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计算题常见错误的归因及解决策略

    丁林飞

    摘要:在从事三年级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计算题的错误率特别高,因为计算能力是学习数学所必备的根本能力,又因为计算的正确率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自信,所以我一直把减少学生的计算错误视作教学的当务之急。本文通过分析学生出现错误的现状,归纳并罗列常见计算错误的几种类型,并且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寻找错误的原因,最终促使常见的几种计算错误得到了有效控制和解决。

    关键词:小学数学 ?计算错误 ?解决策略

    一、对错悬殊——我班计算题出错之现状

    我班现在有38名学生,在计算时总是出现五花八门的错误。一次作业中,全对的同学只有十来个,勉强做对一半的也只有四五个,其余学生错误均不等。单元检测的时候仍有很多孩子在计算上出错,导致其不能取得满意的成绩。计算错误已经严重影响到我班的数学学习整体水平。

    二、把脉问诊——我班计算常出错的几种原因

    (一)听课时不专心:对知识点理解不透彻,似懂非懂

    三年级孩子正处在最顽皮的阶段,我班也不例外,很多孩子在上课时喜欢开小差,不是做小动作,就是心神不定。好动的他们,往往在我讲解知识点时,注意力一閃而过,根本就没有听懂,于是就出现了知识性错误。如我班有个孩子在做混合运算时常出现这样的错误:26+12×10=380。细究后,发现他对于混合运算中“先算乘除再算加减”的顺序没有弄懂,习惯上认为这道题的计算还是从左到右依次进行,即先算26+12=38,然后再算38×10=380,这样的话,自然就出现了错误结果。

    (二)态度上不尽心:看题不认真,读题马虎

    我班有些孩子比较贪玩,为尽快完成作业,回家后只草草地完成任务,结果连很多题目的数字、符号都看错,从而导致了大量的计算错误,比如12×15÷6=180×6=1080,21×25-56=525-65=460,可见这些孩子在做题时是多么心不在焉。

    三年级孩子已经不再是一年级的娃娃,经常不把老师和爸爸、妈妈的话记在心里,有的孩子甚至有厌学情绪。如每次在孩子做作业时,我常提醒孩子要认真对待读题这一环节,但总有一些孩子只是大致扫一眼,根本不去做深入思考,题目一看完就下笔算。最近我班做了一道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题,内容是“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14厘米,求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有几个孩子看也不看,拿起笔就匆忙上阵,结果做成了“14×14=256(平方厘米)”。看到这样的结果后,我说:“这道题目的意思你们弄明白了吗?你们做对了吗?”在我的追问下,孩子们把题目又读了一遍,才恍然大悟。有很多家长认为这是孩子粗心马虎所致,我却常反思:真的是因为他们粗心吗?我觉得不全是,最主要的原因是孩子的做题习惯不好,看题时一扫而过,这样能不错吗?

    (三)口算时不细心:基本计算不扎实,口算不准确

    有很多孩子在计算时喜欢进行口算,但是由于基本的计算法则掌握得不够扎实,经常出现一些简单的错误。比如3+3=9,4×4=12等。一个小小的错误就导致一道大题的整个错误,例如有的孩子考试结束后,问他们做得怎么样,他们总自信满满地回答:“老师,好简单,我能考100分!”结果,试卷一发下来就发现错了好几道题。我把这些孩子留下来纠错,他们看后都傻了眼,才发现自己竟把一些简单的计算都口算错了。

    三、对症下药——解决计算出错的几种方法

    (一)让孩子爱上数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上课时开小差,说明其对数学没有兴趣。学生一旦对数学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钻研、去探讨、去思考、去求知。所以我们老师就要想办法让孩子对数学感兴趣。学生进入三年级后,随着生活经验的不断丰富,他们已给自己定了奋斗目标,而这个目标的实现就需要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所以这个时候是我们给他们传授知识的最好时机。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的:

    1.鼓励学生,表扬学生

    上课回答正确的同学,我会表扬他“你真是个数学小天才”;上课认真听讲的同学,我会表扬他“你听课真认真,你就是我们班的模范”;课后作业写得工整整洁的同学,我会拿着他的作业本在班上走一圈,让全班同学向他学习。

    2.让课堂生动活泼

    学生喜欢听令他们感兴趣的事,我就在我的教学设计上下功夫,让我的导入生动有趣。如:找他们喜欢的感兴趣的事物导入新课;在教学过程中用温柔、幽默的方式来实现教学目标;给他们讲一些数学家和名人的故事……在教学中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如此,他们在做作业时会多一点耐心和细心,正确率就会提高很多。

    3.使用多种教学手段激趣

    很多同学认为数学很难学,很多问题太抽象,不好理解,思考时脑细胞会死很多,对数学越来越害怕,越学越没有信心。在课堂上我们可以选用各种先进的教学软件让一些难思考的问题变得更加的直观,对孩子的回答及时给予肯定,从而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对数学慢慢地感兴趣。

    (二)寻找错误根源

    现在的学生自尊心强,逆反心理强,害怕困难,害怕吃苦。老师要理解他们,尊重他们。对于他们出现的一些计算错误,我们不能一味批评指责,而要及时伸出援助之手,耐心帮助他们。我们要把他们请到身边来,蹲下身来跟他们交流,找出他们出现错误的原因:如果是不懂,可以讲解给他听;如果是马虎大意,可以跟他讲讲马虎的后果。找出各种出错的原因,因材施教。

    (三)抓住课堂四十分钟

    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文化的主阵地,所以我们要抓住课堂教学中的每一分钟,讲清重点。记得有一次我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在总结计算方法时就说用第二个乘数中的每一个数分别跟第一个乘数中的每一个数相乘,然后在出示例题时把两个结果相加,但是我没有说把乘的结果相加,结果很多同学在写竖式时,最后一步都不加。可见课堂上的影响多么重要。

    (四)让孩子理解算法和算理

    在教学时要加强算法和算理的有效指导,不能一味地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只有学生理解了算理,他们才会灵活运用。有很多孩子背算理时有口无心,只要你稍微变式,他们眼睛瞪半天也想不出来。在做除法时,有的孩子算半天都不知道9除以2商几。在刚学到两位数乘两位数时,有的同学出现第二个因数中的每一个数和第一个因数中的每一位数相乘后结果不相加,还有的同学出现数和数相乘时的顺序不对。如果他能把算理弄清楚,那么他就不会出现乘法口诀不会用,不会出现两位数乘两位数时最后的结果不相加等错误。可见让孩子们弄清算法和算理是多么重要!所以,我们要加强对算法和算理的有效指导。

    (五)加强对学困生的课后辅导

    课后辅导对学困生的作用特别大,有很多学困生的接受能力很差,课后辅导可以让这些孩子慢慢消化吸收。班上总有那么几个同学,学习跟不上节拍,接受能力比较弱,课后我经常对这几位学生进行辅导,讲清当天课时的主要内容,直到学生懂了为止。再通过认真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当面指出学生的错误,让他及时纠错,这样就会有的放矢,效果将事半功倍。

    (六)家校合作

    教育需要家长和学校共同努力,光靠哪一方面都不行。在学校需要老师言传身教,在家里需要家长监督教育,只有双方共同努力,才能教育好我们的孩子。所以,教师要和家长及时沟通,以便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孩子在家里的表现。基于这样的双向沟通,我们才能对孩子有全面的了解,教育的力量才能更强大。

    总之,提高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师一项艰巨的任务。作为教师,我们只要认真分析错误的真正原因,就不会简单地把它归结于“马虎”二字,而让孩子在计算上一错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