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思维导图构思作文细节

    陈龙珍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三年级的学生虽然在一、二年级时有了一定的写话基础,但是写话与写作不同,写作更注重谋篇布局。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学生看图写话很会写,可一到写作就不知如何下笔。

    学生怕写作文的现状一直困扰着我们,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往往会遇到这样的问题:(1)提笔不知道写什么;(2)文章条理不清;(3)内容不够具体;(4)参照范文,套用模式,作文没有新意。

    如果三年级起步阶段的作文没有打好基础,那么长此以往,问题更多,学生越来越不会写作文,教师越来越害怕教作文。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学生练习作文,要他们先写提纲,就是要他们想清楚然后写,不要随便一想就算,以有点朦胧的印象为满足。”但是写提纲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笔者把视野聚焦在了与写提纲有异曲同工之处的思维导图上。

    思维导图是展现发散性思维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儿童是天生的画家”,如果把有绘画性质的思维导图融入到写作教学过程中,并运用图文一起呈现的技巧,把写作中各层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关联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图像、颜色和关键词等建立记忆链接,将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画一幅思维导图好比是在经历一场头脑风暴,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理清写作思路,丰富习作内容,还能为习作拓展一定的思考空间,并且有许多选择项,可以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有目的地取舍。

    语文课程标准在中、高段的写作要求中都提到要把内容写具体,但这恰恰是学生的软肋。学生如果在作文起步阶段打好基础,那么在以后的学习中就会游刃有余。在过去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教师指导学生“具体写”,除了教师讲解和习作欣赏外,没有找到有效的指导方法。现在,随着思维导图这个思维工具的引入,教师就能够很好地解决“如何构思写出作文细节”的问题。而教师利用思维导图的发散性功能辅助细节描写,也成为写作技能训练的重要内容,学生的想象力将得到空前的释放,发散思维能力也在实践中逐步增强。

    一、把概括性的语言换成具体形象的叙述

    在写作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学生用的语言大多都是比较简单的概括性的词语或句子,如果把这些简短的语言换成具体形象的叙述,那么文章自然而然就具体了。如何运用思维导图来把概括性的语言变得具体形象呢?

    比如这样的句子是学生经常会写的:硬币掉落在地上。这时我指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

    修改过的句子就是这样的:一枚银白色的硬币从桌上滚下来,丁丁当当地在地面上跳动,随着声音的停止,硬币就静静地躺在那里。

    如果学生在写句子时,脑海中时常能浮现这样的思维导图,多问几个为什么,那么文章不具体都难。

    二、分解动作,写出层次

    学生动作描写往往都太“笼统”,怎么描写才能避免“笼统”呢?需要把动作分解开来,运用思维导图能把动作细化,并且显得有层次感。

    比如某学生在写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的习作《我学会擦玻璃》中这样写道:我开始擦玻璃了,我用抹布使劲擦,终于擦干净了。显然学生写得过于简单了,文章没有可读性,如何把“我”自己擦的动作分解开来呢?这时候就要利用思维导图来分解动作了。

    引导学生在头脑中“搜罗”擦玻璃时会涉及到的所有动作,并用思维导图罗列出关键词,参照着思维导图,学生可以轻松地写下“擦玻璃”的具体动作细节,下面是学生修改之后的动作片段:

    “开始擦玻璃了。我先用一块干抹布掸了掸玻璃上的灰尘,再拖来了一把椅子,站在上面,发现够不着玻璃的上方。于是我踮着脚尖,一手紧紧抓住窗框,一手拿着湿抹布,从上到下开始擦玻璃了。虽然有些恐高,脚也在发抖,但是我一想到能帮妈妈减轻负担就很开心。遇到有污点的地方,我就使劲擦、反复擦。遇到顽固污渍,擦不掉的,我就用手指甲抠几下……擦了一遍后,我把脏抹布放进水盆反复揉搓,哇,干净的水变得黑黑的,我把抹布拧干,又接着擦起来……玻璃擦好了,最后我还不忘再检查一遍。妈妈看到玻璃擦得这么干净,对我竖起了大拇指。”

    有了思维导图这个辅助工具,大多数同学都能按顺序进行动作细节构思了。

    三、加入修辞方法或嵌入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

    此外,学生可以写下可能用到得一些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夸张、排比等等,补充在原有的导图上,并进行合理调配,会使文章显得更生动。还可把想到的、可能用到的好词好句写在旁随时选用。名人名言,古诗佳句,学生在平时都有所积累。这些资料被引入到写作中,可以突出主题,使文章更具体、生动,甚至可以说是点睛之笔。思维导图能将新旧知识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写作前全盘考虑,意识到在什么地方引用什么资料,让文章熠熠生辉。

    四、评改作文——使文章渐入佳境

    老舍先生说:“好作文是改出来的。”但是现在的情况往往是教师帮学生改作文,学生写作水平得不到提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因此要锻炼学生自己修改和互相修改作文的能力,让学生成为评改作文的主人,这样的评改才是扎实有效的。

    在作文评改中,笔者也尝试通过思维导图来评改作文,通过四人小组合作的方式,大家阅读组里某位成员的文章,然后进行交流,把该同学写得好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用思维导图展示出来,也可以加上修改后的意见或建议,最后把这份导图发给该文章的作者,作者根據同学的建议修改,使文章更加完善。将思维导图引入小学作文评改教学中,打破了以往教师唱主角的局面,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评改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评改能力,进而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

    写作是一种思维的过程与思维的结果。三年级处在写作教学的起步阶段,由于年龄和环境因素,学生思维发展并不成熟,他们需要借助辅助工具来发展他们的思维。

    教师把思维导图运用到写作教学中,能帮助学生多方面地地选择写作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顺序,把文章写得具体,激发学生评改作文的兴趣,降低起步阶段的作文难度,让学生不再害怕写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