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课堂教学实现“减负增效”的方法

    孙淑

    “减负增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不仅是指减轻学生的负担,增加学生学习效果,还指教师的教学方法更新与教学内容的更新。在开展“减负增效”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减“负”而不是减“质”,同时保证效率、效果的增高。“减负增效”一直是教师追求的目标,但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合理“减负增效”的策略,进而没有实现高效率、高质量以及低压力教学效果。由此,基于整个社会都在关注教育质量背景下,研究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减负增效”策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课前认真备课,布置预习任务

    认真备课与合理布置预习任务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实现“减负增效”的重要路径之一。初中语文应试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需求,不适合时代的发展,且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下,教师往往将初中语文的课前预习任务定为熟读课文,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却增加了学生负担。因此,教师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需要结合《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特点来认真备课,布置合理的预习任务。

    例如,关于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初中语文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部编版)一课。首先,课前教师将新课标认真查阅后,分析课文:首先,主题较为沉重,对于初中生而言是不容易接受的,因而可在课程导入环节中以学生们非常熟悉的孟郊《慈母吟》进行导入,让学生去体会《秋天的怀念》中的真挚情感。其次,课前收集史铁生相关的生平事迹,了解史铁生。最后,熟悉课文。备课后,布置预习任务:收集以母爱为题材的作品;写关于母亲予以自己温暖的一段话;写下自己想对母亲说的话。(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道题完成预习任务)。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课前高度认知新课程标准,领悟新课标的教学精神,教学目标,并研究教学内容,认真备课,要求学生找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如此,不仅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教学基础,学生通过预习对教学内容充满了兴趣,为实现课堂“减负增效”铺垫基石。

    二、课上创设情境,转变教学方式

    初中阶段,学生处于知识难度逐渐由简变难的阶段,因而学习任务不仅是身体上的“负担”,还是心理上的“负担”。另一方面,初中语文传统教学模式中,大部分教师仅应用一种教学模式,缺乏新颖的教学方法,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现“减负增效”具有阻碍作用。因此,教师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心理“负担”,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采用翻转课堂、微课、“少教多学”以及合作学习等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例如,关于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初中语文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部编版)一课。为创设情境,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桃园三结义”“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以及酉阳桃花源的影视节选视频,学生们观看结束后,教师:我最近在做一项研究。从“二桃杀三士”到“桃园三结义”再到“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都会演绎一场传奇!那么,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桃花源记》又会有怎样的传奇上演呢?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班级人数、学生学习能力等实际情况将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找出文章中的通假字(还家),古今异义(鲜美、交通、妻子、绝境、无论、如此等)。每个小组都能够良好完成学习任务。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氛围中学习,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进而降低心理“负担”;除此之外,教师还利用合作学习模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进而促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减负增效”的实现。

    三、课上拓展延伸,开阔学生视野

    语文教学不局限于教室内,更不局限于教材中,这就要求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延伸课堂,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符合新课改需求。但初中语文课堂传统教学模式中,大部分教师将教学内容限制于教材中,不利于学生的思维拓展。因此,教师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可设计课堂拓展延伸环节,让学生在拓展延伸环节中了解更多的语文知识,锻炼学生思考,扩展学生视野。

    例如,关于九年级上册《智取生辰纲》(初中语文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部编版)一课。学生学习完《智取生辰纲》后,对《水浒传》充满了兴趣,教师可借此机会进行拓展延伸,再讲解杨志护送生成钢失败后的去向故事,并让学生课后查找还有哪些作品也应用了“双线结构(杨志押送金银担—明线、吴用智取生辰纲—暗线)”等,课上拓展延伸完成后,还可鼓励学生课后阅读《水浒传》,必要时可组建“《水浒传》读书交流会”,让学生们在活动中发表自己对《水浒传》的看法,分享自己最喜欢的英雄人物或最喜欢的一段故事。通过教师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中的知识点,鼓励学生想象聯想,并利用辅助教学工具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比较等。如此不仅拓展了学生视野,提升了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减负增效”的可能性,还强化了学生综合素质,丰富学生语文素养。

    四、课后转变形式,巩固课堂知识

    课后转变形式是指课后作业形式的转变。课后作业能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加深对知识的印象。传统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将课后作业以“做练习题”“完成课后练习题”以及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为主,虽然有一定作用,但不利于“减负增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现。因此,教师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可转变课后作业形式,如阅读与课文相关的文章或文学作品、撰写自己的学习心得、课后采风活动等。

    例如,关于七年级上册《春》(初中语文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部编版)一课。本课布置作业环节。教师:“《春》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写景散文,那么通过学习《春》之后,同学们也掌握了写景的方法。那么请同学们这周末去采风,然后撰写一篇500字左右的采风作品。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下周二交。”学生满怀信心的答应。教师:“同学们采风的时候与亲朋好友同行,注意安全……”下周二,学生将自己的采风作品上交,部分学生利用《春》中的写作手法(联想、侧面描写、比喻、排比、拟人等)进行写作,并以诗歌、散文、记叙文等形式呈现。通过教师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组织了学生个人采风活动,同学们在采风活动中撰写采风作品。如此,学生在采风过程中得到放松的同时,还将课堂上学过的应用到实际创作中,从而提高了写作能力,进一步保障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减负增效”的实现。另外,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总而言之,语文是初中阶段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对于初中生而言难度较大,在语文教学中实现“减负增效”已经是教师们讨论的热点话题。为实现初中语文教学的“减负增效”,需要教师更新教学观念,课前认真备课,布置合理的预习任务,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需创设情境,转变教学方式,拓展延伸以及转变课后作业形式,才能推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减负增效”的实现,进而提升学生学习效果,促进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实现,推动我国教育事业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第二中学(214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