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剧:主题宣传精品化的一个思路

    何金宝

    【摘要】2017年适逢河北石家庄解放70周年之际,河北广播电视台经济(故事)广播推出五集新闻广播剧《石家庄1947》,以差异化的方式在主题宣传中凸显自身独特价值和人文情怀,精彩讲述鲜为人知的石门旧事。这是重大主题报道的一次新鲜尝试,也是主题宣传精品化、艺术化报道的一种新思路,即:深入挖掘新闻的深度,用真实的艺术再造剧中人物。

    【关键词】新闻广播剧 同题报道 文化品位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2017年恰逢河北石家庄解放70周年,河北广播电视台经济(故事)广播创作的五集新闻广播剧《石家庄1947》,每天早上在新闻节目《北方快车》中播出,并同步在多媒体平台分发传播,该作品以其独特视角和听觉感受让受众眼前一亮,并被石家庄档案馆永久收藏。

    《石家庄1947》的整个创作过程,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尤其是在“同题竞争”中以差异化凸显独特价值,为主题宣传报道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形式新,内容真

    “人们与媒体接触的需求是多元的,看新闻绝不是唯一目的,更多的是娱乐、社交、表达、追求群体认同……”①网络新媒体语境下,随着人们接收信息的渠道、方式、载体的日益多元化,独家发布、独家信源愈发稀有,特别是在重大宣传的同题报道中,只能更多地强调以形式创新带动内容创新。主题宣传需要通过各种手段增加新闻的能见度、感染力。为此,创新表达方式需要更多样化、更有人情味,既体现新闻媒体的态度、温度,又要关照受众的接收习惯,力求让他们的接收更舒适、更有心理共鸣。

    2015年至2016年,美国芝加哥电台制作的广播剧《Serial》引爆美国新媒体,引发追剧热潮。2016年9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中国之声首次推出新闻广播剧《生死关头》,揭秘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上那些惊心动魄的历史瞬间,受到广泛好评。这表明,广播剧完全可以将“新闻事中新闻人”作为创作题材,即:深入挖掘新闻的深度,用真实的艺术再造剧中人物,以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

    石家庄,旧称石门,居燕赵、控中原,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47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克石家庄,首创人民解放军夺取全国重大城市的先例。纪念石家庄解放70周年,题材重大,当地各家媒体纷纷出手,所以创新制作形式、做足特色文章是宣传报道制胜的关键。

    河北广播电视台经济(故事)广播在确立2017年度重点选题时,《石家庄1947》便确立了使用“新闻广播剧”这一新颖的报道形式,同时明确“以简代繁,以小见大,以人为本”的创作思路。简,是简化解说,充分发挥广播剧讲述故事的优势;小,即短音频、微制作,全剧共五集,每集限制在8分钟左右,利于移动收听和网络新媒体传播;人,即以剧立人,立意不在描写恢弘的战争场面,不在那些大家耳熟能详的事件上浪费时间,而是精心筛选那些对推动石家庄解放起到关键作用却又鲜为人知的“小人物”,以内容的稀缺性和广播的独有声音价值吸引听众。

    新闻广播剧《石家庄1947》聚焦6天6夜战斗中发生的5个惊心跌宕的故事,单独看各自成章,组合在一起又是相互联系:《一张城防图》讲的是田清泉、赵根波、马汉英等5位异姓兄弟以司机身份深入敌阵巧绘城防图,《“英雄号”步话机》讲的是19岁步话兵康文秀、程世举保护无线步话机、临终前发出重要消息的感人故事,《一场好戏》则把视线投向了仅凭两颗手榴弹就俘获敌军一个排的两名战士吴锁成、来希生……这些故事内容鲜活、视角独特、细节动人。

    怎样在艺术化创作的同时又坚守好新闻真实性原则呢?创作组经过了周密的调研,历时3个月,查阅音视频档案上百个小时,采访人物包括战役参与者、见证者、军史研究专家、当地居民等逾百人。如:《一张城防图》,采访了主人公们的后代,了解了父辈们的流血付出带给他们的深远影响;《“英雄号”步话机》,拜访了主人公原型刘文达,他动情讲述了观看2017年朱日和大阅兵的无限感慨及人民军队成长壮大带来的无上光荣;《腊梅花开》,走访河北平山县河渠村烈士陵园,为架构故事找到了一个现实支点;《石门19号》,寻找到当年战役发生地的一个老四合院……可见,《石家庄1947》虽然引入了“广播剧”形态,但讲述的内容却是实实在在的新闻事件。

    整个编剧过程严谨精致并数易其稿,每集剧本创作完成后又由专家顾问逐字逐句把关。经过反复推敲,河北经济(故事)广播编辑、记者、主持人十余人出声演绎,还邀请了国家一级演员李宝华、赵素梅、张日辉友情出演,河北知名音乐人狄海建、崔铭亮创编主题音乐。石家庄历史研究专家何天义坦言:“这部作品不仅有战争的壮怀激烈,更有人物情怀的温润入心,是重大革命战争题材报道的一个创新。”河北社会学者梁勇说:“城市地标、年代纬度与历史瞬间的组合,让新闻广播剧成了一部活起来的历史,有助于让更多年轻人了解石家庄的过去。”

    二、“新”挖掘,聚能量

    “城市不是一罐泥土,城市是流淌的河。不论何时,我们描写一座城市,都只是脚站在河流里的那一瞬间。”这是新闻广播剧《石家庄1947》的开篇语。

    我们深知,新闻因为有“人”才生动。新闻广播剧《石家庄1947》虽然依旧是围绕人物故事来展开,但它追求的是要找到主人公的新鲜感和有传播价值的故事,并充分發掘声音优势,给作品注入更多的时代气息。

    节目策划之初,创作组就提出了明确的选择标准:尊重历史,真实不虚构,力戒“高大全”,所选人物必须是在战争进程中起到关键作用但又鲜为人知的真实存在。如,吴锁成、来希生两个人靠两颗手榴弹俘虏敌军一个排,这样以少胜多的案例在《石家庄解放纪实》一书中原本只有寥寥两笔,创作组把它单独编为一集,以细节刻画带领听众回到那个激情的年代。五集5个故事,每一集的主人公都有这样的特点,“在海量研究和回忆录中,这些人的名字如同沧海一粟,一不经意就可能错过。”

    在塑造人物的过程中,创作组还秉持一个理念,即:让老一辈曾经的芳华映照当下。记者手记、纪实访谈等多种新闻手段的融入,让人物故事更立体,更具时代精神和历史纵深感。

    例如,《“英雄号”步话机》结尾,记者手记讲述了战争亲历者刘文达看过习近平主席“沙场秋点兵”的无限感慨: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式上,由4型16辆通信车组成的信息通信保障方队首次以单独模块呈现在世人面前。见此情景,曾任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无线电话队二排排长的刘文达感慨万分:“战争年代每一次战斗总结都是通信联络不顺畅,咱们的机器质量受限制,数量受限制。现在大不一样啦!从第一支无线电话队到现在全军发展到这个程度,非常非常高兴,想不到的!这不得了!”

    “大事听原音”,这样的细节处理让听者动容,也是广播最大的声音优势之所在。为了给听众更多身临其境的感觉,创作组特邀李宝华、张日辉等专业影视配音演员,他们与广播主持人一起献声飙戏,台词、对话的专业性、辨识度大大增加。剧中运用的音乐、音效也力求真切感人,行军脚步、匍匐前进、打斗、酷刑、拔枪栓声等都在专业拟音棚创作。例如《一场好戏》中吴锁成、来希生两人趴在草地上对话时发出的细微摩擦声,需要将衣服和衣服摩擦、衣服和草摩擦、衣服和土地摩擦,然后再有層次地叠加。高品质的音响制作,带给受众身临其境的感受,很多听众表示“听着直起鸡皮疙瘩,有想哭的冲动”“《石家庄1947》重新挖掘的历史真实故事、展示了英雄城市的革命风骨”,让听者无不充满了正能量。

    三、新通道,“融”传播

    在融媒体传播的新语境下,重大题材创作往往具有引领舆论和凸显媒介品质的双重作用。原因很简单,题材大、涉及面广、贴近性强、公众关注度高,“眼球”就容易抢到。但它也是双刃剑,“眼球”易抢不易留,特色和品质不够就容易被湮没。这就需要我们不仅要高标准生产产品,同时也要强化互联网思维、市场意识。

    从统计学上分析,全国故事类广播播出的成品类节目较多,以居家收听为主,即时性、参与性、互动性是劣势,而随着广播听众的结构优化,25~45岁的听众逐步成为收听主体,也成为音频消费产品的主力军。河北经济(故事)广播同样需要认真思考:如何打通融媒体边际,让故事类音频产品在广播线上和新媒体端同时具有较为广泛的社会影响力。笔者认为有两点需要引起重视:1.遵循传播方式碎片化、个性化、移动化的特点,剧集时间要短,剧情要紧凑,矛盾冲突点要集中,让讲述扣人心弦;2.最大限度地整合播出平台,融通全媒体资源,进而放大作品的整体“音量”。

    这次创作新闻广播剧《石家庄1947》,创作组也大胆跨界,努力打开融媒体传播的新视野。

    (一)融合生产

    生产专业的内容,需要融入专业的朋友圈。河北经济(故事)广播此前曾经与河北省作协、省阅读办联合推出“朗读河北”系列活动,合作产品叫好又叫座。《石家庄1947》从议题设置到生产制作再到产品推广,也秉承了这样的创作理念。我们从一开始就与石家庄市档案馆、石家庄市党史办密切配合,对方提供珍贵的历史图片、鲜为人知的文件资料、当事人(见证者)的采访线索等,创作组则精心撰稿、组织演员、精致制作,在节目制作完成、排播之际,双方微信公众号联动推广。

    (二)载体创新

    在新媒体语境下,所有节目都要努力实现从有声作品、线性传播向特色产品、立体传播的转变,否则,再好的节目也只能算是“半成品”。《石家庄1947》不仅在河北经济(故事)广播播出,还在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即听”“即通”等客户端、“蜻蜓.fm”等网络平台同步呈现,创作组还为该广播剧拍摄了视频宣传片,创作了系列H5产品,并被“今日头条”“一点资讯”“腾讯视频”等多家平台纷纷转载转发,形成了更大范围的影响力。

    (三)体验式传播

    节目生成活动,体验吸引粉丝,这体现的是一种受众参与并自动赋能的传播状态。新闻广播剧《石家庄1947》播出之际,恰逢河北省举办“惠民书市”活动,创作组携作品在石家庄主会场参展,会展现场制作了红色主基调的图文展示墙,观众徜徉其间,就能强烈感受到“从石门旧事中走来”的历史况味。创作组还为每一集作品特制了声音二维码,观众轻轻一扫便能现场聆听。别开生面的广播剧配音秀,则邀请模仿达人参演互动,拉近了节目与受众的距离。

    在媒体竞争愈发激烈的当下,主题宣传“同题报道”的竞争是难以回避的问题,而对于“同题报道”的创新传播,恰恰是媒体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新闻广播剧《石家庄1947》是主题报道的一次新鲜尝试,是一次对于城市精神的延伸阅读,彰显了广播人不断成长、勇于探索的媒体情怀,也启发我们还有更多的路可去探寻。

    注释

    ①陈国权:《避免新闻自恋》,《中国报业》,2015年第1期。

    (本文编辑:林玉明)