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堂教学的创新设计谈

    贺丽

    [摘 要]拓宽广度、发掘深度,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从广度和深度两个角度展开思考,以便设计科学的、有效的教学方案。在语言积累、内容解读、实践活动等方面要体现教学的广度,在解读文本、鉴赏文本、拓展文本等方面要体现教学的深度;同时,深度要与广度相互结合,以便设计出新颖、有效的教学方案。

    [关键词]教学设计;创新探索;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25-0040-02

    制约语文课堂教学的因素众多。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就要从广度、深度等方面积极探索,为课堂教学注入动力。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注重语言积累、情感体验、实践历练等方面的创新探索,引导学生顺利进入文本解读、文本鉴赏、文本拓宽训练等环节,努力拓宽课堂教学的广度,多方发掘教学的深度,这样能给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提高教学实效。

    一、语言积累有广度,解读文本有深度

    语言积累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考虑各种制约因素,为学生学习提供条件。主动预习、扫除文字障碍、做好读书笔记等,都能够兼顾课堂的广度和深度。教师要在学习任务、阅读目标、操作方法等方面进行引导,让学生顺利进入学习情境中。在语言积累训练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自主探究,以有效提升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

    如,教学《观潮》一课,在预习阶段,教师提出具体的语言学习任务:“自主阅读文本,找出陌生的字词,利用工具书尝试理解这些字词;画出典型的描写句子,进行佳句摘抄,体会这些句子的表达作用。”学生根据教师要求展开学习,课堂研读气氛逐渐形成。教师利用学习任务展开教学调度,为学生提供积累语言、学习语言的机会。

    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常常呈现肤浅性特征。他们不能深入到文本核心,感受、体验作者的情感,因此阅读认知不够丰富、深刻。为此,教师要进行创新设计,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如,教学《麻雀》一文,教师先为学生进行示范诵读,然后组织学生展开朗读学习,并为学生提供朗读背景音乐,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展开情感朗读训练。在反复朗读之后,教师为学生进行解读,让学生对文本的丰富内涵有了更多体验。教师利用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老麻雀身上,你看到了什么?”学生纷纷给出他们的个性见解。有的学生说:“母爱的力量是无穷的。老麻雀舍己救子的表现感动天地。”也有的学生说:“作者通过场景描写,对伟大的母爱进行讴歌和赞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内容解读有广度,鉴赏文本有深度

    内容解读主要体现在诵读、主题梳理、情节讲述、人物性格分析、文意发掘等方面,而文本鉴赏要有深度追求。教学广度和深度只有兼顾和融合,才能给学生深度的学习体验,产生学习的动力。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为学生提出适宜的学习任务,提出具体的学习要求,这样能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课堂上,学生有主动体验的意识,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学习诉求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广泛的阅读鉴赏中实现认知内化。

    内容解读有多种路径,教师要根据要求进行具体的安排。如,《走月亮》一文,描绘了一幅温馨的画面。作者回忆小时候与母亲一起月下散步的情景,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为调动学生的阅读情感,教师提出朗读比赛的活动:“这篇课文有特定的情感。请大家深入解析文本,展开朗读展示,先小组选拔,然后参与班级比赛。”学生听说有朗读比赛,自然有浓厚的参与兴趣。在具体准备阶段,教师为学生传授一些朗读技巧和方法,要求学生在抑扬顿挫等方面展开训练,读出作者丰富的情感。朗读比赛顺利推进,学生表现可圈可点。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评价,将朗读比赛推向高潮。

    在课堂上,教师不妨提出一些鉴赏任务,让学生对文本典型语段进行深度解析,形成感知体验。如,教学《爬山虎的脚》一文,教师便提出语言鉴赏任务:“自主阅读文本,找出精彩的描写片段,展开语言鉴赏,从多个角度分析写作特色。”接受任务后,学生能够深入到课文中,筛选精彩的片段,进行分析。如:“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狀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学生开始分析解读:“这段描写非常生动形象,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将爬山虎的脚的特征描绘出来了,表达了对爬山虎这种植物的喜爱之情。”教师对学生个性鉴赏进行点评,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处理,给学生更多的学法指导。

    三、实践活动有广度,拓展文本有深度

    设计课堂训练活动时,教师要对各种制约因素进行考虑,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展开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训练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学科认知。课本演绎、课文复述、课堂辩论、质疑阅读、角色诵读、语言鉴赏、读写展示、信息搜集等,都属于语文实践活动形式。教师要安排好实践活动,提升活动的广度,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深度学习中形成学习认知。

    学生有比较丰富的生活积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接轨学生的生活认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活动机会,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中形成学习认知。如,教学《爬天都峰》一文,教师先组织学生阅读文本内容,梳理基本情节;然后提出课堂演绎的任务:“以同桌两个人为单位,自行创编课本剧,并现场进行展示表演,对文本内容进行直观展示。”因为情节比较简单,学生都能够顺利进入到课本剧创编之中。教师跟进指导,对人物角色性格特点进行提示,让学生对台词、动作、表情等展开深入研究,以提升演绎的品质。学生都能够积极行动起来,很快就有真切的体验。在课堂演绎阶段,学生积极展示,课堂学习气氛浓厚起来。一个演绎活动,给学生带来实践体验的机会。学生参与热情很高,说明教师教学设计很成功。

    在设计阅读训练时,教师要有拓展意识,让学生结合课内外展开学习体验,这样使学生获得更丰富的阅读感知。如,教学《精卫填海》一文时,教师给学生设计一个延伸阅读的实践任务:“课外利用多种信息渠道,搜集精卫填海的相关信息,利用网络平台传给老师,给老师的教学设计提供更多参考。”接受这个信息搜集任务后,学生都能够积极响应。有的学生找出相关的文字资料,也有的学生搜集到动画片视频,还有的学生提供了插图信息。教师对学生搜集的信息进行整合,最终形成展示内容。在课堂展示阶段,学生都能够看到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被投放出来,课堂互动气氛热烈起来。教师利用信息搜集的机会,将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调动起来,课堂教学有了广度,文本解读也有了深度。这样的学习实践活动无疑是最为成功的,学生从中获得的学习体验是丰富的。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深入研究教学内容,从文本解读、文本鉴赏、文本训练等角度进行多元探索,为学生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广度和深度的探索中发展学习认知。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