领:打造融媒体精品

    随着融媒体战略的推进,两会报道的融媒体化已经成为两会报道的竞争焦点。在融媒体报道的激烈竞争中,创意无疑是创新的根本所在。尽管技术、平台、渠道都很重要,但当所有媒体都面临同样的技术、平台、渠道时,谁的报道具有创意,谁就会成为关注的焦点。近年来,两会报道中各大媒体的表现已经充分证明这一点,人民日报在2020年两会上的表现更是体现出创意对融媒体传播的重要性。

    1.坚持以创意引领为主线

    作为媒体融合发展较为成功的媒体,人民日报近年来一直重视在融媒体作品中融入创意,用创意推动作品。今年两会上,人民日报在运用各种新技术的基础上精心策划了一批融媒体产品报道,“玩”创意成为人民日报新媒体报道两会的一个鲜明特点。人民日报凭借这些创意在两会报道中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充分发挥了重大主题报道主力军、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

    例如,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抗疫一线工作者默默做出了巨大贡献,是疫情防控成功的重要力量。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在两会报道中抓住这个特殊群体,推出全国人大代表形象宣传短视频《我是十四亿分之一》。一方面,把个人置于集体大家庭中,同时抓住疫情防控和两会舆论热点,本身就是创意的体现;另一方面,《我是十四亿分之一》把镜头对准来自抗疫一线的全国人大代表,通过表现一线代表生动活泼的形象,展现他们尽职履责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状态,从侧面反映全国人大代表的群体形象。

    2.把生产具有传播力、影响力的融媒体精品作为重要目标

    媒体融合发展实践中,一家媒体因为几款融媒体精品而走红网络,被人们所熟知的案例不在少数。因此,越来越多媒体意识到精品的重要性。今年两会期间,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高度重视打造精品,不断推出爆款产品,几乎每天都在朋友圈刷屏,体现了人民日报媒体融合战略的丰富经验。

    例如,为了报道好《民法典》这个热点话题,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采用3D技术,以神话人物哪吒为主角,推出首个纯3D人物动画短视频《当哪吒遇上民法典》——通过讲述哪吒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小故事,生动地向人们阐释和说明《民法典》对日常生活的重要意义,同时起到普法作用。该动画短视频推后深受网友喜爱,在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的总播放量超过2000万,并引发了微博平台#当哪吒遇上民法典#话题,进入微博热搜榜。

    3.强调从用户需求出发,推出一批体验感好、互动性强的融媒体创意产品

    媒体融合要遵循互联网思维,这已是业内共识,其中用户体验、互动分享是互联网思维的核心理念。因此,要想创意受到欢迎,就要善于从用户需求入手寻找创意点。在这方面,人民日报新媒体做了大量工作。例如,人民日报新媒体综合运用3D、H5、VR等技术和UP主风格短片形式,推出《这座图书馆里,藏着一本神奇的百科全书》产品,通过精美的3D建模动画打造了一间虚拟的图书馆,并设置了VR场景的体验环境。用户“推开”图书馆大门后,就可以在虚拟现实中体验與《民法典》相关的场景,包括从儿时到暮年的种种生活问题,还可以根据对《民法典》的了解对种种问题做出判断,生动地诠释了《民法典》这部“神奇的百科全书”价值,及其对保护人民利益的重要作用。这种沉浸式、形象化的解读方式获得了用户的认可,在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获得高达2000万的点击量。

    由此可见,融媒体报道创新不仅要高度重视创意的作用,把创意贯穿于融媒体创新的各个环节,还要具有精品意识和用户意识,善于生产打造融媒体精品,善于从用户需求出发寻找创意,使融合报道创新能够真正符合用户需求,从而有效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

    二、技术应用:以新技术推动智能两会报道

    技术是媒体融合的基础,就目前形势来看,云计算、大数据、AR、VR、H5等技术已经不再新鲜,各大主流媒体都掌握了这些技术。因此,如何应用好技术或研发出新型技术,才是提升融合报道竞争力的关键。今年两会报道中,人民日报新媒体在技术运用上表现非常突出。

    1.广泛使用新技术新手段,推出一批有创意的融合型产品

    把各种不同的技术相加,实现“1+1>2”的效果,是技术融合的重要创新路径。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几乎掌握了所有的新媒介技术,拥有技术融合创新的坚实基础,此外还有不少技术融合型的产品。例如,人民日报新媒体在5G技术基础上推出了全新的“5G+AI”模式,发挥了智能技术在两会报道中的作用,让用户体验不一样的两会报道。众所周知,快速识人是两会记者的一项重要技能。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推出便携式“5G+AR”眼镜,记者戴上眼镜和手机连接,便能实时了解人物信息。眼镜上还装有微型摄像机,记者通过眼镜就可以实时录制和上传短视频,通过手势或语音控制进行录制、拍照、直播,甚至可以一边拍摄一边与编辑共享屏幕和进行实时互动。

    2.挖掘已有技术的潜在功能,是技术应用创新的一个重要方式

    技术创新是媒体融合的重要基础,但技术创新不仅是研发新的技术,还在于对已有技术进行创新性运用,尤其是与新闻报道结合起来丰富新闻报道的形态。如5G、云技术等已经连续多年在两会报道中出现,算不上新技术,但这些技术一旦经过巧妙开发就可以拥有新的魅力。

    今年两会上,人民日报新媒体利用5G和云技术,推出“两会云连线”访谈节目。主持人和代表委员尽管身处两地,但在5G网络技术的保障下,通过轻便设备就可以实现在线实时互动,制作出一批超高清的视频访谈产品。两会期间,《两会5G云连线》成为网上的热点,受到用户欢迎,充分展现了人民日报作为中央主流媒体的形象,在两会报道中有效地传播代表委员的声音。

    3.新技术、新功能可以在融媒体报道竞争中获得出其不意的效果

    对媒体融合来说,最难的莫过于新技术、新功能的研发。对一般的中小型媒体来说,由于人才、财力限制,很难在这方面有所突破,但人民日报具有强大的人才和资金支持,具备研发新技术开发新功能的基础条件。今年两会报道中,人民日报新媒体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尝试,效果显著。例如,人民日报新媒体推出的“5G+AR”采访眼镜,成为两会期间记者智能采集信息的有力工具;人民日报“智能云剪辑师”具有多媒体信息识别能力,可对画面、人像、文字和语音等各种信息进行智能识别,几分钟之内就能根据需要生产出配有字幕的视频报道,甚至还能动态追踪报道人物,自动搜索,定位关键信息时间,大大提升了融媒体时代的视频剪辑效率,实现了两会新闻的智能化生产。人民日报智慧媒体研究院的智慧平台,可以智能处理素材、剪辑和导播,初步实现了新闻采编发全流程智能化管理,有效提升了两会报道的效率。

    人民日报新媒体实践表明,技术创新在融媒体报道中有着重要作用。各媒体可以根据自身技术能力,采用不同的技术创新与应用方式。技术能力强的媒体,可以致力于研发新技术;技术能力较弱的媒体,可以通过技术之间的融合应用,提高融媒体产品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总之,推进媒体融合战略,必须高度重视技术创新,使其成为融合报道的坚实基础。

    三、产品思维:以新思维提高主流媒体的传播力

    产品思维是媒体在市场竞争过程中的必然产物,特别是融媒体环境下,用户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单一的表现形式已经无法满足用户需求,需要建立产品思维。产品思维的出发点是以用户为导向,围绕用户需求生产融媒体产品。这就要求媒体不仅要优化内容生产,掌握媒介技术,还要用营销的理念进行创作和传播,根据内容特点和技术优势选取最佳的呈现方式。在不同的新闻生产环节,产品思维的表现也有所不同。人民日报在今年两会的融媒体报道上,充分体现了产品思维导向,积极运用新思维推出新产品,有效提高了党媒在两会报道中的传播力、引导力,传播了党、政府和代表委员在两会上发出的声音。

    1.以用户为核心,注重用户体验

    融媒体时代,分众化、个性化已经成为传播的一大趋势,用户具有强烈的互动意识和个性化需求,单向传播已经无法满足用户需求。随着媒体融合时代新闻生产中各个主体关系的变化,用户体验变得至关重要,尤其是用户接触信息时的感官体验和用户接触信息时的场景。人民日报新媒体把用户体验作为技术创新的指导思想,在感官体验上运用3D、VR、UP主风格短片、直播等技术和形式,有效提升了用户体验;在场景体验上运用VR、AR等技术,打造出一系列场景感强的新闻产品,为用户带来沉浸式的新闻体验,有效扩大了新闻报道的覆盖面。

    2.开展新闻生产合作,集聚优势力量打造新闻产品

    融媒体环境下,打造新闻产品需要各种技术和人才的支持,单一媒体机构进行创作难度较大,也耗时耗力,尤其是地方媒体,技术、人才都不能达到融媒体报道要求。因此,合作成为不少媒体开展融媒体报道的选择。随着新闻生产环节变得更加丰富,媒体、内容、渠道、用户等产业链不断延伸,越来越多的技术团队、创意公司进入传媒类生态圈,以市场化的运作模式为融媒体报道提供支持。

    尽管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在媒体融合战略中表现突出,但在两会这样的重大主题报道中也需要与其他部门合作,在专业知识、人才队伍上得到外界力量的补充,从而提高融媒体产品创意水平。如《当哪吒遇上民法典》就是由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牵头,联合人民日报一本正经工作室和法治头条工作室共同创作的。

    3.搭建信息多主体参与平台,满足信息终端多元化需求

    融媒体时代是一个信息接收终端多元化的时代,全媒体平台建设已经成为融媒体报道的重要基础。实践中,已有众多媒体在原有基础上专门打造了全媒体平台,并成立新媒体部门。由于新闻报道有多种传播渠道,不同渠道的用户、形态、风格不一样,这就需要融媒体产品的设计考虑其表现形式的多样化和差异化,用不同的形式满足不同的需求。如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把各類终端、平台、渠道的信息内容聚合后再进行分类和交叉处理,旗下的各媒体都可以从平台上获取符合其需要的报道产品。同时,人民日报新媒体还通过技术创新,构建多主体参与的编辑记者互动平台。如通过“5G+AR”眼镜,记者可以与后方编辑实现屏幕共享,从而加强了编辑记者之间的互动。

    总体来看,人民日报新媒体在2020年两会融媒体报道中创意鲜明,创新产品多,既延续了以往融媒体报道的技术优势和经验做法,也推出了一批技术创新产品,在创意引领、技术支撑和产品思维的共同作用下打造了一系列融媒体精品,提高了两会新闻的传播力、影响力。从中可以看出,在未来的融媒体报道中,创意、技术和思维是创新的重要因素,仍需媒体从业者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 杨真. 传媒新科技是推动媒体融合的强大推动力[J]. 传媒,2020(8):1.

    [2] 童清艳. 智媒时代我国媒体融合创新发展研究[J].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9(3):60-65.

    [3] 邓自强. 创意型传媒:媒体融合新型解决方案[N].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9-07-09.

    [4] 田静,赵群. 产品思维是媒体融合转型基点[N]. 吉林日报,2018-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