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社区融合性教育需求分析

    罗忆源

    

    

    

    【摘要】新生代农民工能接纳社区教育的形式,对社区融合性教育的需求虽然总体仍处于潜伏状态,但也正逐步显化及趋向多元化,社區融合性教育需求的情况因性别、婚姻状况、流出地以及学历层次等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要激发并合理引导新生代农民工社区融合性教育需求,最终实现社会融合顺畅,不仅需要政府重视,还需做好配套支持、合理规划课程设置、加大宣传力度、积极探索不同可行路径、规范管理。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社区融合性教育;教育需求

    【中图分类号】G7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794(2017)03004206

    新生代农民工是指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年龄在16岁以上、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2010年1月31日的中央1号文件,即当时国务院所发布的《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首次使用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提法。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生代农民工已经逐渐成为农民工群体中的主流。根据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14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7 395万人,比上年增加501万人,增长1.9%。分年龄段看,农民工以青壮年为主,16—20岁占3.5%,21—30岁占30.2%,31—40岁占22.8%。青年农民工合计共占56.5%,已经成为农民工群体中的主体。

    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的众多问题已经引起了学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因而,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总体目标是:总量平稳递增,布局合理均衡,服务均等,社会融合顺畅。其中“社会融合顺畅”既是对农民工市民化过程的状态描述,也表达了农民工市民化的终极目标“融合”。但是,要使农民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做到“社会融合顺畅”,它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更不是顺其自然的结果,而是需要各种配套制度的改革与创新,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因而,要使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最终做到“社会融合顺畅”,首先需要关注社区融合性教育。社区融合性教育是指以促进融合为目的开展的各类正规的或非正规的教育培训活动。社区融合性教育培训活动的举办主体可以是政府,也可以是各类企业、社会组织以及民办非企业单位等。总之,各类组织立足社区开展的以促进融合为目的的各类正规的或非正规的教育培训活动,都是社区融合性教育的组成部分。

    一、针对新生代农民工开展社区融合性教育的必要性目前,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心理、社会以及制度性的障碍。要克服这些障碍,尤其是心理和社会层面的障碍,需要立足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融合性教育活动,如粤语学习班、法律知识讲座和亲子家庭活动等。这些社区融合性教育活动之所以能有利于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能帮助其克服心理和社会层面的融合性障碍,主要是因为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社区融合性教育活动立足于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居民共同生活的真实情景——社区,这本身就是一个两者相互融合、交流互动的真实有效平台;二是社区融合性教育活动通常采取的是非正规的教育方式,学习时间更为自由,容易激起新生代农民工的参与热情与积极性;三是社区融合性教育活动以“融合”为目标,目标指向清晰,更加具有针对性,与职业技术教育、学历学位教育等有所不同。 因而,要使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实现社会融合顺畅的目标,大力推行社区融合性教育是非常重要而且必要的。

    二、针对新生代农民工开展社区融合性教育的可行性广州市从2011年开始试点在社区推行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截止到2015年底,全市共成立街、镇级和社区级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家综”)共184个,其中街、镇级164个,社区级20个。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是采取政府购买专业社工服务的方式,根据各个街镇的实际情况,开展不同的服务项目。其中,家庭服务、青少年服务和长者服务是三个常设的基本服务项目,其余的服务项目则可以根据街镇的实际情况进行设置。这种创新的社会管理方式为社区融合性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可行性支持,主要是因为:第一,政府购买专业社工服务的模式为开展社区融合性教育提供了具有可持续性的人、财、物,这是开展社区融合性教育活动的根基。第二,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立足社区开展服务,与社区融合性教育立足社区开展教育培训的理念异曲同工。第三,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引入了专业的社工人才,为社区融合性教育的开展奠定了专业的基础,同时引入了全新的社会工作专业理念。第四,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在设置服务项目时,既有规定性动作,如常规的家庭服务、青少年服务和长者服务,也有一定的自由度,各个街镇可根据实际的情况,设置其余的服务项目。如在黄浦区、荔湾区和海珠区等外来务工人员数量较多的街道,往往设置了外来务工人员服务项目(或称新广州人服务项目),这是专项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服务项目。第五,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服务对象并不排斥外来务工人员,查阅相关公开的招标文件,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服务对象是指居住在某街辖内有需要的家庭和个人。从服务对象的界定上看,并非仅局限于户籍人口,而且包含了非户籍的流动人口。综合以上这些因素可知,当前开展社区融合性教育具有了现实的可行性。

    综上所述,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开展社区融合性教育在当前既具有必要性,也具备了可行性。但要做好社区融合性教育还需要深入了解其需求。为此,课题组在广州外来务工人员较为集中的地区开展了深入的调查。

    三、样本的基本情况

    为了更好地了解新生代农民工对社区融合性教育的需求情况,课题组在广州市外来务工人员较为集中的黄埔区、荔湾区和海珠区三个区按照每个区100份的配额,合计发放了300份的问卷。由于新生代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较第一代农民工高,而且年轻化,所以问卷发放采取线上问卷和纸质问卷相结合的方法,线上问卷主要是通过Q群以及微信平台发放。其中回收有效问卷283份,有效回收率为94.3%。样本的基本情况如下:

    除了问卷调查之外,还选取了30名新生代农民工进行了访谈,深入了解他们对社区融合性教育的真实需求和具体想法,作为问卷调查资料的补充。

    四、新生代农民工对融合性社区教育需求的现状及特征

    1新生代农民工对社区教育形式有一定的接纳度,需求意愿较为强烈

    目前,新生代农民工接受教育培训的方式主要有全日制教育、函授教育、业余教育、立足社区的教育培训、网络课程教育以及以企业工厂或单位为主举办的各种教育培训等。本课题组调查发现,新生代农民工感觉比较容易接受的形式依次是业余教育、网络教育、企业教育以及社区教育。从新生代农民工的选择可以看到,他们更希望工作与学习能同时进行。同时发现,他们对于立足社区开展的社区教育活动也比较容易接受,这也从侧面说明了社区融合性教育活动的可行性以及必要性。社区教育的形式符合新生代农民工对继续教育培训的基本诉求,便利,工作与学习都不受影响,因而也开始慢慢地被接纳。

    此外,课题组还问及被调查对象目前参与社区教育的意愿强度,结果显示:表示“比较需要”和“非常需要”的合计占总体的67%,如果加上表示“需要”的31%,共计表示“有需要”的有98%(见表3)。这也进一步印证了以上的结论,说明新生代农民工对社区教育的需求是强烈的。当然,这里涉及的社區教育内容是广泛的,并没有明确指向社区融合性教育。但至少说明新生代农民工对社区教育形式是接纳的,需求意愿是强烈的。

    2新生代农民工社区融合性教育需求还处于潜伏状态

    立足社区对新生代农民工开展融合性教育是一项新生事物。谁来做,给谁做,做什么,怎么做,做得效果怎么样,如何改进,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尝试。

    课题组为了全面了解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需求,调查时共设计了三大类教育需求:一是社区融合性教育需求;二是职业技术教育需求;三是学历学位教育需求。从调查的结果看,三大类教育需求有着明显的差距(见表4)。

    新生代农民工对学历学位教育的需求是最高的,

    对职业技术教育需求其次,这两类教育需求强烈并且能够显化出来,比较容易理解。新生代农民工的学历层次相对于城市人而言还比较低,因而他们渴望提升自身的学历层次。同时,出于对更高经济收入的追求,新生代农民工也希望能掌握更多的职业技术。因而,在三大类教育需求中,学历学位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需求强烈并且显化。但是对社区融合性教育需求最低,这说明新生代农民工社区融合性教育需求还处于隐形潜伏状态,还未完全显化。这一点还可以从“新生代农民工选择是否愿意参与各类社区融合性教育活动”的结果中得到印证(见表5)。从表中可以看到,仅“愿意参加家政、理财、法律等生活教育”和“参与粤语学习”两项融合性教育需求已超过50%,也就是说,目前大多数融合性社区教育内容还没有广泛地被新生代农民工所接受,这恰恰从反面说明了新生代农民工社区融合性教育需求还处于潜伏状态。

    3新生代农民工参与社区融合性教育需求正逐步显化并呈现多元化

    本课题组通过对广州市黄埔区、荔湾区和海珠区部分设立了外来务工人员服务项目的家庭综合服务中心进行实地考察,在了解他们目前开展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相关情况的基础上,共设计了6大类的社区融合性教育内容,包括参与保健养生教育,参与家政、理财、法律等生活教育,参与文化、科技类讲座,参与娱乐休闲教育,参与家庭管理等家庭教育和粤语教育等。从调查的结果看,新生代农民工对这6大类社区融合教育的内容均表现出一定的需求意愿(见表5)。

    虽然如前文分析, 新生代农民工对于各类社区

    融合性教育需求还处于潜伏状态,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大部分的社区融合性教育需求都超过40%,这说明在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群体中,对各类社区融合性教育需求有逐步显化的趋势,并且呈现多元化的特点。新生代农民工群体能逐步认识并愿意接受各类社区融合性教育,这主要是因为:第一,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中的一部分人特别希望能最终在城市中落户生根,因而他们希望能更多地了解和学习城市生活规则、生活方式以及当地文化风俗等。第二,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对多元知识和文化的需求与接纳意愿较第一代农民工更强,他们希望在工作之余能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了解更多的文化,这点从他们参与社区教育的目的也可以说明。新生代农民工参与社区教育的目的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其中“提高自身相关文化知识及感兴趣的技能水平”和“社交交友,丰富业余生活”成为最主要的目的(见图1)。新生代农民工对社区融合性教育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这是新生代农民工最终走向“社会融合顺畅”终极目标的第一步。新生代农民工社区融合教育需求逐步显化,从侧面凸显了立足社区开展多元化的社区融合性教育势在必行,其意义和作用也将重大而深远。

    4从性别、婚姻状况、来源地以及学历等维度对新生代农民工社区融合性教育需求的分析

    新生代农民工对社区融合性教育需求正逐步显化并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但社区融合性教育需求强度因性别、婚姻状况、来源地以及学历情况等不同而有所差异。

    从性别的维度看,女性对社区融合性教育需求更为明显(见表6),主要可能是因为女性由于日常生活中接触社区更多,更希望能融入社区。其中休闲教育中女性选择愿意的比例比男性低一些,主要可能是女性日常承担的家务劳动更多,比较难以拥有所谓的明确的休闲时间。

    对于不同婚姻状况的新生代农民工而言,明显未婚人群的社区融合性教育需求更加明显,在所有的类别中都超过了已婚人群。其中的原因可能主要是因为结婚后责任和压力都更大,受到的束缚也更多。因而,对于已婚群体而言,要花时间接受所谓的社区融合性教育是比较困难的(见表7)。

    对于来自城市、城镇以及农村三类不同的流出地的新生代农民工而言,来自农村的新生代农民工对于除养生保健外的其他融合性教育需求都比来自城镇和城市的新生代农民工高,仅有养生保健社区融合教育需求略低。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城市的生活方式对于来自农村的新生代农民工是最为陌生和不熟悉的,因而,他们对于这些新的知识有着较为强烈的学习愿望。而其中的养生保健教育低于来自城镇的新生代农民工,主要可能是因为农村的生活方式使人很难形成所谓的养生保健意识,因而来自农村的新生代农民工对这一方面的教育需求自然也比较弱(见表8)。

    对于不同学历层次的新生代农民工而言,高中、中专和大专这几个层次的新生代农民工的社区融合性教育需求最为强烈,其中大专层次的新生代农民工表现得更为明显。其中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受教育程度更高,其思想观念更趋现代化,更容易在思想上接纳融合性的教育,也表现出一定的需求意愿。此外,大专层次的新生代农民工对文化科技讲座和休闲教育的需求比高中、中专层次的新生代农民工都要高出差不多20%。这进一步说明这个学历层次的新生代农民工追求科技知识和生活品质的動机更强(见表9)。

    五、激发并引导新生代农民工社区融合性教育需求的建议从以上的分析可见,当前开展新生代农民工社区融合性教育既具有必要性也具有较强的可行性。新生代农民工能接纳社区教育的形式,对社区融合性教育的需求虽然总体仍处于潜伏状态,但是也有逐步显化及趋向多元化的特点,社区融合性教育需求的强度因性别、婚姻状况、流出地以及学历层次的不同而有所差异。针对于此,要进一步激发并引导新生代农民工社区融合性教育需求,需要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第一,各级地方政府要重视社区融合性教育,做好相关配套支持工作。第二,做好社区融合性教育的总体规划以及具体课程设置,使得社区融合性教育的实际工作者能在实操过程中有章可循。第三,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多渠道、多种手段进行社区融合性教育的宣传,提高知晓度。第四,大胆探索引入不同主体开展社区融合性教育活动,并且要及时总结。第五,规范各类具体的社区融合性教育活动,防止各种违法行为滋生等。

    新生代农民工社区融合性教育是关乎他们的社会融合能否顺畅的关键之一,而要做好新生代农民工社区融合性教育,了解他们的教育需求又是其中的第一步。因而,深入了解新生代农民工社区融合性教育需求,激发并合理引导新生代农民工的这些需求是非常重要而关键的。希望此文能抛砖引玉,引发全社会共同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社区融合性教育问题。

    【参考文献】

    [1]全国总工会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课题组.全国总工会报告: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已影响国家社会稳定[N].工人日报,20100621(1).

    [2]2014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EB/OL].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504/t20150429_797821.html.

    [3]广州市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信息公开情况季报(2015年第4季摘录)[N].广州社工报,201602.

    [4]王利梅,唐燕儿.广东省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需求情况探析[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1):1—5.

    [5]夏扉,陈江南.论城镇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需求[J].福建论坛,2013(10):166—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