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高中物理课堂的构建研究

    石玉川

    ◆摘? 要:现如今,随着新课标的落实,教师的授课观念也产生了比较大的转变,物理科目作为高中时期比较关键的课程,怎样才可以更好的提升物理授课活动的成效,也成为了当前教师十分注重的内容,通过实践可知,将生活化的模式融入到授课之中,是较为有效的手段。基于此,本文就从生活化高中物理课堂构建的意义出发,对其中的几点策略做出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策略

    一、引言

    基于本质来看,高中物理科目是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学科,若是教师采取以往常用的“灌输式”授课模式,不单会制约学生的创造力,同时学生也没有办法真正领悟到物理知识的内核,如此一来,就不能够真正的达到教育的目的。在这种形势之下,如想要将理论与实践更好的融合在一起,就需要采取“生活化”的授课模式,将高中物理与生活相互关联,构建生活化的物理授课课堂,因此下文将对这部分内容展开简要论述。

    二、生活化高中物理课堂的构建意义

    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都可以创建成为一种课堂教学模式,从而影响教师的教学理念。传统物理课堂不可避免地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1],一般教学方式都是以教师为主导,而学生的学习重点在于跟随教师的思路进行思考,然后通过大脑记忆功能背下老师所讲授并重点强调的知识考点。生活化教学则是倡导以学生为主角,教师只是起到一个引导并及时纠错、给出协助的角色。学生在无形之中化主动为被动,随着求知欲望的愈加强烈,自主意识也愈加强化,既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理,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最终培育他们的物理素养。

    三、生活化高中物理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注重物理理论与生活相结合

    高中物理教师在授课中也应通过理论与生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使高中生可以更加明确地对物理定律以及概念性公式有所了解。众所周知,在传统高中物理授课活动中,教师为了更高效的完成教学进度,通常会让学生们通过强行记忆的方式对课本内容进行背诵[2]。但是这样的授课模式,不仅不利于高中生将物理内容很好地应用到生活中去,同时也无法达到预期的教育成效,反而会起到相反的效果。所以为避免该情况的发生,就需要注重物理理论与生活相结合。例如,在教授"摩擦力"这节内容时,本节内容主要是将摩擦力产生条件、公式运用以及不同摩擦力等知识教授给学生。首先教师在授课之前要想让学生们了解什么是摩擦力以及形成摩擦力的条件,在该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走路时脚与地面的摩擦情况展开授课,通过脚与地面接触从而产生摩擦力会发现该力的产生主要是在粗糙接触面、相对运动过程以及弹力作用的影响下形成的,高中生在自我感觉和实践中将会对产生摩擦力的三点因素有所掌握和了解。通过理论与生活相结合的授课模式,不单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对物理知识产生兴趣,同时两者相结合的教学手段也有助于课堂授课以及学习质量的提升。

    (二)做好物理生活化练习的设计

    目前,在设计物理练习题时,教师通常会以知识本位为主,忽略习题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这也致使高中生对知识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理性层面上,也导致他们对练习的单一化形式产生枯燥感,继而降低物理课堂练习的实际价值[3]。鉴于此,在设计课堂练习时,教师应考虑生活化因素,并将练习题赋予生活化的特征,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好的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问题联系起来,加深他们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还能够使他们完成新知识的迁移,从而潜移默化地提升其将物理应用于生活中的意识。例如,在教授"形变与弹力"这节内容后,考虑到学生已经理解了弹力产生的条件,为了使学生巩固弹力的实际应用,因此,设计出生活化的课上练习题,并提出练习要求:"请每一位学生运用相同的力,去捏一捏课前准备的橡皮泥和矿泉水瓶,并记录两者形变的状况,在此基础上,请学生举出三个弹力在生活中的案例",此时学生反馈的信息如:"运动员撑杆跳高时;跳水所使用的踏板"等等,通过这样的生活化练习方式,不仅加强了学生对弹性形变条件的掌握,还激发了学生思考弹力的应用途径,同时,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再局限于理论的理解上,而是构建起了良好的应用体系,无论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生活中运用物理的能力,都得到一定的增强。

    (三)创建生活化的物理课堂情境

    高中物理概念和知识点比较多,同时还具有极强的逻理性和抽象性,学生不易接受。如果教师依然使用固化的教学模式,是不能让学生激发出物理学习的兴致,也不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教师需要充分挖掘生活资源,可以结合高中生的实际情况和课本内容,通过生活化教学理念,为学生创设物理生活的学习场景,让学生运用自己所熟悉的生活经验来解决难题,从而实现课堂授课品质的提升。在教授"力的分解"这节内容时,为了使学生理解力的分解概念,并使他们感受到力的分解在生活中的运用,教师可以运用电教设施展示"刀砍木材、汽车自动上下坡"等视频,丰富了学生的视觉体验。此外,由于这些生活化场景是学生所熟悉的,以此使学生置于生活化的环境中,但是由于学生对这些生活化现象还未建立科学的认知,于是使他们产生了较为强烈的探究兴趣以及探究行为。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探究活动,并使他们初步了解了"力的分解"在生活中的实际用途,同时,使他们建立了"力的分解"等物理概念。由此可见,通过生活化情境的积极构建。不仅能够使学生以情境中的生活现象为研究对象,使他们产生好奇心以及探究欲望,还能够使他们主动参的探究物理规律的形成过程,并深化他们对物理规律的理解。此外,生活化情境的构建还使得课堂营造出一种轻松的氛围,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压力。

    四、总结

    总而言之,高中物理科目的授课拥有极强的繁杂性,同时也十分的系统化,所以就需要开展多元化的教育方式,而其中生活化的方式所展现出的效用是有目共睹的。因此,物理教师务必要注重这种方式,继而采取一定的手段及措施,来创建出生活化的授课课堂,协助高中生更好的完成物理科目的学习。上文针对这一内容,从不同层面予以探讨,提出几点生活化课堂的创建路径,以期望能夠抛砖引玉,为广大教师带来参考。

    参考文献

    [1]张惠娟.高中物理生活化课堂构建策略探究[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8(12):16.

    [2]吴士全.生活化高中物理课堂的构建研究[J].成才之路,2018(26):88.

    [3]陆春梅.如何构建生活化的高中物理课堂[J].文理导航(中旬),2017(1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