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点设定:童话文本价值的新向度

    何淑娴

    [摘 要]童话故事有着生动的情节,丰富的想象,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学习时,从情节、人物、语言、结构等方面搭建一些学习支点,引领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主动探索,能够成功激发学生的阅读主动性。

    [关键词]童话教学;支点设定;文本价值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25-0075-01

    童话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自觉建立一些支点,以帮助学生探寻童话的文本价值,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生长。在情节人物支点的确立中,教师要围绕文体、结构、选材、立意等角度展开推演,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提示;在语言表达支点的搭建中,教师要借助文本经典描写展开鉴赏传授,让学生快速建立语感;在思维结构支点的探索中,教师要有拓展意识,从更多方向展开思考和发掘,使学生在童话寓意的感知中形成学科认知。

    一、情节人物支点,建立文体认知

    童话中有不少的典型人物形象,也有曲折的故事情节,这都是学生比较关注的内容,教师要从这里建立学习支点,让学生在梳理性阅读中形成童话认知。童话是特定文体,具有科幻性、灵动性、教育性等诸多属性特征,教师要从文体角度展开引导,让学生自然形成学习认知。

    如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这篇童话很有趣味性,写了两只蟋蟀的故事,一只蟋蟀被老牛吃进了肚子里,另一只蟋蟀在外面想办法搭救,最终使牛肚子里的蟋蟀成功脱险。教师围绕这个情节和人物展开阅读布设:遇险蟋蟀为什么能够顺利脱险呢?为什么课文题目叫“在牛肚子里旅行”呢?这两只蟋蟀具有什么样的个性特点?展开阅读学习,针对这些问题展开思考,并将阅读感知集中展示,看谁能够给出更深刻的解读。学生领受阅读任务后,开始了深入阅读和思考,很多学生对两只蟋蟀的表现展开了争辩,将两只蟋蟀的不同个性进行了归结。

    教师为学生布设了一些阅读思考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展开深入阅读,促使学生顺利进入童话情境,在阅读、感知、分析、体验中完成了阅读内化。学生对童话故事有特殊学习兴趣,教师利用问题展开教学调度,形成了丰富的学习成长点。

    二、语言表达支点,生长语感自信

    童话中有丰富的描写内容,其经典性也是毋庸置疑的,教师要为学生做出针对性引导,让学生关注语言表达,展开多种形式的语言鉴赏活动,在语感、文感成长中形成学科能力。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介绍了一座老屋,为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它选择了站立,表现出极高的奉献精神。这个故事没有太复杂的情节,教师针对故事特点,为学生设计了角色演绎任务:自由成立演绎团队,做好角色分配,深入阅读故事,设计好角色台词和动作,准备在课堂上展开演绎活动,我们要当堂评比,看哪一个团队表现最优秀。学生听说可以自由组队,还要进行课堂公开演绎,都表现出很高的热情。在学生积极准备的环节,教师与学生展开了个别对话,以了解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给学生提出更多的建议,从而促使学生顺利进入演绎环节。

    教师为学生设计了课堂演绎活动任务,这是学生都比较乐意参与的活动。学生在角色演绎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团队合作精神得到了培养。

    三、思维结构支点,生发核心素养

    童话故事具有教育属性,对其深刻寓意进行发掘和感知,应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追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深入阅读和思考,探索童话故事折射出来的生活哲理,让学生在思想覺醒中建立起认知高度。

    在教学《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这篇童话故事时,在学生阅读了文本之后,教师设计了续写任务: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有太多用途了,如果要对后面的情节进行推测,你会做出什么样的设想呢?用笔写下接下来可能发生的故事,要与前文保持一致。学生接受这个续写任务后,都开始了大胆推测。有学生认为,胡萝卜先生发现长胡子能够帮助其他人解决一些困难和问题,一定会主动去帮助他人的;有学生说,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有太多用处了,在它经过的地方,都会有人借助他的胡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师对学生的个性想象给出积极评价,促使学生顺利完成了学习内化。

    教师为学生设计了童话续写任务,学生需要对童话结构情况进行深入探究,根据情境发展的需要做出大胆推设。学生在续写操作过程中,对童话寓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对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认知品质有一定帮助。

    童话故事教学中,教师抓住学生学习心理展开教学布设,为学生建立学习认知支点,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在不断思考和探索中形成崭新的学习起点。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