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构成课程内容设置与教学策略研究

    王健 王丽志 邢森

    摘 要:水墨构成课是中国画教学中重要的实践环节,旨在让学生摆脱传统笔墨定式,表现生活中的事物并关注画面中的构成要素与组织关系,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个人对笔墨形式语言探索的方向,转变思维观念,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创作能力。因此,对水墨课程内容设置和教学策略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水墨构成;课程内容;教学策略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青年基金项目)“水墨构成对中国画人才培养的意义与教学策略研究”(SQ191160)研究成果。

    构成,是一种造型概念,按照美学创作原理,对物体形态进行分割与重组,形成新的形态,起源于俄国构成主义,对世界艺术与设计发展有着重要影响。20世纪80年代,构成介入中国水墨,形成水墨构成体系,艺术家们展开了水墨艺术新形式的探索与实践,水墨构成课程也随之开设,对中国画教学产生了较大影响。因此,对水墨构成课程内容设置和教学策略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水墨构成课程设置

    水墨构成课是在中国画传统教学基础上增加的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在课上,学生摆脱传统中国画程式化的笔墨定式,展开多样的实验,表现生活中的事物并关注画面中的构成要素的组织关系,感知水墨的生命力。

    在水墨构成实践过程中应融入构成理念,构筑出新颖的笔墨组合,获得形式美感,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完成视角和观念的转变。在中国画教学中,思维观念的培养要远远重要于笔墨技法的训练。从不同内容的实践过程中,会获得不同的感受和体悟,通过不断地探索会逐渐确定个人对笔墨形式语言探索的方向。

    水墨构成课程设置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水墨语言表现能力,完成思维意识的转变,它不是一种单一的笔墨技法,更不能代替中国画传统教学,而是尝试将水墨形式语言放到生活中思考,为水墨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是对中国画传统教学的重要补充。

    二、水墨构成课程内容

    (一)基本元素练习与延展

    点、线、面是构成画面的基本元素,在形成画面形式美感的组织结构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水墨构成的最基础的研究就是对基本元素的笔墨组织练习。

    首先从点、线、面的组合入手,寻找构成规律,再从生活中选取物象进行抽象解构,概括成几何图形进行组合,达成画面中诸要素的协调,体会画面形式美感。这个环节的练习更多地源于对构成基本元素的理解与运用。而笔墨的元素练习不仅是对点、线、面构成规律的一种体验,当基本元素以水墨作为材料、宣纸作为载体呈现在画面中时,画面的空间、结构、肌理等都形成了新的变化。

    從基本元素组合到笔墨构成体验,是一个逐步关注水墨语言的过程。笔墨语言和技法一直贯穿于中国画教学的始终。干、湿、浓、淡的墨色,提、按、顿、挫的笔法,泼墨、破墨、积墨的技巧,无不彰显出水墨艺术的魅力。在进行基本要素练习时,对水墨语言做更本质更深入的探索,延展画面空间构成,形成笔墨语言美感。

    (二)西方作品转换与表现

    对西方现代绘画作品造型、色彩等规律进行分析,把原作或原作的局部转化成水墨语言形式表现出来,进一步拓展水墨构成实践。

    主要以塞尚、毕加索、布拉克、马蒂斯等画家作品为范本,体会其中对自然客观物象的概括、抽象处理及其独特的绘画语言。这些艺术家将形式美作为绘画的目的,使内容服从形式,寻求画面诸要素的和谐,创作出形与色的构成规律。学生在使用中国画传统水墨材料进行西方作品临习转换时,把作品的构成方式转化为个人的间接经验,提高对构成的理解,丰富组合手段,在对画中形、色内容表现中会获得与之不同的视觉效果。学生甚至还可以多次转换临习同一张作品,在每一次实践中运用不同的笔法和墨法,进一步增强对水墨语言运用的能力。

    (三)材料与技法的拓展与实验

    在水墨构成的实践中,拓展特殊技法与材料实验,以传统水墨材料为基础介入其他媒介材料和辅助工具,进而形成不同于传统技法的笔墨痕迹,增强画面构成肌理。

    该环节的课程内容包括试剂留白法、揉纸法、洗涤试剂破墨法、肌理拓印法、玻璃板墨色流淌拓印法、遮挡喷墨法等。这些材料与技法实验让学生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以游戏般的心态投入课程实践中,探索发现材料与技法的作用。不同材料媒介融入墨中使之发生变化,会获得不同的画面肌理,融入相同的媒介材料,而改变技法也会获得不同的画面肌理。并且,多种材料与技法可以综合运用到同一张画面中,对不同的物象进行恰当的表现。

    这样的训练提高了学生的笔墨技巧,丰富了绘画语言,更促使学生对材料与技法的思考,使之明白所有的材料和技法都是为画面的整体构成关系和形式美感服务的。

    (四)现实图像解构与创作

    一般的写生、创作教学中,重视对物象的特征观察,强调具象表现,忽略抽象表现,容易导致画面形式单一,缺乏生命力。以构成观念指导写生与创作,运用构成基本要素构筑画面,完成对现实图像的解构,强调画面形式美感,增强画面表现力。

    写生先以单一静物入手,再进行风景和人物的组合练习,将笔墨语言的转换作为训练根本,以笔带墨,体会每一笔一墨在宣纸上的痕迹变化,将三维的现实物象表现成二维的笔墨形态,体会中国画的造型特征和独特的审美价值。

    水墨构成课程内容最终以小品创作为重点,将水墨的构成法则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既要明确个人对生活的某些具体事物的关注,又要主动把握自己绘画形式语言的方向。只有做到内容与表述和谐时,画面的效果才会达到最佳,才会使观者感受到画面的形式美感和作者的思想情感。

    三、水墨构成教学策略

    (一)分段练习与笔墨表现

    水墨构成的课程内容比较丰富,每一方面的练习难易程度不同,学习目标也不同,在教学时应采取分阶段教学策略,逐步提高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的要求。

    第一阶段,初步了解水墨构成造型规律,练习点、线、面基本要素的不同组合,将生活中的物象进行几何化处理,并通过传统水墨材料表现出来。第二阶段,提高对水墨构成造型规律的分析能力,展开对西方现代绘画作品造型与色彩构成规律的分析,并用水墨材料对作品进行临摹,形成不同的画面效果。第三阶段,拓展材料与技法的实验,在实践中获得意想不到的画面效果,逐渐关注水墨材料与技法的运用及其表现出的独特审美。第四阶段,以构成理念指导写生,提升学生抽象造型能力,在绘画表现中完成空间造型的形式转换。第五阶段,进行水墨构成小品创作,探索个人绘画语言,确立对生活的关注点,进而形成水墨构成小品创作的一般思路,提高创作力与笔墨表现力。

    以上分阶段的练习内容环环相扣,前一阶段的练习为下一阶段打好基础,体现了一个完整的教学探究过程。

    (二)抽象思维与形式美感

    高校美术专业学生都会受到西方美术透视、解剖、色彩的影响,其观察视角容易受到现实物象的拘束。另外,中国画人物、花鸟、山水分科教学中,一般重视对传统笔墨程式的学习,忽视对构成规律的探究与抽象思维的培养。

    细心体会传统中国画就会发现其画面是很注重构成的,程式技法中饱含着抽象思维和形式美感。中国画不求形似,不拘泥于物象造型、色彩的真实,按照主观需要和审美取向对自然万物概括提炼,进行平面化的处理,使画面具备形式美感。

    水墨构成课程引导改变学生的观察方法,使其更好地理解传统水墨精神,同时改变程式化的表现技法,探究新的形式美感,使中国画的画面构成与当下的审美文化相契合。

    (三)探究学习与创新能力

    探究学习教学策略,就是在教学中创设研究主题,以学生的探究学习为主,使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知识、技能、情感的发展,特别是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探究学习又分为自我探究和合作探究两种学习方式。在基本元素练习、西方现代作品转换临习、现实写生等教学环节中适宜采用自我探究学习。学生在独立的状态下对构成造型规律进行探索,并将现实图像转换成笔墨形态,明确自主审美样式,培养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在材料与技法实验和水墨构成小品创作教学环节适宜采用合作探究学习。在材料与技法实验中,采用合作探究学习能够集思广益,交流经验,熟练掌握笔墨技巧获得更多的经验。在水墨构成小品创作中采取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能够拓展创作思路和方法,使创作得以完善,解决创作过程中的难题,达到共同提升的目的。

    (四)精神情感与艺术感知

    艺术作品是作者精神情感的外在体现,观者可以通过作品与作者产生间接共鸣。作品情感性特征,需要情感性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和情感表达能力。情感性教学策略要求水墨构成教学时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求教师关注学生,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学会用心感受生活中的事物,促进学生审美个性和情感的发展。

    在水墨構成教学过程中,应在提出知识与能力目标的同时提出情感目标。

    在基本元素练习、西方现代作品转换临习和材料与技法实验阶段,侧重对学生造型观念、审美意识和学习兴趣的培养,这是提高学生艺术感知能力促进个性发展与情感表达的基础。

    写生和小品创作学习阶段,侧重对学生的生活意识和社会意识的强化。作品所描绘的内容必须与个人生活密切相关,是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生活性内容和社会性内容。这样容易触动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对生活和社会的关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对精神情感的表达能力。

    总之,水墨构成是中国画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水墨语言拓展的有效方式,恰当的课程内容设置与有效的教学策略实施,对学生全面认识笔墨语言、构筑创新意识有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袁丽萍.高校水墨构成教学价值及教学策略[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22).

    [2]赵晓荣.水墨构成与形式分析[J].当代教师教育,2003(4).

    [3]刘进安,杨建国,邓馨.关于现代水墨与教学的思考:刘进安访谈录[J].东方艺术,2010(2).

    [4]赵飞.水墨构成课程的具体研究内容与课程的基本设置[J].艺术品鉴,2017(6).

    [5]朱乃正.卢沉 周思聪文集[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

    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