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初中小说解读人物形象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姚新

    摘要:人物形象是小说展现人物的独特魅力和典型性格的主要手段,也是小说主旨和作者写作倾向的体现。而学生在解读小说人物形象时却往往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教师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有的放矢的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读人物形象,深入理解小说内涵,提升小说阅读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小说;人物形象解读;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7-066

    人物形象、情节、环境是小说阅读的三个要素。人物形象不仅展现了丰富多彩的人物性格,而且展现了小说主旨和作者的情感倾向。课标中也要求学生“阅读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体验情感”。语文核心素养中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因此,人物形象解读就成为小说阅读和教学的重点。

    一、人物形象解读的问题

    1.人物形象解读错误

    学生对于人物形象进行过度的拔高或贬低,无法把握作者对小说中人物的情感态度。如:在《生死抉择》这个小说中有这样一个细节“老大爷站在路中间挥动手杖示意”,这个情节仅仅是老人的善良和热心,而学生却强行将“舍己为人、无私奉献”这样过于贴签强加在人物身上。使得人物形象脫离现实,过于完美。

    2.人物形象解读单一

    学生只会孤立的解读人物的言行,不能前后勾连、关照全篇,对于人物解读不全面。如:在阅读《智取生辰纲》时,只抓住杨志打骂军汉的片段,仅仅认为杨志是一个凶狠的、脾气暴躁人,并没有联系之前他三番四次改变路线、改变时间的情节解读,看到杨志还是一个谨慎、精明之人。人物形象单一,只注重点,而不顾面;只能断章取义,不能前后勾连;只能片面解读,不能全面把握。

    3.人物形象解读浅显

    学生对人物解读停留在表层,对于人物解读比较肤浅。如;在阅读《智取生辰纲》时,仅仅读出杨志是一个凶狠的、脾气暴躁人,既没有深入杨志求官心切、急于表现的心理解读,也没有深入杨志一生“博个封妻荫子”的理想去解读。他这里的打骂固然有不会沟通、脾气暴躁的因素,也是和他的急于求官、急于光耀门楣有关。而后两点学生几乎解读不到,可见学生解读人物形象时简单、浅显、粗糙。

    4.人物形象解读空洞

    学生解读人物时,由于词语积累的缺乏,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的欠缺,对于人物解读空而大。如:在阅读《范进中举》胡屠夫的人物形象时,学生只能表述出“范进中举后,胡屠夫来巴结、讨好他”,无法用“趋炎附势、前倨后恭”这样的词语概括。口语表达过多,书面语较少;行为评判的词语较多,性格概述性的词语较少;空洞的词语较多,精准的词语较少。

    二、应对策略

    下面我就从单篇文本、多篇组合文本、整体书阅读这三个方面阐述人物形象解读的一些应对策略。

    (一)单篇小说阅读

    1.在典型的情节中解读人物形象

    典型的情节是塑造人物形象的最主要手段。在解读人物形象时,要指导学生抓住典型的情节来品味人物的形象。如:解读简·爱这个人物形象时,我们就应该抓住简·爱奋起反抗表哥,被关进红房子;以及她和罗切斯特在花园里互表心意这两个典型的情节,解读简·爱勇于反抗、追求平等、独自自尊的人物形象。

    2.在典型的环境中解读人物形象

    人物的形象离不开环境的烘托和渲染,这里的环境既是指课文中出现的自然环境的描写,也包括课文中出现的社会环境的描写。典型的人物形象正是社会和时代的缩影,所以我们在解读人物形象时候,也要抓住环境进行解读。如:《故乡》一开头的一段环境描写,“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地响,从缝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既渲染了此次回故乡时悲伤、凄凉的情绪,也点明了当时农村经济的萧索。

    3.在典型的描写中解读人物形象

    人物的刻画离不开人物的描写,人物的言行直接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如:《变色龙》中奥楚蔑洛夫三次脱穿大衣的动作,极具表现力的语言“就说这狗是我找着,派人送上的……你这个混蛋,把手放下来!……怪你自己不好!”以及传神的人物神态描写“整个脸上洋溢着含笑的温情”,一下子就把他媚上欺下、趋炎附势、见风使舵的个性刻画出来了。

    4.在矛盾冲突中解读人物形象

    小说阅读中,我们往往会发现一些看似矛盾的情节,这些矛盾之处,正是我们引导学生思辨的理解人物形象最好的抓手。如:《儒林外史》中,严监生临死前因为灯盏多了一根灯草,迟迟不肯咽气。这个典型的情节已经成为严监生吝啬鬼形象的经典情节。但是如果细读前文,就会发现,这么一个吝啬鬼在妻子王氏生病的时候,用好医好药。为王氏办丧事,也花费颇多。这么一个吝啬鬼,怎么会这么大方呢?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他的吝啬是对自己而言,对别人还是很宽厚的。而且他的吝啬,是不浪费钱,而不是不花钱,他觉得用钱要用在刀刃上。这样辩证的去看待他的形象,解读才能全面、深刻,也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

    (二)多篇小说阅读

    1.在比读中解读人物形象

    单篇小说阅读时可以用这个方法,多篇小说的阅读中也同样适用。这里主要是通过比较人物之间的异同,更加深刻的了解人物的形象,领会作品的主旨。如:将孔乙己和范进这两个人物进行比较,两人皆是深受科举荼毒的人物,一生热衷,中毒极深;二人社会地位都很低,都曾经感受社会人情的凉薄。但孔乙己是科举考试的败北者,被吞噬了;范进中了举,爬上去了。两者的异同不仅塑造了两个迂腐、麻木的科举受害者形象,而且刻画了一群麻木不仁、冷眼旁观的看客形象,更揭示了科举对读书人的戕害。

    2.在互见中解读人物形象

    在一个文本中解读人物形象有很多时候是单薄的,需要多篇文章组合在一起阅读,互相补充,以期获得一个较为全面的人物形象。比如在赏析诸葛亮这个人物时,就可以把《诫子书》《出师表》《三顾茅庐》《隆中对》这四篇文章放在一起阅读。如果这单看《三顾茅庐》,这篇小说,我们也许只能读出诸葛亮的才华横溢、足智多谋、淡泊名利。但如果联系《诫子书》《出师表》《隆中对》这三篇文章来看,不仅能够为诸葛亮性格中淡泊名利找到进一步的佐证,还能够了解到诸葛亮忠心耿耿、鞠躬尽瘁、深谋远虑的人物形象。这样诸葛亮的形象在初中阶段比较全面而完整了。当然,还想进一步了解诸葛亮的形象,还需要勾连《三国演义》中其他的章节,我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三)整本书小说阅读

    1.在专題中解读人物形象

    对于不同特点的小说,我们可以根据小说的特点来进行专题阅读。如:《骆驼祥子》我们读京味小说;《儒林外史》,我们读讽刺小说;《水浒传》我们开展章回体小说的阅读专题。我们主要谈论的是人物形象,所以就不再细述。在人物形象解读时也可以对人物进行专题阅读,以期整体把握一个群体的人物形象。如:

    《儒林外史》中刻画了四类人物: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牛浦郎、匡超人);依仗功名富贵三、骄人傲人者(严监生、张乡绅);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高,被人看破取笑者(权勿用、杨执中);辞去功名富贵品第最上一层者(王冕、杜少卿)。这样的分类整理,更有助于清晰的了解人小说的内容,把握人物的形象,从而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再如《水浒传》中,塑造了一群草莽英雄,他们出身较低,文化程度较低,最有血性,最具有反抗精神,但往往也性格暴躁,容易滥杀无辜,如:李逵、武松、阮小七等;还有一群被逼上梁山的英雄,他们往往出身较高,曾有过一官半职,迫不得已走上反抗之路,如;宋江、林冲、杨志。他们具有浓厚的“忠君”思想,他们起义的目的是博取功名、封妻荫子。故“招安”是其必然选择,失败是起义的必然结局。我们从专题的人物整理中,了解起义英雄共同的精神品质,也显示出明显的个性差异,更总结出小说思想的局限性。

    2.在思维导图中解读人物形象

    对于长篇小说,人物形象解读时容易出现片面化的问题,主要在于情节前后勾连。运用思维导图既可以关注到小说情节前后展开的顺序,也可以关注到每个情节中展现的人物形象,在总体的思维导图中将单个的形象进行整合,人物形象就全面而完整了。如:《水浒传》解读主要人物时,我让学生自选自己喜欢的人物将其情节线梳理出来,人物的形象标注在旁边,这样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就立体而丰满了起来。再如:《儒林外史》阅读时,我让学生绘制了匡超人的朋友关系导图,并将朋友进行分类,就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匡超人的变化的原因。这样解读人物前后变化的原因就一目了然了。

    总而言之,解读人物形象的方法既不是一成不变,也不是孤立单一的,要根据小说的篇幅、人物形象自身特点、作者的写作风格、语言表述方式、小说的主旨等,灵活的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力图能够全面、深入、精准的解读人物形象,品味语言的艺术,领略小说阅读的魅力。同时,也在赏析小说人物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语言素养和能力,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作者单位:南京市共同青团中学,江苏 南京2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